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軍事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軍事法調整的社會關系

發布時間: 2021-12-02 18:19:09

『壹』 請問什麼是國防法的調整對象

國防法的調整對象
社會關系是法律的調整對象,也是區分各種不同法律部門的主要標志。法律部門與法律部門之間的差異,主要在於其調整對象的不同。經濟法律調整經濟關系,行政法律調整行政關系,國防法則要調整國防活動中的有關社會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防法的調整對象體現著國防法區別於其他部門法的本質特徵。根據國防法的適用范圍可知,國防法作為國家的基本法,與其他基本法的根本不同在於,它所調整的,是國防活動中的軍事社會關系,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會關系。當這些社會關系受到國防法的調整時,就會形成相應的國防法律關系。因此,深入理解國防法,應當注重研究國防法律關系。

『貳』 國防法規調整對象的軍事性,是指所調整的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社會關系是

錯。
國防法規是調整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叄』 簡述國防法調整社會關系的廣泛性

(一)軍事活動

國防的主要手段是軍事手段。現代國防的根本職能是捍衛國家利益,防備和抵禦外來的各種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備和平。急內部和外部的敵對勢力相互勾結所發動的武裝暴亂。在對國家利益的各種形式的侵犯中,其威脅和危害最大的是武裝侵犯,包括軍事威脅、恫嚇、軍事干預、占據部分領土、武裝掠奪經濟資源、發動侵略戰爭,等等。上述活動和內外敵對勢力相互勾結發動的武裝暴亂,不僅使國家主權和人民生命財產遭受損失,而且直接危及國家民族的發展前途和生死存亡。對付武裝入侵和武裝暴亂最根本的和最有效的莫過於採取軍事手段。這是因為:第一,軍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懾作用的手段。這種威懾作用可以通過顯示軍事力量的存在而產生,以此對各種可能的外來侵犯進行有效的阻止或遏制。

由於軍事力量對於外來侵害具有可怕的報復能力,因而可能使外來的侵略勢力有所忌憚而收斂。各種非軍事手段雖然也能產生強度不等的威懾作用,但都比不上軍事力量所起的作用大。第二,軍事手段是唯一能夠有效對付武裝侵略的手段。在軍事、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諸多國防手段中,各種手段均有自己獨到的作用,但各種非軍事手段均需與軍事手段發生一定聯系,尤其是在遇到武裝侵略時,軍事手段更是必不可少。單靠非軍事手段的運用,一般不可能阻止對方的武裝侵略,甚至還可能事與願違,產生不良後果。唯有軍事手段,它既可以與非軍事手段同時使用,相互配合,亦可單獨使用。因為軍事力量所擁有的巨大的即時打擊能力能夠給侵略者造成物質的和精神的嚴重損害,從而迫使其中止侵略行動,以至放棄侵略企圖。因此,對付武裝侵略,一般不單獨使用非軍事手段,而是採取非軍事手段與軍事手段相結合的做法;並以軍事手段為主。第三,軍事手段是解決國家之間矛盾沖突的最後手段。武裝斗爭是一切矛盾斗爭的最高形式。現代國防既然以捍衛國家的主權和利益為使命,那麼就必須有效地解決因主權和利益矛盾引起的各種不同形式的沖突。由於國家之間主權、利益的矛盾屬於對抗性矛盾,盡管一定條件下可以採取和平方式,通過磋商、調解、談判等途徑加以解決,但其成功率很低,而且往往只能達成暫時性妥協,不能徹底解決矛盾。當矛盾積累以至激化達到極限,就只有通過最高的斗爭形式——武裝沖突或戰爭去進行徹底解決。因此,對於現代國防而言,當各種非軍事手段不能解決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時,就需要運用軍事手段。

軍事手段之所以成為國防活動中的主要手段,不僅僅在於它自身擁有巨大的能量和獨到的作用,而且在於它能夠作為各種非軍事手段的有力後盾,強化各種非軍事手段的國防功能。例如,軍事和宣傳。只有軍事手段的存在加上宣傳手段的運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各種形式的外來侵略和戰爭起到遏製作用。一個國家縱然幅員寬廣人口眾多,但若是沒有強大的軍事手段,即使向國際再三申明維護主權領土完整的決心,仍不能避免被侵略被欺凌的命運。再如,軍事和外交。國家之間的利益矛盾最普遍的莫過於邊界領土的歸屬和境外經濟權益的糾紛兩大類,處理這兩類矛盾的常見手段是外交談判。但這種談判一般都是在矛盾趨於激化已釀成沖突事實的狀態下才開始進行的。為了爭取有利的談判態勢,有的國家往往採取軍事手段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在有利條件下討價還價。這種情況下,就必須以實力為後盾進行談判。有了強大的軍事手段作後盾,不僅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給談判增加討價還價的籌碼,而且必要時可以顯示或使用軍事手段以保持和鞏固有利態勢,迫使對方接受於己有利的條件。

(二)與軍事有關的政治活動

政治手段作為國防手段之一,並不是說在整體上政治從屬於國防。這里的「政治」,僅指「與軍事有關的」一種國防手段,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涵義。

政治與國防關系密切。國防直接保衛的國家主權,是政治的第一需要;國防直接保衛的國家領土,是政治的物質前提;國防直接保衛的國家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是政治的根本追求。國家政權、政治制度也要靠國防力量來捍衛。另一方面,政治對國防起著決定性的支配作用:國家的政治需要,決定國防的根本性質和基本類型;國家的政治指導思想和路線,決定國防的方向、方針和原則;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國防的根本體制;國家的政治素質,制約國防的客觀效應。其中,構成國防手段的政治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點:

政治制度建設。國家的政治制度不僅決定著國防領導體制,而且有些政治制度的內容本身就是國防制度的組成部分。例如,我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的是人民代表大會制的政體,這是我國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我國憲法規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國家主席、國務院等國家機構的職權,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國防方面的職權。不斷完善各級國家機關的國防職權,本身就是國防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的經濟體制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家正大力加強法制建設。一些政治的方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就包合國防方面的內容,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中有關中央軍事委員會成員的提名、選舉、罷免以及辭職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有關國防行為管轄權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有關外國軍用船舶、軍用航空器的規定等。這些條款的制定與實施,也是國防法制的組成部分。

政治思想工作。國防建設和斗爭,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要在各行各業開展各種各樣的工作。其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國家和執政黨的政治宗旨及要求在國防領域得以實現的保證,也是確保整個國防事業的政治方向不偏離、做好國防領域各項工作的有效手段。國防活動中的政治思想工作,旨在鼓舞民心士氣,調動積極因素,努力實現國家政治賦予的國防目標。古今中外的國防活動,盡管稱謂不同,但都高度重視這一手段。我國國防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更應科學地對待國防活動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都要將其提到恰當的位置上,既不要不適當地誇大其作用,更不能因此忽視、放鬆、削弱乃至否定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宣傳。人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作為國防的手段,政治宣傳可以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等各種媒介,對人心的向背起到雙重作用:對內,它可用以提高國民和官兵的政治素質,進行思想動員,激發同仇敵汽的民心士氣。對外,它可用以揭露侵略戰爭的非正義性,揭露敵方的弱點,瓦解敵軍的士氣,從精神上擊潰對方。我軍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都注重運用宣傳手段,向敵人展開政治攻勢,配合軍事斗爭,取得了顯著的戰果。在今後的國防活動中,我們仍然要充分發揮政治宣傳的作用。特別是當戰爭爆發時,更應廣泛開展政治宣傳,激發全體軍民的愛國熱情,動員軍隊英勇作戰,動員人民踴躍參軍參戰,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全力支援戰爭;並通過對外宣傳爭取世界人民和友好國家的同情和支援。

(三)與軍事有關的經濟活動

經濟是國防的基礎。社會經濟制度決定國防活動的性質。社會經濟狀況決定國防建設的水平。現代條件下,無論是國防建設還是國防斗爭,都要廣泛採用經濟手段,這些手段主要有國防經濟活動、經濟動員、經濟制裁等。

國防經濟活動。國防經濟活動是為國防而進行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及其管理的實踐活動。通常包括四個環節。一是軍品生產,它是國防經濟活動中最基本的環節,是武器裝備及其他軍用物資的製造過程,同社會生產密切聯系,有些則是社會生產過程的一部分。二是軍品分配,它是連接軍品生產與軍品消費的中間環節,以國家資源對國防領域的分配為前提,對國防領域內的社會產品進行合理配置。三是軍品交換,它也是國防經濟活動的中間環節之一,主要指軍品生產者與軍品消費者之間的交換,其中武器裝備的交換一般有兩種形式:計劃調撥和市場采購,市場采購又包括軍品流通和軍事訂貨。四是軍品消費,它是國防經濟活動的最終環節,包括戰爭消費與平時國防建設、軍事活動中的各種消費。國防經濟活動還包括領導和管理方面的內容。例如,根據國際形勢和軍事戰略,確定國防經濟發展方向、規模、速度;國防人力、物力、財力的調回與使用;國防生產力的布局;軍事交通和通信設施的建設;武器修備的研製和生產;國防工程建設;軍工企業的經營管理;軍隊內部的生產經濟管理等。此外,還有大量的國防工程技術經濟分析活動.國防經濟活動是國防建設的基本手段之一。軍品生產直接為何防活動提供物質產品;軍品分配和軍品交換保證這類產品的合程配置與到位;軍品消費的結果則是保持一定的軍事實力,從而有似地保障國家安全。關國民經濟動員。國民經濟動員,是指國家將經濟部門及其相應鑽體制有組織、有計劃地從平時狀態轉入戰時狀態所採取的措施。目的是充分調動國家經濟能力,提高生產水平,擴大軍品生產,保障戰爭需要。它一般包括工業、農業、物資、交通運輸、財政金融、郵電通信、衛生力量等各個方面的動員。它是整個戰爭動員的基礎。

由於現代戰爭中人力、物力、財力的巨大消耗,使得武裝力量對經。夢的依賴性大大增加,經濟動員已經被提到重要的戰略地位。戰爭不僅是軍事和政治的競賽,也是經濟的竟賽。經濟動員就在於將國家的經濟實力轉化為軍事能力。國民經濟動員的程度由國家的生產力水平、經濟實力和相應的動員能力所決定,並受國家政治、經濟制度的制約。國家生產力越發達,經濟實力越強大,動員的基礎就越雄厚。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強弱,國民經濟動員能力的高低及其動員程度,對於戰爭的進程和結局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經濟戰。經濟戰是敵對雙方為奪取戰略優勢和戰爭勝利而進行的經濟斗爭,主要指戰爭期間各種形式的經濟斗爭,也包括和平時期的經濟封鎖和經濟攏亂。其根本目的是給敵人造成經濟恐慌,動搖其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使敵方經濟陷於崩潰,以便戰而勝電進行經濟戰的手段和方式很多,如:進行經濟偵察,搜集經濟情報,襲擊敵國重要經濟目標;對敵方實行經濟封鎖,禁運戰略物資,斷絕同敵方的貿易、信貸、金融、科技等一切經濟往來,並盡可能斷 絕敵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聯系;通過與中立國簽約制止敵國輸出物資,並從中立國獲得所需物資;在國際上搶購敵方急需物資,使之難以獲得必要供應……

經濟制裁。經濟制裁是指國家為一定的政治、軍事目的,一方對另一方強行實施的懲罰行為。在國防斗爭中使用這一手段,可削弱被制裁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促使其國內不滿情緒的發生和增長。其基本形式有全面經濟制裁和部分經濟制裁兩種,前者斷絕同被制裁國的一切經濟往來,後者中斷部分經濟聯系。其手段主要有:斷絕經濟組織和政府官員的互訪;中斷貿易往來,禁止向對方輸出或從對方輸入全部或部分商品;中斷或取消經濟、技術、軍事援助與合作項目;實行金融干擾。包括限制提供貨款和禁止有關外匯的兌換;凍結或者沒收對方在本國資金和財產等。

(四)與軍事有關的外交活動

外交與國防有著密切聯系,其中的國防外交,既是國家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國防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

國防外交活動主要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為了國防目的而開展的外交活動。由於這種外交主要涉及軍事領域,所以又稱軍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義上外交的一般特徵,又具有區別於其他外交工作的特殊規律,是集外交與軍事於一體的活動。它的范圍很廣,領域很多,活動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從總體上講,國防外交主要涉及到國家與國家之間、軍事集團與軍事集團之間的軍事政治關系,軍隊關系,軍事戰略關系,軍事科技關系和軍事經濟關系等。具體可以劃分為:(1)軍事雙邊往來。主要表現形式有高級軍事領導人保持接觸,開展互訪,互派軍事代表團,互派軍事使團,互設軍事代表機構,軍事談判和交涉,簽署軍事條約等。(2)多邊軍事交往。主要是指參加聯合國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國際性的軍事活動,如軍控與裁軍談判,法律、體育等多國參與的軍事交往,國際維和行動的參與,以及國際軍事條約的簽署和履行必要的權利義務等。(3)非官方軍事交往。主要是指有關國家退役高級將領、高級軍界人士、國際戰略問題專家和機構的交往。(4)軍事科技交流和軍工合作。主要包括軍品的合作研製和生產、技術轉讓,專家、學者互派或交流,學術研討,軍事技術展示,互聘科技人才,進行教育訓練交流等等。_路)軍事結盟。有雙邊的和多邊的兩種形式。結盟關系是運用國家成聯盟的武裝部隊,通過政治、外交和武力或國防實力等相互支為,實現維護國家、國家集團安全利益或推行某種政策的目的。如,建立軍事聯盟,組織軍事集團,進行安全和防務協調,聯合進行軍事演習等。(6)軍事援助。其目的主要是發展對外友好軍事關系。僅內容主要有向受援國提供財力物力、派軍事專家和顧問、為受援國培訓軍事學員等。(7)軍事經濟合作。軍事經濟合作是國防外交_的另一個重要領域。發展對外軍事經濟關系,不僅有助於軍事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有助於國家經濟建設,是國家對外貿易的重要補充,又是改善國家關系的重要手段,還是對敵斗爭的一種重要武器。比較普遍的方式是軍品銷售、提供軍事信貸、進行軍事技術設備貿易等。(8)邊防管理。主要指依據邊界條約、協定以及邊界規薄,加強邊境口岸管理和控制,相互通報軍事活動,建立邊防人員居晤制度等。國防外交所涉及的各個方面的活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聯系的。從事國防外交活動的也不單純是武裝力量,還包括國家機關與民間的一些部門。

在現代國際關系中,國防外交負有特殊的使命。它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圍繞著國家安全與國防發展的需要,按照國家對外政策的總方針、總政策和基本原則,建立與發展同其他國家和國家集團在軍事上的關系,合理處理國際性的以及雙邊的與軍事有關的各種矛盾與問題。對於我國而言,積極開展國防外交活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它有利於為我國的經濟建設爭取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有利於捍衛國家主權,促進和維護國家統一;有利於加強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有利於擴大我國我軍的對外政治影響。在新 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的國防外交應為加強國防建設做出更大的努力。

除上述因素外,與軍事有關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國防的重要 手段。研究國防的手段,有利於進一步明確國防法的適用范圍。

『肆』 法調整的社會關系都是階級關系嗎

「法所調整的一切社會關系,都是階級關系,作為階級統治的工具來說,它在調節階級關系中會不體現階級性,是不可想像的。」這樣的觀點,在今天已很少見了。只要尊重客觀實際,人們就不難看出把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全部歸結為階級關系這一觀點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古往今來的法所反映和調整的社會關系,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它不僅反映和調整階級關系,而且反映和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相互關系、經濟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以及婚姻家庭關系等。在全部社會關系中,經濟關系是決定包括階級關系在內的其它一切社會關系的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此外,階級關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其它社會關系。雖然如此,我們不能將階級關系與其它社會關系混同。例如民族關系,這是幾乎一切歷史類型的法都予以調整的一種重要社會關系。在階級社會中,民族關系受階級關系及其發展變化的影響,特別是在剝削階級社會中,它具有明顯的階級關系的性質。但是,民族關系不等於階級關系,這是因為民族關系除了受階級關系的影響外,還受生產力發展水平、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尤其是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民族關系問題一般並不主要是階級關系問題,而是各族勞動人民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只能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來解決。因此,認為「法所調整的一切社會關系,都是階級關系」的看法,並沒有實際的根據。

『伍』 國防法是調整國家在——和——領域內最重要,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的法律

國防法是調整國家在國防活動中的軍事社會關系,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會關系的法律

『陸』 國防法規所調整的關系是( )。 A、軍隊內部的社會關系 B、武

答案選擇抄D項。
襲國防法規是國家法律的組成部分,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強制實施的行為規范,具有法律的一般特性。即鮮明的階級性、高度的權威性、嚴格的緞制性、普遍的適用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國防法規還具有區別於其他法規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調整對象的軍事性

國防法規所調整的是國防和武裝力量建設領域的各種社會關系,包括軍隊內部的社會關系、武裝力量內部的社會關系、武裝力量與外部的社會關系等。這些帶有軍事性的社會關系是國防法規特有的調整對象,是其他任何法律規范所不能代替的,這是國防法規特性的基本表現。

(二)司法適用的優先性

國防法規優先適用,是指在解決與國防利益、軍事利益有關的法律問題時,如果國防法規和普通法都有相關的規定,要以國防法規的規定作為評判是非的標准和採取行動的准則。優先適用不是指的先後順序,而是一種排他性的單項選擇。

(三)處罰措施的嚴厲性

國防法規所保護的國防利益,是關系國家興衰存亡的最根本的國家利益,因而對危害國防利益的犯罪實行比較嚴厲的處罰。同一類型的犯罪,危害國防利益的從重處罰。——軍事理論。

『柒』 什麼是調整國防領域社會關系的法律是指導和規范國防活動的基本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是調整國防領域社會關系的法律是指導和規范國防活動的基本法律依據。

『捌』 法律如何調整社會關系

法律和社會之間有著密切而且復雜的關系。歸納來說,法律來源於社會,由社會的經濟基回礎所決定答,同時反過來法律又維護著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對於不同的時期或是對比不同的社會環境,法律有著各不相同的內容形態,通過這一點,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先說法律的起源,法律不是原來就有的,在原始公社制度解體以前,生產資料是公有的,產品實行平均分配,個人與集體渾然一體,利益基本一致,這使他們只需依靠傳統習慣就可以把經濟關系調整好了。
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了私有制和階級剝削,原始社會的氏族聯盟和氏族習慣就逐漸被國家和法律所代替。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新的社會規范來解決社會資源有限與人的欲求無限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沖突,維持社會秩序,為了適應這種社會結構和社會需要,國家和法律這一新的社會組織和社會規范就出現了。
由此可以看出法律是社會的產物,是為了調整一定社會經濟關系,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應運而生的,法律不能脫離社會。

『玖』 國防法是調整在——和——領域內最重要、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的法律

國防法是調整在國防和武裝力量領域內最重要、最基本的社會關系的法律。

熱點內容
刑法前幾條 發布:2025-09-12 04:21:39 瀏覽:451
體育教研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2 04:10:21 瀏覽:11
奇法治病 發布:2025-09-12 04:09:49 瀏覽:402
刑法的感知 發布:2025-09-12 04:01:07 瀏覽:920
司法趙穎 發布:2025-09-12 03:52:22 瀏覽:75
上海政法學院教務處 發布:2025-09-12 03:41:33 瀏覽:999
青州法院招聘信息 發布:2025-09-12 03:32:31 瀏覽:662
戴雪英憲精義法治原則 發布:2025-09-12 03:28:19 瀏覽:785
王澤鑒勞動法 發布:2025-09-12 03:02:47 瀏覽:335
草案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2 02:58:28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