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契約論自然法的缺陷
① 社會契約論的錯誤是什麼
總而言之,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但這並不能掩蓋他理論上本身的缺陷。他之謂「我要探討的是權利的道理,而不是事實」,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得到理解,但是這種唯心的論證方法,顯然還是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也正是因此,才不斷地有人對所謂的「社會契約論」提出挑戰。
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對社會的發展起過重大的推動的作用,偽主義,偽科學在其面前發抖,根本就不懂得什麼是人民權力,民主的精神。
指出盧梭思想錯誤的人往往為了獨裁找借口,實現其愚民主義思想的本質。
② 什麼是「自然法」 他有什麼意義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為一切制定法基礎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變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其中亞里士多德認為,有一種無論何處均具有同樣權威、通過理性可以發現的自然法或者正義。斯多噶學派引進了一種新的看法,並設想了均等的自然法,認為理性乃人所共有,自然狀態則為理性控制的和諧狀態,但已為自私所破壞,故而應當恢復自然狀態。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羅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即源於此。中世紀教會法學者慣於使自然法與上帝法相一致,不過有的學者在自然法中強調上帝的理性,有的學者卻強調上帝的意志罷了。 啟蒙運動後,自然法理論終於變成一個獨立的理性主義思想體系。謂其獨立,是指獨立於教會與神學而言。荷蘭法學家H·格老秀斯相信宇宙受理性自然法統治,自然人由人的基本性質必然必然產生的准則所構成。英國的T·霍布斯提出了社會契約假說,認為社會契約是為走出自私和殘酷的自然狀態、而賦予統治者以管理權的契約,但統治者必須遵守自然法。19世紀,自然法的思想普遍受到責難,認為社會契約論是虛構,純理論性作為法國革命的口號帶來了許多過分的結果,認為自然法已經死亡,並判定其不可能死灰復燃。但在20世紀,自然法又有再生跡象,有些學者恢復了對自然法的研究。馬克思主義者對待自然法觀念的態度時,批判其歷史唯心主義的本質,卻不拒絕其合理成分。 以上關於自然法學說,林林總總,各有不同,但卻在以下表現其共性:(1)自然法是永恆的、絕對的。(2)人的理性可以認識、發現自然法。(3)自然法超越於實在法之上,後者應當服從前者。 自然法是獨立於政治上的實在法而存在的正義體系。對它的詮釋與使用在其歷史進程中千差萬別。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義包括道德理論與法學理論,盡管二者的本質在邏輯上互不相干。根據自然法的倫理學說,在某種意義上,支配人類行為的道德規范,起源於人類的自然本性或和諧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學理論,法律准則的權威,至少部分來自針對那些准則所具道德優勢的思量。 在自然法的哲學體系中,法律與道德的概念時有交會,這種理念稱作「交疊命題(overlap thesis)」。 自然法的學派可謂百花齊放,其差異在於,在法律規范的確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本條目傾向分別闡釋對自然法的不同理解,而避免簡單地將那些理論拼湊糅合。 「自然法」這個術語涵義頗豐,它既是一類道德理論,又是一種法理學說,而這兩種社會科學的核心卻是截然不同的。
③ 社會契約理論的缺點與歷史意義
1、意義:
由社會契約理論導致的主權在民論。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社會契約說深入到達美國的第一批殖民者的人心,在清教徒中,將契約當作"國家"的成立基礎在新英格蘭、康涅狄格、羅得島等地是普遍實行的。
社會契約說引發了新的國家的誕生,因此,它的歷史進步意義是不容否認的。但是自然狀態是不可論證的假設,自然權利主要是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性。
2、缺點:
社會契約論對國家起源的解釋是一種假設,不符合歷史的實情。只是為了進行對國家起源問題的討論和解釋,根本宗旨並不在於追根溯源地考究國家的誕生原因,而是從邏輯的意義上研究國家起源,追求國家存在的理由。正如盧梭所言,不應把社會契約論的研究認為是對歷史真相的研究,它只是一些理論假定的和在其基礎上的推理,它與其說是為了解釋國家的起源,不如說是為了探究國家的性質。
(3)社會契約論自然法的缺陷擴展閱讀:
質疑和批評
社會契約論對於近代西方國家影響極其深遠,但是仍然有不少質疑的聲音不斷出現。人們對它的質疑和思考主要集中在它的理論假設上。馬克思主義對於它的批判,指出了它的國家起源觀是不科學的,帶有主觀臆想性。而契約論的代表性人物,如霍布斯,都沒有否認它的主觀性。
由於社會契約論的基本理論假設是預設人類處於自然狀態,出於自保或是合作的需要締結契約。顯然契約是一種假設,自然狀態也不是真正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締結契約的行為也沒有在歷史上真實發生過。
④ 孟德斯鳩認為自然法有哪些
孟德斯鳩認為這種自然法有四條:第一,是和平,他不同意霍布斯的互相戰爭論,因為在自然狀態下,人人感到力不如人,因此就不會互相攻擊,戰爭是人類有了社會以後的事;第二,是覓尋食物,在自然狀態下,人除了感到軟弱外又感到匱乏,必須設法養活自己;第三,是性依戀,畏懼感使人互相接近,性依戀又增加了人們的快樂,這是人們之間的相互祈求;第四,是人類的社會慾望,人類對知識的追求使人類有組成社會、過社會生活的要求;人為法是人類在進入社會和國家之後所適用的法。前三種自然法是人類和動物所共有的,第四種自然法是人類所特有的。在自然法的觀點方面,他與其他啟蒙學者是相同的,不過在具體解釋上不同。他不同意社會契約論,認為原始人的結合是出於人生的需要,並非自願以契約為根據,社會起源於自然的演進,並非契約的訂立,人類進入社會後,軟弱感消失了,平等關系又終止了,於是戰爭就開始了。有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也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為了控制這種戰爭,就不得不有法律和政府,一個社會沒有法律和政府就無法生存下去。這種自然法的理論目的,在於用來證明封建制度的法律和國家制度不合乎人類理性,而必須用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律取代之。他指出,人類理性之偉大崇高,就在於它能夠很好地認識到法律所要規定的事物,應該和那一個主要體系發生關系,而不致攪亂那些應該支配人類的原則,歸根到底要用理性來判斷一切。
⑤ 對於社會契約論
……也不必到「特別嚮往」的程度吧?
(德國就是在「威瑪共和」時期冒出了個希特勒。)
看一部很通史的書,<西方政治思想史>唄。
(所謂的社會契約論,也不是忽然出現的,而是那群可說得上代表人類的思想家傳承下來的法則。)
⑥ 關於自然法的問題
1自然法
關於自然法的含義,在人類認識史上出現過多種不同的認識。但通常是指的關於正義的基本和終極的原則的集合。它萌發於古希臘哲學,其中智者學派將「自然」和「法」區分開來,認為「自然」是明智的,永恆的,而法則是專斷的,僅出於權宜之計。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則斷定能夠發現永恆不變的標准,以作為評價成文法優劣的參照。其中亞里士多德認為,有一種無論何處均具有同樣權威、通過理性可以發現的自然法或者正義。斯多噶學派引進了一種新的看法,並設想了均等的自然法,認為理性乃人所共有,自然狀態則為理性控制的和諧狀態,但已為自私所破壞,故而應當恢復自然狀態。按照理性去生活,就是按照自然生活。羅馬法中的自然法思想即源於此。中世紀教會法學者慣於使自然法與上帝法相一致,不過有的學者在自然法中強調上帝的理性,有的學者卻強調上帝的意志罷了。
啟蒙運動後,自然法理論終於變成一個獨立的理性主義思想體系。謂其獨立,是指獨立於教會與神學而言。荷蘭法學家H·格老秀斯相信宇宙受理性自然法統治,自然人由人的基本性質必然產生的准則所構成。英國的T·霍布斯提出了社會契約假說,認為社會契約是為走出自私和殘酷的自然狀態、而賦予統治者以管理權的契約,但統治者必須遵守自然法。19世紀,自然法的思想普遍受到責難,認為社會契約論是虛構,純理論性作為法國革命的口號帶來了許多過分的結果,認為自然法已經死亡,並判定其不可能死灰復燃。但在20世紀,自然法又有再生跡象,有些學者恢復了對自然法的研究。馬克思主義者對待自然法觀念的態度時,批判其歷史唯心主義的本質,卻不拒絕其合理成分。
以上關於自然法學說,林林總總,各有不同,但卻在以下表現其共性:⑴自然法是永恆的、絕對的。⑵人的理性可以認識、發現自然法。⑶自然法超越於實在法之上,後者應當服從前者。
自然法是獨立於政治上的實在法而存在的正義體系。對它的詮釋與使用在其歷史進程中千差萬別。通常而言,自然法的意義包括道德理論與法學理論,盡管二者的本質在邏輯上互不相干。根據自然法的倫理學說,在某種意義上,支配人類行為的道德規范,起源於人類的自然本性或和諧的宇宙真理;而依照自然法的法學理論,法律准則的權威,至少部分來自針對那些准則所具道德優勢的思量。
在自然法的哲學體系中,法律與道德的概念時有交會,這種理念稱作「交疊命題(overlap thesis)」。
自然法的學派可謂百花齊放,其差異在於,在法律規范的確定方面,道德究竟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本條目傾向分別闡釋對自然法的不同理解,而避免簡單地將那些理論拼湊糅合。
「自然法」這個術語涵義頗豐,它既是一類道德理論,又是一種法理學說,而這兩種社會科學的核心卻是截然不同的。
求採納
⑦ 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然法和契約論的異同
自然法既不是神學,也不是科學理論,而是一種法哲學,即超驗的和先驗的理性與人類人性化一致性原理,從而解釋從動物的自然狀態到人的社會狀態的轉變過程,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近代社會的政治結構和機制的理論——契約論。基於西方文化傳統,自然法實質上就是克服人性與神性的必然分裂、維持社會意識形態統一的理論,把激烈的變革精神實現在理性的政治行為之中,為劇烈的社會變革提供了平穩的意識形態過渡, 即以意識形態革命代替了社會暴力革命。神學和科學對此都無能為力,自然法和契約論實際上以法哲學的性質,承擔了這個偉大的任務。自然法並不是真接以法哲學的形式出現的,從儒學社會學的角度看,這種隱含的法哲學性質,成為了近代以來西方主流社會政治制度中基本法——憲法的前提。
自然法的理論根基是西方文化的本質——知識理性,而這是科學和神學能夠共享的。我們可以從大量的對自然法闡述的理論中看到,動物狀態(包括混亂和沖突)在自然理性的意義上是秩序,而社會狀態在人的自覺理性上也是秩序,自然界的法與社會中的法是自然一致的,這種統一性就是關系和關系過渡中法哲學意義上的理性。
真正具有理論意義的論述,是從社會結構如何區別於叢林狀態開始的。近代大多數大思想家在他們的著作中,對人的社會性起源都進行了認真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個人」權利與社會權力這二個方面。對於理論家們,真正困難並不在於個人權利的起源——這是自然法理論的任務,而在於個人權利與社會權力的關系和這種關系在現實社會性中的構造:從現代法哲學的觀點看,個人是社會的本質,而權利和權力就是現實的社會關系,但從理論上弄清楚並不容易,其中關鍵在於個人的社會性如何從自然性中合理地導出,並將這種理論上的邏輯性吻合於社會現實中的體制結構,這就是契約論。
⑧ 霍布斯 洛克 盧梭關於契約論有哪些主要觀點
社會契約論是17世紀和18世紀最有名的政治理論,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和盧梭。社會契約論是對國家神權論的直接否定。 社會契約論假定,國家之前是人類的無政府的自然狀態,所有生活在自然狀態下的人,都佔有因自然法而產生的自然權利。因人們濫用自然權利而使人們的生命及財產得不到保障。為了擺脫這種自然狀態,人們慢慢地經過明示或默示的同意,訂立一種契約,以建立足以保障自然權利的國家和政府。這樣,人類由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以契約建立的國家,任務是遵守自然法,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和自由;如果統治者違背契約,人民有權推翻政府,由此得出主權在民的結論。為了防止統治者專橫,洛克、孟德斯鳩主張分權制。 盧俊認為,人生而自由平等,任何人都沒有強使他人服從的天然權威。社會秩序或制度並非源於自然或強力,而是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所訂立的社會契約之上的。人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狀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使每個個人如果不集合起來將面臨毀滅,因而人類必須尋找一種結合的形式,使它既能夠以全體的力量來保證個人的人身和財富,又能夠使每個結合者不喪失自由和平等。因此社會契約的要旨是在訂立契約時,人人無保留地將自身及其全部與政治結合體有重要關系的權利轉讓給集體,並同意接受「公意」的指導,目的是保障自己的自由、財產和人身的安全,條件是人人無例外地遵守契約。由於結合者並非把自己奉獻給任何個人,所以在訂約後他仍然是自由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道德的和集體的共同體,亦即「共和國」。只有在這樣的社會契約下,人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才不至於喪失平等和自由。 盧俊認為,建立在社會契約上的國家,其主權即最高權力屬於全體人民。在民主主權的國家裡,每個人都具有雙重身份,對個人來說他是主權者的一員,而對主權者來說他是國家的一員,因而統治與被統治只有相對意義。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分割,是行政權的根據。政府決不是主權的體現者,而是主權的受託者。「公意」是國家的靈魂,它以公共利益為依歸,從而永遠是公正的。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公意」體現為法律。法律是作為立法者的全體人民所作的規定,結合了意志的普遍性和對象的普遍性,因此它不僅保障公民的權利和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石。因為人們唯有服從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人民不僅有定期決定政府形式和執政者的權利,而且有通過起義推翻違反契約和法律、實行暴虐統治的君主的權利。盧俊承認宗教的社會作用。他認為,人們進入政治社會後需要由宗教來維持相互之間的關系。由於基督教有害於國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公民宗教」。它並非嚴格地作為宗教教條,而只是維系人們關系的社會性的感情。 盧梭的社會政治學說代表了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中激進的民主思想。他的《社會契約論》一書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綱領,對十八世紀法國革命和正處在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國家都起過積極作用,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以及兩國的憲法都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盧梭的民主主義思想。 洛克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有相同的地方,但是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洛克認為人們成立政府在自然狀態下的轉讓權利是有保留的,生命權和自由這樣的基本權利是沒有被轉讓的,這樣政府的目的就是保護這些沒有轉讓的權利不被侵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卻是另外的進路,其實說盧梭是一個破壞者不如說他是一個建設者,他在社會契約論中構建了一種適合統治的方法,就像一些人認為的那樣「盧梭的契約論容易導致專制」。盧梭認為人民將一切的權利給了政府,這樣沒有任何可以保留的權利,在這里盧梭用「公意」這個詞語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認為人們將權利的全部轉讓後,有其中的人侵犯了他人的權利就是侵犯了自己的權利。 洛克試圖利用社會契約論證明,政府是根據多數人的意志組成的,政府根據人民的同意來實現人民的統治。到了18世紀,盧梭把洛克的思想推向極端,認為人民的同意是在共同意志基礎上形成的,從而提出了「人民主權」思想。他說:「主權在本質上是由公意構成的,而意志又是決不可以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個意志,或者是另一個意志,而絕不能有什麼中間的東西。因此,人民的議員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不過是人民的辦事員罷了;他們並不能做出任何肯定的決定。凡是不曾為人民所親自批準的法律,都是無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盧梭的民主觀就是直接民主,一種一致同意的民主,一種程序極為簡單、最好是不需要程序的民主。為此,盧梭主張強迫個人服從公意,排除黨派政府,反對代議制,尊重多數的絕對權威。在盧梭那裡,人民的統治變成了絕對多數原則。 社會契約論中暗含著一個原則:國家和政府只是作為人的自然權利的保護者時才是合法的,一旦它侵吞人們在訂立契約時讓渡給它的自然權利,它就變成了罪惡的存在。當然,關於自然權利,以霍布斯為首的保守派與以洛克為首的激進派觀點並不完全一致,前者強調人們在向國家轉讓其固有權利之後其個人權利與政府權威的高度一致,後者則強調對於暴政的抵抗權,並用作為平民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的政治綱領。 社會契約理論一般認為是自然法學的基礎理論之一,這個訴諸理性的學說在洛克和盧梭那裡得到發揚光大,我們所見的學說也是這兩人為主。其實除了他們之外,還有很多的法學家也是用這個學說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的,格老秀斯、霍布斯等人也是這樣的支持者。當然我們也不可以忘記美國的締造者們,他們將這個思想寫在了他們的憲法中「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每一個人都從他的造物主那裡被賦予了相同的權利,這些權利包括生命權、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護這些權利,在人們中間成立了政府。」這個可以說是對於社會契約論的經典的描述。 由社會契約理論導致的主權在民理論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社會契約論深入到達美國的第一批殖民者的人心,在清教徒中,將契約當作「國家」的成立基礎在新英格蘭、康涅狄格、羅得島等地是普遍實行的。著名的「五月花盟約」(1620年)宣告,簽名者「謹在上帝和彼此面前,庄嚴簽訂本盟約,結成國家,以便更好地建立秩序,維護和平,為促進上述目的而努力;並隨時按照最適宜於殖民地普遍福利之觀點制訂公正平等之法律、法令、憲法並選派官吏,誓當信守不渝」。在獨立戰爭爆發前,革命權利的理論大量涌現。正如《獨立宣言》聲明,「政府從被統治者的同意獲得公正的權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壞這些目的,人民即有權變革或廢除它,並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據這些原則奠定它的基礎,並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組織它的權力」。此時各州的憲法也充滿了契約論。 社會契約論引發了新的國家的誕生,因此,它的歷史進步意義是不容否認的。但是,自然狀態是不可論證的假設,自然權利主要是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性。因此,恩格斯指出:「盧梭的社會契約在實踐中表現為,而且也只能表現為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國。18世紀偉大的思想家們,也同他們的一切先驅者一樣,沒有能夠超出他們自己的時代使他們受到的限制」。
⑨ 孟德斯鳩在自然法的具體解釋上與其他啟蒙學者有何不同
在自然法的觀點方面,他與其他啟蒙學者是相同的,不過在具體解釋上不同。他不同意社會契約論,認為原始人的結合是出於人生的需要,並非自願以契約為根據,社會起源於自然的演進,並非契約的訂立,人類進入社會後,軟弱感消失了,平等關系又終止了,於是戰爭就開始了。有人與人之間的戰爭,也有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為了控制這種戰爭,就不得不有法律和政府,一個社會沒有法律和政府就無法生存下去。
⑩ 什麼是社會契約說,求詳解
社會契約論是流行於啟蒙時代的一種社會構建理論,現代亦有「新社會契約論」作為後繼的發展。
社會契約論的基本內容是,人在歷史上,或至少是在理論上是獨立且自由的存在,進而由彼此自由的人因為各種原因組成了社會和政 府。社會契約論的幾個重要概念有:1、自然狀態,即社會建立前的原始狀態。2、立約,即人們互相訂立契約,彼此交出一部分或全部權利以組成政 府。3、政府權力
在啟蒙運動中,幾個著名的社會契約論者對於社會契約各個概念的觀點是不一樣的。其中霍布斯認為,自然狀態中人對人是狼,彼此互相傷害;人們為了和平而建立政 府,政 府具有人民的一切權力,不可廢除。
洛克認為,自然狀態中人和人自由平等,人們為了處理財產分歧而建立政 府,政 府只有財產的仲裁權即行政權,可以廢除。為了防止政 府危害人民,又必須對政 府分權,後來孟德斯鳩則進一步提出了三權分立。
盧梭的觀點是,自由狀態中人人生來自由平等,但私有制的出現產生了剝削,進而建立了壓迫政 府;為了重新實現平等,人們訂立契約,使人民當家做主。新的政 府集結了人民的「公意」是一切人把一切權力委託給一切人,因而能為一切人服務,也就不需要洛克的分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