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5年條

合同法5年條

發布時間: 2022-01-04 14:10:31

合同法中的撤銷權行使的時間有1年和5年 兩者之間關系如何

合同法中的撤銷權行使的時間有1年和5年,這 兩者是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的版規定:權
如果所訂立的合同存在撤銷的事由,而且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撤銷事由,當事人要主張撤銷合同的,則應該在知道或應當知道該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如果在此一年的除斥期間沒有主張的,則其撤銷權消滅。
如果雖然存在合同撤銷事由,但債權人不知道的,則債權人如果在該撤銷理由成立後的五年內知道的,可以隨時行使撤銷權; 如果過了五年仍沒有行使撤銷權的,不管債權人是否知道該撤銷理由,債權人的撤銷權均消滅。
《合同法》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七十五條撤銷權自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自債務人的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該撤銷權消滅。

㈡ 合同法有無規定違約5年可以認同雙方合同無效

你好,沒有這樣的規定。但是違約金額都要協議明確的數額或者按照合同約定賠償。

合同違約賠償標准,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

一、合同法規定的違約金、合同違約賠償標准、合同法違約賠償、合同違約賠償金
1、合同法第107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2、經濟合同法第31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違反經濟合同時,應向對方支付違約金。
如果由於違約已給對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的,還應進行賠償,補償違約金不足的部分。
對方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應繼續履行。
3、損害賠償在合同法中是重要的違約救濟措施,賠償金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過錯違約給對方造成損失超過違約金數額時,有違約方當事人支付給對方的一定數額的補償貨幣。
4、支付賠償金的4個條件:
有違約行為;
要有主觀上的過錯;
要有實際損失事實,並且這種實際損失超過了違約金數額;
要有違約行為與實際損失的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
4、支付賠償金的3個原則:
全部損失原則:違約當事人不僅要賠償對方財產直接減少的現實損失,而且要賠償對方的可得利益損失;
合理預見原則:違約方當事人只能對其主觀上有過錯的行為和能夠預見的後果承擔賠償責任,對不能預見的後果不負賠償責任;
減輕損害原則:受害方當事人對違約時,負有及時採取有效措施,盡量減少損失的義務,對受害當事人能夠避免而未避免的損失,違約方不負賠償責任。
二、解除合同違約金、合同違約金條款、合同法解釋二違約金
1、違約金是指一方當事人由於過錯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依照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支付給對方當事人的一定數額的貨幣。
2、法定違約金指法律和法規規定的違約金。
3、法定違約金分為兩種:
固定比率違約金:違約金的支付比例是固定的,它要求在簽訂合同時,按有關條例或實施細則規定計算違約金的標准或固定比率簽訂;
浮動比率違約金:規定違約金比率幅度的違約金。
4、約定違約金指法律和法規未作規定,而由當事人協商確定的違約金。
5、約定違約金也可兩種:
條件或細則規定了違約金的數額而又允許當事人在合同中另行約定,或規定了當事人的約定優先於法定違約金的,當事人可在法定違約金的范圍以外自由商定違約金的具體比例或數額;
有關條例或細則對違約金未作具體規定,可按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的約定償付違約金。
三、合同法違約金的規定、合同中違約金的規定、合同法對違約金的規定
1、經濟合同法第14條規定:
當事人一方可向對方給付定金。經濟合同履行後,定金應當收回,或者抵作價款。
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無權請求返還定金。
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2、繼續履行指合同違約當事人支付違約金和賠償金後,根據對方的要求,在對方指定或雙方約定的期限內,繼續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3、繼續履行是一種獨立的、重要的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4、合同法第111條規定:
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
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61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

若幫到請採納,謝謝

㈢ 合同法聘任滿5年是不是該長期聘用

您好,根據我國相關的法律及司法解釋,對於簽訂勞動合同的期限無特別規定,除非滿足《勞動合同法》第14條的三種特別情形,此外,勞動者可以用人單位協商。
《勞動合同法》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
(二)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
(三)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且勞動者沒有本法第三十九條和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續訂勞動合同的。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五條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以某項工作的完成為合同期限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㈣ 勞動合同固定期限可以是5年嗎

勞動合同固定期限可以是5年。

《勞動合同法》
第十二條 勞動合同分為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第十三條 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第十四條 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無確定終止時間的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勞動者提出或者同意續訂、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勞動者提出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外,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㈤ 合同法52.53條內容

第五十二條 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免責條款的無效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全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四條規定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三條規定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五條規定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九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當事人依法可以委託代理人訂立合同。

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二條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採取要約、承諾方式。

第十四條規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6)合同法5年條擴展閱讀:

第十五條規定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商業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視為要約。

第十六條規定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

第十七條規定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當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者與要約同時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八條規定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㈦ 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7)合同法5年條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㈧ 合同法第55條怎樣理解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法條文義解釋
合同撤銷權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遭受損失或者受到損害的一方當事人享有,享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稱為撤銷權人。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行使期間。可撤銷的合同往往只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此種合同的後果,則法律就會讓此種合同有效。然而,如果撤銷權人長期不行使其權利,不主張撤銷合同,就會讓合同長期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即不利於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也不利於加快交易的發展;同時還可能使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在判斷是否准予撤銷時,由於時間太長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正是基於此種考慮,各國的立法往往都明確規定撤銷權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行使,如果超過了此期限還不行使,撤銷權人就會失去撤銷合同的權利,該合同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七十三條對此作了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本條規定了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如果撤銷權人在此期間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則導致其撤銷權消滅。該合同當事人應當接受合同的對其的效力,承擔合同義務。「撤銷事由」是指本法第54條規定的幾種情形。「知道」是指撤銷權人確已知曉撤銷事由。「應當知道」,是指法律上推斷其在通常的情況下應當知道。「行使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或者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撤銷合同或者部分撤銷合同。另外,這里的「1年」是除斥期間,不能中止、中斷或者延長。
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是撤銷權的拋棄。撤銷權的拋棄是當事人以明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的行為。可撤銷的合同,一般存在著一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情況,而當這一方當事人知道了撤銷事由以後,法律應當允許當事人自己選擇合同的效力,既可以撤銷合同,也可以對可撤銷的合同的效力予以承認。撤銷權的放棄即是這種方式。承認以後的可撤銷合同就體現了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了。因此,合同撤銷權消滅後,當事人不得在以存在撤銷的事由為理由,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裁決撤銷合同。
「明確表示」是指撤銷權人向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回合同不予以變更或者不予以撤銷。這種表示,可以使書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頭的形式。
「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是指當事人在知道撤銷事由以後,明知合同可以撤銷,但是沒有行使撤銷權,而以自己的作為或者不作為表明放棄了撤銷權的。

熱點內容
上饒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2 16:31:06 瀏覽:292
擎雨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6:19:49 瀏覽:444
地方規章的上位法 發布:2025-08-22 16:12:32 瀏覽:241
論平台在行政法上的主體地位 發布:2025-08-22 16:12:29 瀏覽:853
公民法律知識體系簡讀 發布:2025-08-22 15:54:37 瀏覽:579
律師分幾種類型 發布:2025-08-22 15:54:17 瀏覽:667
銀川律師事務所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22 15:51:55 瀏覽:102
新疆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8-22 15:41:55 瀏覽:184
十堰法院陳 發布:2025-08-22 15:41:54 瀏覽:540
衡水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5:35:52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