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
⑴ 請問:用人單位不給勞動者認定勞動法實施前的工齡合法嗎
工齡的計算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後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從實際入職時起算、至離職時結束。
但在新的《勞動合同法》下,特別值得注意一點:即當勞動者非因本人原因從原單位被安排到新單位工作的,原單位的工齡應當合並計算到新單位的工齡之中。詳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0條。
這一點在勞動糾紛中常常出現,不少用人單位都利用調動工作的辦法來縮短勞動者的工齡,應當特別注意。
⑵ 勞動合同法中對參加工作前臨工的年限算不算工齡
實施勞動合同法以後,就沒有臨時工一說了,凡是招聘的工人,都要簽訂勞動合同。回
臨時工是勞動制答度改革以前,企業里相對正式工來說的。那時候的臨時工,如果在轉正單位做的臨時工年限,轉正時是要算連續工齡的,如果在其他單位做的臨時工年限,在現單位轉正,是不算的。
⑶ 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的經濟補償有何明確規定
對於勞動合同未到期用人單位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按照勞動者在該單位的實際工齡計算,2008.1.1前的工齡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一年算一年。2008.1.1後的工齡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對於勞動合同到期用人單位不續簽的情況,經濟補償年限從2008.1.1勞動合同法實施之日算起,晚於2008.1.1入職的按照實際入職日算起。經濟補償為每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不滿半年補償半個月工資,滿半年不滿一年補償一個月工資。
參考資料: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頒布單位】 勞動部
【頒布日期】 1994-12-3
【實施日期】 1995-1-1
【發文號】 勞部發[1994]481號
勞 動 部
關於印發《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勞動人事部門,解放軍總後勤部生產管理部:
為貫徹《勞動法》,使有關經濟補償的規定便於操作,我們制定了《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有關違反勞動合同的賠償辦法,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三日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一條 為了規范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標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
第三條 用人單位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以及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報酬的,除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報酬外,還需加發相當於工資報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四條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要在補足低於標准部分的同時,另外支付相當於低於部分百分之二十五的經濟補償金。
第五條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准發給經濟補償金。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與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發給不低於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症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症的增加部分不低於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第七條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也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八條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九條 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按被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經濟補償金。在本單位工作的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於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第十條 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後,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提出變更或解除集體合同的要求。濟補償的,除全額發給經濟補償金外,還須按該經濟補償金數額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第十一條 本辦法中經濟補償金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十二個月的月平均工資。
用人單位依據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解除勞動合同時,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低於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標准支付。
第十二條 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佔用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第十三條 本辦法自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執行。
⑷ 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的工齡如何計算
勞動合同法法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本法施行後解除或者終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請問2008年以前的經濟補償有什麼標准嗎?律師解答:區別:勞動合同法以前,不滿一年的支付一個月工資;勞動合同法以後,不滿六個月的支付半個月工資。其它一樣。 工齡的相關知識: 計算工齡的方法 1、連續計演算法,也叫工齡連續計算。例如,某職工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其在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應不間斷地計算為連續工齡。如果職工被錯誤處理,後經復查、平反,其受錯誤處理的時間可與錯誤處理前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和平反後的工作時間,連續計算為連續工齡。 2、合並計演算法,也叫合並計算連續工齡。是指職工的工作經歷中,一般非本人主觀原因間斷了一段時間,把這段間斷的時間扣除,間斷前後兩段工作時間合並計算。如精簡退職的工人和職員,退職前和重新參加工作後的連續工作時間可合並計算。 3、工齡折演算法。從事特殊工種和特殊工作環境工作的工人,連續工齡可進行折算。如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度以下的低溫工作場所或在華氏100度以上的高溫工作場所工作的職工,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在此種場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個月計算。在提煉或製造鉛、汞、砒、磷、酸的工業中以及化學、兵工等工業中,直接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職工,在計算其連續工齡時,每從事此種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個月計算。 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但計算連續工齡時不應包括一般工齡(一般來說,因個人原因間斷工作的,其間斷前的工作時間只能計算為一般工齡)。現在確定職工保險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備退休條件時,一般只用連續工齡。所以一般工齡現在已經失去意義。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制度以後,以實際繳費年限作為退休和計發養老保險待遇的依據,之前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
⑸ 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用人單位能否把我們的工齡,<歸零>
這是公司逃避新的勞動合同法帶來的後果
為了避免與你們的工齡有10年以上,要於你們簽定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想出的辦法
這就是所謂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面對這種情況,我只能說,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作為勞動者,畢竟只是弱小群體,為了不失業,只能選擇接受
前段時間鬧的沸沸揚揚的華為公司解聘大量員工的事件,你們廠的情況也是華為這種類似情況的延伸
我們還是呼籲企業能自覺起來,自覺慣徹實行新的勞動合同法。
⑹ 勞動合同法從2008年實施, 那以前在公司的工齡還算不算
經濟補償金計算年限應該自2008年1月1日起,如果是今年6月低前終止,只有1個半月,就是以您朋友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計算,終止和解除的概念是不一樣,如果是解除,那麼就要從01年12月開始計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 只是一個草案,正式成文的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條例第二十五條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的規定支付了賠償金的,不再支付經濟補償。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
這里說的是違法終止,一般在實際操作當中遇到的都是女職工「三期」、醫療期等糾紛,合同自然終止不屬於違法的。
⑺ 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工作年限怎麼算
這要看因為什麼而需要計算工作年限(工齡)了。如果是計算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合同版而應當支付權經濟補償金的工作年限,那麼2008.1.1勞動合同法實施之前的工齡是不算的。其它情況的工齡都是從勞動者實際入職之日算起。帶薪年休假的工作年限從勞動者就業開始計算,不僅包括現單位的工齡,還包括以前所有單位的累加工齡,只要在所有的單位工作的時間滿一年(要有證據證明這些工齡)就應當享受每年至少5天的帶薪年休假。
⑻ 有些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前,開始著手解除那些工齡即將
C (「規避」,設法避開;「迴避」,讓開,躲開。「節余」,因節約而剩餘;「結余」結算後餘下。「遴選」選拔人才,泛指挑選;「篩選」,泛指通過淘汰的方法挑選。)
⑼ 關於勞動合同之前的工齡
1、社保屬於勞動報酬范疇;
2、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3、根據以上,雖然你之前在這家公司做,但沒簽合同,視為「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如果,你僅僅擔心社保過申訴時效,你可以在離職或者被解除勞動合同後一年內提出仲裁或者訴訟。
4、根據你所述,建議你一並提出:2008年1月1日之勞動合同簽定之日的雙北工資;2、單位沒有依法買社保,你可以申請經濟補償金。
⑽ 請問在簽勞動合同前工作年限能否計入工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