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把運輸
A. 《合同法》中的主要條款有什麼
我國《合同法》第12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①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這是每一個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當事人是合同的主體。合同中不僅要把應當規定的當事人都規定到合同中去,而且要把各方當事人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都規定準確、清楚。如果是自然人就是姓名。如果是法人、非法人組織就是它的名稱,包括它的法定住址。有的時候企業名稱可能比較復雜,在登記時,一定按照在工商登記注冊的名稱來填寫,不能簡化,不能寫別稱。
②標的。標的是合同當事人雙方權利和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它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一切合同的必備條款。合同標的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有四類:一是有形財產,指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並且法律允許流通的有形物,如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貨幣和有價證券等;二是無形財產,指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並且法律允許流通的不以實物形態存在的智力成果;三是勞務,指不以有形財產體現其成果的勞動與服務,如運輸合同中的運輸行為,委託中的代理、行紀、居間行為等;四是工作成果,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產生的體現履約行為的有形物或無形物。
③數量。注意,在寫數量時,一定要用標準的計量單位,千萬不要使用比較模糊的單位,如幾厘利、幾垧地。否則,一旦就此產生糾紛則法院難以認定其具體所指。
④質量。不同產品或勞務的質量評價方法不同,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可以監控測量的質量標准。國家有強制性標准規定的,必須按照規定的標准執行。
⑤價款或者報酬。是一方當事人向對方當事人所付代價的貨幣支付。價款一般指對提供財產的當事人支付的貨幣。如果有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要按照規定執行。如果總價款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則應當在合同中規定清楚或者明確規定計算價款或者報酬的方法。
在合同中,還要說明付款方式,即是分期付款還是一次性付款,付款的具體時間或具體環節等。合同中還要注意註明總價款和單位價款,單價和總價要分別進行約定。
有些合同比較復雜,如需要支付運費等,這時需要明確這些可能發生的費用由誰負擔。
⑥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履行期限是指合同中規定的當事人履行自己的義務,如交付標的物、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勞務、完成工作的時間界限。履行期限可以是即時履行的,也可以是定時履行的;可以是在一定期限內履行的,也可以是分期履行的。但無論是哪種,在合同中都要進行明確的約定。
⑦違約責任。違約責任是促使當事人履行合同義務,使對方免受或少受損失的法律措施,也是保證合同履行的主要條款。違約責任在合同中非常重要,因此一般有關合同的法律對於違約責任都已經作出較為詳盡的規定。但法律的規定是原則性的,即使非常細致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難以照顧到各種合同的特殊情況。因此,當事人為了特殊的需要,為了保證合同義務被嚴格履行,為了更加及時地解決合同糾紛,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責任,如約定定金、違約金、賠償金額或賠償金的計算方法等。
在確定違約責任時,要分析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違約問題,並分別規定相應的違約責任。如在支付費用方面違約了怎麼處理,在物品或勞務交付方面違約了怎麼處理等。這樣便於當事人處理違約問題。
⑧解決爭議的方法。解決爭議的方法指合同爭議的解決途徑,對合同條款發生爭議時的解釋以及法律適用等。合同糾紛發生後,可以通過四種途徑來解決。一是用協商的方式自行解決,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調解的方式,由有關部門幫助解決;三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機關解決;四是用訴訟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尋求糾紛的解決。
當事人可以約定解決爭議的方法,除了通過訴訟解決爭議的方式不用進行約定外,通過其他途徑解決爭議的都要事先或者事後約定。依照仲裁法的規定,如果選擇仲裁解決爭議,除非當事人的約定無效,即排除法院對其爭議的管轄。但是,如果仲裁裁決有問題,可以依法申請法院撤銷仲裁裁決或者申請法院不予執行。當事人選擇和解、調解方式解決爭議,都不能排除法院的管轄,事後當事人還可以提起訴訟。
一份嚴密合同的起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於大宗的買賣。如有必要,最好請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幫助起草。
B. 按合同法規定,將合同分為幾種謝謝
第九章來買賣合同
第十章源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第十九章保管合同
第二十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C. 我國《合同法》的主要內容
前兩個題目自己做吧.
第三題目:1.乙無權出賣牛因為牛的所有權是甲的
2.善意第內三人屬於容善意取得
3.不需要返還因為丙是善意取得.
第四題:1.邀約邀請
2.不能邀約的撤消必須是邀約到達受邀約人前撤消
3.能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
D. 我國交通運輸法律法規體系有何發展趨勢
政策意見匯總
為了讓中國交通運輸行業走上更為規范、快速、高質量的發展道路,2020年國家發布了一系列交通運輸相關的政策意見,主要聚焦在公路、水路等交通管理體制改革、高質量轉型升級發展建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行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圍。
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行業政策導向,「交通強國」建設任務將是近幾年國內交通運輸行業發展核心,重點圍繞基礎設施布局完善、立體互聯;交通裝備先進適用、完備可控;運輸服務便捷舒適、經濟高效;科技創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領;安全保障完善可靠、反應快速;綠色發展節約集約、低碳環保;開放合作面向全球、互利共贏等方面深化落實,推動交通發展從追求速度和規模向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綜合交通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的要素驅動向更加註重創新驅動轉變。
以上數據及分析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物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更多物流行業相關規劃、項目及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物流產業研究院。
E. 我國物流相關法律法規有哪些
您好,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和《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及《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 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F. 論述我國《合同法》的主要內容
要看合同法內容直接讀法條,有啥好論述的。你要寫論文也把論點找准先。
G. 我國合同法把違約責任定為無過錯責任是對還是錯
(滿意的話,列為最佳答案吧)
我認為是合理的
我沒有讀過什麼權威性的文章解釋這些,但是,看到題目,我有幾點想法。
我國民法中的責任分類有兩大類:一類是侵權責任,一類是違約責任。這是兩種不同類別的責任。侵權責任里有無過錯責任,過錯責任,過錯推定責任原則。這三類判定是否為侵權責任的原則中,其中以過錯責任原則最為普遍,即大部分的侵權責任成立的條件是侵權行為人有過錯,無過錯不承擔。
違約責任是指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11條、合同法第107條對違約責任均做了概括性規定。即違約責任是與合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而合同的最重要原則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即合同的內容(在不違反基本的法律和道德要求時)由當事人合意完成,只要合同當事人就合同條款和內容達成合意(意見一致),簽字或者蓋章等後,合同就成立了。成立後的合同對合同雙方都具有法律拘束力。違約責任,規定為無過錯責任原則,這一規定實際上是更好地保護合同的當事人,因為,如果違約責任要求過錯責任原則或者過錯推定原則,那麼,一旦有一方違約但是對方沒有過錯,那麼,承擔損失就是合同的對方。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合同是當事人主動性地去訂立的契約,既然依照意思自治原則達成合意了,那麼,只要一方違約了,就相當於你傷害了雙方達成合意的契約內容,無論你是否有錯,你都要為傷害的後果負責。即我們說的以無過錯責任為原則的違約責任。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違約都是要承擔責任的,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有法定免責事由的,可以免除責任。詳見《合同法》(1999年10月1號生效)第53,117條等。
上面的,希望對你有點啟發。
嘿嘿,就是交流意見哈
祝好!
H.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多少條是物流運輸合同
我國沒有專業的物流立法,所謂的物流法只是物流活動所涉及的各類法律規范的總稱。
設計物流活動的法律法規及國際公約有:
1.水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水路運輸方式包括國際海上運輸、沿海和內河運輸, 適用的國內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有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運輸合同分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運條例及實施細則》, 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危險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運輸規則》、《國際貨運代理業管理規則及實施細則》 、《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海牙規則、 《修改的統一提單的若干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議定書》,即海牙--維斯比規則、 《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 《聯合國多式聯運公約》等。
2.陸路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陸路運輸方式有鐵路和公路運輸,陸路運輸對貨物在大陸內的流通起著重要作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又有自己的運行特點。
公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汽車貨物運輸規則》、《集裝箱汽車運輸規則》、《汽車危險貨物運輸規則》。
國際公約有:《國際公路貨物運輸合同公約》、《國際公路車輛運輸公約》。
鐵路運輸方面國內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 國際公約有:《國際鐵路貨物聯運協議》、《鐵路貨物運輸國際公約》。
3. 航空運輸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航空貨物運輸方面國內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法》、《中國民用航空貨物國際運輸規則》。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適用的國際公約有:《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瓜達拉哈拉公約》。
4.多式聯運方式下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公約
我國有關多式聯運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四章海上貨物運輸中對多式聯運作出的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制定的國際集裝箱多式聯運管理規則。國際公約有《聯合國國際貨物多式聯運公約》、國際商會制定的《聯運單證統一規則》。
I.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在運輸過程中發上遊客傷亡的,應該如何確定賠償責任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
前款規定適用於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
同時,運輸過程中發上遊客傷亡的存在違約和侵權的競合問題,還可選擇要求承運人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
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 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具體數額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和當地有關政策進行計算。
雙方協商不成的,可擇其一向法院起訴
J. 客運合同是我國1999年10月1日起實行的合同合同法中運輸合同的一種
是的,《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條「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將旅客或者貨物從起運地點運輸到約定地點,旅客、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支付票款或者運輸費用的合同。」規定了運輸合同定義,包含旅客運輸,也就是客運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