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社會保障法承諾書
① 社會保障法的內容簡介
《社會保障法》 講述了: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擔負著發展社會生產,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重任。與此同時,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為求得社會的穩定,又不得不設計出符合本國國情與民族需要的社會保障措施,並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其實施。因為不如此,便無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致使人類陷入社會危機。對人們來說,勞動是最基本的經濟保障,如果人人能勞動,人人勞動了,並且勞動所得足以維持人們有人格尊嚴地生存和發展,那麼就人人有保障了,並且這是最好的保障,這在很大程度上就實現了社會保障。但由於各種原因,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失業,他們無法通過就業獲得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各種物質生活資料,他們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危機。這樣的人多了會釀成嚴重的社會問題。此外,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老病殘死,人人在所難免,人生是充滿風險的。一旦風險來臨,往往使人不堪一擊,甚至使人一蹶不振,並且這種風險是不確定的,降臨到誰的身上是不可知的,人人面臨風險的情況具有普遍性,風險來臨後給人們和社會造成的損害和影響也具有社會性。
② 社會保障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社會保障的具體內容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目的是使勞動者因年老、失業、患病、工傷、生育而減少或喪失勞動收入時,能從社會獲得經濟補償和物質幫助,保障基本生活。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這三個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展看,社會救濟先於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徵。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
(三)社會福利
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③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申報承諾書怎麼寫�1�3
這個是模版,供你參考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申報承諾書 本單位就2009年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申報核定有關事項鄭重承諾如下:一、嚴格遵守國家和省有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及文件規定,做到誠信申報、依法繳費;二、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到應保盡保並如實申報職工個人的繳費基數,職工的個人繳費基數經職工本人認可且核對無誤,如有不實,願為此承擔有可能引發的一切責任;三、嚴格按規定申報單位繳費基數,如存在瞞報工資總額現象,經勞動保障相關機構查實認定,除補繳外,願接受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423號)第二十七條作出的處瞞報工資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單位名稱(蓋章): 法定代表人或法人代表(簽名): 2009 年月日
④ 《社會保障法》包含哪些內容
《社會保障法》包括養老金制度、失業保障制度和對盲童、孤兒和其他殘廢兒童的資助。社會保障法尚不是推行於全國的法律,除養老金外,社會保障均由各州管理,而大多數州只為社會福利提供少量的資金。
⑤ 如何查詢社會保障法
社會保障法是調整社會保障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關系主要包括社會保障基金形成關系、社會保障待遇給付關系、社會保障基金投資關系、社會保障財務管理關系和社會保障監管關系。此外,社會保障關系可以分為社會保險關系、社會救助關系、社會福利關系和社會優撫關系等。社會保障法實施的基本宗旨,在於保障基本人權、保障社會公平和保障社會安全。社會保障的范圍很廣,因而社會保障法由眾多法律規范和規范性法律文件組成。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出社會保障方面的綜合性法律。從社會保障法的體系結構來看,社會保障法主要包括社會保險法、社會救助法、社會福利法和社會優撫法等。
⑥ 社會保障法的宗旨是什麼
社會保障法的宗旨:1、保障基本人權;2、保障社會公平;3、保障社會安全。
社會保障法的原則:1、普遍保障原則;2、平等保障原則;3、基本保障原則。
請採納,謝謝@!!
⑦ 單位給臨時工不交社保,寫承諾書法律認定嗎
只要和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就應該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保(除非同時期員工在其他單位繳納社保並且提供繳費證明的)。不繳納社保屬於違法的,承諾書無效
單位繳納社保是法律規定的單位義務,不論員工是否自願承諾不繳納社保,都屬於無效
員工可以以《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的「單位不繳納社保」的理由辭職,要求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46.47條要求進行工作年限補償,同時補交社保
⑧ 社會保障中社會保障法的原則有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的特徵
社會保障法律關系具有廣泛性、強制性和復雜性的特徵。
廣泛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涉及面極其廣泛,它涉及社會的各個層面與角落,城鎮、農村、企業、機關、團體、個體勞動者,工、農、兵、商、學、城鄉一般居民,老、弱、病、殘、傷、死、生、失業、天災,等等,幾乎無所不包。這一點,除憲法、民法等少數法律以外大部分法律都難以與社會保障法相比。
強制性是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最主要的特點之一,無論是社會保險制度,還是社會救濟制度、社會福利制度、社會優撫制度,凡屬覆蓋范圍之內的,所有單位和公民、職工個人均須五條件參加,不具有參加與否的任意選擇權。
雖然在社會保險法律關系中,簽署保險合同可以有選擇的自由,但是合同自由原則在社會保障法律關系中的適用必須要受到限制,這主要是為保證受保障對象的權利不受侵害。因此在訂立社會保險投保和經辦委託等有關合同時,應該貫徹法律規定的內容,只能有條件地適用合同自由原則。
復雜性是指社會保障法律關系既包括行政性法律關系,又包括平等性法律關系,另外還包括涉及社會保障爭議處理時的仲裁、訴訟法律關系。
它們相互獨立,有時卻又糾纏在一起,社會保障基金來源不一,籌集方式多樣,各項待遇享受的條件和標准各有不同,其中內容紛繁復雜,跟一般法律相比,復雜性更為突出。
⑨ 用人單位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情況書面自查報告怎麼寫
主要內容就是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有沒有版制定合權法的規范完善的規章制度等法律、法規、制度的實際執行情況。比如員工有多少人,勞動合同的簽訂的人數是多少人,繳納社會保險的人數是多少人………………
⑩ 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內容
社會保障的功能。人類發展到今天,社會保障與人們的關系幾乎到了密不可分的程度,隨著歷史的延續及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社會保障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
首先,社會保障具有多種經濟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保護和配置勞動力功能。社會成員正常健康的生活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基礎。沒此則民不聊生,是社會產生不安定的隱患;沒此則不能調動起勞動者生產的積極性。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優勝劣汰的競爭又是不可避免的,這就必然會導致部分勞動者可能要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其及家屬失去收入而面臨生存危機。此時,社會保障就可以通過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得以擺脫生存危機的困擾,維持最起碼的基本生活需要,這樣才能保護勞動力的生產和再生產。同時,還可以通過建立全社會的統一的社會保障網路及健全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社會成員因變換工作或家庭遷徒而帶來的後顧之憂,從而促進勞動力的合理流動,實現勞動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調節投融資功能。社會保障資金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如把經過幾十年積累的社會保障基金合理地利用起來,其作用將不可忽視。目前,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基金的運用都是在保證投資安全的情況下,投向可獲較高利潤的項目上以使其增值,但客觀上也確實成為國家調節投資的一大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家建設。如1988年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的保險基金投資收入已佔到社會保障總收入的54.9%和35.4%,可見它在財政投融資上發揮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的情況較嚴重,出現短缺的現象,因此這種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國民所得再分配功能。首先,市場機制在運行中雖保證了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但也形成了負面影響,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分配的差異、收入的懸殊等,這勢必會導致部分社會成員收入下降,生活出現困難。這時,社會保障就可以對低收入階層給予生活所必需的給付,或者在老齡、失業、傷病、殘廢等情況發生之時實施必要的所得給付,就會對經濟活動所造成的所得分配不均進行再分配,實現對國民收入的再調節,盡量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