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ppt實驗法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ppt實驗法

發布時間: 2021-11-17 02:58:03

『壹』 社會研究方法是什麼 比如調查法、實驗法等任何使用

對頭。就是抄研究社襲會現象時採用的方式方法體系。一般而言研究方法是分為若干層次的:如方法論層次(上接哲學上的世界觀、認識論,下連具體方式):實證的;理解的;批判行動的。中間是方式層次:系統的研究序列:實驗;調查....。最下面是搜集數據的方法:問卷調查、訪談等等

『貳』 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實驗法的基本原理是:實驗者假定某些自變數會導致某些因變數的變化版,並以驗證這種因果關系權假設作為實驗的主要目標。在實驗開始時,先對因變數進行測量(前測),再引入自變數實施激發,然後選擇其後的某一個時點對因變數進行再測(後測),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就可以對原理論假設完全證實或部分證實或證偽

『叄』 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涉及哪些方面其核心內容是什麼

所謂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指具體的操作方法,涉及社會調查研究的各個方面:課題確定的方法;明確調查研究具體目的、對象、內容、類型的方法;調查研究方案設計和條件准備的方法;抽樣的方法;各種搜集資料的方法,包括文獻法、問卷法、訪談法、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資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撰寫調查報告的方法,等等。

這些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調查研究課題。其中各種具體的資料收集方法是調查方法的核心內容,可分為兩大類,訪談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屬於直接調查方法,文獻法、問卷法則屬於間接調查方法。

在操作程序上互不相同,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也分別適用於不同的調查對象和不同的調查內容,但不同的調查類型對這些方法的使用,通常都是一種為主,兼采它樣。

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堅持唯物主義反映論,反對唯徠冄頭心條主義先驗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踐第一的觀點,反對主觀主義。

第二,要制定調查綱目。不能盲目進行,必須圍繞課題需要,有明確的調查要求。

第三,要有深入實際的作風。深入群眾,放下架子,眼睛向下,甘當群眾的小學生。

第四,要有科學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力求全面、真實、准確地反映現實,不能任意取捨,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保證做出科學分析,得出真實的結論。

『肆』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簡答,什麼是對照組實驗

又叫平行組試驗。是既有對照組,又有試驗組的試驗方式。主要是為了減少無關變數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以增強實驗的可信度

『伍』 社會調查研究里的實驗設計的詳細講解

一、實驗法基本原理

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眾多的社會現象,社會現象的存在和發生受到其他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與這些客觀因素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實驗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或者驗證這些變數間的因果關系。在實驗之前人們一般會有對於社會現象中因果關系的初步認識或者假設,實驗法的功能在於通過實驗操作來對這些認識或假設進行檢驗。實驗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對社會現象的發生條件進行控制,然後分析引起這種社會現象的原因,闡明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
以一個關於人的行為結果實驗為例,研究者的假設是:人們對他人的行為的期望可導致他人向期望的方向改變。由此他們提出的具體實驗假設是:在學校里,那些被教師認為成績應該好的學生,其成績會由於教師的這種期望而在實際上變得比其他學生提高得更快。研究者選擇一所學校為實驗室,讓幾百名學生參加智力測驗,然後從中隨機抽取了20%的學生,並且告訴教師說,這些學生是成績最高的,因此是最有培養前途的。一年以後,他們又對這幾百名學生進行了測驗。統計分析表明,上述20%的學生平均成績明顯高於其餘的學生。實驗結果證明了實驗假沒,即教師的期望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之。首先以一個理論假設
為起點,這個假設是一個關於因果關系的陳述,它假定某些自變數(如教師的期望)會導致某些因變數(如學習成績的改變)的變化:然後進行如下操作:1.在實驗開始時對因變數進行測試(即前測);2.引入自變數(X),讓它發揮作用或者影響;3.在實驗結束前再測量因變數;4.比較前測與後測的差異值就可以檢驗假設。如果沒有差異,就說明自變數對因變數沒有影響,從而推翻原假設。如果有差異,則可以證實原假設,即自變數對因變數有影響。
一般地,實驗結束時測得的因變數不僅僅受到自變數的影響,而且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單純的一個實驗組很可能會導致對自變數和因變數關系的錯誤描述。通常解決的辦法是將受試者分為兩組:實驗組與控制組。這兩個組是隨機選派的,他們的所有特徵和條件可以假定相同,只不過在實驗中,對實驗組施加自變數的影響,對控制組則不施加這種影響。如果兩組都有差異,且差異相同,則說明自變數對因變數沒有影響;如果兩組都有差異,且差異不同,則說明自變數和「實驗」本身都對因變數產生了影響;如果兩組都沒有差異,說明實驗本身和自變數對因變數都沒有影響;如果引進變數組有差異,未引進變數組沒有差異,則可以說明是自變數導致了因變數的變化。
科學研究的目的是反映客觀實際的真實狀況,發現事物或現象的規律性。實驗法的原理正是為了體現這種研究目的而進行的邏輯設置。對於實驗法而言,總體的原理是一定的,而具體的實驗方法可以千差萬別,不同的方法的運用之目的就在於真實、全面地反應一個具體研究的特性,進而對因果關系做出一個客觀的說明和解釋。

『陸』 社會調查研究考試實驗法的原理是什麼

一、實驗法的基本原理

1、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

實驗法的一般邏輯原理是:版

---- 先測量在沒有受權到A的影響之前B的情況(前測),

---- 然後施加實驗刺激A並保持其他條件完全相同,

---- 再對受A影響後的B進行測量(後測)。

---- 最後通過比較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的是否存在差異來判定A和B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如果前後兩次情況發生變化,則能夠初步認為A是導致B變化的原因,即A→B。)

2、有控制組實驗原理

在實驗法中常常通過引入一個控制組來解決其它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問題。引入控制組的實驗被稱為「有控制組實驗」。

3. 實施實驗法研究的一些條件

一項具體的實驗研究必須具備以下一些基本條件:

(1)必須明確界定各個變數,以及各變數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假設。

(2)能夠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

(3)實驗刺激有足夠的強度並容易操控。

(4)實驗程序必須是可重復的。

(5)實驗條件應該得到較高程度的控制。

『柒』 社會實踐的調查方法

常用社會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運用統一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是標准化的、書面的、抽樣的。分為自填式問卷和代填式問卷。

2、文獻調查法:搜集各種文獻資料、摘取有用信息的方法。

3、實地觀察法:調查者根據調查目的、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觀察工具,有計劃地對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社會現象進行直接感知的方法。

4、訪問調查法:訪問者通過口頭交談等方式直接向被訪問者了解社會情況或探討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5、集體訪談法:調查者邀請若干被調查者,通過集體座談方式了解社會情況或研究社會問題的調查方法。

6、蹲點調查法 調查者深入到一個或幾個基層單位持續一段較長時間,通過全面、深入調查研究,認識調查對象本質及其發展規律、探索解決社會問題途徑的方法。

(7)社會調查研究方法ppt實驗法擴展閱讀:

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2)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4)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5)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社會實踐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教學任務,組織學生深入現實社會,參與具體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使式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

社會實踐教學是大學教學十分重要的形式,雖然當前在組織實施中尚有困難,但以增強實際能力為直接目的的社會實踐教學已受到高教管理部門和高等學校的高度重視。

實踐的基本形式:

①改變自然,迫使自然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消費、流通、財政、金融、信託、保險、服務等活動,它決定著其他一切活動。

②以調整和改革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為目的的活動,包括政治、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司法、社會治安、社會管理、社會交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活動。

實踐是人的主觀的、感性的活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能動的活動,它是社會的活動,它是歷史的活動。科學證明,人類歷史同自然歷史都是客觀的過程。同樣,構成人類歷史的實踐以及實踐自身的歷史發展也是一個客觀的過程。

兩極世界理論在繼承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將實踐分為社會實踐和自然實踐。社會實踐,即人與人之間所有實踐活動的總和。自然實踐,即人類以自然界為對象的所有活動的總和。

熱點內容
工傷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5-09-15 11:00:45 瀏覽:300
法院的伙食 發布:2025-09-15 10:55:53 瀏覽:134
陷阱法治與 發布:2025-09-15 10:46:35 瀏覽:939
世界訴訟法年會官網 發布:2025-09-15 10:40:44 瀏覽:17
貨車掛靠法律賠償責任 發布:2025-09-15 10:40:43 瀏覽:90
新絳司法局長 發布:2025-09-15 10:15:20 瀏覽:390
法院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 發布:2025-09-15 10:02:40 瀏覽:727
經營走私食品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5 09:55:17 瀏覽:518
攝影業合同法 發布:2025-09-15 09:51:13 瀏覽:955
法學課推薦 發布:2025-09-15 09:27:42 瀏覽: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