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
1. 復印件能不能作為證據使用
在原件證據材料丟失的情況下,可以的。但是在向法庭提供復印件的同時,還應當提供與提供人無利害關系知情人、見證人等有關證據。一是應當有其他材料來加以印證;二是對方當事人對復印件的內容表示承認。符合了這二條中的其中一條,復印件才可以作為有效證據,這是由訴訟證據的三個基本特徵所決定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第78條規定:證據材料為復製件,提供人拒不提供原件或原件線索,沒有其他材料可以印證,對方當事人又不予承認的,在訴訟中不得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10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應當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證據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經人民法院核對無異的復製件或者復製品。
(1)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 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第六十九條 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七十一條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七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2. 作為證據時的注意事項:照片可以作為證據嗎
在日常生活中,拍照留存證據通常有三種情形:
(1)手機中的聊天信息,交易記錄的的抓屏,對電腦屏幕顯示的信息拍照
(2)對書證、物證的拍照
(3)事件現場的拍照
一、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之規定,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
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因此,書證、物證的照片可以作為證據。
二、事件現場的照片,在留取證據的時候要牢記以下五點:
(1)確保自己的安全;
(2)確保他人的安全;
(3)不能破壞現場;
(4)不要影響救援;
(5)如現場有救援活動,不要使用閃關燈、關閉快門聲音。
(2)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擴展閱讀:
法律依據
對於證據的分類,我國的三部訴訟法依據不同情形,分別作出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2年3月14日修正)第四十八條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證據包括:
(一)物證。
(二)書證。
(三)證人證言;
(四)被害人陳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六)鑒定意見;
(七)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八)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
規定了民事訴訟中當事人提供證據的責任和方式。根據該條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一、證據提供的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當事人對於自己所提出的主張,必須承擔提供證據的責任。這一規定體現了民事訴訟中的「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如果當事人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那麼法院可能無法採納其主張,從而導致其訴訟請求無法得到支持。
二、證據提供的方式
在提供證據時,當事人應遵循法律的規定和法院的要求。證據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實物的等多種形式。當事人可以通過提交書面材料、出庭作證、提供物證等方式來提供證據。同時,當事人還應確保所提供的證據真實、合法、有效,不得偽造、篡改或毀滅證據。
三、證據的審查與認定
法院在收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後,會進行審查與認定。法院會根據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來評估證據的價值,並決定是否採納該證據。如果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主張,或者證據存在瑕疵或矛盾,法院可能會要求當事人補充證據或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四、舉證不能的後果
如果當事人未能按照法律規定提供證據來支持其主張,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事實,那麼法院可能會認為其主張缺乏事實依據,從而駁回其訴訟請求。因此,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應充分重視證據的重要性,確保能夠提供充分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
綜上所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8條明確了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提供證據的責任和方式。當事人應當遵循「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提供真實、合法、有效的證據來支持其主張。在提供證據時,當事人應注意證據的形式和內容,確保符合法律的規定和法院的要求。如果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或者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其主張,可能會面臨訴訟請求被駁回的風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八條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條規定:
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一條規定: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七十二條規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4. 開庭調節後,法院打電話跟我要欠條原件,符合法律程序嗎
符合。
1、開庭時,當事人除了《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111條規定的提交原件卻有困難的情形外都必須要提交證據原件給法院,因為證據需要核實真實性的時候,都需要提交原件給對方當事人進行當庭質證。《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2、當事人提交證據原件後,法院應當出具收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3、當事人將原件上交法院以後,如當事人向法院提出需要退還原件,則法院會在質證、庭審結束以後,將原件退還給當事人。你可跟承辦法官或者其書記員聯系,告知需要取回原件。
5. 直系親屬可以做證人嗎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回,都有義務出庭作證。」答證人具有適格性,並不意味著其證言具有可信性,因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所以,親屬可以作證,但是需要其他證據佐證。
(5)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的規定擴展閱讀
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兩部分血親。己身所從出的血親,即是生育己身的各代血親,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從己身所出的血親,即是己身生育的後代,如子女、孫子女、外孫子女等。
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