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基本原則特徵

合同法基本原則特徵

發布時間: 2021-11-17 01:39:24

民法基本原則與合同法基本原則的區別

民法基本原則的功能突出表現在它的指導性。合同法基本原則是平等、自願原則。

民法上的基本原則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一般原則,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沒有寫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則。民法基本原則與普通法律條文同樣可直接適用。

平等原則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是區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的重要特徵,也是合同法其他原則賴以存在的基礎。合同法的自願原則,既表現在當事人之間,因一方欺詐、脅迫訂立的合同無效或者可以撤銷,也表現在合同當事人與其他人之間,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補充法律漏洞、發展學說判例的基礎:

民法基本原則不僅是法院解釋民事法律法規的依據,並且是補充法律漏洞、發展學說判例的基礎。法院於審理案件時,從現行法不能獲得裁判的依據,說明現行法存在法律漏洞。這時,法院應進行法律漏洞補充。而民法基本原則,可用來補充法律漏洞。

換言之,在現行法缺乏相應的具體規范時,法院可直接適用民法基本原則裁判案件。同時,學者對民法進行研究和解釋時,亦應以民法基本原則作為基礎,不得違背民法基本原則。無論何種學說如果違背民法基本原則,不得謂為妥當的學說。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民法基本原則

網路-合同法基本原則

㈡ 訂立合同的基本原則

合同的基本來原則主要自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㈢ 請教一下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版強加給另一方。二、自權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㈣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法第三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第三條【基本原則】合同當事人版的法律權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基本原則】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基本原則】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基本原則】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基本原則】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㈤ 從法律的角度,試述合同的特徵及基本原則

一、合同的特徵
1.合同是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民法通則》中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除合同法另有規定外均適用於合同。
2.合同是雙方或多方當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因此合同的成立除了當事人要有意思表示外還需要當事人達成合意。
3.我國合同法上的合同僅指當事人設立、終止和變更財產權的雙方法律行為,就身份關系而達成的協議不適用合同法的規定。
4.合同是債的發生原因之一,因此合同在有效成立之後就按照當事人的合意在當事人之間產生了一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二、《合同法》第1章第3條至第8條規定基本原則,參照民法原則總結提煉,是《合同法》的內容核心。
(1)平等原則
《合同法》第3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平等原則所指的法律地位平等,並非指合同雙方當事人事實上平等,權利義務相同,而是指在雙方權利義務對等、法律利益相對平衡的情況下,在簽署合同時各方的平等地位。
根據該原則,合同當事人之間應當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取得一致。訂立合同是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礎上充分表達雙方意見,就合同條款取得一致後達成的協議。故任何一方都不應當凌駕於另一方之上,也不得將自己意志強加給對方,更不得以強迫命令、脅迫等手段簽訂合同。
(2)自願原則
《合同法》第4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自願原則是指合同當事人在法律的規定范圍內,在合法的前提下,通過協商,自願決定和調整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自願原則體現了民事活動的基本特徵,是民事關系區別於行政法律關系、刑事法律關系的特有原則。
(3)公平原則
亦稱正義原則,法律意義在於堅持社會正義,公平的確定法律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其含義有:
1)在合同訂立方面,作為平等合同主體的當事人都有權公平參與。在明確合同雙方權利義務的內容時,應當兼顧各方利益,公平協商對待。《合同法》第39條強調了訂立格式合同時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應遵循公平原則,第40條規定了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第41條規定了當對格式的解釋有兩種以上時,應當做出不利於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2)在合同的撤銷方面。《合同法》第54條規定了出現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等情形的,一方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但第55條同時規定了行使撤銷權應當在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一年內等內容。
3)在違約責任方面。《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或者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或適當減少。
(4)誠實信用原則
《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在行使權力和履行義務是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有欺詐行為。誠實信用原則的基本內涵是,當事人在合同訂立、履行、變更、解除等各個階段,以及在合同關系終止後,都應當嚴格依據誠實信用原則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
(5)合法性原則
《合同法》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及履行合同時,符合國家強制性法律要求,不違背社會公共利益,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㈥ 合同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平等原則抄
合同當襲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合同中的權利義務對等。
合同當事人必須就合同條款充分協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
(2)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
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合理,要大體上平衡,強調一方給付與對方給付之間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負擔和風險的合理分配。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以及合同終止後的全過程中,都要誠實,講信用,相互協作。
(5)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原則
《合同法》第7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㈦ 確立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

首先,合同法是民法的部門法,是民法的一個重要分支。因此,民法的基本思想應該貫穿於合同法之中,民法基本原則有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守法原則,公序良俗原則。而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維護公共利益和法律約束力。它們共同的部分,即平等和誠實信用。是主體上的共同導致的必然結果。在民事權利關系的應用中當然地包括了合同權利義務關系,有權利義務就要求雙方平等和以相互尊重為基本的誠實信用。民法的其他原則也必然地應用到合同法上,簽署合同要自願,強迫的可撤銷;合同要合法,違法的無效;合同不能顯失公平,條文上雙方權利義務都會有所交代,這個在合同草擬中表現尤為突出;而合同法中的原則是民法原則普遍到具體的過程。
其次,合同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充分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因此,合同法也應該體現經濟法的基本思想。合同法承認和賦予政府有關部門在職權范圍內依法對重大經濟合同進行管理,對合同自由進行某些限制的規定,又是經濟法的適度干預思想在新合同法中的體現。新合同法整體所體現的維護合同的公平與公正,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思想,與經濟法的目的和任務完全一致,也與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思想不謀而合。
因此,合同法基本原則的理論依據是民法和經濟法的基本思想所共同構成的,同時,合同法反映了當前民法和經濟法共同綜合調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品交易和貨幣流通關系的實際。

㈧ 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內強容加給另一方。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㈨ 訂立合同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合同的基本原則主要是:一、平等原則: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專強加給另一方。屬二、自願原則: 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三、公平原則: 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四、誠實信用原則: 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五、權利濫用禁止和公序良俗原則: 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㈩ 合同法的概念,特徵

合同法抄的概念和特徵合同依據我國《襲合同法》的規定,應界定為除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協議以外的平等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主體間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為目的進行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為。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徵:

(一)合同是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行為。合同的這一特徵區別於單方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是基於民事主體單方的意思所決定,而合同則是雙方或多方民事主體的合意,且合同是合法行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得到國家法律的承認和保護。

(二)合同是以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為。民事主體之間訂立合同是具有一定的目的和宗旨的,即訂立合同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

(三)合同是平等主體在平等自願基礎上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協議。意思表示一致是合同構成的基礎。

(四)合同是非身份關系的協議。我國婚姻法中有關結婚、離婚以及《民法通則》中關於監護以及繼承法上關於遺贈扶養協議的合同,是屬於身份上的合同,依照我國合同法第2條第2款之規定,並非合同法上所稱的合同。

熱點內容
梅河口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5 11:11:33 瀏覽:151
新婚姻法讓女性不願生孩子 發布:2025-09-15 11:11:31 瀏覽:360
工傷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15 11:00:45 瀏覽:300
法院的伙食 發布:2025-09-15 10:55:53 瀏覽:134
陷阱法治與 發布:2025-09-15 10:46:35 瀏覽:939
世界訴訟法年會官網 發布:2025-09-15 10:40:44 瀏覽:17
貨車掛靠法律賠償責任 發布:2025-09-15 10:40:43 瀏覽:90
新絳司法局長 發布:2025-09-15 10:15:20 瀏覽:390
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 發布:2025-09-15 10:02:40 瀏覽:727
經營走私食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9:55:17 瀏覽: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