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代理的種類

合同法代理的種類

發布時間: 2021-12-26 16:16:42

合同法,商品代理權問題

你是不是類似於加盟性質的代理?如果加盟總店對此沒有相應規定,比如同一區專域內授權排他的屬話,你無法指責他。這些應該是你與其簽定合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

如果你簽的是獨家代理的話合同里應該有類似於這樣的文字的:

獨家代理權

基於本協議授予的獨家代理權,賣方不得在代理區域內,直接地或間接地,通過其他渠道銷售、出口代理商品。代理商也不得在代理區域內經銷、分銷、或促銷與代理商品相似或有競爭性的商品,也不能招攬或接受到區域外銷售為目的訂單。在本協議有效期內,對來自於區域內其他顧客有關代理商品的訂單、詢價,賣方都應將其轉交給代理商。

Ⅱ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行為是什麼關系,有什麼區別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都屬於委託法版律關系。
兩部法律權關於委託的規定區別大概有:
《民法通則》主要規定了代理的含義、代理權授予方式、代理類型、無權代理、代理中各方當事人的責任等等。《合同法》總則部分規定了無權代理(48條)和表見代理(49條);分則部分主要體現在「委託合同」與「行紀合同」中,委託合同部分,規定了委託合同的含義、委託合同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過錯歸責原則、轉委託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關間接代理的規定,包括委託人的介入權和第三人的選擇權;行紀合同中,規定了行紀合同的定義、費用承擔、如何合理的處理事務、自己代理、責任承擔等等規定。
《民法通則》只承認直接代理,並且表明代理權的授予屬於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授予,不以書面授權委託書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託合同第402、403條規定了間接代理制度。

Ⅲ 《合同法》第49條表見代理制度如何理解

只要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代理行為就有效。這里需要對」有版理由相信「做一下界權定,這里的理由應當為善意的、不違反一般的交易規則的。因行為人的無權或越權行為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失的,可以向行為人進行追償。

Ⅳ 合同法的效力類型有哪些

一、生效的合同,即不違背國家法律強制性規定,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的合同。

二、無效的合同,這里所說的無效是指合同確定的、自始的、永久的無效。合同法上規定的無效合同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
1、欺詐脅迫損害國家利益(在這里應理解為政治國家利益)者無效。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指不特定的集體利益和第三人利益即公共利益,此公共利益又可以還原個體的私人利益和集體利益)
3、合法行為掩蓋非法目的。(法律法規的強行性規定)
4、違背社會公共利益:
a、不特定的當事人的利益;
b、與基本法律價值相連的私人利益(例:「工傷概不負責」,此時的私人利益已超過私人范疇)
5、 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6、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這一類型《合同法》未規定,但依《民法通則》第58條之強行性規定,其為無效合同當屬必然。
三、相對無效的合同,系指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損害了特定的第三人的利益。那麼,這個合同相對於該特定第三人來說是無效的。
例如1、甲將房賣給乙,乙已辦預告登記,甲又將房賣給丙,此時,乙可以請求確認甲丙買賣合同無效。
例如2、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優先權人的優先權被損害者可確認侵權人的行為無效。
四、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法上規定的效力待定的合同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
1、 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超出年齡、智力、健康狀況情況下)純受益例外。
2、 權代理訂立的合同。
3、法定代表人超越權代表許可權訂立的合同(無權代表)
4、權處分人處分他人財產的合同。
五、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例批准、登記等),這一類合同在未經批准登記前,合同尚未完全生效,而批准登記後將成為完全合法有效的合同。
六、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主要包括當事人:
(1)重大誤解;
(2)顯失公平;
(3)欺詐而簽訂的合同。
這種合同的效力由交易關系的當事人來確定。合同是被撤銷、變更,還是使之有效,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意志。

Ⅳ 《民法通則》《合同法》對委託權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通則》第63-69條是關於委託代理的條款,《合同法》第21章是關於委託合同的條款。

Ⅵ 合同法常識:委託合同和代理的區別

什麼是委託合同?
委託合同簽訂以後,受託人根據合同為委託人辦理委託事務,必然要和第三人發生聯系,並且受託人往往是以委託人的名義從事活動,實際行為的後果也歸屬委託人,這里實質上形成了一個代理關系,因此,委託和代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法國民法典即把受託人代理委託人處理事務視為委託合同的當然效力。德國民法典把委託作為合同的一種放在債編中,而將代理作為一項民事基本制度放在總則編中,這種立法體例為以後各國民法典所效仿,如日本民法典、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蘇俄民法典等。
什麼是代理?
代理,依照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由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其活動還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事人僅憑自己的行為往往不能充分享受進行自由商品交換的權利。法律規定民事主體可以藉助他人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使被代理人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點與多個相對人訂立合同,同時也避免了其專業知識、能力的不足,這正是代理制度與商品經濟的內在聯系之所在,也是代理制度的存在價值之所在。上述代理的立法定義和理論價值闡述已經清楚地表明代理實際上是解決代理人在何條件下可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從事法律行為,以及引起的法律後果歸屬問題。
代理既然是由代理人代本人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的,則與受託人為委託人處理事務同屬為他人服務,二者在此點上相類似。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
(1)代理人的代理行為不能包括事實行為;而受託人受託處理或管理的行為可以包括事實行為。
(2)代理屬於對外(即本人與代理人以外的第三人)的關系,不對外也就無所謂代理;而委託則屬於對內關系,即其存在於委託人與受託人之間。
(3)代理關系的成立,被代理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權屬於單方法律行為;而委託合同為雙方法律行為,委託合同的成立應有受託人承諾,若受託人不為承諾,則合同不能成立。

熱點內容
婚姻法的婚後財產分割 發布:2025-08-24 07:09:47 瀏覽:890
水法規定提高 發布:2025-08-24 07:09:12 瀏覽:38
尚法以法治國 發布:2025-08-24 07:00:12 瀏覽:69
徐州銅山區法院 發布:2025-08-24 06:34:48 瀏覽:333
法院認可的 發布:2025-08-24 06:14:41 瀏覽:26
刑事訴訟法笫六十七條 發布:2025-08-24 06:11:34 瀏覽:497
稅收立法權研究 發布:2025-08-24 06:11:02 瀏覽:649
下列關於合同法 發布:2025-08-24 06:01:46 瀏覽:248
保亭法院江 發布:2025-08-24 05:57:01 瀏覽:771
司考行政法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4 05:32:05 瀏覽: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