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社會責任的聲譽指數法
㈠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怎樣衡量
隨著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與成熟,企業也越來越多的關注並重視企業社會責任。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已經逐漸成為企業的新風尚。為什麼黨中央和國務院對互聯網金融給予這么大的包容和支持,因為它看中了互聯網金融提倡的一個目標叫「普惠金融」。它希望通過互聯網金融能夠讓過去沒有獲得金融服務的弱勢群體、三農領域、小微企業能得到金融服務。所以,做金融不僅僅是為了掙錢,而是要讓傳統上還沒有得到金融服務的那些人能夠得到金融服務,這必須要有愛心和責任。
㈡ 評價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有哪些
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經濟社會的重視,如何計量和報告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情況,成為了會計學科里一個新的研究熱點,在分析和比較國外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現狀的基礎上,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參考了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評價體系,試圖從經濟、社會、環境三個角度出發,分為六大類二十七小類構建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指標體系。
㈢ 如何衡量企業形象與企業聲譽
企業傳播的過程其實也是企業對消費者傳遞「承諾」的過程,是一個觸發社會和消費者「期望」的過程,同時也是消費者「兌現」的過程。這種兌現不僅需要企業高層的英明決策,更需要產品開發、製造、銷售、服務等環節的努力,也需要企業相關方如:供應商、經銷商共同努力。 衡量內容及其體系 一般而言,形象是指:利益相關方是如何理解和轉化企業所展示自己的識別內容的。形象是利益相關方對企業在心目中的體驗、感覺、信任、認知等方面的綜合印象。 你無法管理你無法度量的東西。你也無法度量你無法描述的東西。你也無法完成你無法明確的方向。評估的方法的運用和研究主要取決於傳播的目標的設定:--評估的方法的運用和研究主要取決於傳播的價值/文化的取向/反饋的態度:--評估的方法的運用、研究和選擇主要取決於傳播的作用與參與人員觀念/能力:任何一種的評估方法都涉及到三個關鍵元素:考核內容CONTENT和考核方法METHODS,以及由誰來評估(Who』s Evluation)。以上三個元素,都會影響到評估的客觀性、公正性、專業性,同時也決定了對外界和今後發展的影響性。其中評價所需成本的來源會對評選活動公開性、公平性、公正性產生深刻作用。對企業傳播工作成果的評價,主要從企業形象和企業聲譽二個方面來分析,由於涉及知覺及其感知等層面,因此有專家認為評價指標可分為二大類,情感因素和理性因素指標。在這里介紹三種主要的評價體系:1、美國《財富》雜志最受贊賞的公司評價指標:從1983年開始,《財富》雜志評選最受贊賞的公司,評選上榜的企業需要有以下指標:長期投資價值、穩定的金融、整合公司資源、管理質量、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創新力、保留與吸引人才力、社會責任、全球貿易的有效能力。2、聲譽份額系數調查內容:企業聲譽是有關企業能力方面的企業行為和企業表現,在相關利益群體中的印象集合體。
㈣ 企業社會責任指數排行的資料在哪能查到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企業社會責任藍皮書》。
2018年,華潤集團、中國華電、中國石化、三星、現代汽車、中國華能、南方電網、國家開發投資集團、中國建材、中國鋁業等企業的社會責任指數位列前10名。
綜合藍皮書十年的研究發現,中國企業300強的社會責任指數整體呈增長趨勢,從2009年的15.2分上升到2018年的34.4分;其中,國企100強指數從2009年的25.6分上升為2018年的51.1分,持續領先於民企100強和外企100強,引領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發展;300強企業中有35家企業連續十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其中國企佔到70%。供參考。
㈤ 人力資源部門在制度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體現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內容:
一是企業責任管理的主體性內容,即企業自身組織建設、管理價值和管理精神等。一般來講,企業社會責任的變革與企業組織發展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二是企業責任管理的客觀效果評價,即要根據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客觀評價這種管理活動的效果。
一種比較理想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應該是主體性組織建設與客觀效果評價機制結合在一起的體系。
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流程所涉及的要素,一般一個完整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大致應包含六個方面的內容:
1、企業社會責任組織管理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組織管理體系,是指為服務和促進企業全方位履行社會責任而建立的組織機構與運行程序,其組織結構通常包括組織機構、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和相互關系的安排。
2、企業社會責任日常管理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日常管理體系,是指把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融入企業運營全過程和日常管理,完善公司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的工作職責、管理要求與行為守則。其職能管理支持體系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資源管理、科技資源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企業文化建設和風險控制體系等。企業社會責任日常管理體系是對企業現有的日常管理體系的改進、豐富和完善。企業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的日常管理要全面落實履行社會責任的要求,在制度、資源和人員上保障企業運營滿足安全、高效、綠色、和諧的要求,確保企業全面、全員、全過程履行社會責任,將企業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需求的滿足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管理和運營工作中。
3、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的指標體系是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相互聯系、相互獨立、相互補充的一些社會責任指標所組成,主要是用於推進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溝通,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績效來進行評價而提供的一套完善、系統的工具和標准。
企業社會責任指標體系的運用要求遵循的一些基本的原則:第一是及時性原則。就是指標數據的採集應該根據要求按時進行,保證指標能夠及時反應企業各項工作的最新發展;第二是准確性原則。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指標的採集和處理應該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不能隨意改變數值的大小,要保證指標能夠准確反應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狀況。第三是動態性原則。就是指標體系的指標不是孤立不變的,它是根據企業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而有所調整和改善,指標要能夠反應企業在推進社會責任方面的實際情況。第四是靈活性原則。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工作應該堅持強制性和自願性相結合的方針,這指標的運用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把握,區分為不同性質的指標。
4、企業社會責任業績考核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業績考核,是指對公司整體、各部門、各單位以及員工個人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和結果符合職責要求和考核目標的程度進行具體評價與獎懲安排,旨在建立促進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由公司社會責任業績考核制度和業績考核程序等組成,是公司業績考核體系和全員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業績考核制度,是公司全面履行社會責任的機制保障。企業沒有建立一個有效的社會責任業績考核體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效果就難以衡量,企業也難以有進一步履行社會責任的目標和方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難以持續。企業應堅持效果導向,循序漸進,持續改進,完善企業社會責任考核內容、標准與方法,不斷提升企業社會責任管理能力。
5、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
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體系是指建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程序,健全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渠道,向利益相關方提供必要的信息,並且接受利益相關方監督和管理的運作體系。通過建立多層次、多角度、多渠道的信息披露渠道,向利益相關方完整、准確、及時地提供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信息,有助於各方形成共識,贏得信任,建設和諧的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
企業社會責任的信息披露的形式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定期全面披露形式—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在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過程中,要把企業社會責任內部學習培訓、外部對話,包括議題討論,企業社會責任的優化方案貫穿在整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編制和發布過程之中,將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機制建設為學習機制、對話機制和改進機制。二是臨時披露形式—企業社會責任危機處理。危機處理是指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當中,由於各種不確定的因素,特別是企業跟利益相關方之間引發了某種沖突而造成對企業聲譽的潛在威脅或者說是一種實際的危害時,企業採取的信息披露形式。主要包括預警階段、應對階段、善後階段的幾個階段的信息披露工作。
㈥ 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是提高聲譽、降低風險的「萬能葯」。 ( )
錯誤
答案解析:
雖然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感不是提高聲譽、降低風險的「萬能葯」,但負責任的商業銀行形象的確有助於增強員工的凝聚力、投資者信心以及吸引更多優質客戶。
㈦ 上證社會責任指數的介紹
上證社會責任指數是以上證公司治理板塊中在社會責任的履行方面表現良好的公司股票作為樣本股編制而成的指數。
㈧ 企業社會責任如何衡量國外的衡量指標主要有哪些
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SA8000.,
ISO26000
㈨ 社會責任可以用什麼指標來衡量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
如果一個企業不僅承擔了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義務,還承擔了「追求對社會有利的長期目標」的義務,我們就說該企業是有社[1-3] 會責任的。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社會法和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責任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指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這種責任實際上是一種角色義務責任或者說是預期責任。第二種是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一定形式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即過去責任,如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
社會責任又可分為「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積極責任也叫做預期的社會責任,它要求個體採取積極行動,促成有利於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後果的產生或防止壞的結果的產生。消極責任或者說過去責任、法律責任,則只是在個體的行為對社會產生有害後果時,要求予以補救。
中國社科院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出的社會責任指的是從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水平。
責任管理這一指標是指一個企業所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規劃、反商業賄賂制度與措施等。
市場責任是指企業的成長性、收益性以及產品合格率等指標。
社會責任包括社保覆蓋率、安全健康培訓以及評估運營對企業的影響。
環境責任則包含了企業的環境管理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指標。
但其實這種說法已經不夠完善的。在黎友煥,文志芳譯著的《國際標准 ISO 26000解讀》可知,2010年11月1日,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為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主題為「共擔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標准》的正式發布解開了學術界、企業界、政界乃至全球各個領域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困惑。
人們普遍認為社會責任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承擔責任,企業應該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等,但這些責任只是ISO26000中所述責任的一部分。
2相關詞條
經濟責任:指公司生產、盈利、滿足消費需求的責任。其核心是公司創造利潤、實現價值的能力。公司的經濟責任表現可以通過財務、產品服務、治理結構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盡管企業社會責任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定義,但從本質上,追求這一方法的公司,需要做三件重要事情:
第一,公司認識到,其經營活動對其所處的社會將產生很大影響;而社會發展同樣也會影響公司追求企業成功的能力;
第二,作為響應,公司積極管理其世界范圍內的經營活動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不僅使其為公司的業務運作和企業聲譽帶來好處,而且還使其造福於企業所在地區的社會團體;
第三,公司通過與其他群體和組織、地方團體、社會和政府部門進行密切合作,來實現這些利益。
持續發展責任:指保證企業與社會持續發展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環保責任和創新責任兩方面進行考察。
法律責任:指公司履行法律法規各項義務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稅收責任和僱主責任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道德責任:指公司滿足社會准則、規范和價值觀、回報社會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內部道德責任和外部道德責任兩個方面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