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出嫁家庭成員婚姻法
1. 婚姻法中,家庭成員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麼
《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其主要內容是:夫妻對於共同生活中的共同事務如住所、生活方式等擁有平等的決策權,夫妻擁有平等的姓名權、人身自由權,共同承擔計劃生育的義務,夫妻對共同財產擁有平等的所有權、管理權、用益處分權,對子女擁有平等的監護權,在象徵性語言上夫妻也沒有等級秩序。
夫妻關系依據是否具有直接財產內容可以分為夫妻人身關系和夫妻財產關系兩種。依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之間的人身權利義務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夫妻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2)夫妻都有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任何一方都不得對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
(3)夫妻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
夫妻之間的財產權利義務主要有:
1、夫妻財產制
我國夫妻財產制是婚後所得共同制。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未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除外;
(5)其他共同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下列財產歸夫妻個人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因一方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制並不排斥夫妻就財產的歸屬另行約定。
夫妻可以書面約定婚前財產以及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歸共同所有或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夫妻對財產的歸屬一經約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在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且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以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清償。
2、夫妻有互相扶養的義務
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3、夫妻作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
父母子女關系,也稱親子關系,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父母子女關系可以分為婚生父母子女、非婚生父母子女、養父母養子女和繼父母繼子女四類。
一、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依據我國《婚姻法》的規定主要有:
(1)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2)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3)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
(4)父母有管教和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5)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6)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二、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
(1)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2)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都應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3)非婚生父母子女之間相互享有繼承權。
三、養父母和養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依據《婚姻法》和《收養法》的有關規定,主要有:(1)養父母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婚生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但對於養子女的姓氏,《收養法》規定可以隨養父或養母的姓,經過協商同意可以保留原姓;(2)養子女和養父母的其他親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子女和其他親屬之間權利義務的有關規定;
(3)養子女和生父母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收養關系的成立而暫停,在收養關系解除後生父母與生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恢復。
四、繼父或繼母與繼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
(1)繼父母與繼子女間,不得虐待或歧視;
(2)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婚生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
(3)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
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權利義務包括祖孫之間的權利和義務與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一、祖孫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
(1)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孫子女、外孫子女,有撫養的義務;
(2)有負擔能力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對於子女已經死亡或子女無力贍養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贍養的義務;
(3)祖孫之間依據《繼承法》的規定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
二、兄弟姐妹之間的權利義務主要有:
(1)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2)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3)兄弟姐妹之間作為第二順序繼承人相互享有繼承權。
2. 根據婚姻法家庭成員關系包括哪些
根據婚姻法,家庭成員關系只是夫妻關系。
家庭關系是指基於婚姻、血緣或法律擬制回而形成的一定范圍的親答屬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家庭關系依據主體為標准可以分為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
夫妻關系是指依據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夫妻之間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古代的夫妻關系立法採用夫妻一體主義。夫妻一體主義也稱夫妻同體主義,是指男女結婚後,夫妻合為一體,夫妻的人格相互吸收。
3. 女兒出嫁了填報應:填家庭主要成員還是填主要社會關系
女兒出嫁了,在法律上還是這個家庭的一員,應該填主要家庭成員
4. 出嫁女是家庭成員嗎有什麼法律依據
《婚姻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登記結婚後,根據男女雙方約定,女方可以成為男方家庭的成員,男方可以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
可以看出,女方出嫁後戶口遷出,隨丈夫在婆家生活的,是婆家的家庭成員,不再是娘家的家庭成員,但與娘家的父母子女關系、兄弟姐妹關系依然存在。這與她繼承娘家父母的遺產並不矛盾。
5. 出嫁女是娘家的家庭成員嗎有哪些法律依據
出嫁女從婚姻法上是新家庭的家庭成員。
但是從繼承法上,有繼承的權利。
6. 請間婚姻法規定女兒出嫁了女方母親住院要和兒子出錢嗎
子女有共同瞻仰父母的義務。母親生病住院,女兒當然也要拿錢了。特別是兄弟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女兒更應該主動。
7. 婚姻法規定,家庭成員關系包括
家庭成員是指相互負有扶養義務的一定范圍內的直系親屬或旁系親屬。即父母妻子子女和祖父母
8. 《新婚姻法》出台了,有女兒的家庭要不要給女兒備個婚房以防萬一呢
《新婚姻法》出台了,有女兒的家庭應該要給女兒備一個婚房。以防萬一作為家庭條件比較好的人來說,可以考慮給自己的女兒陪送一套房子,讓自己的女兒在婚姻生活中能夠有一個安身之處。許多女生在結婚的時候都認為自己的娘家也都難以容身,而婆家也並非是自己真正的家。在面對和自己老公發生爭執的時候,自己也都無處可去,想到回娘家也只會給父母徒增煩惱。
現在的父母來說,在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時候都會一樣對待。即使自己的女兒在出嫁的時候,自己有經濟能力的時候,也都會選擇給自己女兒陪送一套房子。想讓孩子在婚姻生活後能夠有平等的身份來對抗自己的婆家,但是作為父母來說也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幸福。在給孩子考慮買房子的問題上,也都會尊重於孩子的要求,如果父母經濟能力比較差,孩子也都不會責怪父母。
9. 女兒出嫁後,娘家屬家庭成員關系還是社會關系入黨填寫
家庭成員,父母,夫或妻,子或女。
沒有必要寫公公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