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保管合同法
Ⅰ 保管合同的保管人有什麼權利
1、保管人對有償的保管合同有收取保管費的權利。保管人的權利即寄存人的義務,關於收取保管費的權利參見寄存人義務的有關部分及《合同法》第366條、第380條的規定。2、保管人的留置權在有償合同中,寄存人支付保管費是其主要義務,但是支付其他費用,無論對有償或無償合同,寄存人都有支付必要費用的義務。這些費用是保管人為寄存人利益預先墊付的。其他費用是指為維持保管物原狀,使其免遭損失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如重新包裝、防火、防腐、防銹等費用。如果寄存人不支付保管費及其他必要費用,保管人對保管物享有留置權,即暫時扣留保管物,經過一定期間後,寄存人仍不履行義務,保管人可以將留置物折價變賣、拍賣並從其價款中扣除保管費及其他費用,有剩餘的,歸還寄存人,不足的,寄存人應補交。
Ⅱ 保管合同寄存人有什麼義務么
保管合同中寄存人的義務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義務。前者包括保管物瑕疵的告知義內務;寄容存貴重物品時的申明義務,及合同法總則規定的合同主體應當承擔的義務。約定義務就要看雙方的約定,如是否給付保管費。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雙方在法律不禁止的情況下可以給彼此約定義務。
Ⅲ 保管合同,寄存人有什麼義務
保管合復同,寄存制人的義務: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三百六十六條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當事人對保管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是無償的。
第三百七十條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七十五條寄存人寄存貨幣、有價證券或者其他貴重物品的,應當向保管人聲明,由保管人驗收或者封存。寄存人未聲明的,該物品毀損、滅失後,保管人可以按照一般物品予以賠償。
第三百七十九條有償的保管合同,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當事人對支付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應當在領取保管物的同時支付。
Ⅳ 有關保管合同在《合同法》及相關法條是怎麼樣的
第三百六十六條寄存人應當按照約定向保管人支付保管費。
當事人對保管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保管是無償的。
第三百六十七條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百六十九條保管人應當妥善保管保管物。
當事人可以約定保管場所或者方法。除緊急情況或者為了維護寄存人利益的以外,不得擅自改變保管場所或者方法。
第三百七十條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七十一條保管人不得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保管人違反前款規定,將保管物轉交第三人保管,對保管物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第三百七十五條寄存人寄存貨幣、有價證券或者其他貴重物品的,應當向保管人聲明,由保管人驗收或者封存。寄存人未聲明的,該物品毀損、滅失後,保管人可以按照一般物品予以賠償。
第三百七十六條寄存人可以隨時領取保管物。
當事人對保管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保管人可以隨時要求寄存人領取保管物;約定保管期間的,保管人無特別事由,不得要求寄存人提前領取保管物。
第三百八十條寄存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保管費以及其他費用的,保管人對保管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八十二條本法所稱留置,是指依照本法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佔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本法規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
第八十三條留置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留置物保管費用和實現留置權的費用。
Ⅳ 寄存的行李有特殊性質的,需要告知保管人嗎
我國《合同法》第370條明確規定:「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有瑕疵或者按照保管物的性質需要採取特殊保管措施的,寄存人應當將有關情況告知保管人。寄存人未告知,致使保管物受損失的,保管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保管人因此受損失的,除保管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並且未採取補救措施的以外,寄存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此可見,寄存人寄存的行李有特殊性質的,應當告訴行李保管人,否則造成行李損壞的,寄存人自行承擔損失,如果同時造成行李保管人損失的,寄存人同時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保管人知道後未採取補救措施寄存人不需要承擔賠償保管人損失的責任)。
Ⅵ 旅遊者將行李放在旅遊車上,能否理解為旅遊經營者與旅遊者之間形成事實上的保管合同
不能形成,保管合同是以交付保管物為前提的,並有口頭或是書面的約定,該案例中旅遊者是將行李放在旅遊車上,但並未與旅遊經營者交涉或是取得司機看管的承諾,雙方未達成協議也沒有保管憑證。「合同法」第367條規定「保管合同自保管物交付時成立,但當時人另有約定除外」課件在一般情況下,保管合同的成立不僅須有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須有寄存人將保管物教育保管人的行為,很顯然,案例中的遊客沒有做到其中的任何一點,所以該案例中,旅遊者與旅遊經營者之間不形成事實上的保管合同
Ⅶ 《合同法》第383條,倉儲合同中需要儲存的是危險物品,保管人應當具備相應的保管條件。此處保管條件具體
保管條件是指溫濕度控制設施條件,消防設施設計等級,倉庫(工業廠房)的等級。
危險品倉儲對倉房的要求有嚴格規定,分為甲、乙、丙、戊等級別的倉庫,不同等級的危險品對消防等級要求不同,要看實際的保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