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研究

外部性問題解決的經濟法進路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3-14 02:14:28

㈠ 外部性的研究方向

二戰以後,外部性理論主要沿著以下三條路徑演進:
(1)遵循庇古的研究思想,對眾多的外部不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這些問題包括交通擁擠問題、石油和捕魚區相互依賴的生產者的共同聯營問題以及日益受人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
(2)針對外部性(尤其是外在不經濟)問題,提出了眾多的「內在化」途徑。除傳統的政府幹預方式外,1960年,科斯提出了明晰產權的思路。
(3)沿著馬歇爾,尤其是楊格關於規模經濟(動態的外部經濟)的思路發展。1970年,齊普曼在《經濟學季刊》上發表了《規模的外在經濟與競爭均衡》一文,再次繼承了這一思想。1986年,芝加哥大學羅默在《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發表了《收益遞增與長期增長》一文,首次系統地建立了一個具有外部性效應的競爭性動態均衡模型。總之,在上述經濟學家及其追隨者的努力下,外部性理論研究已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㈡ 關於經濟學的外部性的一些思考,大家怎樣看

經濟理論界對經濟外部性問題的解決方式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產權界定和政府行為兩個方面,但經濟外部性問題也還存在其他的解決方式,該文在對產權界定和政府行為兩種方式的作用和缺陷進行分析的前提下,對產權界定和政府行為以外的解決經濟外部性的方式

㈢ 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環境經濟手段有哪些

環境經濟學主要是以微觀經濟學和福利經濟學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主要涉及經濟學中的外部性理論、公共物品理論和效率與公平理論,主要是針對環境污染和資源浩劫問題的外部性問題,研究如何利用市場手段將外部性內部化。並形成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庇古手段和科斯手段,前者利用市場後者建立市場。近期環境經濟學開始向宏觀環境經濟學方向發展,主要是分析宏觀經濟政策的環境影響和環境政策的經濟影響。環境經濟學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協調環境質量和經濟發展,即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環境實現雙贏局面。光搞經濟增長很簡單,我們已經創造了經濟增長奇跡,但是我們的環境已經到了危害身體健康的程度;光搞環境保護也很簡單,將經濟停滯下來就行,但是我們知道落後就要挨打,我們不發展經濟就要挨打。總之,環境經濟學就是要找到經濟發展對環境損害最小的方式,和環境保護對經濟影響和成本最小的方式。

㈣ 如何理解經濟法的外部性

經濟來法的外部性與經源濟法的影響有共通之處,是指經濟法的制定與實施活動對與此活動無關的第三人利益的影響,經濟法主體的特殊性使經濟法的外部效應變得難以避免,只能通過尋求法內措施與法外途徑的結合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產生或彌補其後果。通過對經濟法外部性的分析可以發現,外部性問題可能普遍存在於法的大部分領域。

㈤ 科斯定理解決外部性問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是什麼

科斯定理的理論意義在於,它深刻地揭示了在交易費用大於零的情況下產權制度安排會對資源配置的效率產生影響,這就使制度安排這一在傳統經濟學中被當做既定前提的因素日益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新制度經濟學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㈥ 外部性是如何引起市場失靈的解決外部性問題的方案是什麼

市場失靈時滯市場機制不能按照人們的意願有效地配置資源, 正是由於市場經濟無法達到最優的資源配置, 需要國家對市場經濟進行干預,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的目的。 市場失靈的原因主要有:壟斷、公共產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 外部性在現實經濟中廣泛存在。無論是正的外部性還是負的外部性,都會導致市場失靈,影響市場對資源的配置。由於外部性使得資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現實經濟中,市場參與者和公共部門都以各種方式對外部性進行治理,從而使資源配置達到或接近社會要求的最優水平。 方法:政府可以採用直接管制、稅收和補貼等方式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對於具有負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征稅, 稅額的大小應該等於該行為給社會帶來的損失。 對於具有正確的外部性的行為,政府可以給予補貼,

㈦ 如何解決外部性問題

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或外差效應,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
解決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讓外部性內部化(internalize the externalities),即通過制度安排經濟主體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轉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術上的外部性轉為金錢上的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強制實現原來並不存在的貨幣轉讓。
典型辦法

1.征稅與補貼
任何一種經濟活動都會對外部產生影響,比如說,汽車運輸必然會產生廢氣污染環境,而植樹造林發展林業就會形成改善環境的結果。這就是經濟的外部性。如果說前者是「負外部性」的話,後者就應該被稱作是「正外部性」。外部性扭曲了市場主體成本與收益的關系,會導致市場無效率甚至失靈,而負外部性如果不能夠得到遏制,經濟發展所賴以存在的環境將持續惡化,最終將使經濟失去發展的條件。
所以,可以對負的外部性徵收稅費,對正的外部性給予補貼。征稅可以抑制產生負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補貼可以激勵產生正的外部性的經濟活動。這種用於消除負外部性的稅收被稱作庇古稅(Pigovian tax).
2.科斯定理
如果存在產權劃分,交易成本較低且參與人數較少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私下談判來解決外部性問題。如上文所說的養狗問題,要麼養狗者給予鄰居補償使其接受養狗,要麼鄰居給養狗者一定費用使其停止養狗。

㈧ 試論述外部性問題傳統解決途徑,新制度經濟學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外部性問題的解決通常是針對負外部性而言,不知道你指的傳統解決途徑是不是指庇古教授他們的。在他們看來,負外部性的處理原則簡單地講是損害者賠償損失,但這種理論在現在已經不再流行,現在被普遍接受的是科斯的理論。即負外部性的處理要根據交易成本明晰產權,關鍵不是損害者賠償損失而是避免更大的損失。

㈨ 如何解決經濟外部性的問題

明晰產權,減少技術外部性區域經濟活動外部性意味著經濟主體收益或成本與社會收益或社會成本不一致,經濟活動缺乏效率。要減少區際外部性,需要根據外部性的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措施。 科斯認為,市場存在外部性主要是因為市場機制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或者是因為沒有明確界定產權,或者是由於政府人為的干預,使資源定價太低或存在補貼。因此,問題的解決要依靠完善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功能,也就是說,要明確產權,產權所有人可以通過私人談判或法律訴訟來解決外部性問題,而無需政府的人為干預。經濟活動外部性的產生也是由眾多經濟個體行為造成的,因此,減少該外部性首先要減少個體的外部性,明確各種「商品」的所有權。 通過有效界定產權,消除經濟活動外部性和經濟行為主體的機會主義行為(或「搭便車」行為) 。但一切私有產權都不是完全和絕對有效的,從而都在產權的邊界處留下了一塊公共區域。雖然界定產權有成本,但是著眼減少外部性,必須加強對「公地」的管理,而完善經營管理制度是其中的必要內容。 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需要各經濟體之間通力合作,以協調利益沖突,提供一種持續性、制度化的激勵機制,把人們的最大化活動直接融入到促進經濟增長的生產性活動中去。比如,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過程中,需要明確長江上中下游的管理權責利,通過中下游地區對上游的對口支援、財政轉移支付,以及上游以生態資本入股中下游受益區域的經濟建設等方式,使上中下游地區都成為長江上游經濟帶和生態屏障的共建主體。 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減少資金外部性從競爭角度來說,適度的資金外部性有利於提高經濟體的創新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然而過度的資金外部性,往往是惡性競爭的反應,是對經濟體資源的浪費。實際上,在經濟體生產領域的沖突中,資金外部性是一個極其關鍵的原因,因此有必要通過經濟政策減少經濟活動的資金外部性。資金外部性是市場交換的「副產品」,其作用是通過價格機制傳導到其他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是經濟重要規律之一。在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今天,各經濟體之間發展的關聯性越來越強、關聯程度越來越高,價格傳導作用越來越廣泛。價格形成依賴供求關系,而後者又依賴於各個經濟體,經濟體之間的有效合作因而成為供求結構合理降低資金外部性的前提。因此,克服資金外部性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之間加強橫向聯系,充分了解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戰略及產業政策,自覺避免經濟發展戰略趨同與產業同構,圍繞自身優勢,著力發展區域特色經濟;;另一方面要求各經濟體的政府部門,必須統籌發展,指導、督促制定經濟發展規劃和戰略,協調經濟發展的矛盾,減少資金外部性。

㈩ 如何解決外部性問題

1.1 矯正稅矯正稅又稱庇古稅,基本思路是負外部性的發出方必須對每單位的外部性行為支付稅收.\x0d1.2 矯正性補貼\x0d這類補貼主要針對正負兩類外部性提供補助,對正外部性提供補助相當於擴大其外部影響以達到增進社會福利的效果,而對負外部性提供補貼表明向污染者行賄.\x0d2 公共政策手段與科斯定理的比較\x0d對外部效應的內部化兩大手段的介紹,即以庇古稅為代表的公共政策手段和以科斯定理為代表的產權理論資源協商解決外部性問題.稅收和協商都是為了使外部效應內部化,都允許經濟當事人為了實現目標通過成本收益比較選擇最佳方案.而在一定的經濟條件約束和特定的外部性情形下,兩大解決手段各有特點.因此,要充分地發揮兩種手段的作用,必須清楚其特點及適用范圍.\x0d2.1 庇古稅的特點\x0d政府通過征稅使污染企業的產品定價考慮到造成的社會成本損失,達到最佳產量.其特點有:\x0d(1)徵收矯正稅能使廠商的生產函數在其私人的生產函數的基礎上增加社會成本即對社會的外部性.從而在供求局部均衡體系中,這個新的供給曲線與消費者需求曲線的均衡點到達新的位置,使社會生產達到最優,減少污染產品的產量,使外部負效應內部化.\x0d(2)庇古稅的徵收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使其負擔社會成本損失,並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其繳納的稅越多,這勢必增加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在廠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趨使下,廠商會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減少污染的排放量,從而使整個行業的污染情況得到改善.\x0d(3)根據庇古稅的征稅原理,其遵循向污染的產出方征稅的准則.根據庇古稅,政府在治理限制排污企業排放污染物方面有很強的控制力,一方面使廠商為其負外部性付出成本,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過籌得資金,補償受其負外部性的受害者,同時向正外部性企業提供補貼,提高其生產能力.再從稅收的角度考慮,庇古稅的增收能調節供給關系並且取代種種其他負外部性的收入來源,比如各種亂收費. 2.2 基於科斯定理下的外部性治理特點\x0d(1)科斯定理認為,外部性效應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單項問題,而是相互性.只通過徵收庇古稅來解決是不公平的.其實外部性問題的實質是避免將損害擴大.\x0d(2)科斯定理的核心在於產權明確,只要產權清晰,在交易成本為零的情況下,不論誰擁有產權,資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以基於自願交易的私人合約行為對市場運轉自我修正.因此,科斯定理的實質就是經濟制度安排下產生的社會資源的不同配置結果.\x0d(3)科斯定理在產權理論的闡述,揭示了外部性問題的根源在於稀缺性導致的對資源使用的競爭性需求.\x0d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下的稅收政策和科斯定理的產權原理都是針對有限的資源下調整社會間經濟主體的資源配置,但側重點不同.兩種手段都對負外部性,特別是污染等社會環境問題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當前的經濟狀況來看,徵收庇古稅相對來講是比產權理論下的自願協商解決要產生的社會效應大,下面具體分析在這個方面庇古稅的優勢和產權理論下的不足.\x0d3 庇古稅和科斯定理對污染治理社會效應比較\x0d(1)科斯定理要求,產權要明確,然而在實踐中,不可能做到明確產權或界定產權的成本極高.\x0d由於公共財產的產權具有模糊性,其使用權名義上屬於公眾,實際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財產而無須徵得他人的同意或繳納相應費用.明確產權所必需的監督和強制執行成本,不僅大大高於污染造成的損失,而且可能高達人類社會無法承受的地步,這樣,自願協商也就失去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場機制,使損害者將其活動的社會成本考慮進來,納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內部化.政府可以採取的措施就是征稅(庇古稅),因為政府可對外部不經濟行為征稅,例如對生產中出現的污染行為征稅、對消費產生的污染征稅等,使損害者自行負擔損害成本,從而使外部性成本內在化,即通過使邊際私人成本等於邊際社會成本,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 (2)科斯定理指向的主體數量較少的時候,才能有效的進行交易.針對負外部性的一項制度設計,但是僅僅將少數的社會經濟主體考慮在內,那麼其對負外部性的治理的效果是值得懷疑的.由於實際經濟生產是一項長期而且極端復雜的過程,其外部性產生也將會呈現多重性和復雜性交織的局面.因此,在有多方進行經濟博弈的過程中,必然提高討價還價的成本,很難使意見達成一致,從而阻礙了對負外部性的治理.(3)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對稱性導致科斯的市場手段難以實現.由於人們對信息的不完全,以及雙方擁有信息的不對稱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甚至逆向選擇.相反,受污染者由於所擁有的相關信息少,想爭取權利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這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內人們寧願忍受負外部性的損害原因之一.

熱點內容
無准生證的女職工適用勞動法嗎 發布:2025-09-16 03:10:13 瀏覽:454
山西省關於職業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6 03:10:13 瀏覽:942
關於社會道德的新聞 發布:2025-09-16 03:10:06 瀏覽:451
2071年7月28日社會與法 發布:2025-09-16 03:07:08 瀏覽:659
收據上蓋公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3:06:26 瀏覽:118
關於全面依法治國內容 發布:2025-09-16 02:58:35 瀏覽:241
訴訟法七日內處罰決定書 發布:2025-09-16 02:58:34 瀏覽:464
安理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5-09-16 02:56:27 瀏覽:599
合同法調整的法律關系 發布:2025-09-16 02:49:16 瀏覽:182
美國刑法疑罪 發布:2025-09-16 02:45:35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