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葯酒事件經濟法
1. 鴻茅葯酒事件處理結果是什麼
國家葯監局已組織有關專家對鴻茅葯酒由非處方葯轉化為處方葯進行論證,並責成企業對近五年來各地監管部門處罰其虛假廣告的原因及問題對社會作出解釋。
據悉,2004年至2017年底,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共檢索到鴻茅葯酒不良反應報告137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格葯品廣告審批,加大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1)茅台葯酒事件經濟法擴展閱讀
鴻茅葯酒使用中需要注意什麼
「是葯三分毒」,非處方葯本身也是葯品,具有葯品屬性,風險與獲益並存,有些非處方葯在少數人身上也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指出,非處方葯也要嚴格按照葯品說明書的規定使用,不能隨便增加劑量或用葯次數,不能擅自延長用葯療程,更不能擅自改變用葯方法或用葯途徑。如在用葯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葯,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據悉,2004年至2017年底,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共檢索到鴻茅葯酒不良反應報告137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
2. 貴州茅台出台限價令事件的事件簡介
近期,圍繞茅台的最熱話題莫過於漲價。作為國內白酒行業巨頭的茅台宣布提價20%,引發無數熱議。 新華社發年終歲末,白酒業又將迎來一個銷售旺季。新華社發近日,茅台、五糧液[35.84-1.13%]率領的白酒漲價潮引發了媒體和公眾的熱烈討論,除了20%的漲價幅度,網友們更關注的則是五花八門的漲價理由。
五糧液給出的「為滿足消費者的身份需求」的理由被網友評為「雷人」,而12月15日晚,貴州茅台[190.95 -1.57%]宣布,自2011年1月1日起上調產品出廠價格,理由則是茅台酒要兼顧國家、消費者等五方利益,被網友戲稱為「相當雷人」。
20日晚,貴州茅台集團總經理袁仁國接受媒體專訪,首次對漲價質疑作出回應。
綜合新華社消息 貴州茅台集團總經理袁仁國20日在合肥表示,明年1月1日茅台酒提價後,將實行「限價令」,經銷商普通茅台酒銷售價格不得超過每瓶959元。袁仁國是在此間召開的國酒茅台2010年度經銷商聯誼會期間作上述表示的。
3. 茅台暴利風波是怎麼回事
茅台暴利風波:買一斤高粱3.6元 賣一斤酒1499元
貴州茅台因為高粱價格長期低賤消息近日處於風口浪尖。28日,有信息稱,2018年1瓶茅台出廠價969元,壓制農民高粱7年不漲價,一斤釀造茅台酒的高粱3.6元,10畝有機高粱地收益也掙不到1瓶茅台錢。
2018年1月11日,茅台集團召開2018年度工作會,年會數據顯示,2017年茅台銷售收入764億元,同比增長50.5%,超年度計劃27%。貴州茅台2017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總收入444.87億元,同比增長61.58%;凈利潤199.84億元,同比增長60.31%。伴隨著業績的高增長,2017年貴州茅台的股價迎來爆發,成為A股市場的第一高價股,佔全國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總市值的51.7%。
茅台集團董事長袁仁國稱,基於形勢判斷,茅台提出2018年發展目標是實現含稅收入900億元;與此同時實現工業增加值780億元左右;白酒產量、銷量均達到12萬噸以上;上交稅金300億元;股份公司以外其他公司收入在集團佔比10%左右。
4. 鴻茅葯酒事件到底是誰的責任
2018年4月16日,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就鴻茅葯酒有關事宜向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出通知,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及其有關規定,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格葯品廣告審批,加大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通知說,鑒於醫務界、媒體和公眾對內蒙古鴻茅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鴻茅葯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質疑,請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責成該企業對近五年來各地監管部門處罰其虛假廣告的原因及問題對社會作出解釋;對社會關注的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況作出解釋;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匯總近五年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同時向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提交報告。
通知要求,請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嚴格按照說明書(功能主治)中規定的文字表述審批葯品廣告,不得超出說明書(功能主治)的文字內容,不得誤導消費者。持續加大對該企業日常檢查和飛行檢查力度,督促企業落實葯品安全主體責任。如發現違反葯品相關法律法規的問題,將依法嚴肅處理,直至吊銷葯品批准文號。
5. 鴻茅葯酒事件應該如何進行公共關系處理
上策是第一時間發聲,主動承擔責任,真誠與公眾、媒體溝通,以冷對熱,以靜制動,循序漸進;
中策是發布申明,澄清事實,權威證實,區別對待媒體,私下通過公司法務部聯系相關網站、自媒體刪除不實文章,降低不利影響;
下策是通過法律訴訟的方式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6. 鴻茅葯酒事件怎麼處理了
處理結果:
國家葯監局已組織有關專家對鴻茅葯酒由非處方葯轉化為處方葯進行論證,並責成企業對近五年來各地監管部門處罰其虛假廣告的原因及問題對社會作出解釋。
據悉,2004年至2017年底,國家葯品不良反應監測系統中,共檢索到鴻茅葯酒不良反應報告137例,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暈、瘙癢、皮疹、嘔吐、腹痛等。
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要求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嚴格葯品廣告審批,加大監督檢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鴻茅葯酒:
「鴻茅葯酒,每天兩口」讓很多人認為鴻茅葯酒是保健食品。據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聞發言人介紹,鴻茅葯酒為獨家品種,現批件持有人為「內蒙古鴻茅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由原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於1992年10月16日批准注冊,原批准文號為「內衛葯准字(86)I-20-1355號」。
2002年,原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統一換發批准文號,該品種批准文號換發為「國葯准字Z15020795」。後經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兩次再注冊,現批准文號有效期至2020年3月18日。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健康網——國家葯監局回應「鴻茅葯酒事件」
7. 男子網購百箱茅台獲賠27.5萬,案件的始末有何細節
湖南衡陽的一名男子在網上購買了100箱茅台內供酒,男子將銷售該酒的酒業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貨並賠償10倍。酒業公司退出時,質疑大量購買葡萄酒不是普通消費者的正常消費行為,認為原告明知是假,不能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法律規定。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要求生產者、經營者賠償價格的十倍或者損失的三倍。
嚴厲打擊制售假貨和無良分子。我們不能僅僅用假一賠十四個字來做廣告。貴州茅台總市值為2.58萬億元,其股票市值遠遠超過自身價值。主要原因是中國人普遍看好茅台酒。因為它的價格很高,普通人喝不起。有錢買茅台的人通常不願意喝茅台酒,用它來收藏。茅台一直是炒作的對象。隨著一些金融機構對茅台未來的預期,人們紛紛搶購茅台,股價自然會上漲。
8. 央視是怎麼評鴻茅葯酒事件的
央視評鴻茅葯酒事件: 防止荒唐執法,必須加一道監督「緊箍咒」。
從調查看,還不僅是「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問題,訴訟程序也有不少問題。行使偵查權的當地警方,為保護所在地特定企業介入處理,很容易被理解為「地方保護主義」。譚秦東醫生被涼城警方拘留,繼而被批准逮捕,對照《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這些強制措施似乎很難立得住腳。比如,批准逮捕的法定條件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此案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並沒有達到逮捕的基本條件。
權力是國家公器,行使必須慎之又慎,決不可任性而為。為防止權力的濫用,國家立法明確了執法的程序、標准、要求等,這些就是權力的邊界,也是不容逾越的紅線。在公眾輿論的監督下,上級檢察機關、公安部門積極回應、推動問題解決,體現了規范權力的鮮明態度,也為眾多執法者撞響了警鍾。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從具體案例抓起。抓住這個深化法治的契機,舉一反三,在深入調查、追責問責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法治意識、加強執法監督,為權力套上「緊箍咒」,才能真正避免類似的荒唐執法重演。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
9. 茅台酒事件是怎麼回事
茅台作為我國國酒最獨到的地方,就是這種白酒被譽為世界僅有的三大蒸餾酒之一。
另外兩款蒸餾酒是英國蘇格蘭威士忌,法國科涅克白蘭地。這三款蒸餾酒製作過程都非常復雜,而且使用的蒸餾技術都是非常獨到的。
喝過茅台酒的人可能都知道,茅台酒的口感確實是一般白酒比擬不了的,這是因為茅台酒在生產的過程當中,採用的原料和製作的工藝都非常嚴格,概括的來講就是「三高、三長、季節性強」。
3、季節性強
茅台酒的生產與製作具有非常嚴格的季節性要求,從端午節的時候開始采曲,重陽節的時候開始投料,這是為了順應茅台當地的季節特點,而且還要避開一些高溫生產的季節等等,這樣便於人工進行發酵。
茅台作為我國的國酒,價格一直持續居高不下,其實懂得這裡面原因的朋友可能都已經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了,簡單的說就是物以稀為貴,一批茅台酒的生產正常來講數量是有限的,而且白酒是沒有保質期的,原則上來講可以長期的儲存,這又造成了茅台酒的另一個特性——收藏。所以種種原因導致茅台酒不僅口感好,而且極具收藏價值。
10. 鴻茅葯酒事件始末是什麼
2017年12月19日,譚秦東發布題為《中國神酒「鴻茅葯酒」,來自天堂的毒葯》的網帖,從心肌變化、血管老化、動脈粥樣硬化等方面,想說明鴻茅葯酒對老年人會造成傷害。涉事企業以他惡意抹黑造成自身140萬元經濟損失為由報警後,2018年1月10日,內蒙古涼城警方以「損害商品聲譽罪」將譚秦東跨省抓捕。
2018年3月5日,程遠律師在自己的微信公號「法律101」發表了一篇名為《廣告史劣跡斑斑的鴻茅葯酒獲「CCTV國家品牌計劃」,打了誰的臉?》的文章。2018年4月16日晚間,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以上述文章嚴重誹謗鴻茅葯酒聲譽為由,將其告上法庭,案件已於2018年4月9日開庭。
2018年4月26日,鴻茅葯酒生產方,內蒙古鴻茅國葯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企業自查報告,面向社會公眾致歉。2018年5月17日,鴻茅葯酒事件被抓醫生譚秦東發道歉聲明;同日17時,鴻茅葯酒公司發布聲明說,接受譚秦東致歉並撤回報案及侵權訴訟。
官方回應
2018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關於「鴻茅葯酒」有關事宜的通知要求,已組成檢查組赴企業,責成企業將近五年來被各地監管部門對其處罰的虛假廣告情況及產生原因、不良反應發生等情況向社會作出解釋和公開;督促企業對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況作出解釋。
進一步核查企業是否按照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組織生產;對已審批的「鴻茅葯酒」葯品廣告進行復核;監督企業落實葯品安全主體責任。
2018年10月,有消費者就鴻茅葯酒輿情關注的幾個焦點問題上書內蒙古自治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該局以「政府信息公開告知書」形式,回答了消費者的疑問。
在政府告知書中,「鴻茅葯酒是否含有有毒成分」,是消費者重點關注的問題,對此,內蒙古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回應稱,在《醫療用毒性葯品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23號)所列毒性中葯品種中有生附子、生南星、生半夏。鴻茅葯酒處方中所用附子(制)、天南星(制)、半夏(制)全部為炮製加工品,不屬於毒性中葯品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鴻茅葯酒事件、網路-鴻茅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