合同法邀約例子
Ⅰ 《合同法》中的要約與要約邀請,不太理解,誰幫我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
要約是抄一方當事人向另一方當事人提襲出訂立合同的條件。希望對方能完全接受此條件的意思表示。發出要約的一方稱為要約人,受領要約的一方稱為受要約人。
要約邀請,又稱為引誘要約,根據《合同法》第15條之規定: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要約與要約邀請的比較
①要約是當事人主動願意締結合同的意思表示,而要約邀請(要約引誘)是當事人表達某種意願的事實行為,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
②要約中含有當事人願意承受拘束的意旨;要約邀請本身無任何法律意義。
③要約的內容要具備訂立合同的必要條款;而要約邀請則不必具備。
在業務管理中,「承諾」一詞被普遍用於指償付物料或勞務的債務。下列定義可適用於SAP系統中的承諾:承諾認定了所請求或定購的物料和勞務將來要發生的費用。因此, 承諾代表了將來某時要發生的費用的資金預備。承諾管理可使您准確地記錄和分析這些資金。
Ⅱ [CPA經濟法 合同法總則]關於要約與要約邀請的案例
1.不是取決於法官。要約,有自己的構成要件。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回意思答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被告的函電中稱:「我公司急需標號為150型號的水泥100噸,貴廠有貨,請速來函電,我公司願派人前往購買。」這里只有標的物,其價款和數量都不確定,即內容不確定,所以不構成要約,只是要約邀請。是希望看到函電的對方,向自己發出要約。
2.如果這題中沒有說\"將派人前往購買\",也仍舊是要約邀請,不是要約。因為被告的函電中稱:「我公司急需標號為150型號的水泥100噸,貴廠有貨,請速來函電。」這里只有標的物,其價款和數量都不確定,所以不構成要約,只是要約邀請。
Ⅲ 合同法案例 要約還是要約邀請,急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關於要約和要約邀請的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14條規定:「要約回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答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合同法》第15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從某果品公司的傳真內容來看,應該是要約邀請。望能及時回電與我公司聯系協商相關事宜,這句話很關鍵,果品公司只是詢問,並沒有承諾如果有就請發貨的意思表示,不滿足要約「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的條件。
具體分析就不說了……
Ⅳ 合同法要約案例
很好理解啊,案例一甲和乙的函電才是要約,寫明了價格等要件。加工廠只向乙作出承諾,內並以容此承諾拒絕甲的要約。
這個案例無非就是分清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區別,
第十四條
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案例一中加工廠向甲和乙的發函為要約邀請,
而案例二,例子中已經說明是建築公司向甲和乙發出要約,根據合同法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雖然沒有承諾,乙已經做了准備工作,即發貨給建築公司。建築公司無權拒收,如拒收則需要承擔締約過失責任,需要賠償乙的運費等損失。
在現實中,案例二的情況基本上不可能出現。
Ⅳ 好著急!!要約和要約邀請的具體區別,最好舉幾個例子。法律界的前輩們幫幫我。。
要約邀請與要約的區別
探討要約邀請與要約的區別,有助於認清要約邀請的效力。
1. 在目的上、效力上的區別
《合同法》第14 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 內容具體確定; (二) 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從條文中可以看出,要約與要約邀請的目的不同,要約是為了喚起他人的承諾,要約邀請是為了喚起他人的要約。在要約的兩個要件中,內容是否具體確定,並不是要約與要約邀請最根本的區別。因為,要約邀請也可能是內容具體明確的(如以未簽字蓋章的合同書提出要約就是如此) .要約與要約邀請在效力上最根本的區別,在於要約將成立合同的最終權利交給了受要約人;而要約邀請將成立合同的最終權利留給了邀請人自己。但這種區別,並不意味著要約邀請沒有絲毫拘束力。包括合同條款的要約邀請如同要約一樣,也可以發生實質拘束力和形式拘束力。
2. 在內容上的區別
要約在內容上都是具體確定的,要約包含了合同的必要之點,即包含了合同的必要條款。而要約邀請,可能包含合同的必要條款,也可能不包含。如甲方給乙方打電話,要求購買乙方的10 台機器,並囑乙方寫一式兩份的合同書寄來。甲方的電話屬於要約邀請。乙方寫了一式兩份的合同書,寄給了甲方,合同書是規范的書面形式,該合同書內容具體明確,但是乙方並未在其上簽字和蓋章,因此它並沒有受其約束的表示,只能屬於要約邀請。甲方對該合同書的內容很滿意,將兩份合同書簽字或者蓋章寄給乙方,這屬於向乙方發出要約,乙方簽字或者蓋章並將其中一份送達給甲方,雙方的合同始成立。③ 此例想說明的問題是:其一,要約邀請也可能是內容具體確定的;其二,要約邀請的內容可以因當事人的意志順理成章地進入合同。
實踐中,有的要約邀請只包含了一部分交易條件,沒有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之點。這部分交易條件是否對邀請人具有拘束力,要看邀請人的意思。前述乙方送達的一式兩份的合同書,因沒有簽字蓋章,沒有受其拘束的表示,因此只能解釋為要約邀請,不能解釋為要約。如果邀請人在要約邀請中表示了部分交易條件,同時表示受這些交易條件的約束,那麼這些要約邀請就依邀請人的意思有了拘束力。這種要約邀請與要約的區別在於:要約包含了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條款,要約人受這些條款的約束;而要約邀請一般只是包含了部分交易條件,受邀請人仍須就其他交易條件與邀請人協商。
3. 要約邀請與有保留條件的要約
含有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與有保留條件的要約在外形上極為相似,應當加以區別。有保留條件要約的本質,是要約人保留在條件成就時,撤銷要約的權利。有保留條件的要約,是對要約形式拘束力的排除, ④ 並非排除要約的實質拘束力,即未排除受要約人的承諾權。排除了受要約人承諾權的意思表示,就喪失了要約的性質,只可能構成要約邀請,不可能構成要約。含有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在相對人提出要約之後,邀請人仍有可能拒絕承諾,使合同不能成立;有保留條件的要約,要約人可以撤銷要約,使合同不能成立。正因為此,附有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與有保留條件的要約極容易混淆。區別二者的意義,在於確認二者的不同效力。
例子:
1、甲在報紙上刊登附有價目表的廣告稱本書店新到圖書若干,欲購者可在一個月內匯款,款到寄書。 請問,甲的行為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為什麼?
甲在報紙上刊登附有價目表的廣告稱本書店新到圖書若干,說明他已經把產品的具體價格,質量,種類,型號,都公布出來,所以絕對是個要約。法律規定,這類招商廣告如果內容包含產品的具體價格,質量,種類,型號等具體情況,應當視為要約~~~~
Ⅵ 關於要約和要約邀請區別的一個案例
《合同法》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要約有成立合同的具體確定的內容,而要約邀請則不必也不應具備滿足合同成立的內容,否則其就成為要約而不是要約邀請。要約一經相對方承諾,合同即告成立,如未按規定履行,則要承擔違約的後果。是要約還是要約邀請,我們可以通過雙方當事人所表達的意思、訂約提議的內容以及交易習慣來綜合判定。如果法律有了明確的規定,就應當依照法律的規定來確認(如《合同法》第15條中列舉的的幾種要約邀請情形)。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更多的還是要依賴於公司對意思表示的內容本身來判斷,看該意思表示是否嚴格具備了要約的要件,另外還要根據一些交易習慣,進行綜合分析。
Ⅶ 什麼是《合同法》中的「要約邀請」
您好!要約邀請又稱為」要約引誘「,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回意思表示。要約邀請是當事答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
根據《合同法》第15條的規定,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後,要約邀請人撤回其邀請,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Ⅷ 合同法中第十三條中的要約,可以舉個例子嗎
《合同法》第13條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其實,內「一方要約+另一方承諾=合同成容立」是一個合同成立最基本的公式,大多數合同都是以這種方式成立的。
打個比方:
甲去乙的店問乙:「這里一瓶可樂多少錢?」
乙:「1.25L的8元一瓶,600ml的3.5元一瓶,你要哪個?」
甲:「小的1瓶」(這句為要約,有標的物及數量,還隱含了價格。)
乙:「好。」(這句為承諾,沒有改變要約的內容直接予以肯定,此時一份最常見的買賣合同成立,並且生效了。
接下去甲付錢,乙給可樂的過程是履行合同的過程。
少部分合同的成立方式則是在此基礎上作修改的。比如事實締約(要約和承諾都是法律擬制的)、交叉要約(締約雙方互向對方發送內容相同的要約)、強制承諾(只要要約,對方必須承諾)等,那都是不典型的合同成立方式。
Ⅸ 合同法要約案例分析
*5月2日勝利傢俱廠發出的函件。屬於要約,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產生效力。專
*5月4日A機關發出屬的函件。屬於對要約的實質性變更,因為對價格,數量,期限的變更屬於對合同條件要約的實質性變更。法理上,屬於反要約,必須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具有效力。合同條件為:訂購桌椅300套,同時提出每套桌椅800元,10月底將貨一次送到A機關,屬於合同重要條款。
*5月6日勝利傢俱廠發出的函件。屬於對要約的實質性變更,因為對價格,數量,期限,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的變更屬於對合同條件要約的實質性變更。法理上,屬於反要約,必須得到對方的完全確認才能具有效力。價格由1000元每套變為900元每套。
*5月8日A機關發出的函件的法律效力。這種接受對方主要合同條件的行為,稱為「承諾」。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邀約的意思表示。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因為案例中的承諾以傳真方式作出,承諾期限自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是開始計算。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
必須指出,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時,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簽訂確認書。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所以,最好歸納整理相關的文件,形成一份合同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