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婚姻法司法解釋
❶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全國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各級軍事法院,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和基層法院,各海事法院:
現將《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發給你們,請依照執行,並請在執行中注意總結經驗,有何意見和問題,請及時報告我院。
附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1989年11月21日)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准予或不準離婚應以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作為區分的界限。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應當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它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3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1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姦、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2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附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1989年11月21日)
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案件,應首先向雙方當事人嚴肅指出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危害性,並視其違法情節給予批評教育或民事制裁。但基於這類「婚姻」關系形成的原因和案件的具體情況復雜,為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有利於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定,維護安定團結,在一定時期內,有條件的承認其事實婚姻關系,是符合實際的。為此,我們根據法律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對此類案件的審理提出以下意見:
1.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記辦法》施行之前,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如起訴時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如起訴時一方或雙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應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
2.1986年3月15日《婚姻登記辦法》施行之後,未辦結婚登記手續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離婚」,如同居時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如同居時一方或雙方不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應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
3.自民政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施行之日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系對待。
4.離婚後雙方未再婚,未履行復婚登記手續,又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一方起訴「離婚」的,一般應解除其非法同居關系。
5.已登記結婚的一方又與第三人形成事實婚姻關系,或事實婚姻關系的一方又與第三人登記結婚,或事實婚姻關系的一方又與第三人形成新的事實婚姻關系,凡前一個婚姻關系的一方要求追究重婚罪的,無論其行為是否構成重婚罪,均應解除後一個婚姻關系。前一個婚姻關系的一方如要求處理離婚問題,應根據其婚姻關系的具體情況進行調解或者作出判決。
6.審理事實婚姻關系的離婚案件,應當先進行調解。經調解和好或撤訴的,確認婚姻關系有效,發給調解書或裁定書;經調解不能和好的,應調解或判決准予離婚。
7.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男女,一方要求「離婚」或解除同居關系,經查確屬非法同居關系的,應一律判決予以解除。
8.人民法院審理非法同居關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問題,應一並予以解決。具體分割財產時,應照顧婦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產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
9.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徵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撫養,須徵得另一方的同意。
10.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願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
11.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12.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癒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13.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如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而又符合繼承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助的具體情況處理。
14.人民法院在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案件時,對違法情節嚴重的,應按照婚姻法、民法通則、《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和其他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給予適當的民事制裁。
15.本意見自頒布之日起施行。凡最高人民法院過去的規定與本意見相抵觸的,均按本意見執行。
❷ 本某人1967年八月初生,1988年十一月結婚。1989年十月有一個兒子。問是否違反婚姻法
這個人是男的,還是女的?如果是女的。就符合法律生孩子。如果是男的。沒有到結婚年齡。怎麼結的婚呢?生孩子就不準。允許了。在那個年代裡。男孩兒是23周歲。女的20周歲。如果不到結婚年齡。生了孩子。就是違反了婚姻法。
❸ 1989年6月結婚的的事實婚姻,未辦結婚登記。雙方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能否直接請求法院宣告婚姻無效
根據我國婚姻法最新版本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七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結婚:(一)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
這說民你們的婚姻本身是無效的婚姻,也是不受法律保護的,所以即使形成了事實,也是無效婚姻,法院不需要宣告無效,本身就是無效的。
在這期間可能會發生雙方財產上的糾紛,如果發生分財產的情況,需要法院解決的時候,法院會根據婚姻法內離婚進行財產的分配,一般會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不會有什麼婚姻過錯方什麼的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❹ 哪一年的婚姻法開始規定同居關系是非法的現在在法律上還有「非法同居關系」這一說嗎
2001年修正後的婚姻法(俗稱新婚姻法)對以前的「非法同居」改名為「有配偶而與他人同居」。
《婚姻法》新司法解釋為了加大對違反婚姻忠誠義務行為的處罰,新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都涉及到一個概念:「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新婚姻法司法解釋(一)更是明確了這一概念:
第二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可見,按目前法律來說,非法同居這一概念已經失去了現實意義,取而代之的是更為規范科學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後者嚴格的區分了『非法同居』與『重婚行為』,而此前的非法同居概念模糊不清。
那婚姻法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處罰並不是直接的,而必須是以出現了「導致離婚」這一法律事實為前提。
另:
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
男女一方要求離婚的,可由有關部門進行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嚴格來說,這並不是對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行為的處罰,而是一種法定的離婚情形(必須調解)。
4、『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與重婚罪區別?
刑法規定了重婚罪。
其他不多說,簡單說說外在表現:
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不以夫妻名義是重要區別之一 .當然,現在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這個概念不完全包括了以前的非法同居。前者要求必須是有配偶者,而後者未必。
我國法上非法同居的分類在我國現行法上,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兩種。如此區分的法律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1款的規定,即「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根據「他人」是否有配偶為標准,可以將上述兩種非法同居再作區分:前者可以區分為: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後者則可以區分為: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和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前者中的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可以歸為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之中。因此,上述兩種分類可以具體類型化為兩種:無配偶者與無配偶者同居與無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與有配偶者同居兩種。
因此,在我國現行法上,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和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兩類。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2條規定:「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
我國法對非法同居的態度根據《婚姻法》第3條規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第32條第3款第1項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有配偶者相對方離婚的法定原因。第46條規定,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時無過錯方可以請求損害賠償。
《婚姻法》對於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沒有規定。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5條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該條規定的同居就是指的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1款的規定,即「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於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根據前述對非法同居的分類作為解釋依據,人民法院對於無配偶者之間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而對於有配偶者與配偶者、有配偶者要求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依法予以解除。
盡管人民法院對於無配偶者之間要求解除非法同居關系不予受理,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第2款:「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也就是說對於無配偶者之間在非法同居期間有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的請求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並作出處理。
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根據上述規定,非法同居是民法上的制度,而重婚既是民法上的制度,也是刑法上的制度。
如上所述,非法同居分為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與有配偶者與無配偶者、有配偶者的非法同居兩類。對於無配偶者之間的非法同居,因雙方均沒有婚姻關系的存在,因此,任何一方與第三方登記結婚均不構成重婚。
而對於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指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又因我國《婚姻法》對非法同居與重婚采並列規定的立法例,因此,此處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不是重婚,也可以說兩者之間不發生交叉關系。
重婚,根據前述規定,可以定義為: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又登記結婚,或者有配偶者與婚外異性雖未登記結婚或者舉行結婚儀式,但兩人卻是以夫妻關系名義同居生活,群眾也公認的情形。因此,重婚的可以區分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兩類。
❺ 中國婚姻法的起草和修改參考了哪國的婚姻法
我國清朝末年的法制改革,使傳統中華法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幾千年來「諸法合體,以刑為主」的法典編纂形式被打破,代之以獨立的部門法編纂形式和體制。在民事立法方面,選擇、移植了大陸法系的德國法模式。德國民法由總則、物權、債權、親屬、繼承五編組成,1911年起草完成的中國近代第一部民法《大清民律草案》專設親屬一編
新中國成立後,宣布廢除舊法統。在親屬立法方面,基於革命根據地時期形成的立法傳統,和受前蘇聯立法體例的影響,將調整人類自身生產和再生產領域內平等主體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親屬法從民法中分離出來,作為了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立法指導思想和理論上,均認為計劃經濟體制下家庭已喪失其經濟職能,與社會經濟生活無關,婚姻家庭關系不是商品關系,不能劃歸民法的調整范疇,從而將作為民法三大組成部分之一的親屬法人為地從民法范疇中割裂開來,並改稱婚姻法。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都是在這種理論和立法思想指導下,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基本法形式存在的。
從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開始,到90年代末,我國婚姻家庭立法在制度構建和立法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突破。
1989年和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先後發布了四個司法解釋。1989年11月公布實施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以列舉的方式,規定了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14種情形。1989年《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對事實婚姻關系和非法同居關系作了明確界定。規定經查確屬非法同居關系的,法院應一律判決予以解除。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擴大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外延,包括了繼承、受贈的財產,由知識產權取得的經濟利益,承包、租賃等收益。意見還對夫妻住房及其他財產分割等內容作了具體規定。針對子女撫養權問題,1993年11月《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就離婚時子女的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作了具體規定。
1996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實施了關於審理離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問題的解答,對夫妻雙方承租公房的處理原則、夫妻雙方共同出資而取得「部分產權」的房屋處理等問題了規定。使法院對處理離婚案件中夫妻承租公房的分割,有了法律依據。
這些司法解釋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婚姻法的不足與漏洞,使法律規范更具有可操作性,解決了長期困擾人民法院的如何正確適用法律的難題,也為現行婚姻法修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❻ 請問在婚姻家庭法中有沒有明文規定事實婚姻。是怎麼規定的
在《婚姻抄法》2001年修訂以後,襲我國的婚姻法中並沒有規定事實婚姻了,但為了解決以前存在事實婚姻的情況,有一個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❼ 最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是最高法於1989年11月21日頒布的。該規定目前沒有失效。具體內容如下: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准予或不準離婚應以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作為區分的界限。判斷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應當從婚姻基礎、婚後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根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和審判實踐經驗,凡屬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准予離婚。
1.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的疾病,或一方有生理缺陷及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
2.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
3.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
4.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
5.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
6.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
7.因感情不和分居已滿三年,確無和好可能的,或者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又分居滿一年,互不履行夫妻義務的。
8.一方與他人通姦、非法同居,經教育仍無悔改表現,無過錯一方起訴離婚,或者過錯方起訴離婚,對方不同意離婚,經批評教育、處分,或在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過錯方又起訴離婚,確無和好可能的。
9.一方重婚,對方提出離婚的。
10.一方好逸惡勞、有賭博等惡習,不履行家庭義務,屢教不改,夫妻難以共同生活的。
11.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
12.一方下落不明滿二年,對方起訴離婚,經公告查找確無下落的。
13.受對方的虐待、遺棄,或者受對方親屬虐待,或虐待對方親屬,經教育不改,另一方不諒解的。
14.因其他原因導致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
❽ 根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四條規定補證前的事實婚姻需要怎麼舉證
我國對事實婚姻的法律態度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建國初期到1994年2月1日《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生效以前。在此階段,我國對事實婚姻的法律態度是有條件的承認。這期間的法律文件有1953年3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頒布的《有關婚姻問題的若干解答》、最高人民法院1956年11月14日頒布的《關於未登記的婚姻關系在法律上的效力問題的復函》、1957年3月6日頒布的《關於男女雙方已達婚齡未進行登記的一方提出離婚時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79年2月2日頒布的《關於貫徹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見》、1984年8月30日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1989年11月21日頒布的《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第二階段:從1994年2月1日始到2001年4月28日修正後的婚姻法頒布施行前。此階段對事實婚姻效力予以完全否認。1994年2月1日民政部頒布施行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24條規定「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的,或者符合結婚條件的當事人未經結婚登記以夫妻名義同居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第三階段:從2001年4月28日修正後的婚姻法頒布施行後至今。此階段的特色是對事實婚姻的效力又採取有條件的承認。不過這種承認是間接的、通過賦予補辦登記溯及力的方式來完成。2001年12月24日頒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4條規定「男女雙方根據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
自2001年12月27日起,未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者經補辦登記,其事實婚姻關系可溯及既往地合法化,得到承認與保護。
2001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5條規定:未按《婚姻法》第8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後,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首先在1994年2月1日以前,未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者,只要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即可認定為事實婚姻,這一規定較之上述1989年的司法解釋中必須雙方同居時即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規定顯然放寬了對認定事實婚姻的條件。其次,補辦結婚登記是同居關系合法化的必要條件,其效力追溯至雙方均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如果雙方不補辦結婚登記,其關系為同居關系,不視為事實婚姻。
❾ 本某人1967年八月初生,1988年十一月結婚。1989年十二有一個兒子。問是否違反婚姻法
像你的這種情況現在特別多,我覺得應該不違反中國婚姻法,有時候沒結婚就有孩子了,這樣的事情太多了。
❿ 婚姻法作業中的案例分析 請求大家幫幫忙!!!!急急!!!!
你的困惑之處我知道!認定無效婚姻必須以無效原因的現實存在為前提。當事人在婚姻締結時欠缺婚姻要件,但事後無效原因消滅的,一般不得再宣告該婚姻無效(除了重婚)。這在婚姻法中叫做無效的原因已治癒。就是說李和王現在已經達到了適婚年齡,無效原因被治癒,就不用追究婚姻締結時是否適齡了!你可以去看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第8條。你明白了吧!
「事實婚姻」是成立的。原因你應該知道了。按照婚姻登記管理條例,事實婚姻當事人要求起訴解除同居關系的,法院不予受理。但涉及財產和子女問題的,法院應當受理。因此法院不會受理他們的「離婚」糾紛。
本人最完美的一次回答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