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解釋二16條分割財產

婚姻法解釋二16條分割財產

發布時間: 2021-12-21 15:25:27

A. 婚姻法解釋(二) 第十七條規定應該怎麼解讀

1、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中以一方名義在合夥企業中的出資,另一方不是該企業合夥人的,當夫妻雙方協商一致,將其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對方時,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
(一)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的,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二)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在同等條件下行使優先受讓權的,可以對轉讓所得的財產進行分割;
(三)其他合夥人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但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可以對退還的財產進行分割;
(四)其他合夥人既不同意轉讓,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的,視為全體合夥人同意轉讓,該配偶依法取得合夥人地位。
2、前三款規定的前提是根據合夥企業法的第四十三條規定,新合夥人入伙,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入伙協議。
3、第四款目的在於保護合夥人配偶在離婚時入伙的權利,舉例說明,如甲乙離婚,甲在合夥企業的分割轉讓給乙,但是需要全體合夥人同意,如不同意,需行使優先購買權或同意退夥分割分割財產,如不同意也不行使優先受讓權,又不同意該合夥人退夥或者退還部分財產份額,則乙直接以合夥人身份加入該合夥企業。

B. 婚姻法財產分割規定

婚姻法財產分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四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第十四條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第十六條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C.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第十六條如何理解

第十六條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釋義】 本條是對夫妻實行計劃生育義務的規定。
人口生產是除物質生產以外的第二種生產。人口生產受到物質條件的制約,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促進或者延緩的作用。歷史上每一種生產方式,都有自己特定的人口規律。社會制度不同,人口生產的狀況與特點也各不相同。在舊中國,物質生產匱乏、醫療條件落後,人口生產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特點。解放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醫療條件也有長足的進步。死亡率大大降低,而出生率大大提高,我國人口迅速增長。實行計劃生育,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口生產的客觀要求。人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人口的生產與物質的生產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正確處理生產和需要、積累和消費,人口必須有計劃、合理地增長。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的人口迅速增長,給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了很大的困難。通過計劃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長,是我國的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憲法第25條規定:「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憲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夫妻雙方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從我國的人口現狀與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的是以降低人口增長速度為目標的計劃生育政策。自從計劃生育工作開展以來,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73年,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20.99‰,1979年下降到11.7‰,1980年下降到10‰。按照國家計生委《中國計劃生育工作綱要》(1995年-2000年),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到200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10‰以下,總人口控制在13億以內。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結果,截止2000年11月1日,我國總人口為12.9533億,達到了既定的目標。到2010年,我國總人口要控制在14億以內。我國人口形勢仍然不容樂觀,計劃生育的工作任務還十分艱巨。一是人口基數大。盡管生育率已經降到較低的水平,但每年出生人口的絕對數字仍然很大,全國人口總規模還在繼續增長。二是生育水平還不穩定。部分群眾的生育觀念還沒有完全轉變,一些實際困難還沒有很好解決。如果工作做得不好,生育水平仍然可能回升。三是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部分地區的生育水平仍然偏高。大多數農村地區計劃生育工作的整體水平還不高,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地區計劃生育的服務還跟不上。四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計劃生育工作面臨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的難度還很大,在人口素質、人口結構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仍然是一項艱巨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實行計劃生育,是民族文明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它不僅關繫到夫妻、子女、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繫到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民族的興旺,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實行計劃生育,也是我國家庭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落實到每一對育齡夫婦。婚姻法本條的規定,就是要把計劃生育的原則落實到每個家庭,每對夫妻之中。實行計劃生育,是夫妻雙方的一項法定義務,帶有強制性。國家政策和法律規定了計劃生育的義務,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制訂和頒布了計劃生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違反計劃生育的有關規定,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每對夫婦都有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違反規定要受到制裁,這是計劃生育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方面,是要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問題,要破除「重男輕女」、「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傳宗接代」等陳腐思想,充分認識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地遵守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的規定,實行計劃生育。必須嚴格禁止歧視、虐待不生子女或者只生女孩的婦女的現象和行為,克服夫妻思想上重男輕女及傳宗接代的舊傳統的影響。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因此,計劃生育並不只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而是夫妻雙方的義務,不能片面地把計劃生育的義務推給婦女一方。在現實生活中,實行計劃生育,往往容易理解成是婦女一方的義務,與男方無關,對此不自覺履行,阻礙了計劃生育工作的正常開展,是不符合法律要求的。因此,夫妻雙方要共同協商,互相配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自覺履行這一法定義務。實行計劃生育,夫妻要採用避孕措施。目前我國有許多種避孕方法供夫妻選擇,使用起來一般都安全可靠、簡便易行,同時也沒有什麼副作用。如婦女使用的口服避孕葯、外用避孕葯膜、宮內避孕器、輸卵管阻斷術等等。男子也有各種避孕方法,如輸精管結扎術。還有一種新的絕育方法,只要在男子陰囊輸精管處打一針,即可阻斷精液排出,從而達到終身避孕的效果。這種方法不用開刀動手術,痛苦小,也不影響性生活,必要時還可以恢復生育能力。
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但是,男女在生理上有不同的特點和自然分工,胎兒是在母腹中依賴母親的供養孕育至出生,此間胎兒不能離開母體而獨立生存。胎兒與母親的人身不可分離,母子雙方的健康和生命互相關聯,到目前為止,婦女在生育方面起著男性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母親比父親更加辛苦,其生育權與健康權理應受到特別保護。許多法律法規都有特別保護孕婦及生育婦女的規定,如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母嬰保健法、刑法等。婚姻法第34條中規定,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2條中規定,女方按照計劃生育的要求中止妊娠的,在手術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第47條中還特別規定,婦女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生育子女的權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第50條中還規定,如果以結婚、懷孕、產假、哺乳等為由辭退女職工,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並可根據具體情況,對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刑法第49條中規定,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些規定,都體現了法律對生育婦女的特別保護。

D. 新《婚姻法》解釋:婚後財產怎麼分割

個人財產歸個人
夫妻共同財產平均分割

E. 大家新婚姻法多少條財產分割的規定,分

1、婚前個人財產婚後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屬於夫妻共同財產。《解釋(三)》原文 第五條: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律師解讀 《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收益及知識產權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婚姻法》解釋(二)中也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婚前財產本身產生的增值(如黃金、房屋漲價)或者孳息(如存款利息)等收益,如何處理往往存在爭議。 《解釋三》第五條規定是對「孳息屬於物的所有人」之民法基本原則的詮釋,同時也避免了實際中財產收益是否屬於「投資收益」的紛爭。即今後夫妻一方婚前個人財產,無論是「投資」性質還是「自用」性質或二者兼而有之,均在所不問,該財產在婚姻期間的收益,除了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均屬於夫妻共同財產。 2、婚前個人購房,婚後按揭還款,離婚時房屋歸產權登記的個人,房屋增值有補償。《解釋(三)》原文 第十條: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39條第1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39條第1款: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以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律師解讀 大家都知道,婚前取得的財產歸個人所有,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一般情況下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但對於婚前一方通過按揭購買,婚後才取得房產證的房屋,不能機械地以取得房產證的時間來確定是否是夫妻共同財產。因為買房屋的錢是一方婚前個人財產,並且已經向開發商支付了全部購房款,在婚前就取得了購房合同確認給購房者的全部債權,婚後獲得房產證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因此,只要房屋買賣行為發生在婚前,並且買賣合同已經實際履行,房屋登記在買房人個人名下,就應當以婚前個人財產處理。 對於夫妻雙方婚後共同還貸部分及房屋的增值,應結合共同還貸的款項以及相對應的房屋增值部分,由房屋所有人給對方相應補償。本案中,房屋應歸小王所有,但應結合夫妻共同還貸的數額占總購房款的比例以及對應的房屋增值,並根據保護女方權益的原則,由小王給予小李相應補償。 二、新婚姻法婚後財產如何分割 1、婚後父母贈房,登記在其子女名下的,屬該子女個人財產。《解釋(三)》原文 第七條: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18條第(3)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律師解讀此前根據《婚姻法》及相關解釋,婚姻存續期間,父母贈與其子女的財產,除明確在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外,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在房價飛漲的情況下,父母往往傾注全部積蓄為子女購房,又礙於面子,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願,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所以,父母出資購房登記在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比較合情合理。 2、過戶之前,可撤銷贈與。《解釋(三)》原文第六條: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186條的規定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86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或者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律師解讀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86條規定,一般的贈與合同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是可以撤銷的。對於房屋贈與合同而言,如果房屋一直沒有過戶到受贈人名下,贈與人可以撤銷該贈與。推而廣之,即使不是夫妻之間的贈與,其適用原理也是一樣的。 3、房改房不可分割,歸屬父母。《解釋(三)》原文第十二條: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律師解讀 「房改房」是指我國居民住宅由單位福利分房改革為單位根據國家房改政策出售給個人的房屋,是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過渡的歷史產物。該房屋出售價款遠遠低於商品房的市場價格,實際是單位給職工的福利待遇。根據物權取得原則,該房屋的物權應屬於購房人即該職工所有。而如果實際出資人不是該職工,那麼實際出資人與該職工之間僅是債權、債務關系。實際出資人可以主張還款,但不可以主張房屋的產權。 4、養老保險金未到期,不能分割。《解釋(三)》原文第十三條: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保險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律師解讀 《婚姻法》解釋(二)規定,婚姻存續期間,「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屬於夫妻雙方共同財產。然而,如果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或者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的條件,離婚時,一方主張將對方還沒有取得或者根本就無法取得的養老保險金,作為「應得」的夫妻共有財產進行分配,是不公平的,甚至會削弱國家對公民基本的社會福利保障。《解釋(三)》第十三條對此作出修訂,並予以明確。

F. 新婚姻法婚後財產如何分割

夫妻財產財產分割即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是指離婚時依法將夫妻共同財產劃分為各自的個人財產。現行《婚姻法》第17條到第19條明確了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財產,以列舉式和概括式的方式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內容,該法也規定了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有協議分割和判決分割兩種做法。離婚時,雙方有合法婚姻財產約定的,依約定。一方的特有財產歸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財產一般應當均等分割,必要時亦可不均等,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依法判決。夫妻共同財產,即法律上所認定的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所擁有的財產。雙方均有使用權的財產,可以是物質、資金、或抽象財產;在分配財產時按照國家規定利用同意度量標准評估分配。包含:(1)工資、獎金;(2)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予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除外;(5)其他共同所有的財產。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 工資、獎金;(二) 生產、經營的收益;(三) 知識產權的收益;(四) 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 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G. 新婚姻法財產分割問題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購買、共同建造的房屋,是夫妻共有房屋,離婚時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夫妻共有財產一般應當均等分割,必要時亦可不均等,有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依法判決。
具體做法: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0條規定: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補償;(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司法實踐的通常做法是:共有房屋能實際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使用。對不能分割使用的,可以作價分給一方,另一方取得補償。在確定房屋分給哪方時,應考慮雙方住房情況、照顧撫養子女的一方。在雙方條件等同的情況下,應照顧女方。

H. 怎麼看婚姻法司法解釋二對軍婚財產分割的法條

《婚姻法解釋二》第十三條規定:「 軍人的傷亡保險金、傷殘補助金、醫葯生活補助費屬於個人財產。 」所以,以上規定部分的財產歸軍人個人所有,其他部分的財產仍按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I.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16條什麼意思

這條法律條文,主要用在靈活處理婚內夫妻兩人的共同財產,和正確分清楚債務的承擔情況。

在這個規定中,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只要夫妻兩人還在婚姻存續期間,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這一借款協議的,當其主張債權時,就不能要求對方用夫妻共同財產清償,而是以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這樣子,這條法律條文就有效保護了夫妻其中並不參與經營活動的一方的利益不受牽連。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六條規定:

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9)婚姻法解釋二16條分割財產擴展閱讀:

其他相關法律條文: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七條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

第十八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的適用范圍 發布:2025-08-26 15:03:10 瀏覽:164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 發布:2025-08-26 15:02:19 瀏覽:968
論述民法與商法的關系 發布:2025-08-26 15:00:36 瀏覽:210
他律與道德 發布:2025-08-26 14:43:20 瀏覽:719
勞動法的基本原理 發布:2025-08-26 14:42:35 瀏覽:515
農村合同法 發布:2025-08-26 14:37:03 瀏覽:483
勞務承包協議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6 14:35:42 瀏覽:332
東莞法院工資 發布:2025-08-26 14:34:48 瀏覽:893
開展道德經典誦讀 發布:2025-08-26 14:25:40 瀏覽:110
法院五大網 發布:2025-08-26 13:51:15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