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違約行為應按合同法
㈠ 違約責任為「按《合同法》執行」這樣的約定可以嗎
不要這樣寫!合同法裡面並沒有具體的違約責任的規定!你可以和對方約定違約責任:例如違約金或者其他之類!
㈡ 訴訟時可以依照合同法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
《合同法》第九十七條除了規定當事人有權採取要求恢復原狀、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外,還規定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而這里的「賠償損失」本身,其實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因為《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也就是說,「賠償損失」是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之一,而非與違約責任並行或者相互排斥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
而《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之後的第一百零八條至一百二十二條,都是對如何確定違約責任進行規定。其中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了確定損失賠償額的原則,即「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一般而言,在當事人之間沒有就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作出約定的情況下,法官將依據該條規定確定損失賠償額。
除規定損失賠償額的確定原則外,《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還進一步規定,當事人之間可以約定違約金、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根據該規定可以明確的是:違約金與損失賠償額,其實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其實就是當事人事先對某一違約行為對守約方可能造成的損失賠償額作出的約定,這種約定符合《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是確定《合同法》第九十七條以及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的「賠償損失」的數額的事實依據。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合同解除後,守約方要求違約方按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不僅不違反《合同法》第九十七條確定的原則,並且符合《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的其他規定。
㈢ 合同約定「違約責任:按《合同法》相關規定」,這種情況違約金怎麼計算
對於您的問題回答如下:
1、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回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答題的批復》對於合同當事人沒有約定逾期付款違約金標準的,人民法院可以參照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計算逾期付款違約金。中國人民銀行調整金融機構計收逾期貸款利息的標准時,人民法院可以相應調整計算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計算標准。
2、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計算。現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如下:年利率(%) 六個月以內(含6個月)貸款: 5.60
3、計算方式:違約金為:5萬元*161*5.6%/180=2504.44元。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
㈣ 根據《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的說法.正確的有( )。
根據《合同法》,關於違約責任的說法,正確的有違約責任可由當事人在法定范圍內約定、違約責任以違反合同義務為要件、違約責任是一種民事賠償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4)如有違約行為應按合同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一百零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一百一十九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㈤ 合同法違約怎麼處理
第一,要求對方抄繼續履行合同。繼續履行合同是《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必須承擔的法律義務,同樣也是非違約方享有的法定權利。第二,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不管是否發生了損害,只要有明確約定,違約方就應當支付違約金。特別是在沒有損害的前提下,通過約定違約金,可以對違約方進行法律制裁。第三,定金責任。《合同法》第115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但應注意定金和言字旁訂金的區別。第四,要求對方賠償損失,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經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