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鑫盛服裝有限公司案件

經濟法鑫盛服裝有限公司案件

發布時間: 2022-01-04 17:33:26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及答案是什麼

甲公司和乙服裝廠簽訂加工5萬套服裝,單價100元的合同,約定甲公司於10月30日前向乙服裝廠支付預付款100萬元,服裝廠要在12月1日前交付第一批服裝2萬套,12月10日甲公司支付乙服裝廠款項200萬元,在次年1月15日前付第2批服裝3萬套,甲公司在接到第二批服裝後15日內將餘款200萬元付給乙服裝廠。合同約定一旦雙方出現糾紛,即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
合同按期履行,但到12月5日,乙服裝廠突發火災,將廠房、面料和大部分設備燒毀。甲公司知道後,便停止向乙服裝廠支付第二筆款項。經乙服裝廠交涉,甲公司同意若乙廠在1月5日前恢復生產能力,甲公司便支付餘下的全部款項,雙方繼續履行合同。由於籌措資金困難,乙服裝廠在1月15日才恢復生產,請求甲公司繼續履行合同,甲公司認為,由於服裝銷售季節性強,這時再生產服裝已錯過了銷售高峰期,很難賣得出去。於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表示可以結清乙廠已交付服裝的款項。乙服裝廠經多次與甲公司協商未果,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請問:
(1)甲公司在得知乙服裝廠因失火燒毀廠房、面料和大部分機器設備時即中止履行合同是否合法?為什麼?
(2)乙服裝廠於1月15日恢復生產能力,而甲公司卻提出解除合同是否合法?為什麼?
(3)乙服裝廠在雙方發生合同爭議時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是否合法?為什麼?
(4)本案應如何處理?說明理由。

解題過程與步驟:
(1)甲公司中止履行合同合法。因為乙服裝廠因突發火災導致廠房、布料和大部分機械設備被燒毀,說明乙廠有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可能,根據法律規定,對方當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2)甲公司提出解除合同合法。根據法律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由於服裝銷售季節性很強,遲延履行已不能使甲公司實現合同目的,故其可以解除合同。
(3)乙服裝廠不應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甲乙雙方的合同糾紛應當依照他們達成的仲裁協議,請求仲裁委員會做出裁決。(當事人對仲裁協議的效力有異議,可以請求仲裁委員會做出裁定,若雙方均放棄合法有效的仲裁協議 ,方可由人民法院審理此案)。
(4)鑒於上面所述理由,仲裁機構應確認甲公司主張解除合同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合同自甲公司解除合同的通知到達乙服裝廠時解除。合同解除後,尚未履行的3萬套服裝不再履行,對已經履行的2萬套服裝,應按合同的規定,由甲公司支付尚欠乙公司的100萬元貸。

② 經濟法案例分析,求解,跪求牛人解決!!!!!!!!!!!!!甲公司與乙服裝廠簽訂購買一批服裝的合同

甲乙之間,乙承諾因不可抗力遲延到達,甲未提出異議,乙承諾有效,甲乙之間合回同成立,乙拒絕履答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法第二十九條受要約人在承諾期限內發出承諾,按照通常情形能夠及時到達要約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諾到達要約人時超過承諾期限的,除要約人及時通知受要約人因承諾超過期限不接受該承諾的以外,該承諾有效。

乙丙之間,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合同成立,根據債的相對性,雙方合同效力不受甲乙之間合同的影響。6月20貨物在途中因洪水而被沖走,在途貨物風險自貨交第一承運人時轉移,貨物損失由買方丙承擔。
附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後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五條 當事人沒有約定交付地點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二款第一項的規定標的物需要運輸的,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第一承運人後,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

③ 急!關於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賽格進出口公司訴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票據承兌糾紛案
發布時間:( 2003-04-01 09:30:19)

原告:廣東省深圳市賽格進出口公司。
法定代表人:張金堂,該公司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樊成瑋、熊斌,深圳市君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
代表人:朱炳倫,該支行行長。
委託代理人:程明山,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職員。
委託代理人:宋政平,江蘇省無錫市金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廣東省深圳市賽格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賽格公司)因與被告中國農業銀行無錫市郊區支行(以下簡稱郊區農行)發生票據承兌糾紛,向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賽格公司訴稱:我公司持由被告加蓋銀行匯票專用章並承諾到期付款的銀行承兌有效匯票向被告收款時,被告無理拒付。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票面所載金額1100萬元和截至1998年3月17日的延期付款利息1239480元,並承擔本案訴訟費。
被告郊區農行未答辯。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
1996年1月22日,原告賽格公司根據與案外人深圳市聯京工貿有限公司和無錫市北塘恆昌車輛貿易總公司(以下簡稱恆昌公司)簽訂的代理進口摩托車發動機總成協議,對外開立了信用證。為此,恆昌公司按照約定簽發了金額分別為450萬元和650萬元,到期日分別為同年11月16日、12月16日,收款人均為賽格公司的兩張銀行承兌匯票,均為被告郊區農行承兌。
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被恆昌公司在交付給原告賽格公司前遺失。恆昌公司曾於1996年8月2日在《南方日報》登報聲明匯票作廢,又於同年9月2日向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申請公示催告。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於當天通知被告郊區農行停止支付。在法律規定的公示催告期屆滿時,恆昌公司未向無錫市郊區人民法院申請除權判決。恆昌公司後來交付給原告賽格公司的,是遺失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此聯由承兌行支付票款時作借方憑證)復印件和被告郊區農行於1996年8月28日出具的說明函。在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上的匯票簽發人簽章欄內,加蓋了郊區農行的匯票專用章,但是沒有恆昌公司的簽章。郊區農行說明函的內容是∶由於銀行承兌匯票被出票人遺失,出票人已登報聲明作廢,因此同意在遺失匯票的底聯復印件上加蓋本行匯票專用章,作為收款人向本行收款的有效依據;匯票到期後,收款人必須派員憑此復印件結算票面款項。賽格公司按復印件記載的日期,在到期後持上述遺失匯票第一聯的復印件向郊區農行提示付款時,遭到郊區農行拒付,因此提起訴訟。
上述事實有下列證據證實:1、1996年1月22日賽格公司、恆昌公司及聯京公司簽訂的代理協議;2、1996年7月16日恆昌公司簽發的兩份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其上有郊區農行加蓋的匯票專用章;3、郊區農行於1996年8月28日出具的說明函;4、恆昌公司申請公示催告的有關證據;5、恆昌公司的證詞。
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第二十條規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簽發票據並將其交付給收款人的票據行為。」案外人恆昌公司雖然簽發並經被告郊區農行承兌了兩張銀行承兌匯票,但是這兩張銀行承兌匯票在向原告賽格公司交付之前即被恆昌公司遺失,故恆昌公司並未完成出票的票據行為,賽格公司也未實際持有該銀行承兌匯票。現賽格公司據以主張票據權利的,只是恆昌公司交給它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該復印件上雖然有「匯票」字樣、金額、付款人名稱、收款人名稱等復印內容,但是沒有出票人恆昌公司的簽章、且未經郊區農行同意承兌,另附的郊區農行說明函又對支付限定了條件,這些內容都不符合票據法第二十二條對匯票的規定,所以復印件上雖然有郊區農行加蓋的匯票專用章,也不能作為有效的匯票使用。賽格公司持此復印件請求行使票據權利,不符合票據法第四條第二款的規定,應當駁回。據此,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998年7月24日判決:
駁回原告賽格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1210元,由原告賽格公司負擔。第一審宣判後,賽格公司不服,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理由是:從1996年8月28日說明函的內容看,被上訴人郊區農行承兌的意思表示是真實的,法律手續也是完備的,符合票據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精神;上訴人所持加蓋了郊區農行匯票專用章的第一聯復印件,應視為與匯票第二聯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原審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理由不能成立。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郊區農行答辯認為,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當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審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票據是要式證券,票據的製作必須嚴格符合法律的規定。上訴人賽格公司從案外人恆昌公司得到的銀行承兌匯票第一聯復印件,不符合票據法對匯票的規定,不是有效票據,賽格公司不能據此主張行使票據權利。原審判決駁回賽格公司的訴訟請求,是正確的,應當維持。票據法第十八條規定∶「持票人因超過票據權利時效或者因票據記載事項欠缺而喪失票據權利的,仍享有民事權利,可以請求出票人或者承兌人返還其與未支付的票據金額相當的利益。」恆昌公司是因賽格公司為其代理進口了摩托車發動機總成,才給賽格公司出具匯票。賽格公司雖因票據無效而喪失了票據權利,但是其因代理行為而對恆昌公司享有的債權並未喪失,原審也沒有否定賽格公司的這一民事權利。賽格公司起訴時,只是主張對被上訴人郊區農行行使票據權利,本案據此以票據糾紛立案。賽格公司與恆昌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系原因關系,屬民法調整,與本案的票據關系無關,不應一並審理,賽格公司可另行起訴。賽格公司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據此,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於1998年10月15日判決: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71210元,由上訴人賽格公司負擔。

④ 經濟法案例求解

應該沒有形成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在得利人和失利人之間形成不當得利之債。服裝廠雖多裝了 5 包貨物,但百貨公司在運貨途中發生貨損,對該貨損百貨公司不存在過失。因此,百貨公司未實際得利,且對失去的利益沒有過錯,故百貨公司與服裝廠之間未形成不當得利之債。 5 包貨物的損失後果應有甲服裝廠承擔。甲服裝廠與乙百貨公司之間未形成不當得利之債,所以也不存在不當得利的返還問題。5 包貨物是由甲服裝廠的工人在裝車時的過失所致,而對於貨物的滅失,乙百貨公司也不存在過失,所以乙公司不負責返還這 5 包貨物,其損失後果應有甲服裝廠自己承擔。

⑤ 經濟法.商場服裝定錯價格,買賣後要求賠償有什麼法律依據

中華的師資真的很強大,課程內容很生動,手機看課確實很方便。

⑥ 經濟法案例分析,謝謝

第一,深圳廠商的訴求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涉及到法律的表現代理,因張明原本為該公專司業務員,用人單位既沒屬有公告其離職,也沒有回收有蓋章的合同,張明冒充公司代理報復公司,深圳廠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張明是服裝貿易廠的業務員,因此構成表現代理,故深圳廠商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第二,張明的行為構成合同欺詐,但不構成合同詐騙罪。張明簽訂虛假合同的目的是報復原單位,在虛假合同簽訂中並沒有非法獲取利益,故不構成合同詐騙罪的要素,但因為其虛假合同會導致原單位經濟損失和商譽受損,故張明行為構成了合同欺詐,違反了民法通則里誠實守信原則,故張明承擔對服裝貿易公司的損失的賠償責任

⑦ <經濟法>案例分析 張麗華是個服裝個體戶

公司不用承擔出6股所佔比例外的一切債務責任。因為張麗華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也是控股方。公司的債權債務,她要承擔最大的份額。
她向公司討債的行為,是不合法的。
因為她要用她承擔有限責任。最後她討債的對象,是這家公司。而這家公司的債務,又要以其出資額,來承擔有限責任。
她的全部財產,已經成為公司財產。
公司虧損部分,由公司財產承擔。

⑧ 關於經濟法的案例

您好:
我想我能給你一個滿意的解答,厭惡那些冒充添分的人,我的郵內箱是[email protected],有問題容給我發郵件。這道題答案我保證是絕對正確!
答:(1)乙03年2月10號以甲企業的名義向丙購買價值2萬元貨物的行為有效。
解析:根據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十九條規定:投資人對受託人或者被聘用的人員職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乙雖然未經過甲同意,做出超越其職權的行為,但對善意第三人則不構成約束,甲可以追究乙的責任,但對善意第三人的買賣行為依然合法有效。
(2)首先:用A企業的銀行存款和實物折價共90000元(10000+80000)清償所欠乙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稅款後,剩餘78000元用於清償所欠丁的債務;
其次:A企業剩餘財產全部用於清償後,仍欠丁22000元,可用甲的個人財產清償。即用甲的個人財產清償時,可用甲個人其他可執行的20000元財產清償,不足部分,可用甲從B合夥企業分得的收益予以清償,或由丁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甲在B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⑨ 經濟法案例分析

法規的規定所形成的權利和經濟法律關系是指經濟法主體在經濟活動中根據經濟法律、 義務關系。它由主體、客體和內容三個要素組成。 某百貨大樓與某服裝廠依法簽訂的服裝加工合同, 意思表示真實, 合同內容與形式合法, 是一份有效合同,受法律保護,從而形成了合同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產生) 。 主體是某百貨大樓和某服裝廠, 客體為 10 萬套服裝, 內容為主體雙方依照本合同所產生的各種權利和義務。 合同簽訂後,由於市場變化,經雙方協商同意減少加工 5 萬套服裝,使得原合同法律關 系變更。 合同變更後,雙方重合同、守信用,認真履行了合同規定的各項義務,確保了雙方簽訂 合同的目的的實現。 正是由於雙方嚴肅認真地履行了合同, 才使得本合同的法律關系得以終止。

⑩ 經濟法的案例分析

(1)有效,」我國《合夥企業法》第11條進一步規定:「合夥人可以用貨幣、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或者
其他財產權利出資;上述出資應當是合夥人的合法財產及財產權利。」可知,本案中,甲以林木採伐權、乙丙以貨幣作為出資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因此,三人對出資
范圍的約定是有效的。
(2)無效,根據《合夥企業法》第44條的規定:「 新合夥人入伙時,應當經全體合夥人同意,並依法訂立書面入伙協議。 訂立入伙協議時,原合夥人應當向新合夥人告知原合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
(3)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合夥企業的財產用於清償對A公司的債務,對B公司的債務則不可以。《合夥企業法》第39條規定:「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合夥企業
財產不足清償到期債務的,各合夥人應當承擔無限連帶清償責任。」第43條規定:「合夥人個人財產不足清償其個人所負債務的,該合夥人只能以其從合夥企業中
分取的收益用於清償;債權人也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合夥人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對該合夥人的財產份額,其他合夥人有優先受讓的權
利。」
本案中,對A公司10萬元的債務是合夥企業經營過程中產生的,所以應首先由合夥企業的財產清償,不足的部分再由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
任。而對B公司的5萬元債務是乙的個人債務,所以不能強制執行合夥企業的財產,只能以其從合夥企業中得到的受益或者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用於清償。
(4)丙應當賠償由於其強行退夥給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合夥企業法》第46條規定:「合夥協議約定合夥企
業的經營期限的,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合夥人可以退夥:(一)合夥協議約定的退夥事由出現;(二)經全體合夥人同意退夥;(三)發生合夥人難於繼續參加合夥
企業的事由;(四)其他合夥人嚴重違反合夥協議約定的義務。
本案中,合夥協議約定了經營期限但是沒有規定退夥條件,丙退夥應當取得其他合夥人的同意;但是,丙未經其他合夥人同意擅自退夥,其應當承擔由此給其他合夥人造成的損失。
(求採納我為最佳呀,親自給你手打答案)

熱點內容
上饒市物業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22 16:31:06 瀏覽:292
擎雨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6:19:49 瀏覽:444
地方規章的上位法 發布:2025-08-22 16:12:32 瀏覽:241
論平台在行政法上的主體地位 發布:2025-08-22 16:12:29 瀏覽:853
公民法律知識體系簡讀 發布:2025-08-22 15:54:37 瀏覽:579
律師分幾種類型 發布:2025-08-22 15:54:17 瀏覽:667
銀川律師事務所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22 15:51:55 瀏覽:102
新疆教育督導條例 發布:2025-08-22 15:41:55 瀏覽:184
十堰法院陳 發布:2025-08-22 15:41:54 瀏覽:540
衡水市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8-22 15:35:52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