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訂立合同實驗報告
1. 經濟法案例分析
一、首先,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時貨幣出資不得低於注冊資本的30%,而此處只有20%明顯不合理。
其次,以非貨幣資產出資的,應當在6個月內辦理完財產權轉移手續,非貨幣出資系公司財產是獨立法人財產,所以必須辦理轉移手續。
再次,沒有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時候,必須設一名執行董事,,而且監事會成員不得少於三人。
再者,乙與戊簽訂協議,轉讓全部股份必須經過其他董事半數以上同意。
最後,甲從公司抽出自己的資金實屬不合理。
此案例多處存在錯誤,可便於更加詳細的記憶有限公司的一些規則,但注意避免錯記。
二、1.合同解除的理由是甲公司明確告知乙公司自己由於發生資金周轉困難將不能履行合同,所以合同予以解除。此處我們應該明白合同解除的基本種類以及解除要件,合同解除可以分為協議解除、約定解除和法定解除。法定解除的條件是:因不可抗力不能實現合同目的、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並在被催告後在合理期限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或者有其他行為致使其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此處顯然符合法定解除條件,所以乙公司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和甲公司解除合同。
2.可以。根據我國公司法規定,合同解除和損害賠償可以並存。
3.A縣法院有管轄權。合同明確規定:若發生糾紛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此時甲公司算是合同履行者。
4.乙公司。風險轉移以交付為劃分,此時所有權尚未轉移,也未能實現交付,所以由乙公司承擔。
5.不能。雖然是因為不可抗力導致自己已發出的貨物受損,但現實狀況是丙並沒有收到合同約定的貨物,所以乙公司應該負有一定的賠償責任,但丙公司並無正當理由拒絕付款。
6.有效。合同是在雙方自願原則下簽訂,並沒有任何一方以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合同沒有違反法律和公眾利益。
2. 經濟法訂立合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項
訂立合同中的注意事項
1、談判結束後,應由己方人員起草合同。合同作為權利義務的載體,放棄起草權就等於放棄主動權,自己的夢要自己圓,不要指望他人能起草一份有利於己方的合同。
2、合同相對方的主體資格不審查,或審查不嚴,導致合同在履行後期,主體突然消失,或注銷,或下落不明,音信全無,或者沒有履行能力,這些都可以造成合同目的不能實現。也有公司在簽訂合同後,發生分立、合並、撤銷、解散、破產等難以預料的情況。
3、談判或簽約意氣用事,非常草率,不看更不審合同;或過於軟弱,不敢向對方提出修改意見;或者牛氣沖天,合同充斥不合理或霸王條款(對此有些人不理解,全部對自己有利有什麼不好?合同的目的是共同完成一項業務,如果權責嚴重不平等,將增加對方違約的風險。)
4、先蓋章,後寫內容合同;或者格式條款中的選擇性條款,沒有選定,這就讓對方有機會單方修改合同;或者不蓋騎縫章,也不簽字,這樣就讓對方有機會偷換頁碼,修改合同條款。
5、以甲方的公司名義簽訂合同,卻蓋名稱上非常類似的乙公司的章;或者以上級公司的名義簽訂合同,卻蓋下級公司的公章;或者名章不符,合同名稱是個人,卻蓋公司的章;反之也有。這就造成合同的主體的混淆,出現違約後,往往乙方是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
6、合同沒有簽訂日期,無法判斷合同的簽定時間。很多案件,合同生效的時間就決定案件的勝敗。
7、合同不校對,缺文少字,表意不清或混亂,甚至矛盾;或者不嚴密、漏洞多。雖然法官是有義務查清案件的,但是法律事實和客觀真實還是存在差異。
8、合同不作審查,急功近利。業務一談好,對方拿出合同,己方就馬上簽字。這種趕時間、搶速度,生怕業務跑掉。有時候,合同中就包含了霸王條款或陷阱,以及合同規定的違約責任不符合法律規定等。甚至,有些業務員為自己能完成業務指標,明知存在缺陷還要去簽,最後由公司擔責。
9、實踐中,有的企業為應付審計、稅務等部門,或為他方幫忙,利用假合同騙取第三方的信任,而簽訂假合同。這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風險。
盡管公司或個人在簽訂合同時會出現各種風險,但是通過合同管理程度是完全可以做到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估,最後作出風險應對。如果企業沒有合同管理程序,合同管理必然處於無序的狀態,這個地雷在踏在上面後就會粉身碎骨。但如果企業採取適當的方法,合同的風險完全是可以掃雷在前的。
3. 經濟法判斷題 甲乙雙方訂立買賣合同,雙方約定該合同自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之日起生效。。。
網友你好:
是對!乙方當然可以拒絕收貨。
首先,雙方約定了雙方簽字、蓋內章之日容合同生效,同時《合同法》第三十二條: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時合同成立。因此,該合同在雙方沒有均在合同書上簽字、蓋章之前不成立也不生效。
其次,《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者蓋章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就是說,乙方如果接受了貨物就代表其以實際行為開始履行合同,但本題中乙方並沒有這么做。
綜上所述:本案中鑒於乙方並未在合同書上簽字、蓋章,合同本身不成立、不生效,對乙方不產生法律約束力。同時在甲方單方發貨後,乙方在保持貨物原狀的情況下,明確表示不接受貨物因此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 關於經濟法中合同法的案例分析,急請高手解答
A公司為大型棉毛製品公司,下屬有兩個公司,一個為B制衣公司(獨立法人),為A公司的子公司;另一個為C制衣公司,為A公司的分公司,已由王某承包。在承包協議書中明確規定:在承包期間債權債務由王某負責。2001年6月,在某市經貿洽談會上,A公司董事長李某遇到了某棉紡廠廠長孫某。孫某說:本廠有一批質地良好的棉布待銷。A公司董事長李某想到下屬兩個公司正需要棉布,就給孫某牽線介紹。2001年7月份棉紡廠與B、C兩個公司簽訂了一份購銷合同。棉紡廠供應各種棉布240包,價值120萬元。B公司和C公司為共同需方,各提貨120包,價款各為60萬元。合同規定貨到一個月後付款。但是棉紡廠發貨後三個月,兩個公司以各種借口拒不付款。棉紡廠就以A、B、C三個公司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並支付貨款。
問:1、該合同是否有效?
2、B公司應承擔什麼責任?與A公司有何關系?
3、C公司應承擔什麼責任?與A公司有何關系?
4、法院應如何判決?
解答:
1、本合同完全有效。從法律角度上講,兩個公司可以為共同需方,簽訂一份合同。
2、B公司為獨立法人,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所以其60萬元的貨款與利息應由B公司獨立承擔,與A公司無關系。
3、C公司是A公司的分公司,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雖然已經承包給王某,王某所簽的承包協議規定了債權債務由王某承擔,但是承包協議為企業內部承包性質,對外無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因此,C公司所欠棉紡廠的60萬元貨款及利息由A公司承擔。
4、法院應判:B公司給付原告貨款及利息,A公司給付原告貨款及利息。
5. 經濟法合同法則案例分析題
題目內容完整嗎?分析甲第一次發出的為要約邀請,乙發出的為要約,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專生效屬
1、成立,自要約實際送達給特定的受要約人時,要約即發生法律效力,要約人不得在事先未聲明的情況下撤回或變更要約,否則構成違反前合同義務,要承擔締約過失的損害賠償責任。
2、不可以,違約金條款與定金條款不能同時適用
3、違約,合同成立後應按合同規定履行,規定五天內交貨,二其在第六天交貨,所以違約
4、不可以,保證合同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訂立的在主債務人不履行其債務時,有保證人承擔保證債務的協議,因此只有在乙方拒絕支付違約金時,甲方才可以向丙方要求違約金。
6. 經濟法合同案例
合同有效,采購員將合同交給經理後,經理並沒有反對。而是提出延期交貨。也就是經理本身也承認合同的效力。
此合同是有效合同,雙方應嚴格依照合同履行義務。
7. 經濟法中合同訂立的程序包括哪些
合同訂立分為兩個階段:(一)要約。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根據《合內同法》第14條規定,「要容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就是一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均具有約束力。(二)承諾。承諾又稱為接受或接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即宣告成立。
8. 經濟法案例分析,合同法
甲乙雙方的合同有效存在。乙方的要求合理。合同中的欺詐是一方當事人因為另版一方當事人提供了虛權假信息(合同中的重要部分),本案中乙方仔細審閱了甲方提供的保證書和說明書,說明甲方能夠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貨物,因此合同已經成立。只是在履行過程中甲提供了不符合同的貨物,因此是甲方違約。違約自然要負法律責任。
9. 經濟法案例分析!!尋求答案..謝謝!!
1、由乙承擔。乙負有實際管理的義務。
2、效力待定。乙並沒有取得牛的所有權,屬回無權處分。
3、由答乙承擔。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的風險轉移采交付主義。
4、有效。租金由乙所有。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的孳息歸屬采交付主義。
5、B可以取得牛的所有權。善意取得,B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沒有惡意且支付了合理對價。
6、由乙所有。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的孳息歸屬采交付主義。
所有權保留買賣合同考點總結:
所有權轉移:約定時間
風險轉移:交付主義
孳息歸屬:交付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