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促進就業法

社會促進就業法

發布時間: 2021-12-09 08:34:48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的內容解讀

促進就業政策法律化
就業被視為民生之本和安國之策。
促進就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為了切實解決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充分發揮國家宏觀經濟社會政策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法律對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作出了明確規定。
就業促進法建立了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以前實行的是有期限的、短期的促進就業政策。比如說三年、五年,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這次制定就業促進法時,把這些有期限的政策、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了,建立起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此外,還制定了有利於促進就業的金融政策、信貸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財政政策。
反對就業歧視專章規定
反對就業歧視的呼聲不斷高漲。在就業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徵求意見的過程中,要求細化公平就業條款、消除就業歧視的意見和建議佔了不小的比例。人們希望通過這部法律的出台,能為公平就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就業促進法草案一次審議稿中沒有專章規定公平就業問題。有些常委會委員、專家提出,實行公平就業,反對就業歧視,保障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利,是就業促進工作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社會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建議法律專章集中規定這部分內容。
在最終出台的就業促進法中,公平就業被作為第三章出現在法律條文中。總則中也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視。」
而在公平就業一章中,則針對婦女、少數民族、殘疾人、傳染病病原攜帶者,以及農村勞動者這些人群的公平就業問題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勞動權利」;「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時,不得歧視殘疾人」;「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享有與城鎮勞動者平等的權利,不得對農村勞動者進城就業設置歧視性限制」……
為了加大保障公平就業力度,就業促進法還在法律責任一章中明確規定,勞動者受到就業歧視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針對困難群體實行就業援助
就業促進法加大了對困難群體的扶持力度。
對於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就業促進法將其界定為就業困難群體。對這部分群體和「零就業家庭」,法律特別規定了就業援助制度。
經過反復修改,就業促進法中關於就業援助的規定逐步得到細化。
法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就業與再就業援助制度,將就業援助與解決就業困難人員的生產生活結合起來,政府投資開發的公益性崗位,應當優先安排符合崗位要求的就業因難人員。被安排在公益性崗位工作的,按照國家規定給予崗位補貼。
職業中介機構要經行政許可
針對人才和勞動力市場中存在的一些非法中介機構提供虛假信息,損害勞動者權益的現象,就業促進法對職業中介機構的設立規定了准入門檻。
除對工作場所、工作人員等方面有要求外,法律還規定,未經依法許可和登記的機構,不得從事職業中介活動。

② 什麼是就業促進法

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 第 七十 號,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為了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制定本法。 作為一部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就業促進法在起草之初就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期待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實施能為擴大就業、發展和諧勞動關系帶來福音。 歷經三次審議,反復修改,就業促進法正式出台。禁止就業歧視、扶助困難群體、規范就業服務和管理……諸多人們關心的就業問題在這部法律中都有體現。

③ 結合我們《就業促進法》,試論述我國勞動就業政策的運行體系

為了進一步促進就業,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推動經濟發展同擴大就良性互動,實現社會和諧穩定,《就業促進法》規定了我國的就業政策和就業方針。根據《就業促進法》第2條規定,國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

我國積極就業政策體系主要有五方面的內容。一是在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中廣開就業門路。二是運用財稅、金融等政策扶持再就業。具體扶持政策有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社保補貼等。三是改進和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四是加強對就業的管理和對失業的控制。五是繼續鞏固「兩個確保」,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我國的就業方針是「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勞動者自主就業是指勞動者個人是市場就業的主體,有憲法賦予的就業權利和擇業的自由。市場調節就業是指通過培育與發展勞動力市場,以市場機制為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基礎性調節手段,實現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的雙向選擇。政府促進就業是指政府通過宏觀經濟與就業協調發展的政策,發展經濟,包括第三產業、個體私營經濟,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積極的就業服務,擴大投入,健全和發展就業服務體系;採取必要措施,幫助下崗職工和其他特殊群體實現就業。

④ 政府促進就業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並將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明確了促進就業的基本方針和政策措施。
第一,全面准確把握新的就業方針。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第一次將鼓勵創業納入就業方針,並要求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新的就業方針進一步明確了勞動者、市場、政府在促進就業中應發揮的作用,必須全面准確把握。
第二,認真貫徹落實促進就業的重大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將促進就業上升到新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今後的工作中,要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及時充實和完善就業政策,加強就業政策與產業、貿易、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的協調,加大公共財政對促進就業的投入,完善促進就業的稅收和金融扶持政策,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第三,加強對重點群體就業的扶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採取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解決好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是保持我國就業局勢穩定的重要任務。
第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為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不斷適應新的職業變化,增強就業穩定性,必須切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注重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
第五,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和就業服務體系。要發揮市場機制在配置人力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健全人力資源市場監管體系,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要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加快以基層公共服務平台為重點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建立全國就業信息網路。
第六,全面發揮失業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要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的政策體系,通過實行失業保險基金支付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培訓補貼和就業補貼等政策,鼓勵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吸納失業人員就業,構建穩定就業的長效機制,切實增強失業保險對促進就業的作用。

⑤ 就業促進法的立法宗旨就是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什麼位置

就業,周俊華的電話中繼的,就是要把廣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什麼位置。這個就不懲罰的地方中介就行,要把科大就有風在經濟會發展的位置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對於大學生就業有哪些積極意義

第一,《就業促進法》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部重要法律。就業,不僅是每一位勞動者生存的經濟基礎和基本保障,也是其融入社會、共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基本條件,因此,就業是民生之本;促進就業,關繫到億萬勞動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會和諧發展、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因此,促進就業是安國之策。就業問題歷來是各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將長期存在;就業的結構性矛盾越來越突出;新成長勞動力就業、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結構調整中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矛盾交織,使得就業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促進就業是我國長期的戰略任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把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法制化的手段確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同擴大就業相協調,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是我國做好促進就業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內容。

第二,《就業促進法》為我國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借鑒世界各國成功經驗,制定和實施了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小額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減免稅費等措施,積極扶持勞動者自主創業、自謀職業;通過定額稅收減免、優惠貸款等措施,鼓勵企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和社會保險補貼等措施,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幫助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03年以來,通過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在經濟發展中實現了新增就業的不斷擴大,並基本解決了體制轉軌過程中出現的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問題,有力保持了就業局勢穩定,有效維護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為促進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和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就業促進法》將經過實踐檢驗的積極的就業政策措施上升為法律規范,使促進就業的工作機制和工作體系制度化,使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和資金投入法制化,有利於建立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保障我國積極的就業政策長期實施和有效運行。

第三,《就業促進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勞動保障法律體系。立法是世界各國促進就業最普遍最重要的手段。在我國《憲法》和《勞動法》中都對促進就業作了原則規定,對促進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解決我國長期、艱巨而復雜的就業問題,不僅需要有綜合大法的原則性要求,更需要專門的有具體規定的就業促進立法。特別是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和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就業工作、勞動關系工作、社會保障工作都出現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亟需形成健全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使整個勞動保障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軌道。《就業促進法》是我國就業領域第一部基本法律。它的頒布施行,標志著我國在建設以《憲法》為依據、以《勞動法》為基礎、以《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以及正在起草的《社會保險法》為主幹、以相關法律法規為配套的勞動保障法律體系方面,又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⑦ 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方向

我國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方針是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二條
國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

⑧ 現有的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有哪些

一、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12、《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二、行政法規

1、《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2、《關於修改〈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決定》

3、《失業保險條例

4、《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

5、《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6、《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7、《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

8、《工傷保險條例》

9、《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

10、《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三、行政法規性文件

1、《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

2、《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

3、《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工教育的決定》

4、《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

5、《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6、《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監察條例》



(8)社會促進就業法擴展閱讀

四、部門規章

1、《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2、《〈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若干具體范圍的解釋》

3、《關於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4、《勞動部關於頒發〈職業技能鑒定規定〉的通知》

5、《勞動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的通知〉》

6、《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7、《關於印發〈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8、《關於印發〈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的通知》

9、《關於頒布〈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的通知》

10、《勞動部職業培訓實體管理規定》

11、《勞動部關於印發〈就業訓練規定〉的通知》

12、《〈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實施辦法》

13、《關於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14、《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5、《勞動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

16、《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17、《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18、《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

19、《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勞動力市場管理規定〉有關問題的通知》

20、《境外就業中介管理規定》

21、《關於貫徹落實〈禁止使用童工規定〉的通知》

22、《社會保險稽核辦法》

23、《最低工資規定》

24、《關於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做好民辦職業培訓工作的通知》

25、《集體合同規定》

26、《勞動保障部、建設部關於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7、《勞動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通知》

28、《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29、《勞動保障部、建設部、全國總工會關於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30、《勞動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31、《台灣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五、司法解釋

1、《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



⑨ 就業促進法中規定,()以及其他社會組織

就業法可以促進人們的就業勞動技能,降低失業率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屬於什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屬於社會法

社會法,是中國近年來在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法律門類和法律學科。

中國現行的社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工會法》、《未成年人保護法》、《老年人權益保護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殘疾人保障法》、《礦山安全法》、《紅十字會法》、《公益事業捐贈法》、《職業病防治法》等。


促進就業政策法律化

就業被視為民生之本和安國之策。促進就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為了切實解決勞動力供求總量矛盾和勞動力結構性矛盾突出的問題,充分發揮國家宏觀經濟社會政策在促進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法律對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作出了明確規定。

就業促進法建立了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以前實行的是有期限的、短期的促進就業政策。比如說三年、五年,再根據情況進行調整。

這次制定就業促進法時,把這些有期限的政策、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規范化、制度化、法律化了,建立起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此外,還制定了有利於促進就業的金融政策、信貸政策、稅收優惠政策、以及財政政策。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熱點內容
月餅廠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0 03:49:42 瀏覽:18
公司聘請法律顧問會議紀要 發布:2025-09-10 03:34:00 瀏覽:449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 發布:2025-09-10 03:06:30 瀏覽:968
勞動法中關於計件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9-10 03:06:22 瀏覽:870
拘留通知書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10 02:59:58 瀏覽:425
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校 發布:2025-09-10 02:49:42 瀏覽:645
民法紀要九 發布:2025-09-10 02:44:1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什麼時間生效 發布:2025-09-10 02:44:12 瀏覽:736
地方性條例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0 02:39:39 瀏覽:849
社會收入法頒布時間是 發布:2025-09-10 02:20:04 瀏覽: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