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第四十一條
Ⅰ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 屬於什麼邏輯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內體意見》第17條第2款規定:「下列容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4)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根據上述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的精神,確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系夫妻個人債務還是共同債務,有兩個基本的判斷標准:一是夫妻有無共同舉債的合意;二是夫妻是否分享了該債務所帶來的利益。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或一方為維持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出於為共同生活的目的從事經營活動所引起的債務。夫妻個人債務是指夫妻約定為個人負擔的債務或者一方從事與家庭共同生活無關時所產生的債務。
Ⅱ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規定
《婚姻法》第四十七條內容如下:
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人民法院對前款規定的妨害民事訴訟的行為,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予以制裁。
Ⅲ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的司法解釋
婚姻法第四十二條規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專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屬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七條規定:婚姻法第四十二條所稱"一方生活困難",是指依靠個人財產和離婚時分得的財產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 一方離婚後沒有住處的,屬於生活困難。 離婚時,一方以個人財產中的住房對生活困難者進行幫助的形式,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權或者房屋的所有權。
Ⅳ 該債務不屬於夫妻夫妻共同債務。《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
該債務不屬於夫妻共同債務,巜婚姻法》第四十一條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產生的債務應該共同承擔,如婚前債務只能是欠債人承擔,另一半沒有義務承擔。
Ⅳ 婚姻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條
夫妻為共同生活或者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等所負的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債務。對一方不願意償還夫妻共同債務的,法院判決償還。
Ⅵ 婚姻法第46條是什麼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因一方有四種過錯情形之一而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可以要求過錯方給予損害賠償,這四種法定過錯情形是:
(1)構成刑法上的重婚行為的;
(2)有配偶而與其他異姓同居但尚未構成重婚行為的;
(3)實施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致一方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後果的家庭暴力行為的;
(4)採取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等手段虐待一方或者遺棄一方的。有以上四種法定過錯情形之一,經無過錯一方請求,過錯方應當承擔相應的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6)婚姻法第第四十一條擴展閱讀
為婚外情調查合同支出的費用不屬於《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損害賠償」范疇。
【案情摘要】趙某與何某系夫妻關系。2006年何某懷疑趙某與他人同居生子,何某聘請調查事務所進行調查,費用總計6000元。後調查事務所提供了趙某婚外情及同居生子的證據,何某支付了6000元。何某起訴至法院,要求離婚,分割財產,同時要求趙某支付精神撫慰金50000元及調查費6000元。
【法院處理】法院支持了何某要求判決離婚、分割財產的請求,判決精神撫慰金20000元,駁回了賠償調查費的請求。
【最高法院民一庭意見】離婚損害賠償中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的內容均是基於配偶一方導致離婚的過錯行為,強調的是對因受配偶侵權行為損害的無過錯的配偶提供經濟和精神上的救濟,為婚外情調查支出的費用不屬於《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損害賠償」的范圍。
Ⅶ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
第四十來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自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
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廢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修正。
(7)婚姻法第第四十一條擴展閱讀:
法律修訂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1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決定》修正。
法律廢止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同時廢止。
Ⅷ 中國婚姻法第四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是: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本條是新增條文,規定了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規范。
本條規定的是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的准則,是對婚姻家庭關系的倡導性要求,是對婚姻家庭關系中各成員之間權利義務的原則性規定。
夫妻互相忠實、互相尊重,是指夫妻之間忠於愛情,保持愛情的專一性。相互忠實,主要是指夫妻不為婚外性行為,在性生活上互守貞操,保持專一。廣義上的忠實義務還包括配偶一方不得惡意遺棄配偶他方,也不得為第三人利益犧牲和損害配偶他方和益。夫妻相互忠實是一夫一妻制婚姻關系的最本質的要求,其實質在於規范男女兩性的性關系,建立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關系。
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這里的家庭成員應指以婚姻、血緣為紐帶,共同生活的、相互之間享有法定權利、承擔法定義務的親屬。並不是所有的親屬均構成家庭成員。參照《婚姻法》其他條文,這里的家庭成員應指夫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孫子女等。
(8)婚姻法第第四十一條擴展閱讀:
《婚姻法》關於夫妻忠實的規定是在第1章「總則」第4條,將其與「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並列,而並非規定在第3章「家庭關系」之中,其規范屬性既不是具體的權利義務型規范,也非禁止性規范,而是倡導性、宣示性規范,它為人們處理婚姻家庭關系提出了社會公認的道德准則;就其規范地位而言,它與第2條、第3條有別,不是婚姻法確立的基本制度與原則,只是表明了婚姻法的價值取向。
因此,難以將夫妻間的相互忠實解釋為一項法定義務。《婚姻法解釋(一)》第3條規定,如果婚姻當事人僅以違反忠實義務為依據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也即是說,需要有具體的事實理由,比如:配偶與他人同居、重婚等情形,才能向法院提出離婚或其他訴訟請求。
Ⅸ 婚姻法第多少條夫妻共同債務
共同債務認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購置的財產已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為購置這些財產所負的債務;
(二)夫妻為家庭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
(三)夫妻共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或者一方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經營收入用於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負的債務;
(四)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治病以及為負有法定義務的人治病所負的債務;
(五)因撫養子女所負的債務;
(六)因贍養負有贍養義務的老人所負的債務;
(七)為支付夫妻一方或雙方的教育、培訓費用所負的債務;
(八)為支付正當必要的社會交往費用所負的債務;
(九)夫妻協議約定為共同債務的債務;
(十)其他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債務。
共同債務的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在承擔責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償還」的責任是連帶的清償責任,不論雙方是否已經離婚,均得對共同債務以夫妻共同財產、自己所有的財產清償。債權人有權向夫妻一方或雙方要求清償債務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應承擔的份額,也不分先後順序,夫妻任何一方應根據債權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擔債務,一方財產不足以清償時,另一方負有清償責任。
非共同債務的認定:
根據最高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離婚時應當以夫妻共同財產清償。
下列債務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應由一方以個人財產清償:
(1)夫妻雙方約定由個人負擔的債務,但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除外。
(2)一方未經對方同意,擅自資助與其沒有撫養義務的親朋所負的債務。
(3)一方未經對方同意,獨自籌資從事經營活動,其收入確未用於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
(4)其他應由個人承擔的債務。
該司法解釋將「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債務」進一步解釋為「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所負債務」,同時明確列舉了四種不能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的情形(第四種為兜底條款)。
最高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該規定對司法實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其規則模型是:婚姻存續期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對外所負債務,推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夫妻一方如主張不屬於共同債務的,應舉證證明,且除外情形只有兩種: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以及債權人明知夫妻雙方實行約定財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