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法調整的證券社會關系
1. 證券法與證券交易法有不同嗎
證券法主要是調整證券發行,交易和國家對證券市場監管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而證券交易法是對證券交易過程中的細節和證券交易參與的相關方進行調整的法律規范,我國目前沒有《證券交易法》,只有《證券法》~~~如果您覺得我的答案可以幫助您,請點擊左下角「好評」,謝謝!
2. 我國證券法中所指的證券是指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為了規范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制定的法律。
應答時間:2021-06-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哪些學理上的證券種類沒有納入證券法調整范圍
證券法調整在中國境內從事的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活動。同時證券法未規定的,適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政府債券的發行和交易,由法律、行政法規另行規定。
所謂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依法發行的表示其持有人(即股東)按其持有的份額享有相應權益和承擔相應義務的可轉讓的書面憑證,是一種代表所有權的有價證券。
所謂公司債券,是指符合法定條件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責任公司依法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
所謂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是指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證券監督機構根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等規定許可發行和交易的有價證券。
我國證券法所調整的證券種類,限於資本證券,而不包括貨幣證券和其他財物證券。這些證券衍生出來的期貨、期權交易未納入證券法。
證券的發行、交易活動,為什麼必須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是證券活動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貫徹這一原則對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障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公開性,其核心是要求證券市場的運作和有關信息實行公開化。所有的證券發行和交易的現則和操作程序、條件應當公開;發行人的重要信息應當持續披露,使全體投資者能夠平等地獲得同等程度的信息;證券監督管理機關對證券內場實行監督的程序及結果應當予以公開,使證券市場的參與者共同遵守相同的規范和依相同
的標准予以判斷。上述各方面的規范和信息的公開和透明,可以使證券市場增加透明度,形成公開競爭的基礎。
公平性,其核心是參與證券市場競爭的所有當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在法律上和規則上應當一視同仁,各自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公平的保護。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應當在公平的競爭條件和競爭環境中,依其自己判斷和決策進行活動,而不因身份不同、經濟性質不同而受到歧視。
公正性,其核心是政府的相關監管部門依法履行職責應當公正,對一切被監管對象給予公正待遇,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性是對證券市場公開性、公平性的有力保障,也是公開、公平的體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必然出現優勝劣汰,在基本的公正的條件下的優勝劣汰是一種積極的機制,有利於提高效率,推動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經濟的發展。
4. 證券法的調整對象是哪些
每一個法律都有特定的調整對象,證券法也不例外。不論 詳細 的細則如何的依據 相關社會現狀進行調整,證券法所調整的對象基本上是不會變的。下面總結歸結 一下證券法的調整對象,希望可以對大家理解 證券法的相關信息有所協助 。
一、證券法的調整對象
任何一個法律部門都有其特定社會關系作為調整對象。證券法也不例外。就證券法理論而言,證券法的調整對象是證券關系,即證券融資關系。它既包括對等 主體證券發行人、證券投資人和證券商等對等 主體之間因證券發行和買賣 而發生的社會經濟關系;也包括證券監管機關因監視 管理證券市場參與者所發生 的證券監管關系。需留意 的是,實際操作 中,各國證券法的調整對象與范圍是有所差別 的。
我國證券法的調整對象。依據 《證券法》第2條規則 :「在中國境內,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買賣 ,適用本法。本法未規則 的,適用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則 。」這一規則 標明 ,我國《證券法》以調整證券買賣 關系為主,同時也調整與證券買賣 有關的發行關系。這一規則 還明白 了我國《證券法》與《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關系,確立了《證券法》作為特別法優先適用的法律位置 。
二、證券法的基本准繩
維護 投資者合法權益准繩 :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核心元素,投資者的資金是證券市場的源泉,是證券市場賴以生活 和開展 的基礎,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的前提是其合法權益能拿到 充沛 維護 。
公開、公正 、公正准繩 :公開准繩 又稱信息披露准繩 ,其核心是完成 證券市場信息的公開化,門檻 證券發行人於證券的發行與流通諸環節中,依法將與其證券有關的、可能影響投資者做出理智 投資決策的一切 信息真實、精確 、完好 、及時地向社會公開,不得有虛偽 記載、誤導性陳說 或嚴重 脫漏 。
證券法的調整對象如上所述,證券法所調整的對象就是證券關系,也就是說調整的是證券融資關系。要想理解 證券法就要先理解 證券法所調整的對象,這樣才能清楚 證券法是在調整哪些東西。然後就是需要理解 證券法的基本准繩 ,以此來清楚 證券法的處置 上的方向,上述的幾點總結來說的就是為了維護 投資者利益、公正 公開公正。
這是關於 證券法的調整對象是哪些?的解答。890
5. 證券法具體的社會關系
證券法和社會沒有什麼直接關系,基本和公司存在關系。
6. 如何確定證券法的調整范圍
證券法在廣義上是指調整證券發行、交易和證券監管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的證券法僅指調整證券和證券發行,不包括證券交易的規則。我國的《證券法》是廣義上的證券法。其特徵有:確保高度的交易安全是證券法的首要特點;證券行為是法定的要式行為;證券法是有關證券發行和證券交易的操作規程,是實用的法律技術規范;證券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國際化、全球化。
7. 證券法的調整范圍是什麼
證券法是調整因證券的發行、上市、交易、管理、監督及其他相關活動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證券法》所指的證券是資本證券,包括股票和債券以及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證券法》的規定: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的發行和交易,適用本法;本法未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政府債券、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的上市交易,適用本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證券衍生品種發行、交易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依照本法的原則規定。
8. 證券法的概述
證券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證券法指一切與證券相關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證券法,指調整和規范證券總類、證券發行關系、證券交易關系、證券市場監督管理關系以及其他相關法律規范的總稱。
證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證券一般指財物證券(如貨運單、提單等)、貨幣證券(如支票、匯票、本票等)和資本證券(如股票、公司債券、投資基金份額等)。狹義的證券僅指資本證券。我國證券法規定的證券為股票、公司債券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其他證券主要指投資基金份額、非公司企業債券、國家政府債券等。 (一)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原則
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核心元素,投資者的資金是證券市場的源泉,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的前提是其合法權益能得到充分保護。
(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公開原則又稱信息披露原則,其核心是實現證券市場信息的公開化,要求證券發行人於證券的發行與流通諸環節中,依法將與其證券有關的、可能影響投資者做出理性投資決策的所有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向社會公開,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9. 什麼是證券法,證券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證券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證券法是指與證券有關的一切法律規范的總稱。我國現行的證券立法包括證券市場的基本法律、關於發行外資股的法規、有關信息披露的規章、有關證券交易所的法規、關於證券投資基金的法規和處罰證券市場違法行為的法規。狹義的證券法是指調整在證券發行、交易和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專指1998年12月29日由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199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以下簡稱《證券法》)。證券法與公司法是姐妹法,公司法規范公司的組織和行為,證券法調整證券的發行與交易,故可將公司法稱為組織法,證券法稱為行為法。
證券法的基本原則
(一)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原則
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核心元素,投資者的資金是證券市場的源泉,是證券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投資者投資於證券市場的前提是其合法權益能得到充分保護。因此各國證券法幾乎都把保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證券法本質上是一部「投資者利益保護法」。證券法對投資者的保護,不是保證其投資證券的價值,不是保證其賺錢獲利,而是保護其平等的投資機會和公正的待遇,能公平、公正地進行證券交易的機會,並排除那些妨礙投資者依自己的自由判斷進行證券交易的不當行為。通過維護證券市場的正常交易秩序,預防投資者上當受騙,同時,在投資者利益受到損害時能提供適當的救濟渠道和措施。
(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公開原則又稱信息披露原則,其核心是實現證券市場信息的公開化,要求證券發行人於證券的發行與流通諸環節中,依法將與其證券有關的、可能影響投資者做出理性投資決策的所有信息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向社會公開,不得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公平原則是指證券發行、交易活動中的當事人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各自的合法權益能得到公平保護,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超越證券法規定的范圍而享有特殊權利,證券市場的各類主體不應受到歧視或不公平的待遇。
公正原則要求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在公開、公平的基礎上,對一切證券市場參與者給與公正待遇,不偏袒任何人,對所有人平等公正的適用法律。
(三)自願、有償、誠實信用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當事人按照自己的意願自主參與證券與證券發行與交易活動,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事權利,不受任何人干涉。
有償原則,是指證券市場主體在證券發行、交易活動中應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進行等價交換,當事人任何一方不得無償佔有、剝奪他人的財產,不得損害他人的利益。
誠實信用原則要求當事人在證券發行與交易中不騙不欺,遵守諾言,禁止證券市場中一切虛假、隱瞞、欺詐、誤導以及其他致人損害的行為;禁止證券市場中的操縱、內幕交易等不法行為。
(四)政府統一監管與自律性管理相結合原則
證券市場失靈是客觀存在的,是市場機制本身所無法解決的。這不僅會增加交易成本,劣化資源配置,損害投資者利益,而且有礙於證券市場的高效有序運作,進而危及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這就要求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從整個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對證券市場進行集中、統一、高效的監管。但政府並不是萬能的,在保證政府依法高效監管的前提下,必須充分發揮自律性組織在證券市場管理中的作用。同時,政府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一切行為,必須置於法律的監督之下,不能超越法定的職權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