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商法包含經濟法嗎

商法包含經濟法嗎

發布時間: 2022-01-01 07:13:27

經濟法民法商法的區別和聯系

民法和商法是從橫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他們是一般和特殊的關系,而經濟法則專既從橫向、也屬從縱向調整社會經濟關系。它們雖然是各自獨立的法律部門,但並非純然無涉,而是應相互配合,相互輔助,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來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⑵ 商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商法和經濟法的區別:

1.法律性質不同。經濟法屬於公法,商法雖有公法性但本質是私法。因此回經濟法以國答家利益為本位,而商法是以商主體的利益為本位,經濟法的目標性較強,而商法的國際性較強。

2.二者基礎理論不同。經濟法的基礎理論是社會整體本位,即著重於國民經濟的全局,而商法是建立在商事主體利益本位之上的。

3.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調整國家在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形成的經濟關系。商法則調整的是商主體在商事活動中形成的商事關系。

4.調整的機制不同。商法著重採取自律性的非權力性的機制,而經濟法多採用他律性的權力性的調節方法。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交易主體在其商行為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即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商法的調整對象是商事關系。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破產法、票據法等。

⑶ 商法 經濟法 稅法的區別

商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商事行為
經濟法則是從國家的角度對經濟運行做出規范
稅法屬於經濟法中的一項

⑷ 商法和經濟法有什麼區別物權法屬於哪類法律部門裡面呢 謝謝!

商法屬於私法,其理念是維護主體的私權,以個別經濟主體的利益為基礎,調整平等主體的利益關系;經濟法原則上屬於公法,並兼有一些私法的特點。經濟法的公法性體現在它的以社會為本位,著眼於超越個別經濟主體利益的整體利益,調整國家經濟管理關系和維護公平競爭關系;經濟法兼有的私法的特點表現在,經濟法還調整體現一定國家意志的組織管理性的流轉與協作關系。
物權法屬民法商法法律部門(按照目前的七部門分法)。

⑸ 經濟法和商法的區別是什麼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在干預經濟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專
經濟法的原則是:社會整體屬效益原則;經濟公平與公正原則;經濟干預行為法定原則。
商法是指調整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商法特點:營利性;技術性;國際性
商法與狹義經濟法的區別在於:調整對象不同;調節機制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

⑹ 經濟法包括哪些 是不是跟商法是分開

經濟法包括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證券法等。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專、系統、全屬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商法主要包括公司法、保險法、合夥企業法、海商法、票據法等。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商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因此,經濟法和商法是分開的

⑺ 能簡述商法與經濟法的關系嗎拜託各位了 3Q

商法調整對象:在商事主體設立,變更,終止過程中發生的經濟管理關系和市場交易關系;在商事主體內部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調整對象:在市場交易和市場監管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 經濟法與商法的關系是存有爭議的。但在大陸法國家和普通法國家,在有商法典的國家和無商法典的國家,在國外和我國爭論的焦點是不同的。從總的趨勢來說,在國外,經濟法和其他法的關系主要是同商法的關系。在我國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不是很突出。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都有較完備的商事法律制度,社會是典型的商業社會,一切都早已商事化。就是有民法典的國家,也由於民法商法化,從而使民商矛盾弱化。而經濟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法律制度,要突破舊有法律部門的劃分疆界,從古典商法規范中引申出來的原理重新組合為一個新的整體。這樣,在西方社會經濟法與商法的矛盾就顯得比較突出。 1.從不同經濟法概念所引起的爭論 在西方國家中,如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他們往往把經濟法概念分為較窄或較寬的兩類。但不論較窄或較寬都與商法有關。 就較窄的經濟法概念而言,認為經濟法是國家對經濟施加直接干預的全部法律規則,即政府對商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和商品化進程中進行管理和干預的法律。這種法屬於公法或經濟公法。而商法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法律,屬於私法。在經濟法中,不包括商法。即使存在商法自製體系的國家,經濟法也可成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體系。這種觀點在法國、德國都占壓倒優勢。但是這種狹義概念在事實上要想劃清哪些是政府幹預經濟的規則,哪些是調整私人經濟關系的規則,實際上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國家把法律劃分為自由經濟的私法和國家調控經濟的公法是自相矛盾的。即使國家為了對經濟施加影響而制定經濟法時採取嚴格的態度,也不免在有些方面涉及到私人利益。這樣,國家對經濟施加干預時,又不得不介入私法領域。這正如法國C.讓泰所說:「在經濟法中,『法』不是法律規則的首要淵源和基礎,那是從屬的方法,是實現經濟目的的手段。它只是使法律有了特定的環境。它的特點是多變性和懲戒性。」1這種多變性往往導致政府「自由決定權受到頌揚」,市場主體「個人合法權益的正常保證越來越少」。所謂懲戒性,主要是通過國家對經濟施加影響,確保對重要經濟部門的控制。在管理方法上,除直接積極的「強制性許可」外,更加越來越多的採用間接手段。此外,經濟法的學問和藝術,應更多地研究協同合作的作用,把有利害關系的參與者組織起來,形成協調的規模經濟成就。狹義概念雖然認為經濟法是個獨立的部門,但認為經濟法是統治經濟的專制措施和法律框架,而且認為經濟法只涉及宏觀經濟關系,不包括私人經濟的微觀經濟關系。這樣經濟法只能是經濟公法。 廣義經濟法概念認為,經濟法的使命在於管理經濟生活,尤其是管理生產和財產的流通2,並認為經濟法的使命是規定全面的經濟生活。這一概念的主要精神是把經濟作為擴大商法的使用范圍和更新傳統商法的一條新途徑。經濟法只是把刑法、民法及社會法中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精神融合到古典的商法中去,是對傳統商法的發展,從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規則的獨特的法律精神。按照這樣的觀點,不僅使經濟法和商法及有關商事企業法得以區分,而且使商法由於未注入全新的理論而使它的傳統體系和形象顯得蒼白無力。實際上就是把經濟法包含在商法之中,建立大商法體系,從而取消經濟法的獨立地位。這種理論和觀點在比利時最為突出。在比利時,經濟法的概念首先是用來指「商業和工業的自由以及願望自主,以實施國家經濟政策的全部規則」3。重商主義認為經濟法是商法的延伸,並認為,在商事活動規則日益增多的情況下,商法有被使用范圍更廣的法律——即被經濟法吞並的先兆。因此應更新拯救商法,建立起以商法為中心的經濟法律秩序。另外,有人認為經濟法的內容是適用於企業的全部規則(不論是公法規則,還是私法規則),不過這種企業規則主要是指用商業方法經營的企業,因此,商法與經濟法相結合,但以商法為主。這種方法對商法的更新未賦予全新的理論,而是對經濟法採取合並的辦法,這是不可取的。另外,還有人認為「經濟法其基礎就是傳統的商法。但加進了現代經濟引出的許多規則」4。這樣又把經濟法分為「一般的」經濟法和「特別的」經濟法。同時它觀察經濟活動的方法不是按照某一法律規則的觀點,而是按照從事某種特定的經濟活動,適用一定的經濟形勢和需要所引出的一系列不同淵源規則的所有人的觀點。根據這些范圍較寬的概念,經濟法既屬公法,又屬私法。既涉及宏觀經濟關系,又涉及微觀經濟關系。現在范圍較寬的概念在多數國家占上風。甚至長期堅持較窄概念的德國也有一種擴大調整范圍的強勁趨勢。不過這種廣義的概念,也招來一些批評,如批評比利時的廣義概念是一種雞尾酒調劑方法的概念,未能指出它的實質性缺陷。

⑻ 民法,商法以及經濟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您好!通常我們會把民法和商法統稱為民商法,和經濟法作比較,詳細情況如下:
1、調整對象不同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社會公共經濟關系,它不調整人身關系。而民商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經濟法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杠桿之一,屬於以國家為本位的公法。而民商法雖然有公法化的現象,但其基本屬性還是私法,體現私法原則。
2、主體及主體之間關系不同
經濟法的主體包括國家機關(主要指行政機關中的經濟管理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的內部組織及有關人員、農戶、個體工商戶和公民。民商法主體是自然人和法人及其他組織。民商法的主體是平等的,沒有管理關系;經濟法的主體地位卻不要求平等。
3、調整方式不同
民法是私法,以自由平等為核心,其調整方式相應地採取意思自治原則,即由當事人自己意志設定其權利和義務,國家並不予以過多干涉。商法的主體是商事慣例,但在現代社會中,為保護交易安全,其中也滲入了一些公法性因素。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也在逐漸增加。
經濟法是公私兼顧的法,既強調市場之手,也強調國家之手。因而,其調整方式既有意志自治的因素,也有強制性因素。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基於經濟法的本質,經濟法對經濟關系的調整顯示了與傳統法律大不相同的機制功能。「概括說:全面、系統、綜合;具體說:經濟法由外及里全面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自始至終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經濟法運用多種手段綜合地調整經濟關系。」
4、內容不同
經濟法主要設計國民經濟運行中關於公平競爭、防止壟斷、市場規劃、秩序維護、社會平衡、宏觀調控、可持續發展等的規定,經濟法包括: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價格法、拍賣法、招投標法、金融法(商業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證券法(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財稅法(稅收征管法、個人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法、會計法、審計法、預演算法)、社會保障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環境保護法。
民商法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民商事主體、行為、權利、義務、責任等的規定,民法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債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法包括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公司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破產法、票據法、保險法、海商法。
民法以人身關系法與財產關系法為其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在財產關系法中,又可進一步分為物權法和債權法。物權法保護的是物權、知識產權等靜態的絕對財產權,物權法具體包括債權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債權法保護的是動態的債權關系,債權法具體包括合同法和擔保法。
5、價值取向不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著重於社會整體利益為導向,協調個體利益的矛盾與沖突,實現利益均衡,促進社會共同加之目標的實現。民商法以個人權利為本位,以保護個人利益為導向,著重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個人利益最大化。
6、本質功能不同
保護利益的不同,必然導致法律本質功能的差異。民法維護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要求平等和自由,要求交換者以自己意志設定權利和義務。因此,民法的本質是市民社會的法,是私法,是「天生的平等派」,也是權利法。它站在當事人平等這一平面上對商品關系加以保護,其功能主要是維護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商法的本質功能基本與此相同。
經濟法以社會整體經濟利益為保護重心,為解決民商法、行政法均無法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而產生。它的本質是國家管理經濟的法,是平衡協調國民經濟運行的法。
經濟法對社會經濟生活發揮著機制效用功能,即從更高層次上全面、一體、綜合系統地調整經濟關系。它通過引導、促進、保障和制約途徑來指導預測、激勵限制、整體協調與個別規制經濟活動。可以這樣認為,在現代社會,沒有經濟法,整個經濟秩序將重復本世紀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經歷的「磨難」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熱點內容
賠償款怎麼給法院 發布:2025-08-23 10:13:31 瀏覽:113
新婚姻法關於彩禮女方如何維權 發布:2025-08-23 10:00:00 瀏覽:851
法學的精神 發布:2025-08-23 09:37:11 瀏覽:794
勞動法對企業員工身份和退休年齡規定 發布:2025-08-23 09:32:08 瀏覽:191
勞動法中木工定義 發布:2025-08-23 09:08:54 瀏覽:860
法官想退額 發布:2025-08-23 08:59:38 瀏覽:591
縣級政府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3 08:44:31 瀏覽:881
律師商務照 發布:2025-08-23 08:32:08 瀏覽:506
闡述畜牧獸醫行政法的組成 發布:2025-08-23 08:30:41 瀏覽:158
雲南省法律援助第七條 發布:2025-08-23 08:30:34 瀏覽: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