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社會學課程論文

法社會學課程論文

發布時間: 2021-11-17 02:51:07

『壹』 論文題目是論死刑存廢的法社會學思考,請問法社會學

1、法律作用的「社會控制」工具論。龐德在1911-1912年就發表了一篇以《社會學法學的范圍和目的》為題的綱領性論文,表達了他的社會學法學的基本思想。他認為社會學法學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在創立、解釋和適用法律方面,更加註意與法律有關的社會事實。衡量法的標准,主要看它是否有用,是否產生效果,而不是它抽象的內容。總之,「我們越是清楚地認識到我們正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則我們的社會工程將越有效。」法社會學派通過強調法律的社會目的、效果和作用,認為法律是一種社會工程,是社會控制工具之一,其任務在於調整各種相互沖突的利益。2、法律價值的「社會利益」保障說。龐德借鑒了德國法學家耶林的利益分類說,將利益分成個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三類。而法律作為一種社會控制手段,由於並非所有的利益都由法律調整,為避免個體間對某些利益的反社會沖突,有必要劃定受法律調整的利益范圍並加以分類。依據分類,應當對某種類型的利益給予優先的考慮,司法中應對社會利益加以衡量,而不是機械的依照法律實現所謂「正義」。這種利益在龐德看來,正義作為法的價值准則就意味著能在最少阻礙和浪費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滿足這些需求。3、法律正義的「非強力依賴」判斷。龐德指出,自然法不是虛幻的普遍立法,而是「一種對實在法中的理想成分的鑒定」,即一種判斷的標准。「這種鑒定可以確定和陳述出一定時間和地點的社會理想,並且使它成為對各種論證、解釋和適用標準的出發點進行選擇的尺度。」自然法不再是絕對的永恆的,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有一種內容正在起著變化或形成著的自然法。」他努力證明正義並不是依賴於強力而存在,而是因文明社會的性質本身而決定,無論是十九世紀或二十世紀,正義始終高懸於統治者制定的實在法之上。法律不應是任何專制統治者隨心所欲的工具,它是人類社會自我控制的手段。法律的具體形式由不同時代的共同理想所決定,強力應支持這種理想,但法律的本質永遠不等於強力。

『貳』 我想從法社會學理論寫一篇論文由於不是法學專業的同學,有些費力,可以幫忙介紹一下思路要點嗎

可以從中國知網,中國論文網等搜一下,或是從網路上找一些資料。
先選好回題目答,然後根據題目從資料中把可用的信息篩選出來。選題很重要,不要選很大的題目,最好選擇小一點的題目,如果你的論文要求不高只需要4000字左右,你從資料中挑幾段一拼就行了!最後別忘了把資料來源寫清楚!

『叄』 急需論文:法律社會學論文:從影片《秋菊打官司》來看法律與鄉土民情的關系。 請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同學1.20就考了 早幹麼了

『肆』 跪求一篇2000字左右的社會學論文,急用多謝!!!

ccc

『伍』 法律社會學是我的一門選修課,臨近期末,老師要求寫一篇論文。求話題。

法律在維護弱勢群體利益中的作用
法律是擴大了社會隔離還是在保護
就業歧視中的法律因素
……

『陸』 求一篇有關法社會學的結課論文,內容不限字體1500左右。謝各位大神!

法社會學題目太泛,可以具體到某一社會領域的具體方面。需要幫忙聯系我。

『柒』 求《社會學研究方法》論文一篇。

科學合理性問題復是當今科學哲學界的制一個重要課題。這個問題一般包含兩層含義:一、具有語言能力和行動能力的主體如何獲得和運用科學知識;二、所獲得的科學知識是否是可靠的,即一種陳述是否合理地表達了它所體現的知識的可靠性。概括起來就是科學知識的「發現」及對科學知識的「辯護」。在邏輯實證主義者那裡,「發現」與「辯護」是分離的。他們通常的做法是對已有的科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考察,用對科學知識的辯護來重建科學知識發現的過程。這種「輝格式」的「事後辯護」的策略受到了眾多批判,但是真正引發科學合理性危機的是哲學家托馬斯·庫恩,他在那本劃時代著作《科學革命的結構》中,以範式為中心展開其觀點,將歷史和概念的相對性引入了對科學的理解,從而打破了「發現」與「辯護」的分離狀態。在庫恩的基礎上,科學知識社會學(SSK)將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維度作為決定因素帶入對科學的理解中來,從而在科學合理性問題上邁出了更為激進的步伐。 科學知識社會學興起的前期,即七、八十年代,愛丁堡學派的「強綱領」影響最大。

『捌』 社會學論文的介紹

社會學論文復涵蓋的內容制非常廣泛,主要涉及人口學、人類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社會統計學等領域,以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政策、社會制度的發展與沿革、人類與社會經濟的相互影響等為研究對象,是人們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精髓。社會學論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來闡釋社會學的范疇、基本理論體系,從社會整體的角度分析社會關系的各個層面、各種表徵及其發展的規律。同時它也是研究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社會合理規劃的主要手段,為社會決策、社會規劃和社會管理提供科學的基礎和依據。社會學論文的理論成果將直接效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為提高社會運作效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以及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做出巨大貢獻。

『玖』 社會學課程論文

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社會學檢視

摘要:網路信息傳播的全球化讓青少年在擴大知識視野的同時,也面臨著網路道德失范的危機。從社會學
角度檢視,當前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現象比較普遍,危害較為嚴重。因此,學校應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
承,幫助青少年樹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網路道德,塑造青少年的網路人格,促進網路時代道德文明的發
展和進步,進而使青少年在文明的網路文化環境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青少年;網路道德;網路道德失范;網路人格

今天,網路在社會交往中已經無可爭辯地成為一
個核心平台,而青少年又是網路世界的一個主要群體。
據第十七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
至2005年12月31日,我國網民人數達到1.11億〔1〕,
其中18歲以下佔16.6%,18—24歲佔35.1%,而高中(中
專)以下學歷佔16.2%,高中(中專)學歷佔30.2%〔1〕。
這體現出青少年對網路世界的濃厚興趣。
隨著互聯網在校園的日益普及,信息傳播的全球
化在讓青少年擴大知識視野的同時,也出現了網路道
德的失范問題。在虛擬的網路里,由於青少年可以盡
情地展示自我個性,發揮自我想像,追求自我超越,體
驗自我成功。這些虛擬性、隱蔽性、開放性、自由性特
征極大地助長了他們的僥幸與放縱心理,許多青少年
由於忽視網路文明而導致網路道德失范,進而引發網
絡犯罪。這在一定意義上折射出當代青少年道德意識
和品德心理發展的畸形,也意味著青少年網路道德問
題是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德育面臨的一個新的重要課
題。
一、青少年網路道德失范的行為表現
失范理論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提出的。他
認為,當社會被突然發生的嚴重危機或者有益的變化
打亂時,社會規范、社會輿論、社會道德意識等就會產
生混亂或者被削弱,社會的准則崩潰,社會整合被破
壞,社會對個人的影響作用急劇下降或者消失,加之個
人慾望的膨脹,這時個人的需要和行為就失去控制而
產生失范狀態〔2〕。所謂道德失范,是指社會生活中基
道德規范的缺失與不健全所導致的社會道德調節作用
的弱化以及失靈,並由此產生整個社會行為層面的混
亂無序。網路道德失范則是將這種失范現象鎖定在網
絡信息特別是網路新聞傳播領域。在網路發展初期,由
於新舊道德規范並存、交替、更迭,造成道德規范內容
的沖突和銜接脫鉤,引發大量的失范行為。
參照韋伯社會行為的「理想類型」分類標准〔3〕以及
目前學者有關青少年學生網路道德失范的文章〔4〕,青
少年網路道德失范行為的表現主要有:
1.網路道德失范的「價值型」行為
價值型的失范行為主要指失范者的價值觀念與主
導文化的價值觀念相背離而產生的失范行為。這種失
范行為主要表現為「黑」「、毒」特點。所謂「黑」,即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有針對性地攻擊或破壞政府或企業的
重要網路系統等;所謂「毒」,即人為製造和傳播計算機
病毒。這種「黑」「、毒」現象在當今的互聯網世界中普遍
存在。由於在網路世界中存在著信息崇拜現象,信息崇
拜的極端表現就是黑客與計算機病毒的出現。黑客是
網際網路上破壞性最強的群體,雖然偶爾也會扮演網路
俠客的角色,但更多地充當著「網路流氓與網路罪犯」,
如非法侵入他人網路、有針對性地攻擊或破壞政府或
企業的重要網路系統等。計算機病毒也多數是這些所
謂「網路俠客」的「得意之作」,如特洛伊木馬既是黑客
們常用的一種攻擊工具,本身也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
病毒。在黑客群體中,青少年所佔比重較大。如美國著
名的計算機網路黑客莫尼柯只是一個15歲的少年;

熱點內容
工傷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15 11:00:45 瀏覽:300
法院的伙食 發布:2025-09-15 10:55:53 瀏覽:134
陷阱法治與 發布:2025-09-15 10:46:35 瀏覽:939
世界訴訟法年會官網 發布:2025-09-15 10:40:44 瀏覽:17
貨車掛靠法律賠償責任 發布:2025-09-15 10:40:43 瀏覽:90
新絳司法局長 發布:2025-09-15 10:15:20 瀏覽:390
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 發布:2025-09-15 10:02:40 瀏覽:727
經營走私食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9:55:17 瀏覽:518
攝影業合同法 發布:2025-09-15 09:51:13 瀏覽:955
法學課推薦 發布:2025-09-15 09:27:42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