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勞動社會保障法的地位

勞動社會保障法的地位

發布時間: 2021-12-31 08:23:28

①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立法目的是什麼

保障勞動關系雙方的權益 尤其是勞動者的權益 在勞動關系中 勞動者往往處於弱勢 需要立法來保護

② 舉例說明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意義

司法考試基本上就沒有考過這個內容。如果是找勞動法的題還是比較多的。你可以到灋律@教育網的在線模擬考場找一下這個科目的題。

③ 試述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在法治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

沒什麼作用的,制定是朝廷的事,執行是公司的事,然並卵。

④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適用范圍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⑤ 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在社會法學中的地位

社會現實是表面這種法律那種法律,可什麼地方真的使用了呢,法律也只是對三種人管用,1,老人
2,窮人
3,沒實力地人

⑥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發展趨勢

目前很不完善,會發展得很完善。

⑦ 憲法和社會保險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各佔有什麼地位

憲法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居於首要地位,是我國的根本大法。
社會保險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成為我國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核心部分

⑧ 2019人力資源社保領域法律體系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社會保險法是事關國計民生的法律,關繫到繳納人的吃、住房、生病、失業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對社會相對弱勢群體的生活和工作的保障,主要體現在為工傷、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五類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等方面。不同與商業保險,險種相對固定,以國家補貼和繳納結合用人單位、公民個人自我籌集的形式徵集款項,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一種。
《社會保險法》頒布,意義重大而深遠。社會保險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在社保制度方面,終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惠及城鄉的社保體系,以及社保相關的管理措施,使得人民的生活有了更好的保障,此次立法對於穩定國家的社會保障有著重大的意義。
《社會保險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認養老金全國統籌,參保人員(養老保險繳費不滿十五年)可以異地結算醫療費用、工傷報銷費用范圍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更透明等。這些都使得人民的生活更有保障。
在社保制度方面,我國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在制度設計和實施方面,特別強調了對參保人員合法權益的保障,包括退保行為認定為違法、確保參保勞動者不再受繳費年限限制、解決了退休金統籌差異的問題、以及確保工傷受害者的工傷待遇等方面;在社保費征繳、監督和法律責任方面也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
社會保險法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對於加快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提升了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律位階,進一步豐富完善了我國社會保障法律法規體系,確保我國社會保障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同時,它對於為加快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為,《社會保險法》的出台,一方面可將各地分散且層階較低的法規規章加以整合,提高統籌層次;另一方面則將進一步增強制度的強制性、權威性和穩定性。
,《社會保險法》的頒布實施,為推動整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科學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法制保障。《社會保險法》不僅對社會保險工作是極大的促進,也將對整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社會保險法》確立了廣覆蓋、可轉移、可銜接的社會保險制度,從法律上破除了阻礙各類人才自由流動、勞動者在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流動就業的制度性障礙,有利於形成和發展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社會保險法》進一步規范和明確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權利義務關系,有利於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與和諧。《社會保險法》的出台,與以前頒布實施的勞動法、公務員法、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一起,構成了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法律體系完整的頂層架構,對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在法制軌道上實現科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⑨ 分析社會保障法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1、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是建立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市場經濟是人類社會歷史進步過程中不可逾越的經濟發展階段,而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是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保護勞動力的再生產和合理配置勞動力資源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機制所形成的優勝劣汰,必然會造成部分勞動者被迫退出勞動崗位,從而使其本人和家庭因失去收入而陷於生存危機;社會保障通過提供各種幫助使這部分社會成員獲得基本的物質資料,維持基本生活水平,從而使勞動力的再生產成為可能。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勞動力合理流動機制,社會保障通過建立全社會統一的保障網路,打破了勞動者自我保障或企業保障的局限,使勞動者在更換勞動崗位和遷徙時沒有後顧之憂,促進了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與合理配置。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日益增多的社會保障項目,必然給社會成員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服務,而社會保障的服務性工作的增多,也會增加勞動者的就業機會。

市場經濟要求平衡社會供求關系,保持投資結構的合理化和保證投資收益。社會保障的支出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增長或下降的運行變化情況而增減的。在經濟發展強勁、失業率下降時,社會保障的支出會進行相應的縮減,社會保障基金的存儲規模必然會因此增大,從而減少社會需求的急劇膨脹;而當經濟衰退、失業增加時,社會保障的支出會相應地增多,給失去職業和生活困難的人們提供相應的購買能力,喚起社會的有效需求,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經濟復甦。可以說,社會保障具有調節市場經濟中供求關系的蓄水池作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經濟過熱或過冷的現象,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社會保障基金經過長期的積累,會形成龐大的資產,成為投資融資的一大財源。如果國家通過立法規定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項目和投資比例,指導投資的方向,會促進社會保障基金向國家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投資,從而成為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有效手段。同時,社會保障基金的有效投資收入,也會使社會保障基金本身保值增值。目前,國際社會對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已經形成這樣的共識,即社會保障不能被簡單地看作是對國家的一種負擔,而應該把它看作是為了在經濟中使工作能力、效率和動力保持高水平的一種手段;如果一個國家缺少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缺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險,那麼,這個國家構建任何一種市場經濟體制都是不可能的。這種認識,值得我們深思。

2、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是社會公平的調節器。社會公平,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客觀產生的一種需要。社會公平體現在經濟利益方面主要是社會成員之間沒有過份懸殊的貧富差別,即所謂「不患貧患不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配機制與競爭機制相聯系,必然形成社會成員之間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均等,甚至收入相差十分懸殊,強者成為富翁,弱者陷於困境。為了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就需要運用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通過提供社會保障措施,通過對社會成員的收入進行必要的再分配調節方式,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適當轉移給另一部分缺少收入的社會成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縮小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彌補市場經濟的缺陷,緩和社會矛盾,以促進社會公平目標的實現。

3、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安全網。沒有社會的穩定,就沒有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社會保障則是社會穩定的重要防線。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安全體系,它通過對沒有生活來源者、貧困者、遭遇不幸者和一切工薪勞動者在失去勞動能力或工作崗位後提供救助,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保證其基本生活需求,消除社會成員的不安全感,以維護社會穩定。因此,社會保障又被譽為「社會安全網」和「社會減震器」。

熱點內容
唐律疏義婚姻法 發布:2025-08-23 17:06:47 瀏覽:214
順德大良法院 發布:2025-08-23 17:05:37 瀏覽:534
子洲法院劉 發布:2025-08-23 17:05:33 瀏覽:406
勞動法休息事假規定2015 發布:2025-08-23 16:58:19 瀏覽:810
詩山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6:48:48 瀏覽:623
法學博士收入 發布:2025-08-23 16:20:56 瀏覽:301
2014年司法考試教材 發布:2025-08-23 16:19:36 瀏覽:4
什麼是刑法基本原則 發布:2025-08-23 16:16:58 瀏覽:161
公司法救濟權 發布:2025-08-23 16:16:57 瀏覽:210
慶陽市西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3 15:57:30 瀏覽: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