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徵求意見稿

合同法徵求意見稿

發布時間: 2021-12-14 15:02:34

合同法的成立過程

合同成立過程具體包括要約與承諾兩步,對方發出要約另一方承諾,版原則上合同就成立了。權
合同成立的要素包括具備合同的主體,標的和雙方意思表示。
而合同成立後要想生效除了具備三要素,還要求三要素具體的內容符合,就是說主體必須具備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雙方意思表示真實,標的合法確定。因為合同成立與生效是不同的概念
希望能幫到你

⑵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4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現在已經出台了么與之前的徵求意見稿改變到底有多大

1出台了《勞動來爭議司法解釋四征自求意見稿》;<<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2,還沒有正式的關於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四。從《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內容看,筆者認為部分條款實際已架空《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不是從依法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角度作出解釋,而是如何符合法院實際需要、快速審理案件的角度作出解釋。如果這些條款正式出台,其結果將促成各級法院以此進行效仿製定一系列架空《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也促成勞資雙方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法院審理需要的勞動爭議案件也將大幅度增加。

⑶ 合同效力如何,哪些合同不宜採用口頭形式

一、口頭形式的合同效力如何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第三條規定:「經濟合同,除即時清結者外,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意味著非即時清結的口頭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其第十條明確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即認可了非即時清結情況下口頭合同的有效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於1999年10月1日生效,而原被告的口頭合同簽訂於1999年1月,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呢?若有,則該口頭合同有效;若無,則該口頭合同無效。一般而言,當新舊法律沖突時,對新法生效前的行為的處理應貫徹從舊兼從輕(寬)的原則,即一般情況下適用舊法的規定,而新法的規定處罰較輕或較寬時,則適用新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第三條規定:「人民法院確認合同效力時,對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適用當時的法律合同無效而適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則適用合同法」。
二、哪些合同不宜採用口頭形式
合同的形式可以分為要式和不要式。
所謂要式合同,是指根據法律要求必須具備一定形式或經過特定手續的合同。要式合同既包括法律規定應採用的書面合同,也包括要求採用鑒證或公證的合同,還包括法律要求必須經過有關國家機關審批的合同。
所謂不要式合同,是指法律不要求採取一定形式和手續的合同。根據《合同法》第11條的規定,合同採取書面形式,是指以合同書、信件以及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口頭合同屬於不要式合同,是指當事人以語言為意思表示、而不用文字表達合同內容的合同形式。在法律未規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的情況下,只要當事人協商一致,都可以採用口頭形式。口頭合同在即時清結的交易中非常普遍。其特點是簡便易行,但其不足之處在於發生合同糾紛時難以取證,當事人孰對孰錯很難劃分。
因此,《合同法》徵求意見稿原本規定,不動產轉讓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涉外合同、價款或者報酬10萬元以上的合同,除即時清結的以外,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法律規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的,依照其規定。

⑷ 草案本身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如果否定,何時將具備法律效力

草案本身沒有法律效力,只有經過法定程序批准才具有法律效力。

標准草案是指批准發布以前的標准徵求意見稿、送審稿和報批稿。它是承擔編制標準的單位或個人,根據任務書或工作計劃起草的文稿。

擬成而未經有關機關通過、公布的,或雖經公布而尚在試行的法令、規章、條例等。比如:土地管理法草案、交通管理條例草案。

(4)合同法徵求意見稿擴展閱讀

決議草案的寫作

1. 與工作文件的區別

決議草案與工作文件在格式上沒有特定的要求不同,作為正式文件,決議草案有嚴格的寫作規范和用語要求。一份完整的決議草案包括草案標題和草案正文,其中正文又分為序言性條款和行動性條款。

每個委員會的決議草案寫作要求可能略有不同,需要注意。

2. 草案標題

決議草案的標題應該包括以下內容:

委員會(Committee)、議題(Topic)、決議草案編號(Resolution Number,提交後由委員會主席團給出)、以及起草國和附議國的名單(Country List)。

值得注意的是,決議草案的起草國和附議國的國家排名一般並無先後順序,建議中文會場以拼音順序、英文會場以英文單詞首字母順序為序,可以留給主席團一個良好的印象。

3. 草案正文

決議草案的正文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序言性條款和行動性條款。

⑸ 《融資租賃法》草案自從2006年11月第三次徵求意見稿出台,至今已有6個年頭。為何遲遲不頒布

因為我國的融資租賃活動不多,銀行也沒有涉及這個領域,所以沒有產生很多復雜的新情況,現有《物權法》、《合同法》仍可調整。

⑹ 勞動合同法第四條如何民主討論職工異議怎麼處理

為保證公司的有序經營,提高生產效率、規范員工的各項行為,用人單位一般都會制定相關規章制度。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因此,有效的規章制度應經過民主程序制定,符合法律規定,並向員工公示。不符合上述三個條件的規章制度,對員工沒有約束力,不能作為處罰員工的依據。

但是,為了尊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形勢不好的大環境下,審判實踐對於規章制度的民主程序有所放鬆,即如果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合法且已經向員工公示,那麼該規章制度可以作為用人單位處罰員工的依據。

上述審判實踐較早的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解釋第十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但是該司法解釋施行時間是2001年4月30日,與2008年生效的《勞動合同法》規定有出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司法解釋(四)》徵求意見稿曾對規章制度民主制定程序作出了要求,但是該解釋正式稿中刪除了對民主程序的規。

從各地的規定來看,對於規章制度的民主程序也未嚴格要求: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二十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為用人單位用工管理的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制定、修改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的,原則上不能作為用人單位用工管理的依據。但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的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勞動者沒有異議的,可以作為勞動仲裁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據。

《浙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印發《關於勞動爭議案件處理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第30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該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政策及集體合同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可以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用人單位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盛者重大事項時,未經過該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的民主程序的,一般不能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但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決定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政策及集體合同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且勞動者沒有異議的,可以作為仲裁委員會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江蘇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指導意見》第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前制定的規章制度,雖未經過《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但其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且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並已向勞動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用人單位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後制定、修改規章制度,經法定民主程序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但未達成一致意見,若該規章制度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存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且已向勞動者公示或者告知的,可以作為處理勞動爭議的依據。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執行母公司的規章制度,如子公司履行了《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或母公司履行了《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的民主程序且在子公司內向勞動者公示或告知的,母公司的規章制度可以作為處理子公司勞動爭議的依據。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⑺ 你怎麼知道今年勞動合同法勞務派遣會修訂,能發給我線索文件嗎徵求意見稿哪裡可以看得到啊thanks!

http://www.eeo.com.cn/2012/0414/224525.shtml 這是相關信息。

《<勞動合同法>修改方案(徵求意見稿)》還沒有向社會公布。

⑻ ppp合同適合合同法嗎

現有爭議
(一)理論上的爭議
主要集中在關於合同法律性質的探討上,並根據PPP合同法律性質的不同認定來選擇相應的爭議解決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種觀點:
一是主張PPP合同為行政協議,其爭議可通過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途徑解決。主要理由是,從簽訂合同的主體、簽訂合同的目的、基礎和合同內容的特殊性看,PPP合同符合行政協議的基本特徵:合同一方為行政機關、簽約系以實現行政管理職能為目的、合同由雙方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簽訂、行政機關享有行政優益權等。
二是認為應將其定性為民事合同,可通過調解、民事訴訟或仲裁方式解決相關爭議。主要有以下三點理由:第一,從合同形成過程,PPP合同的訂立是在當事方通過平等協商基礎上約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平等性、契約性、可談判性等民事合同的基本特徵。第二,從PPP合同的內容看,政府與社會資本協商達成一致的主要為民事事項。包括:項目出資、股權轉讓、服務質量與標准、收益取得方式、履約擔保、風險分擔、承諾與保障等。第三,PPP模式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合作方式,公私雙方並非公權主體與相對人的關系,並非處於隸屬狀態。從其推廣的目的來看,政府是希望利用社會資本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提升行政管理的效能,因此,制度設計上需要更多地考慮如何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如何保障社會資本的合法權益。
三是認為PPP合同為復合型法律關系,兼具民事性質和行政性質,應結合具體爭議類型採取不同的爭議解決機制。主要理由是從PPP合同的內容看,既有政府及社會資本平等協商達成的大部分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但其中也有賦予政府單方解除權、單方定價權等內容,部分涉及特許經營項目的PPP合同還具有行政許可的內容。因此,不能簡單地將PPP合同定性為民事合同或者行政協議。
(二)制度上的爭議
在規則層面,因為沒有專門的法律對PPP合同的性質及爭議解決作出規定,業內通常從兩個角度給PPP的爭議解決尋找法源:1.認為PPP本質上屬於行政許可,應該適用行政訴訟法及其司法解釋關於特許經營協議的相應規定,以行政訴訟的方式解決爭議。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1條規定,行政機關為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在法定職責范圍內,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協商訂立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義務內容的協議,屬於行政訴訟法第12條第一款第十一項規定的行政協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下列行政協議提起行政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2.認為PPP從行為性質上屬於政府向社會資本采購公共服務的民事法律行為,構成民事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應該適用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法第43條明確規定,政府采購合同適用合同法。采購人和供應商之間的權利和義務,應當按照平等、自願的原則以合同方式約定。既然PPP合同屬於民事合同,亦應可以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糾紛。
但在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發布的文件中,都一致認可PPP合同的民事屬性,並明確規定可以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爭議。發改委2014年發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用合同指南》在編制原則中明確強調依照合同法擬定;合同各方均是平等主體,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建立互惠合作關系,通過合同條款約定並保障權利義務。財政部2016年發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法(徵求意見稿)》也寫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應當遵循誠實守信、平等協商、風險分擔、互利共贏,公平競爭的原則,合作各方的合法權益受平等保護;同時要求合同中需有違約責任與爭議解決機制。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7月發布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徵求意見稿)》刻意迴避了關於PPP合同屬性的爭論,但在爭議解決章節中還是採納了兩分法的理念,即社會資本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其他PPP合同履行過程中的爭議採用仲裁或訴訟等方式解決,事實上認可了PPP合同兼具民事性和行政性雙重屬性。
(三)實踐中的爭議
在仲裁中,只要合同約定了仲裁條款,一般都會作為民事合同進行審理。
在訴訟中,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出台前,實務中雖有將PPP合同認定為行政糾紛的判例,但絕大多數判例將PPP合同爭議認定為民事糾紛。在裁判理由方面,主要有兩種思路:其一,不討論PPP合同的性質是民事性質還是行政性質,只需判斷該爭議是否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相關,即應當結合爭議的具體內容及所針對的行為性質來認定,如果爭議涉及行政權力的行使,則應認定為行政性質;而如爭議與行政權力的行使沒有關系,則應按民事糾紛處理。其二,在個案中對PPP合同性質進行認定,並據此判斷爭議性質。如合同簽訂主體、內容、違約責任、爭議解決等約定都具有明顯的民事法律關系性質,應認定為民事糾紛。

熱點內容
官兵法治講堂 發布:2025-08-29 04:13:54 瀏覽:484
中國人民國合同法 發布:2025-08-29 04:09:45 瀏覽:40
2020行政法學自考重點 發布:2025-08-29 04:03:32 瀏覽:586
大三下學期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29 04:03:31 瀏覽:777
法院如何扣工資 發布:2025-08-29 03:23:21 瀏覽:8
合同法是特殊法嗎 發布:2025-08-29 03:07:35 瀏覽:452
常設國際法院 發布:2025-08-29 02:58:24 瀏覽:40
合同法購物賠償問題 發布:2025-08-29 02:50:41 瀏覽:118
古代經商法則 發布:2025-08-29 02:31:00 瀏覽:45
刑事訴訟法一百二條 發布:2025-08-29 02:29:39 瀏覽: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