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合同法2017
發布時間: 2021-12-09 08:24:58
1.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2017版本)
另外,《民法典》刪除了《司法解釋》中的「因一方違約導致合同解除的,違約方應當賠償因此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也是為了避免與《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條「當事人可以請求恢復原狀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並有權請求賠償損失」重復,是《民法典》體系化的結果。
從表述修改看,《民法典》基本承襲了《合同法》對於建設工程合同的規定,並在此基礎上統一和規范了法律用語;從新增規定看,《民法典》吸納了司法實踐成果,為建設工程合同法定解除和無效合同處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民法典》對於無效合同的規定,這也警示發承雙方重點關注合同效力問題,合法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2. 施工合同法解釋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的相關規定,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施工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以及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認定無效:(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築業企業資質或者超越資質等級的;(二)沒有資質的實際施工人借用有資質的建築施工企業名義的;(三)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招標而未招標或者中標無效的。承包人因轉包、違法分包建設工程與他人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應當依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及第七百九十一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認定無效。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