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質保期抗辯
1. 合同雙方可否在合同中約定「質保期內設備出現質量問題,則質保期順延」為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七條規定了後履行抗辯權。第六十七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後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適當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權利。或是要求對方延期履行先應履行的義務。
後履行抗辯權的發生條件:一是需基於同一雙務合同。雙方當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負債務,在履行上存在關聯性,形成對價關系。單務合同無對價關系,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如果當事人互負的債務不是基於同一雙務合同,亦不發生後履行抗辯權。二是該合同需由一方當事人先為履行。在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後的。這種履行順序的確立,或依法律規定,或按當事人約定,或按交易習慣。很多法律對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做有規定。當事人在雙務合同中也可以約定履行順序,誰先履行,誰後履行。在法律未有規定、合同未有約定的情況下,雙務合同的履行順序可依交易習慣確立。例如,在飯館用餐,先吃飯後交錢。旅店住宿,先住宿後結帳。乘飛機、火車,先購票,後乘坐。三是應當先履行的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
具備上述條件,發生後履行抗辯權,即沒有先履行義務但已到履行期的對方當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權利。應當先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不能行使後履行抗辯權。
2. 合同法中的抗辯和抗辯權的區別是什麼
抗辯和抗辯權,是民法上極為重要的概念。但是對這兩個相關的概念的不同含義及其類型,學界的認識較為模糊。例如,在我國學者中,大多認為廣義的抗辯權包括了抗辯的概念,即廣義上的抗辯權包括狹義的抗辯權和訴訟上的抗辯。這是認識不符合抗辯權概念的歷史發展的,顛倒了這二個概念之間的種屬關系。
抗辯權包含在抗辯之中。抗辯權乃專指對抗他人請求權行使的權利。抗辯權具有永久性、無被侵害可能性、不可單獨讓與性、無相對義務觀念性等四個特徵。抗辯和抗辯權之間、抗辯和反訴及否認和反駁之間,都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僅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抗辯權的作用在於對抗請求權,又可分為一時抗辯權和永久抗辯權。
依照我國《擔保法》的規定,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抗辯權以法律規定的抗辯事由為依據,以對方當事人請求權的存在和有效為前提,這一權利的行使可以造成對方請求權的消滅或者使其效力延期發生。
保證人的抗辯權則是指,主合同債權人向保證人提出承擔保證責任的要求時,保證人根據一定的抗辯事由所享有的反駁債權人請求,拒絕或延緩承擔保證責任的一種權利。其實,保證人的抗辯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保證人享有的屬於主債務的抗辯權,另一類是專屬於保證人的抗辯權即保證人的先訴抗辯權。
3. 求教合同法中抗辯權的幾個概念問題!
1咱們一手交錢一手交貨2你先付款我再給貨3我不先付款了,因為我發現你沒貨
4. 合同法規定的四種抗辯權分別是哪四種
合同法只規定了三種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同時舉行抗辯權,遲延履行抗辯權),擔保法規定了一種抗辯權(一般保證中的先訴抗辯權)
5. 合同法是怎樣規定設備質保期的
首先,當事人之間就抄質量問題是否有具體約定;其次,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無法確定的,按照國家或行業標准履行。具體要看是什麼設備,安全設備(鍋爐等)保質期要長一些。具體問題建議電話咨詢。
6. 合同法中的抗辯權有哪些,每個抗辯權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合同法中的抗辯權是指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主要內容如下: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6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據此,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且沒有先後履行順序,一方當事人在他方未為對待給付之前,由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須因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B、當事人雙方互負的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且均已屆清償期
C、雙方當事人未履行債務或未按約定履行債務
D、雙方當事人的對待履行是可能履行的
二、先履行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7條規定:」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據此,先履行抗辯權是指在雙方合同中應當先履行的一方當事人沒有履行合同債務的,後履行一方當事人有拒絕履行自己的合同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因雙務合同互負債務
B、當事人一方須有先履行的債務
C、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債務或未適當履行債務
三、不安抗辯權
1】概念
《合同法》第68條規定:「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
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二)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
(三)喪失商業信譽;
(四)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據此,不安抗辯權是指在雙務合同中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能力的情形時,有中止履行自己債務的權利。
2】成立條件
A、當事人須因雙務合同互負債務
B、當事人一方須有先履行的債務且已屆履行期
C、後履行債務一方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情形
D、後履行債務一方沒有對待給付或未提供擔保
7. 合同法中抗辯權有哪幾種
在合同履行過程中,避免不了會出現糾紛,而抗辯權則會賦予當事人一些權利,以順利解決糾紛。抗辯權有不同的分類,分類不同,其具體的適用情況也不同,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分清雙方的權利與義務。那麼,抗辯權有哪些不同的類別呢?接下來,365律師將和大家分享合同法中抗辯權有哪幾種?
抗辯權概念
廣義上的抗辯權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
抗辯權的分類
一、訴訟時效抗辯權
訴訟時效抗辯是指當事人行使訴訟時效抗辯權的法律行為。即對已進入訴訟階段,對對方當事人違反有關「訴訟時效」相關規定,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時效抗辯」,請求駁回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且當事人在一審期間未提出訴訟時效抗辯,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其基於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對方當事人的請求權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除外。
二、先訴抗辯權
先訴抗辯權,又稱檢索抗辯權或先索抗辯權,是指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債權人向其請求履行保證責任時,有權要求主債權人先就債務人財產訴請強制執行;在主合同債權債務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並就主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對主債權人拒絕承擔保證責任的特殊抗辯權。就其性質而言,它是一種延期的抗辯權。先訴抗辯權行使的結果,是暫時的延續債權人請求權的行使,而並不是消滅其請求權。因此,它的作用僅在於阻卻,而不是消滅。
三、不安抗辯權
不安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確切證據表明另一方喪失履行債務能力時,在對方沒有恢復履行能力或者沒有提供擔保之前,有權中止合同履行的權利。規定不安抗辯權是為了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防止借合同進行欺詐,促使對方履行義務。
四、順序履行抗辯權
順序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請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請求。
在傳統民法上,有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的理論,卻無順序履行抗辯權的概念。我國合同法第67條首次明確規定了這一抗辯權。順序履行抗辯權發生於有先後履行的雙務合同中。基本上適用於先履行一方違約的場合,這是它不同於同時履行抗辯權之處。
五、同時履行抗辯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沒有規定履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一方在當事人另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有權拒絕先為給付的權力。
合同,是雙方締結約定的法定見證。若雙方能自覺履行義務,當然再好不過。若是在履行義務過程了出現問題,這時就會需要用到抗辯權。那麼,合同法中抗辯權有哪幾種呢?抗辯權存在於合同法中,其分類主要分為五類,強調的是合同履行過程中的順序問題。以上就是365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抗辯權的問題了。
延伸閱讀:
債務人行使的抗辯權有哪些
連帶責任的保證人之間有先訴抗辯權嗎
什麼情況下可以行使不安抗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