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法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法

發布時間: 2021-11-27 22:30:02

A.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五條規定: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B. 根據什麼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制定社會保險費監督檢查辦法

是的。
根據《會計法》第33條: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帳。
因為題目說是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所以做題的依據只能依照法條,而根據法律規定顯然答案就是ABC,沒有D。如果沒有說根據《會計法》才是ABCD。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江蘇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的第三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地方稅務機關、財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相互配合和支持,共同做好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依法查處征繳違法案件。工會組織依法參加監督檢查。工商行政管理、銀行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在職責范圍內給予支持、協助。
第二十二條繳費單位應當每年向本單位職工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並向職工代表大會報告,接受工會和職工的監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工會應當督促繳費單位向本單位職工公布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
第二十三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社會保險登記、申報和地方稅務機關依法對社會保險費征繳、代扣代繳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時,可以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印有關資料,並有責任為被檢查的單位和人員保守秘密。
被檢查單位和有關人員應當如實提供與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的用人情況、工資表、財務報表、納稅申報表等資料,不得拒絕檢查,不得謊報、瞞報和隱匿有關資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地方稅務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出示執行公務的證件;未出示的,被檢查單位和人員有權拒絕檢查。
第二十四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和地方稅務機關可以將繳費單位的違法行為以及由此侵害繳費個人合法權益的情況,告知繳費單位的工會、繳費單位的上級管理單位和繳費個人,並可以向社會公布。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加強內部管理和稽查,定期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反饋社會保險費徵收情況,並定期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五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免費為繳費單位、繳費個人查詢繳費記錄或者個人賬戶提供服務。當事人提出清單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及時復核,並將復核結果告知當事人。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有關社會保險征繳的違法行為,有權舉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地方稅務機關對舉報的情況,應當及時進行調查,按照規定處理,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二十六條財政部門應當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對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以及財政專戶基金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審計部門應當依法對社會保險費徵收和社會保險基金實施審計監督;在對有關單位進行財政、財務收支和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時,應當將社會保險費情況列為審計內容。發現未繳納或者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應當督促其足額繳納,並將有關情況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地方稅務機關。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企業進行營業執照年度檢查、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時,應當督促企業依法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對未履行義務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地方稅務機關。
監察機關對國家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社會保險費征繳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實施監察。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保證社會保險金按照國家和省人民政府規定按時足額支付給參保個人。

D.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都那些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是為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工作,規范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行為,根據《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製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1999年3月19日發布並實施

E.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廢止嗎

廢止了那些本身就不是守法戶的企業還不反了,你希望他廢止嗎?

F.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廢除了沒有

像你說的這種情況,不知是官官相護呢,還是那些老爺們不學無術濫竽充數?或者乾脆就是與無良單位勾結助紂為虐為虎作倀?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1.22國務院令第259號發布)
第3條規定要為你繳納
第4台規定要按時足額
第12條規定由單位代扣代繳,不得減免
第13條規定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
第6條規定社保費的徵收機構(勞動或稅務)由省(直轄市、自治區)政府規定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1994.12.26勞動部發布)
第十七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應責令其限期繳納;逾期不繳的,除責令限期補交所欠款額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額千分之二的滯納金。滯納金收入並入社會保險基金。
《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暫行辦法》(1999.3.19勞社部令第2號發布)
第18、19、8條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1999.3.19勞社部令第3號發布)
第3、8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G.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辦法的內容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城鎮個體工商戶(以下簡稱繳費單位)實施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適用本辦法。
前款所稱企業是指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和其他城鎮企業。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社會保險費征繳的監督檢查工作,對違反條例和本辦法規定的繳費單位及其責任人員,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並可以按照條例規定委託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與社會保險費征繳有關的檢查、調查工作。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勞動保障監督機構具體負責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和行政處罰,包括對繳費單位進行檢查、調查取證、擬定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擬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行政處罰決定的申請書、受理群眾舉報等工作。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委託,可以對繳費單位履行社會保險登記、繳費申報、繳費義務的情況進行調查和檢查,發現繳費單位有瞞報、漏報和拖欠社會保險費等行為時,應當責令其改正。 社會保險費征繳監督檢查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繳費單位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注銷登記的情況;
(二)繳費單位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報繳費的情況;
(三)繳費單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四)繳費單位代扣代繳個人繳費的情況;
(五)繳費單位向職工公布本單位繳費的情況;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執行監察公務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檢查時,行使下列職權:
(一)可以到繳費單位了解遵守社會保險法律、法規的情況;
(二)可以要求繳費單位提供與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的用人情況、工資表、財務報表等資料,詢問有關人員,對繳費單位不能立即提供有關參加社會保險情況和資料的,可以下達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監督檢查詢問書;
(三)可以記錄、錄音、錄像、照相和復制有關資料。 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執行監察公務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工作人員進行調查、檢查時,承擔下列義務:
(一)依法履行職責,秉公執法,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二)保守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知悉的繳費單位的商業秘密;
(三)為舉報人員保密。 繳費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特別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5000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規定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
(二)在社會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繳費單位依法終止後,未按規定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社會保險變更登記或者社會保險注銷登記的;
(三)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社會保險費數額的。 對繳費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照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從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千分之二的滯納金,並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罰款:
(一)因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有關帳冊、材料造成社會保險費遲延繳納的;
(二)因不設帳冊造成社會保險費遲延繳納的;
(三)因其他違法行為造成社會保險費遲延繳納的。 對繳費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警告,並可以處以5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偽造、變造社會保險登記證的;
(二)未按規定從繳費個人工資中代扣代繳社會保險費的;
(三)未按規定向職工公布本單位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的。
對上述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對繳費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警告,並可以處以10000元以下的罰款:
(一)阻撓勞動保障監察人員依法行使監察職權,拒絕檢查的;
(二)隱瞞事實真相,謊報、瞞報,出具偽證,或者隱匿、毀滅證據的;
(三)拒絕提供與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的用人情況、工資表、財務報表等資料的;
(四)拒絕執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下達的監督檢查詢問書的;
(五)拒絕執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下達的限期改正指令書的;
(六)打擊報復舉報人員的;
(七)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其他情況。
對上述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繳費單位或者繳費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於15日內,向上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同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期間,不影響該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責任人員行政處分。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在職 發布:2025-09-13 10:59:11 瀏覽:863
規章誰批准 發布:2025-09-13 10:35:36 瀏覽:952
基層法院審判 發布:2025-09-13 10:34:57 瀏覽:986
簽勞動法永久合同後要辭工 發布:2025-09-13 10:22:53 瀏覽:603
竹簡版道德經 發布:2025-09-13 10:16:17 瀏覽:895
法律援助維民權耄耋 發布:2025-09-13 10:09:11 瀏覽:29
2012吉大在職法律碩士錄取 發布:2025-09-13 10:01:04 瀏覽:258
應訴律師費用 發布:2025-09-13 09:58:42 瀏覽:191
婚姻法給了女騙子機會 發布:2025-09-13 09:44:18 瀏覽:513
居民法律意識調查 發布:2025-09-13 09:42:05 瀏覽: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