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梁瑩社會法

梁瑩社會法

發布時間: 2021-12-07 07:11:27

Ⅰ 楊貴妃為什麼有名呢

古代的女子不是都沒有名字,只是沒有流傳下來罷了。她只是有名字的女子中的一員。像王昭君,後人不但能知道她名嬙字昭君,甚至連她的乳名都能知道(皓月)。有的女子就只有字流傳下來了,例如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子夫」只是她的字不是她的名。有的就只有名傳了下來,像楊玉環,像施夷光(即西施)。最後一類最慘,只知道她的姓,這種人很多……不管身份高低都有這種情況,比如唐太宗的妹妹(還是姐姐?忘了……)平陽公主,就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李秀寧是後來的小說家編出來的……)。還有宋朝的楊國夫人梁氏,也是不知道叫什麼,也是坊間給她起了一個名字叫梁紅玉。so,古代的女子不是都沒有名字的……

Ⅱ 教師師德問題頻頻見於網路,是否應該有退出機制

教師師德問題頻頻鑒於網路,舉幾個例子:一、南京大學教師梁瑩學術不端問題。提起"404",很多人都會想起南大教授梁瑩,一百多篇論文涉嫌抄襲,卻能夠靠著論文成功獲取諸多光環,評上高級職稱。現在算是身敗名裂,黨內嚴重警告,行政記過,取消研究生導師的資格,調離教學崗位,終止或退出有關人才項目計劃……甚至要撤銷其教師資格,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還有收受禮品,有的家長們為了謀求老師照顧,在節假日轉個紅包,或者送上一些家鄉特產。作為老師,教書育人是本分,收受財物實不該,家長背地裡還不知道怎麼議論你,給老師的形象也抹黑,更有甚者,家長也許轉臉就把你告了,到時候身敗名裂背處分何苦來著。

身正為范,作為老師,雖然走下講台我們也是普通人,雖然我們不能搞道德綁架,要求老師時時處處比別人更高尚,但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還是應該有。正因為老師隊伍中有一些害群之馬,所以才導致現在社會對老師的看法有點極端,老師的職業認同感大大降低,一提起老師,人們想到的不是為人師表,而是各種收費,補習,唯利是圖。所以,對老師中的這些害群之馬,是時候引入退出機制,讓他們告別講台了!

Ⅲ 問題二:了解南京大學梁瑩的相關事件,分析她在那些方面違背了倫理道德

想大學遼寧的這件事情主要是反映了沒有發揮社會的正能量。

Ⅳ 古代宮女怎樣檢查處女

話說漢桓帝劉志要娶皇後,他聽說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梁瑩長得不錯,就派了一個叫吳姁的女官去梁家驗一下。吳姁到了梁家,請梁瑩出來走二步,發現其走路很有大家閨秀的氣質。要是像謝大腳那樣走路就完蛋了。

接下來,關鍵的裸檢到了。吳姁叫所有的人出去,只留下樑瑩,然後示意梁瑩脫光光。一開始梁瑩還不願意。吳姁拿出聖旨,表示是奉旨看裸體。沒有辦法,梁瑩只好含著淚脫光了。

吳姁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看了看梁瑩的身子,最後滿意地判斷是處女。這個主要就是靠觀察了,比如有的認為破瓜的女孩皮膚會呈現粉紅色,而走路的姿式了會不同。

這是漢朝的判斷處女法,後期都差不多。但也有一些比較奇怪的檢驗方法,比如在一個木桶里鋪上一層細沙,讓秀女脫下衣服蹲在桶上,只要桶里的細沙未被吹開就是處女。這個方法算比較文明了。原理來自中醫:未破身者,五氣不泄。

當然,親們早就想說守宮砂了吧。喂壁虎吃丹砂,壁虎死後將其研碎製成染料塗到女子手臂上,是為守宮砂(守宮是壁虎的別稱)。如果破瓜,則守宮砂消失。小龍女被尹志平那啥之後守宮砂就不見了。不過,這個守宮砂是入宮後才塗上去的,是用來約束宮女入宮後的行為。

朝鮮還有一種鸚鵡血檢驗法,將血滴在少婦的手臂上,如果能聚集則為處女。不知道是什麼原理了。《大長今》里有這一橋段。而除此之外,有一個保險的方法,就是提取幼年的宮女,比如明朝的萬貴妃就是四歲入的宮。這種方法被宮廷長期使用,選秀女時,年紀輕是有優勢的。

Ⅳ 古代怎麼判斷被選中的妃子是否是處女之身

這里舉一個例子,話說漢桓帝劉志要娶皇後,他聽說大將軍梁商的女兒梁瑩長得不錯,就派了一個叫吳姁的女官去梁家驗一下。
吳姁到了梁家,請梁瑩出來走二步,發現其走路很有大家閨秀的氣質。要是像謝大腳那樣走路就完蛋了。接下來,關鍵的裸檢到了。吳姁叫所有的人出去,只留下樑瑩,然後示意梁瑩脫光光。
一開始梁瑩還不願意。吳姁拿出聖旨,表示是奉旨看裸體。沒有辦法,梁瑩只好含著淚脫光了。
吳姁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地看了看梁瑩的身子,最後滿意地判斷是處女。這個主要就是靠觀察了,比如有的認為破處的女孩皮膚會呈現黑紅色,而走路的姿勢會不同。
這是漢朝的判斷處女法,後期都差不多。但也有一些比較奇怪的檢驗方法,比如在一個木桶里鋪上一層細沙,讓秀女脫下衣服蹲在桶上,只要桶里的細沙未被吹開就是處女。這個方法算比較文明了。原理來自中醫:未破身者,五氣不泄。
喂壁虎吃丹砂,壁虎死後將其研碎製成染料塗到女子手臂上,是為守宮砂(守宮是壁虎的別稱)如果破處,則守宮砂消失。小龍女被尹志平那啥之後守宮砂就不見了。不過,這個守宮砂是入宮後才塗上去的,是用來約束宮女入宮後的行為。

Ⅵ 古代如何驗證女子貞潔

在古代主要是用守宮砂來驗證女子的貞潔。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點一顆鮮艷的紅痣,以驗證女人們的貞操,在古代是常見的,叫「守宮砂」。不明就裡的人,以為「守宮」就是守住那神聖的一方妙處。

引晉朝《博物志》中記載:如果用硃砂喂養壁虎,壁虎全身會變赤。吃滿七斤硃砂後,把壁虎搗爛並千搗萬杵,然後用其點染處女的肢體,顏色不會消褪。只有在發生房事後,其顏色才會變淡消褪,是以稱其為「守宮砂」。

有了這種傳說中效果絕佳且步驟簡單的能夠驗證女子「貞操」的方法,也不管其是否真實,一些朝代便把選進宮的女子點上「守宮砂」,作為其是否曾經犯淫犯戒的標志。在民間流傳開來,以訛傳訛,便有了以後眾多的武俠小說作者借用「守宮砂」來做的文章。

據說,守宮砂只能用來驗證處女的貞操,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的。實際上,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6)梁瑩社會法擴展閱讀:

其他驗證方法:

1、驗血

古人特別迷信於血液,認為處女的血跟婦人的血是有區別的。在當時如果想用使用這種方法檢測女子是否還是處子,一般會取一碗潔凈之水,然後刺破女子的中指,將血滴入碗中。

如果血滴成凝結的渾圓狀,則證明這個女子是處子;如果血液入水之後逐漸散開,則證明是失貞婦人。這種做法毫無科學依據,完全是民間謠傳。

當時有的青樓女子最喜歡利用用這種方法自證清白,因為它太容易動手腳了。只需要在這碗清水中加入一小滴油。

滴入碗中的血滴必成渾圓狀,絕對不會散開。她們就以這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是處子,以欺騙那些恩客,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2、驗噴嚏

這種方法流行於宮中。如果想要檢測一個宮女是否是處子,會由幾個經驗老道的嬤嬤,首先准備一盆香灰或者是浮土。然後讓這個宮女脫掉下衫蹲坐在盆上。

再用胡椒或者嗅鹽等刺激她的鼻子,促使她打噴嚏。如果她打完噴嚏後,香灰沒有變化,則證明是處子。如果香灰有變化,比如說凹進去一個坑,或者有被吹過的痕跡,則證明是婦人。

3、落紅

這種檢測女子是否失貞的方法,即便在當今社會,相信它的人也大有人在。在古代,女子初嫁,婚床上必須擺上一塊落紅帕。夫妻二人在床上行男女之事後,第二天這塊落紅帕要送去婆婆處驗視。

婆婆驗視合格之後,這個女子才能正式算作兒媳婦。如果沒有落紅,那麼就是失貞之女,不僅婚事不能做數,她還會直接被掃地出門,連娘家也沒臉再接受她。

但是經過現代科學論證,這種方法也並不科學,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單純的這樣以偏概全,是有失偏頗的。

4、看眼角

中國自古就有面相之說,朱元璋曾被人相面稱有龍瞳鳳目,果然成開國帝王;武則天自小就被術士斷言會大富大貴,最後成為唯一的女皇。古人認為面有心生,人的面相能夠說明很多問題。

甚至能從面相看出一個女子是否失貞。他們認為,如果一個女子的眼角是粉嫩的紅色,同時眼尾沒有皺紋的則證明是處女。而如果眼角發污、發渾濁,則證明是失貞已久的婦人。

Ⅶ 明代美女的特徵

中國的各朝各代對美女的審美觀念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唐代的美女形象,在婉麗溫雅外,又強調體態豐肥的健美。

宋以後,盛唐時期的陽剛之美讓位於宋代陰柔之美;開闊豁達的心胸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腸;體態豐滿、儀容典雅的豐碩之美,讓位於孱弱纖細的清癯之美。女性病態美日漸成為女性美的模式。《西廂記》中崔鶯鶯是「淡白梨花面,輕盈楊柳腰」,「翠裙鴛綉金蓮術,紅袖鸞銷玉筍長」,「解舞腰肢嬌又軟,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晚風前。」《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聞靜以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

明代以來,人們開始注重女性形體的完整的美。明代才女葉小鸞著有《艷體連珠》,分別吟詠婦女的發、腰、足和全身。葉小鸞的母親沈宜修又作《續艷體連珠》除發、腰、足外,又吟詠了婦女的眉、目 、唇、手四個部位或器官,使得女性人體美更為完備。葉小鸞所吟詠,描繪的女性發、腰、足之美,正是明代重視纏足時期,士大夫們欣賞女性形體美的最重要的人體部位。頭,腰,足三者皆美,則女性的整體形象也必然是美的。黑而長的秀發,柔軟纖細的腰身,纖細窄小的腳就構成了明代標準的瘦美人。葉小鸞特別注意到女性全身整體形象的美:

蓋聞影落池中,波警容之如畫。步來簾下,春訝花之不芳。故秀色堪餐,非鉛華之可飾;愁容益倩,豈粉澤之能妝?是以蓉暈雙頤,笑生媚靨,梅飄五齣,艷發含章。

美麗的女子,整個身影具有整體的美,而且她的美不是靠脂粉鉛華所能打扮出來的,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優美的身姿,如花的雙頰,柔媚的笑容構成了整體的美,就像梅花的美是五個花瓣共同構成的和皆的美;更重要的是,女性的美麗來自優秀的內在品質和修養,來自內在的美。

身為女性,而且是容貌出眾,才華超群的少女葉小鸞,她的女性美觀念,比起當時的士大夫、文人來要進步得多。她不是從觀賞、玩弄女性的角度來看待女性美,而是把女性美看作一種客觀存在的、和皆的整體美,自然美與內在美相一致的完美形象。這是難能可貴的。

明未清初人衛泳 的《悅容編》(又名《鴛鴦譜》)。是一篇有關女性美的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分為:隨緣、葺居、緣飾、選侍、雅供、博古、尋真、及時、晤對、鍾情、借資 、招隱、達觀等十三部。

文章對美女的選擇、美女的居住環境、室內陳設、識字女子室內的書畫、書籍,直到美女的修飾、化妝都有所論述。特別對美女的各種情態,作了淋漓盡致的描繪。

衛詠認為女子的美醜,沒有絕對的、僵死的標准,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感受。他說:「大抵女子好醜無定容,惟人取悅,悅之至而容亦至,眾人亦收國土之享。」女子的美醜,只在於男人的主觀愛好。有喜歡她的人,她的容貌在喜歡者的眼中就變得美麗了,眾人也就跟著說這位女子美貌出眾。也就是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

基於這種對女性美審美標準的相對性的認識,作者提出選擇美女(妻、妾)「要以隨其所遇,近而取之,則有其樂而無其累」。而不要苛求,不要對女子吹毛求疵。主張選擇女子要隨緣分,而最美的女子是不容易遇到的,不要過分追求。「天地清淑之氣,金莖玉露,萃為閨房。遇之者,若前世,若夢中,瑟鳴鐵躍,劍合龍飛,一切關河歲月,都不能間隔。然非奇緣不遇。」沒有「奇緣」是難於遇到絕色美女的,因而不能苛意追求她。遇到差不多的女子,只要有緣分就是好的妻、妾。「無才便為德,大貞出於淫,皆當棄短取長,安知不買骨致馬,而天龍降於好畫者哉!」提出了「棄短取長」的選擇妻、妾的原則,主張要看到女子的長處,不要看其短處。這是頗有見地的看法,也是對女性的一種尊重。差一點的,甚至丑一點的,只要自己認為她美,她就是美女。這就是衛泳的美女觀。
《悅容編》對女性的情、態、趣、神作了淋漓盡致、惟妙惟肖的描繪,可視為封建士大夫、文人女性美審美情趣的集中代表。他說:「美人有態、有神、有趣、有情、有心。」她們的「態」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唇檀烘日,媚體迎風,喜之態;星眼微瞋,柳眉重暈,怒之態;梨花帶雨,蟬露秋技,泣之態;鬢雲亂灑,胸雪橫舒,睡之態;金針倒拈,綉屏斜倚,懶之態;長顰減翠,瘦靨消紅,病之態。

美女的「情」也是多種多樣的:

惜花踏月為芳情,倚欄踏徑為閑情,小窗凝坐為幽情,含嬌細語為柔情,無明無夜,乍笑乍啼,為痴情。

美女還有各種各樣的「趣」:

鏡里容,月下影,隔簾形,空趣也;燈前目,被底足,帳中音,逸趣也;酒微醺,妝半卸,睡初回,別趣也;風流汗,相思淚,雲雨夢,奇趣也。

除六態,五情,四趣外,美女還有五「神」:

神麗如花艷,神爽如秋月,神情如玉壺冰,神困頓如軟玉,神飄盪輕揚如茶香,如煙縷,乍散乍收。

衛泳認為,態、情、趣、神、心「數者,皆美人真境。然得神為上,得趣次之,得情得態又次之」。然而唯有得心,與美女心心相印,才是最難得的。所謂得心,既今天的「愛情」。男女真心相愛是最難得的。

故有終身不得,而反得之一語,歷年不得,而反之邂逅 ,廝守追歡渾閑事,而一朝隔別,萬里繫心。千般愛護,萬種殷勤,了不動念,而一番怨恨,想思千古。或苦戀不得,無心得之;或現前不得,死後得之。故曰:九死易,寸心難。

在明末清初,男女沒有戀愛自由,選美女只是男性主動選擇女性,所以很難得到女性對男子的真實愛情。在舊式婚姻中,絕大多數是無愛情的婚姻,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極少數。因而,衛泳慨嘆得女人的心最難。看來,衛泳是主張追求純真愛情的。他認為「情一字,可以生而死,可以死而生」。他是以情反「理」的「理學」叛逆者。

衛泳強調美女的一生都是美的,反對「美人遲暮」。「人老珠黃」的說法。他說:「美人自少至老,窮年竟日,無非行樂之場。」他把女性的一生分為少、壯、半老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美的特色。「少時盈盈十五,娟娟二八,為含金柳,為芳蘭蕊,為雨前茶,體有真香,面有真色」,是美麗女人的花季,是美女最美的時期。但是,美女壯年時有壯年時的優點。「及其壯也,如日中天,如月滿輪,如春半桃花,如午時盛開牡丹,無不逞之容,無不工之致,亦無不勝之任。」女性的壯年時期,最為成熟,最旺盛,干什麼都能勝任。「至於半老,則時及暮而姿或半,色漸淡而意更遠,約略梳妝,遍多雅韻。調適珍重,自覺穩心。如久窖酒,如霜後橘。知老將提兵,調度自別,此終身快意時也。」女性半老以後,更是別有一種情趣。衛泳所談美人,實際上是指妻、妾。他認為女人一生都是美的,因此要與所愛的女性終生相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相守;從晨至夜,時時刻刻相伴。

清代戲劇家李漁的《閑情偶寄R26;聲容部》是專論婦女生活起居的著作,可看作清代婦女研究的一部專著,其中對女性美多有論述。

李漁的女性美觀念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士大夫、文人女性美觀念的集大成者。

如果說衛泳的女性美觀念是注重女性的神、態、情、趣之美,注重男女相親相愛,以心相交的精神方面。那麼,李漁的女性美觀念則注重於女子的容貌、形體之美,既注重外在的美。李漁認為,「婦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

女性的美色第一在肌膚,而以膚色白為最難得。「婦人本質,惟白最難。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而缺陷獨在肌膚者。」生為黃種人的漢民族,自先秦以來就以肌膚白為美,到明、清時代,這種「一白遮百丑」的觀念更為強烈。李漁經過多年觀察,總結女演員化妝的經驗,認為某些肌膚不白的人,也可以使其變白。他把皮膚是否白嫩看作是女性美的第一標准。

其次是眉眼。「面為一身之主,目又為一面之主」。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察心之邪正,莫妙於觀眸子。」李漁認為,女人的眼睛大小粗細與其人的情性剛柔,心思愚慧有密切關系。眉眼以細長清秀為最美,其性格必然柔和聰慧。

再次為手足。手以「纖纖玉指」為最美,但具有「纖纖玉指」的女子太少,「十百之中,不能一二靚也」,因而在「或嫩或柔,或尖或細之中,取其一得」就可以了。美女的腳「但求窄小」而又善於走路者為最美。「直而正者,非止美觀便走,亦少穢氣。」

最後是修飾,李漁認為女人「無論妍媸美惡」,都要講究修飾。但他同時又指出,修飾不能太過份,也「不可不及」,而要適度。對婦女的衣著,提倡潔和雅 。「婦人之衣,不貴精而貴潔,不貴麗而貴雅,不貴與家相稱,而貴與貌相宜。」他特別強調衣服的色調要與人的臉色相協調。「面顏近白者,衣色可深可淺;其近黑者,則不宜淺而獨宜深,淺則愈彰其黑矣。」

值得注意的是,李漁主張女性美是德、色、才的統一,反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說,他認為「無才是德」是「前人憤激之辭」,是「見噎廢食之說。」「吾謂才德二字,原不相妨,有才之女,未必人人敗行;貪淫之婦,何嘗歷歷知書?」才與德是可以統一的,兼備的。他主張妻為正室,應當以德為主;妾婢「原為娛情而設,所重在耳目」。因而婢妾更側重於色與才。明未文學家葉紹袁認為「德才色為婦人三不朽」,李漁把德歸屬於妻,才色屬妾,更接近於封建時代男性權勢者娶妻納妾的實際標准。

李漁主張婦女所學技藝「以翰墨為上,絲竹次之,歌舞又次之」,而女工則是必修課。女子除了學會過硬的女工外,最好能讀書識字,又能懂得琴棋書畫,兼通歌舞,才藝雙全,便是全才;稍懂些技藝也比一點不懂要好。主張女性要較全面的發展,這是頗有見地的。
清人徐震著有《美人譜》。徐震以為美女有十條標准和情態,即容、韻、技、事、居、候、飾、助、饌、趣。容,就是容貌,以「螓首、杏唇、犀齒、酥乳、遠山眉、秋波、芙蓉臉、雲鬢、玉筍、荑指、楊柳腰、步步蓮、不肥不瘦長短適宜」為最美。這是形體美的標准。韻,說的是韻致,如簾內影、歌余舞倦時的柔弱之態,倚欄待月的美態,等等 。技,即琴、棋、書、畫、刺綉一類技藝。事,是指女性煎茶、焚香、看花、撲蝶等活動。居,是指美女居住環境,如金屋、玉樓、象牙床、芙蓉帳等。候,說的是美女在不同季節,不同時令的美態,如畫船明月、雪映珠簾、夕陽芳草、雨打芭蕉等 ,把女性美與自然美景結合起來。飾,即美女的修飾,如珠衫、綃帔、鳳頭鞋、玉佩、明璫等裝飾品及衣物。助,說的是梳妝、用具、書籍等輔助用品,如象梳、菱花、玉鏡台、端硯、玉蕭、毛詩、韻書等,甚至把「俊婢」也列入此類。饌,即美女的食物,如鮮荔枝、山珍、海味之類。趣,則是指美女的情趣,如醉倚郎肩、蘭湯晝沐、眼色偷傳、微含醋意,等等。

清中葉以後,特別是晚清時期,一些封建文人迷戀小腳,寫了不少品評、吟詠、玩賞小腳的文字,女性美走向畸形。

總結明、清士大夫、文人的女性美觀念,大體上有以下幾點:

一、年齡。以年輕為美,大約以青春為最美:也有人主張不同年齡段,各有長處。

二、容貌。中國古代最重視容貌美。頭發以黑而有光澤為美;眉以細長而彎為美;目以彎細含笑為美;口以小為美;齒以整齊潔白,形如扁貝為美;臉以鵝蛋形為美;肌膚以白晰柔嫩為美。所謂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唇 紅齒白者便是美。

三、體態。先秦至唐,大體以體長個高為美,所謂頎碩豐艷之立美。宋至清,多以體材適中為美,「修短得中,襛纖合度」,「不肥不瘦,長短適宜」是最理想的身材。腰以纖柔為美,所謂「楊柳細腰」;手以纖細柔嫩為美;足以纖小正直為美。整個體態,以身材苗條而肉體豐滿,體態輕盈、舒徐優雅如弱柳臨風為美。中國古代女性美標准中,一般不太注意身體的曲線美及身體各部位的比列,而以體態婀娜多姿為美。

四、情態。古代文人才子很注重女性的「態度」美,李漁所謂的「媚態」,也有稱為「神韻」美的,這是一種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韻味」,如《美人譜》所說的「嫣然巧笑」,「臨去秋波一轉」等;衛泳所說的美女的態、情、趣、神、心等。這是中國古代士大夫、文人們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五、修飾。古代文人一般多主張適度修飾。修飾要與女性的體貌相協調;要與其家境,經濟條件相適應。這一點於今仍有現實竟義。

六、德、色、才、藝的完美統一。一些文人,尤其是唐代文人多追求女性的才、藝之美,追求德、色、才、藝的完美統一。李漁還具體地論述了德、色、才的關系,主張女性應多才多藝全面發展。清人吳震生,提倡「色期艷,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貞」的德、色、才情統一的女性美標准。

與西方國家不同,古代中國人缺乏欣賞人體美的傳統,無論男女裸體均被為羞恥之事。女性的裸體更忌暴露。藝術對形體的表現手法也遠不如西方國家。

中國出土文物中,四川彭縣漢墓中的男女擁抱接吻的石雕,江蘇漣水漢墓中的一男二女懷抱銅像,這兩件作品皆人體比例失調,與古希臘那俊美的人體雕塑作品相差甚遠。

在繪畫方面,明朝的春宮圖中絕大部分作品人體比例失調,通常是頭大身小,偏於肥胖。人體藝術作品中成就最高的要算1630年的《新刻綉像評金瓶梅》中的200幅本刻插圖。其中有幾十幅插圖出現了男女裸體,人體比例勻稱美觀。

關於人體美的文字描述,在《長生殿》「窺俗」一節,有這樣的表達:

亭亭玉體,宛似浮波菡萏,含露弄嬌輝。輕盈臂腕消香膩,綽釣腰身漾碧漪。明露骨,泌雪肌。一痕酥透雙蓓蕾,半點春藏小麝臍。

《雜事秘辛》一文,託名漢代「 天名氏」,通常被認為是明代的偽托之作,該文記載:漢武帝想冊立梁商16歲的女兒梁玉瑩為後,事先派一個叫吳姁的女官,前往檢查梁瑩的身體。這份記錄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女性形體的審美觀念。

目波澄鮮,眉嫵連卷,朱口皓齒,修耳懸鼻,輔靨頤頷,位置均適……肌理膩潔,拊不留手。

規前方後,築脂刻玉。胸乳菽發,臍容半寸許珠。私處墳起,為展兩段,陰溝渥丹,火齊欲吐……

血足榮膚,膚足飾肉,肉足骨骨。長短合度,自顛至底長七尺一寸,肩廣一尺六寸,臂視肩廣減三 寸,自肩至脂長,各二尺七寸,指去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長三尺二寸,足長八寸。

該文把一個發育健全的美少女在身體上應具備的條件詳細地描述出來。

東方女性的心理情感特徵表現為溫柔、含蓄、細膩、端莊、嫻雅、穩重、仁慈、嬌弱,感性中理性,自然中滲透著社會性。
古時候的皇帝擁有後宮三千佳麗。這些美女個個艷麗出眾,有些甚至具有傾國傾城之姿。綜合上述中國古代女性在形體、心理情感和服飾等諸因素,那麼,中國古代的美女則心須具備這些條件方可稱為美女。

1、烏發蟬鬢。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女人的秀發應該象黑漆一般烏黑油亮。站立的時候,長發就象黑瀑布一般直瀉而下,不但要有光澤,還要散發出迷人的香氣.

所謂「蟬鬢」,是指兩邊的鬢發要薄如蟬的兩翼.

「烏發」一詞,在《左傳》中就曾出現過。而「蟬翼」的起源,則是魏文帝後宮一位叫莫瓊樹的美女所梳的發型,她的鬢發梳的象蟬翼一樣薄而且美。宮中的其他女性爭相仿效她的發型,因此便有了「蟬翼」一詞出現。

2、雲鬢霧鬟。雲鬢霧鬟是形容女人的發髻如雲霧一般,高高束起。

相傳發髻的由來是由女媧所創。她用羊毛編結成細繩,結在發後,再用竹枝做成的「筓」把頭發盤結成「髻」,前漢成帝的寵姬和德,沐浴時,喜歡在頭發上灑些香水,再把發絲輕輕挽成髻,模樣十分迷人,因此很得漢成帝寵愛。

後漢明帝時的馬皇後,頭發又長又濃又密,她的頭發可以挽起高高的發髻,剩下的頭發還可以繞發髻三圈。

漢順帝時,大將軍梁冀的妻子孫壽發明了略為傾斜的「墮馬髻」。由於相當優雅美麗,因此這種發型一時蔚為風尚,許多仕女紛紛模仿,使墮馬髻大為流行。

據說漢文帝的皇後每天化妝時,都會有一條青蛇從床底下爬出來,在它面前盤起身體。皇後覺得青蛇盤身的形態很美,便按著那種形態把頭發挽起成鬢,果然相當神奇而美麗。由於那條青蛇每天都從不同的姿勢盤屈身體,因此皇後每天也會變換不同的發型。當時人們便把皇後這種美麗的發鬢稱之為「靈蛇鬢」。

3、蛾眉青黛。周朝的女人,流行畫眉,先把眉毛剃去,再以「黛」來自由描繪眉毛的形態。所謂「黛」就是用筆把眉毛處塗黑的意思。在《詩經》和《楚辭》中,形容美女的眉毛為「蛾眉」。所謂「蛾眉」就是眉型象蛾的翅膀般淡而自然。這種眉毛,是當時最流行的眉型之一。

漢初詩人司馬相如的妻子卓文君,她的眉毛如遠山般,既長又彎曲,十分美麗,因而贏得了「眉如遠山」的美名。

隋煬帝的愛妃吳絳仙也很擅長畫眉,因此頗受煬帝的寵愛。不僅如此,煬帝還命令宮女們向她學習,畫上這種稱為「蛾綠黛」的眉型。當時的宮女都是使用由波斯進口的一種叫做「螺子黛」的顏料來畫眉的,可是這種顏料價格昂貴,如果宮中的後妃全部使用的話,一天至少要消耗五箱以上。因此,宮女們只好在螺中混入一種銅的綠粉來使用,只有吳絳仙能使用純粹的螺子黛來畫眉。由此可知吳絳仙受寵的程度了。

4、明眸流眄。除了嘴巴以外,眼睛也是傳達盛情的工具之一。有句成語「眉目傳情」,說的就是這回事。一對美麗的眼睛,自古以來就是形容美人的重要條件之一。所謂「明眸」指的就是又黑又大的眼睛,而「流眄」也就是俗稱的「拋媚眼」。試想,一個女人如果用一雙美麗的眼睛,似笑非笑地向男人拋媚眼,那麼男人便會很容易被誘惑了。

5、朱唇皓齒。顧名思義,朱唇皓齒便是紅艷艷的嘴唇和白皙的牙齒。所謂朱唇輕啟,貝齒微露,紅唇不僅可使牙齒顯得潔白,而白皙的牙齒更能襯托出嘴唇的鮮明色彩,因此這兩個條件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6、 玉指素臂。自古以來,中國便相當重視手指。有一種算命方式「摸骨」,摸的就是指掌。一個美女不但要把指甲留得很長,同時還要修剪得很整齊。有人說十指可以代表一個人一生的巧拙,同時跟人生的興衰榮枯也有很大關系。手指纖細的人多半相當聰穎,指尖尖細表示具有智慧,肘部豐滿,手臂圓潤的人,容易成功。最理想的手指應該是指頭尖,手指細、長,柔嫩。符合這些條件的手指,便是大們平時所稱的「纖纖玉指。

手指之外,美人的手臂,還必須細白、柔嫩,如凝脂般豐滿、圓潤而具有彈性,這樣的手臂,便被形容為皓臂、素臂。

7、胖瘦得宜。中國的美女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唐朝楊貴妃般肉體豐盈的美女,(可喻為牡丹);另一種則是漢朝趙飛燕型的纖細美女,(可以喻為楊柳之姿)。也就是嬌艷誘人的貴婦型美人和既理智又有氣質的纖瘦美人。在這兩種美人中,中國人還是比較偏好後者。因此,多半的文學、史書中所稱頌的美女,都是屬於纖細型的,例如,楚靈王對細腰的女子特別感興趣,因此後宮的女子便拚命減肥,希望能博取楚靈王的喜愛,因此後宮因而餓死了不少的女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更是這樣清瘦的猶如不食人間煙火的代表。

除了纖瘦細腰之外,肌膚也必須晶瑩剔透,最好能象雪一樣潔白。「雪膚」也是一個美人必備的重要條件之一。

8、蓮步小襪。「蓮步」是形容纏過足的女人移動步伐時的模樣,「小襪」則是指纏足的女性所穿的小小的襪。因為後面有專門一章敘述「纏足」,因此這里省略不提。

9,紅妝粉飾。這里指女人抹上白粉搽上腮紅的模樣。「白粉」的出現,大約是在商未周初(公元前七世紀),而紅粉的發明則稍遲。大約到了春秋時(公元前五世紀)才被使用。

所謂白粉,就是鉛白、鉛粉,也有人稱其為鉛華或直接稱為「粉」,據說是夏禹發明的,不過,也有人說是商紂王所做的,然而女性普遍地在臉上塗抹白粉,卻是在周文王的時候。

至於紅妝,最早,女性是將一種被稱為「朱」的染料塗在臉上,後來才懂得使用胭脂。據說,胭脂是北方匈奴所發明的。燕國便栽種了很多製造胭脂的植物。匈奴稱自己的妻子為「閼氏」,也就是可愛如「胭脂」的意思。閼氏不僅和胭脂意義相同,連發音也很是相似。

10、肌膚芬芳。美女肌膚中帶有芬芳的香氣,不過並不是胭脂的香味,而是由女性肌膚中自然散發出來的香氣。

春秋時代,越王勾踐曾把絕色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據說,西施身上便會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香氣。她沐浴過的洗澡水,被稱為「香水泉」,宮女們都爭先恐後地希望得到這種「香水泉」。如果把這種水灑在屋裡,整間屋子都會彌漫著迷人的芳香。

除此之外,漢朝的飛燕、合德,唐朝的瑤英及清朝香妃等,據說都是肌膚中帶香味的美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求女人漂亮一些本不為過,但在中國封建時代,女人被視為玩物,而沒有獨立人格,所以不論是女性的愛美,還是男性的贊美,往往帶有那種低級趣味的色情氣息。香艷、淫移文學的盛行,原因也正在這里。

熱點內容
法國司法官 發布:2025-09-11 01:22:11 瀏覽:975
道德綁架手套 發布:2025-09-11 01:10:34 瀏覽:586
2015自考行政法試卷 發布:2025-09-11 01:09:57 瀏覽:613
律師起草協議 發布:2025-09-11 01:09:46 瀏覽:253
勞動法規定婚假幾天 發布:2025-09-11 01:06:52 瀏覽:453
勞動法員工吃飯時間 發布:2025-09-11 01:03:16 瀏覽:879
2017民法 發布:2025-09-11 01:02:09 瀏覽:802
監察法律管理部責任書 發布:2025-09-11 00:57:41 瀏覽:15
合同法第195條 發布:2025-09-11 00:51:25 瀏覽:387
道德獎狀 發布:2025-09-11 00:50:42 瀏覽: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