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捐款合同法

捐款合同法

發布時間: 2021-12-14 22:52:36

Ⅰ 關於公司接受捐贈的法律問題

我無法詳細了解貴公司的具體情況,對公司的這項業務無法定性,所以也無法列出對應的法律法規以及文件。 粗略的說,貴公司的業務,在法律上,會被認定為(1)是捐贈行為 或者(2)是贈與行為。不同的
(1)捐贈行為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它的特點是,
1.物品在捐贈的過程中,所有權不發生轉移,只在受贈時轉移。
2.主體是特設的公益機構。
3.法定的無償行為
4.不以盈利為目的
5.公益機構不能自由處分物品,捐贈人在捐贈時可以與受贈人就捐贈財產的種類、質量、數量和用途等內容訂立捐贈協議。捐贈人有權決定捐贈的數量、用途和方式。
(2)贈與行為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它的特點
1.贈出的物品是贈與者自己的財產,或對該財產有處分權
2.可以約定無償或者有償
3.贈出時,對特定財產需要登記
4.出贈人不對物品的瑕疵承擔擔保責任

上次回答我提到,公司經營這項業務是沒有法律限制的。現在關鍵集中在具體如何操作,這將決定貴公司新設立的機構究竟是什麼性質。
1.如果做捐贈業務,有一定障礙。按我國的捐贈法,這項業務只能由依法設立的公益機構來主持。而公司是不能成立事業單位的,所以,這個部門不能是公益性質。
2.若做贈與,是完全沒有障礙的。但是需要注意幾點:
a.因為贈品的來源是接受他人的贈與,之後再出贈給農民。而贈與行為,法律要求物品必須是贈與人享有處分權的。所以,操作時,有必要在受贈和出贈兩個環節都訂立贈與合同,以使所有權的轉移清晰合法。
b.事先約定贈與合同的無償性可以免除物品的瑕疵擔保責任。
c.特定的物品的過戶需要登記備案

捐贈和贈與的區別,可以舉個例子:比如說,某年有特大洪災,一個公司想獻愛心,盡一些社會責任。那麼通常,它可以有兩種選擇:
一、將財物捐給慈善機構或者特設的賑災委員會,由賑災委員會統一處理捐贈的財物。如果公司在捐贈時,指明了是要給特定的受災村子、特定的受災企業捐助的話,那麼,這些慈善機構必須按照公司的意向落實財物的發放。 注意,在整個過程中,財物的所有者仍然是公司,而不是慈善機構。慈善機構僅僅處於「代管人」的角色,代替所有者處分財物。這整個過程是「捐贈」。
二、公司直接把財物贈送到災民手中。公司盡管分文不取,行為帶有公益、慈善性質,但卻不是法律上所講的慈善機構的行為。因為公司處分的是本屬於自己的財產,是自願的「贈與」行為。

關於貴公司的業務,我是這么考慮的:
如果你們在接受別人的出贈時,出贈人並沒有明確強調這些財物要具體捐贈給誰,那麼,這樣的出贈在法律上,會被認為是出贈人對貴公司的贈與,財物經過出贈,已經是貴公司的財產了。而此後貴公司再交予農民,則是貴公司將自己的財產贈送給他人。並不是代他人處理財物。
如果出贈人是托你們交給指定的農民,那麼,你們業務的性質則是接受他人的委託,財產的所有權沒有轉移到貴公司,你們只要履行一般商業代理的義務即可。

Ⅱ 接受捐贈行為是否具有法律效應

在捐贈法起草過程中,對不同形式捐贈承諾的法律效力存在爭議。一種意見認為,在公開場合,特別是在救災募捐的特定場合作出口頭捐贈承諾的,應當以作出承諾的時間為生效時間,如果反悔,就必須在什麼情況下承諾的,再在什麼情況下申明不能履行,消除影響,否則是對社會和公眾的欺騙;書面協議捐贈的,協議一經簽訂就應當生效。另一種意見認為,不應當將口頭承諾和書面協議作為捐贈生效的條件。理由是:(1)捐贈是自願行為,承諾後不兌現的只是個別情況,不必用法律規范。(2)一些社會名流承諾捐贈後如無特殊情況,都會履約;如果不履行,也不宜對其採取強制措施,而應耐心做工作。(3)如果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對不履約者強制措施,會在海外產生不良影響。(4)避免捐贈糾紛首先要加強對受贈單位自身的管理,使其能理智、妥善地處理捐贈承諾。
立法機關經過反復研究,認為捐贈承諾的形式和法律效力,根據具體情況在適用本法的同時還應當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合同法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這說明,公益事業捐贈是贈與的一種,對捐贈承諾既可以採取書面形式,也可以採取口頭形式。由於贈與合同特別是有關公益事業捐贈的合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宜對捐贈承諾的形式
作出統一規定,但遇有數額較大的捐贈財產時,應當提倡捐贈人與受贈人根據具體情況簽訂捐贈協議。實踐中,在電視義演等公開場合口頭承諾捐贈的,捐贈人一般都同時或者隨後即與法定的受贈主體簽訂捐贈協議。這種辦法也應當提倡。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這說明,普通的贈與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在贈與財產實際轉移之前不具有法律效力。所謂實踐性合同,是指當事人除了意思表示之外,還必須實際交付標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即合同是否有效以當事人實際交付標的物為前提。但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同時又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這說明,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的捐贈合同是諾成性合同,一旦訂立就具有法律效力。所謂諾成性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合同,也是當事人雙方一旦承諾就必須履行的合同。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八條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要求給付。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這些規定要求,捐贈協議一旦簽訂,捐贈人就應當依法履行捐贈協議,按照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方式將捐贈財產轉移給受贈人;否則,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Ⅲ 捐贈與捐助的區別是什麼

捐贈是雙方法律行為,例如某位孤寡老人將自己的財產捐贈與某位年輕人,要求年輕來履行贍養義務,如果年輕人接受了捐贈後部履行捐贈附帶條件,老人可以依法收回捐贈;另如某出版集團向某鄉文化站捐贈一批圖書,要求定期向村民開放借閱,如果文化站部接受了後而不安要求履行,出版集團可以收回這批圖書。捐助則是單方的自願沒有附帶條件的。

Ⅳ 公司捐贈涉及到的法律問題

本人以為:來

1。 該單位可以提起撤自銷權訴訟,但撤銷權不一定能行使。
公司的行為客觀上導致其責任財產的減少,該單位有權提起撤銷權訴訟,以保障自己的債權。但是,如果該公司提出證據證明其捐贈財產行為後仍有支付能力,可以認定對債權沒有危害, 此時撤銷權不得行使;
2。如果可以,捐贈財產應當返還;
3。慈善組織本屬於受益人,只能要求賠償因返還財產產生的損失,返還財產部分不算損失;

Ⅳ 捐款能否收回或按個人意願使用

您好!捐款屬於《合同法》規定的「贈與合同」的范疇。但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規定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能撤銷。所以,個人的公益捐贈不可以要回。

Ⅵ 請問捐贈協議是否是贈與合同,是否適用贈與合同的免除條款

你好,
捐助協議屬於贈與合同,不適用贈與合同的免除條款。
我們先看法律上的規定,依據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的規定。」
一般說來,只要贈與合同不存在後面的三種情形,贈與合同是可以撤銷的。同時,《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條和一百九十五條分別規定了贈與的法定撤銷和義務的免除,符合這些條件即是具有一百八十六的不能撤銷情形贈與合同用樣可以撤銷。

Ⅶ 賑災捐獻協議是否屬於合同法調整的合同

  1. 賑災捐獻協議屬於贈與合同,當然屬於合同法調整的范圍。

  2. 《合同法》第二條本法所稱版合同是平等主體的權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3.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4. 《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Ⅷ 捐款和贈與的區別

捐款和贈與,大致是相同的。
捐款一般都是錢吧,贈與也可以是物。
捐款人,如果你已經把錢捐出去了,你就不享有那筆財產的權利了。

Ⅸ 是否所有的捐贈收入都要簽訂合同

您好!並不是所有的捐贈都要簽訂合同,汶川大地震時我們單位從上到下所有的員工都捐款了,沒有一個是簽訂合同的。謝謝閱讀!

Ⅹ 法律角度,捐贈與捐助的區別

區別:

捐助是單方自願行為,無附帶條件。比如說給災區捐錢,可直接匯款到災區,不需要對方意思表示為前提。

捐贈是捐贈人與受贈人成立一個合同(即雙方法律行為,要求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由捐贈人向受贈人贈送財物的行為,可以附加條件。

(10)捐款合同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

第十二條 捐贈人可以與受贈人就捐贈財產的種類、質量、數量和用途等內容訂立捐贈協議。捐贈人有權決定捐贈的數量、用途和方式。

捐贈人應當依法履行捐贈協議,按照捐贈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方式將捐贈財產轉移給受贈人。

第十三條 捐贈人捐贈財產興建公益事業工程項目,應當與受贈人訂立捐贈協議,對工程項目的資金、建設、管理和使用作出約定。

捐贈的公益事業工程項目由受贈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項目審批手續,並組織施工或者由受贈人和捐贈人共同組織施工。工程質量應當符合國家質量標准。捐贈的公益事業工程項目竣工後,受贈單位應當將工程建設、建設資金的使用和工程質量驗收情況向捐贈人通報。

第十四條 捐贈人對於捐贈的公益事 業工程項目可以留名紀念;捐贈人單獨捐贈的工程項目或者主要由捐贈人出資興建的工程項目,可以由捐贈人提出工程項目的名稱,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條 境外捐贈人捐贈的財產,由受贈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入境手續;捐贈實行許可證管理的物品,由受贈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許可證申領手續,海關憑許可證驗放、監管。

華僑向境內捐贈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僑務部門可以協助辦理有關入境手續,為捐贈人實施捐贈項目提供幫助。

第十六條 受贈人接受捐贈後,應當向捐贈人出具合法、有效的收據,將受贈財產登記造冊,妥善保管。

第十七條 公益性社會團體應當將受贈財產用於資助符合其宗旨的活動和事業。對於接受的救助災害的捐贈財產,應當及時用於救助活動。基金會每年用於資助公益事業的資金數額,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比例。

公益性社會團體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規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則,積極實現捐贈財產的保值增值。

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應當將受贈財產用於發展本單位的公益事業,不得挪作他用。對於不易儲存、運輸和超過實際需要的受贈財產,受贈人可以變賣,所取得的全部收入,應當用於捐贈目的。

第十八條 受贈人與捐贈人訂立了捐贈協議的,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用途使用捐贈財產,不得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用途。如果確需改變用途的,應當徵得捐贈人的同意。

第十九條 受贈人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和受贈財產的使用制度,加強對受贈財產的管理。

第二十條 受贈人每年度應當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督。必要時,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對其財務進行審計。

熱點內容
河南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22:03:21 瀏覽:928
企業實施勞動法評價 發布:2025-08-28 21:55:07 瀏覽:498
勞動法沒交養老保險跟簽訂勞動合同 發布:2025-08-28 21:53:44 瀏覽:940
美香港國安立法 發布:2025-08-28 21:38:39 瀏覽:745
勞動法2002全文 發布:2025-08-28 21:31:11 瀏覽:511
世界刑法大全 發布:2025-08-28 21:00:23 瀏覽:296
園林法規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8 20:54:21 瀏覽:744
行政法和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8 20:54:09 瀏覽:819
民告官必備法律知識139問 發布:2025-08-28 20:49:09 瀏覽:514
關於裝飾裝修工程款是否享有合同法優先 發布:2025-08-28 20:35:20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