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合同擔保案例
⑴ 經濟法,擔保法的案例分析題 求解 問題:
這個出題人。。。。
太不專業了 。。
1:建行10W 趙某4W 潘某的5W沒抵押 拿不到錢
2:朋友託管就辦不了登記 合同自始無效
3:代位金全給建行
⑵ 經濟法中的合同擔保問題
如果乙簽的是一般保證合同,承擔一般保證責任就可以。根據規定,債權人在法院強制在執行專債務人的所有財屬產前,要求擔保人承擔責任的,擔保人可以拒絕。
但是在連帶保證責任中,債權人有權向債務人和保證人一個或兩個人承擔連帶責任,保證人對於摘取人的請求不得拒絕,保證人在償還保證額後再向債務人要求還款。
在保證合同沒有說明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的情況下,按連帶保證對待。
⑶ 經濟法合同案例
合同有效,采購員將合同交給經理後,經理並沒有反對。而是提出延期交貨。也就是經理本身也承認合同的效力。
此合同是有效合同,雙方應嚴格依照合同履行義務。
⑷ 經濟法中的合同法與擔保法的案例問題
一。合同法及擔保法部分的案例和答案
1.案例:被告某市五金交電公司於2000年初買進五輛進口日產牌汽車,意欲銷售,但因其經營范圍中無權經營汽車業務,於是被告於2000年3月委託某市汽車貿易公司幫助聯系銷售汽車業務。被告並與該汽車貿易公司訂立了口頭委託協議,主要內容是:因我公司無經營汽車業務權,故委託某市汽車貿易公司為代理人,每售出一輛汽車,代理人某市汽車貿易公司可得手續費2000元人民幣。2000年8月和11月,由某市汽車貿易公司代理,被告賣出麵包車兩輛。2001年1月由某市汽車貿易公司代理,被告與某市出租汽車公司簽訂了購銷三輛日產牌麵包車的買賣合同,每輛價款10萬元人民幣,共計30萬元人民幣。合同規定:合同簽訂後,由出租汽車公司交付定金7萬元人民幣,合同價款待收到汽車後10日內付清。2001年2月6日由賣方送貨,買方於送貨地點驗收。2001年2月6日被告給原告某市出租汽車人送貨時,途中發生翻車事故,使汽車嚴重致損。買方出租汽車公司得知汽車致損後,立即向被告五金交電公司詢問情況。回答說汽車被輕微損傷,正在修理,一星期後就沒事了。一個月以後,原告仍未見送貨,於2001年3月
21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雙倍返還汽車定14萬元人民幣。 原告起訴狀中訴訟理由是:
①被告未按買賣合同規定的期限交付汽車,應承擔違約責任;
②簽訂買賣合同時,被告方代理人未說明被告無權經營汽車業務,被告方自己也未曾說明,只是致損後,經了解才得知被告超出經營范圍經營汽車;
③鑒於目前汽車已被損壞,合同無法履行,要求終止汽車買賣合同,並要求被告方雙倍退還已經給付的14萬元定金及利息。
[問題]
(1) 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買賣汽車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2) 原、被告雙方關於定金的約定是否有效?為什麼?
(3) 汽車貿易公司的代理行為是否有效?
(4) 被告應否雙倍返還定金?返還數額是多少?
(5) 被告應否退還定金利息?
(6) 設原告方主張雙方合同無效,並要求被告雙倍返還定金,應否得到支持?為什麼?
[答案]
(1) 原、被告之間的汽車買賣合同有效。雖然原告行為超出了其經營范圍,但並不為法律、行政法所禁止,應為合法有效。
(2) 雙方關於定金的約定,其中6萬元部分是有效的1萬元部分無效。因為定金超出合同總價款的20%的部分無效。
(3) 汽車貿易公司的代理行為有效。
(4) 被告應雙倍返還定金12萬元。
(5) 被告不應退還定金利息。
(6) 不予支持。因為既然原告已經主張合同無效,就不應再主張請求對方承擔定金罰則這違約責任。
[法理詳解]
(1) 《合同法》頒行之前,我國立法及理論界多認為,法人的行為能力即表現為其核準的經營范圍
2.答案:
超出該經營范圍的經營行為即被視為超出法人民事行為能力的行為,應為無效。但《合同法》所確立的越權行為規則,採取了與此相反的立法精神。
第50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經營范圍的,該代錶行為有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 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合同法解釋》)第10條則更明確地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2) 《擔保法》第91條規定:「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那麼,如果一個定金超過了主合同標的額的20%,其效力如何呢?是整個定金條款統歸於無效,還是超過20%的部分無效呢?《擔保法解釋》第121條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第121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的定金數額超過主合同標的額20%的,超過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本案中主合同的標的額是30萬元,20%的限額應為6萬元,故7萬元定金中1萬元不應予以支持。應當注意,這1萬是不能視作預付款的,應作為不當得利返還給交付者。
(3) 前面已經分析到,其實五金交電公司是可以直接訂立汽車買賣合同的,但該公司誤以為自己無經營汽車業務權,故委託汽車貿易公司作為代理人買賣汽車。該委託代理是合法有效的,不能因為被代理人無經營汽車業務權而據此認定代理行為違法。
(4) 本案中原告已經交付了定金,而被告遲延履行違約在先,後又隱瞞真實情況,現在汽車嚴重損壞,不能履行合同,故應承擔雙倍返還定金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雙倍返還數額為12萬元,而非14萬元。
(5) 定金罰則的內容體現在《擔保法》第89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換言之,雙倍返還定金的,是不再返還定金利息的,這也是定金與預付款的一大區別所在。
6) 我國合同法上的定金,只有一定的擔保作用,但其主要是作為一種違約責任形式而存在的,而違約責任的適用是以合同的合法有效存在為前提的。現原告既然已經主張合同無效,再去要求對方承擔定金罰則責任,是自相矛盾的行為,故不予支持,因為定金合同(條款)是作為主合同的從合同而存在的,主合同無效,從合同自然無效。既然定金約定無效,即無所謂定金責任的適用。
⑸ 經濟法中的保證合同
當然需要承擔保證責任。
《擔保法》第十二條規定,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版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權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⑹ 金融法規擔保案例
你這個案例屬於「物保與人保的競存」方面的問題。根據擔保法第28條、物權法第專176條、擔保法解釋第38條第屬2款、第3款,先執行物保,次執行保證。所以:
1、乙銀行應首先選擇丙公司承擔80萬,再要求丁公司承擔20萬;
2、假設丁公司主動先承擔全部100萬,則之後可要求丙公司承擔20萬。
(備註:以上結果都是建立在以下假設基礎上的:1、此擔保為一般擔保;2、甲公司無力還款,就算是經法院強制執行仍無法再還1分錢。否則的話,丙和丁只需要承擔剩下的份額就可以了)
3、如果是連帶責任擔保的話乙銀行就可以任意選擇丙公司或丁公司承擔擔保責任。
⑺ [CPA經濟法 合同法總則]求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有民事責任的仍應承擔擔保責任的案例
是想理解或考察以下條款吧?
《擔保法解釋》
第十條 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回務人應當承答擔的民事責任仍應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舉例:甲與乙簽訂一租賃房屋的合同,雙方約定由甲租賃乙的5間房屋儲存貨物,且不得用於其它目的。租期1年,租金5萬元。丙以自己的一輛轎車為甲向乙作了抵押。合同簽訂後,甲私自將租賃房屋的其中兩間用作生產,對房屋破壞較大。乙發現後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租賃合同並賠償損失。
在這個案例中,合同雖然解除了,但甲因為違約仍然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故丙也要在這個范圍內承擔擔保責任。
⑻ 你好!幫我做下經濟法合同法案例分析,急急急!!!
1、如果房屋抄屬張某所有,那抵押合同是有效且已生效的,因為合同是雙方自願協商一致,且不違反法律規定,不損害公共利害或他人利益,所以是有效的;但由於抵押合同沒有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2、如果沒有王、趙二人的擔保方式,那麼屬連帶責任保證,二人應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但由於抵押合同是有效的,所以在沒有第三人主張該房屋權利的情況下,二人可主張先以抵押房屋拍賣償還張某的債務,剩餘債務再由二人承擔連帶責任。
3、如果如果張某已將房屋賣給孫某,並進行了產權登記,則房屋產權歸孫某所有,理由是孫某是第三人,抵押合同沒有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
⑼ 經濟法擔保法案例
1.該題涉及抵押權順位問題。李某向潘某的借款屬於民間借款合同,且回沒有設定任何擔保,答屬無擔保債權,無權要求李某以房產變賣清償債務。建設銀行和趙某的債權設定抵押擔保,故按登記先後順序清償。房屋變賣14萬首先清償建設銀行10萬且加計利息和拍賣費用,剩餘不足4萬不足清償趙某。趙某和潘某有權要求李某承擔違約責任。
2.抵押合同有效。李某構成無權處分,銀行設定抵押合同並以登記,適用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抵押權。但是趙某的抵押合同並未登記,抵押合同有效而抵押權沒有成立。
3.抵押物滅失,抵押權人可以就保險金優先受償。但該債權未到履行期限,抵押權人可要求提存該10萬元保險金以備償。
⑽ 經濟法中合同擔保的方式有哪些
大種類有三種,如下:
1.抵押。裡面有動產或者不動產抵押,最近新出了一個超級抵押權。
2.質押。只有動產質押。
3.留質。只有動產留置,這個屬於法定擔保物權。
有問題可以繼續問,沒有問題的話免費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