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合同法答案
❶ 合同法問題答案
當事人一方抄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襲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此即債務人遲延履行。根據合同的性質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履行期限在合同的內容中非屬特別重要時,即使債務人在履行期屆滿後履行,也不致使合同目的落空。在此情況下,原則上不允許當事人立即解除合同,而應由債權人向債務人發出履行催告,給予一定的履行寬限期。債務人在該履行寬限期屆滿時仍未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
民法通則第115條和合同法第97條均規定,合同解除與損害賠償可以並存。但對於損害賠償的范圍,有不同觀點。其一認為,無過錯一方所遭受的一切損害均可請求賠償,既包括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也包括因恢復原狀所發生的損害賠償;其二認為,對損害賠償范圍的確定應具體分析,在許多情況下,損害賠償與合同解除是相互排斥的,選擇了其一便足以使當事人利益得到充分的保護,沒有必要同時採取兩種方式,例如協議解除、因不可抗力而解除。
我覺得賠償是可以的但是追究其違約責任比較好。
❷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74條規定的撤銷權力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
理解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
引起撤銷權發生的要件是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務人實施損害債權的行為主要指債務人以贈與、免除等無償行為處分債權。無償行為不問第三人的主觀動機均得撤銷。債務人、第三人若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則以債務人實施行為時明知損害債權和第三人受益時明知其情形為限。
即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貨物價值與價款懸殊,顯失公平,故意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倘若第三人受益時主觀上無惡意,則不能撤銷其善意取得的行為,以保護交易之安全。
受益的第三人包括直接受益人和間接受益人,直接受益的第三人稱為第一取得人,第一取得人又將該物轉給他人受益,受益的他人為間接受益的第三人,間接受益人又稱轉得人,轉得人可以是第二取得人、第三取得人以至更後的取得人。
目前一些企業借分立為轉移財產,留個「空殼子」對付債權人,亦是一種損害債權行為。損害債權的行為有時還發生於擔保行為之中。
例如,責任財產僅能或者已不夠清償現有債權,但債務人卻又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給新的債權人,害及原有債權人;或者將責任財產抵押、出質於債權中的一人,害及其他債權人。
損害債權的行為應是法律行為,倘若是事實行為,如債務人毀損責任財產,則無從撤銷。債務人、第三人實施上述行為減少責任財產,害及債權,使債權人不能得以清償,即可發生撤銷權.
債務人、第三人有損害債權的行為,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可以向債務人、第三人提出,也可以訴請法院撤銷。債務人、第三人的行為被撤銷的,其行為自始無效。
債務人若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三人無論主觀上是否有過錯,無論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原狀,保護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債務人以無償行為損害債權,直接受益的第三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價格售給他人時,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第一取得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有償取得人,第一取得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
債務人與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的,無論第三人是直接受益人還是間接受益人,債權人均有權撤銷其行為,恢復財產之原狀,保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倘若債務人與直接受益的第三人以有償行為損害債權,第一取得人又將取得的財物以公平的價格轉售他人,或者第一取得人雖又以廉價轉售,但他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債權人只能向債務人和直接受益人行使撤銷權,不能追及善意取得人,直接受益人應當將所得的價款返還債務人,以維持債務人的責任財產。
企業分立應當債權債務一並分立。債務人借企業分立轉移責任財產,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分立行為。
債務人通過擔保方式害及債權的,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其抵押、出質行為。物的擔保被撤銷後,擔保合同不影響主合同的存在,主合同依然有效。
例如,甲向乙借款,將責任財產抵押於乙,害及原有債權,原有債權人可以行使撤銷權,撤銷抵押行為,然借款合同不因抵押合同被撤銷而失效,出借人和其他債權人一樣,都是無特別擔保的債權人。
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恢復責任財產,是保全全體債權人的利益,故行使撤銷權的范圍,應以保全全體一般債權人的總債權額為限度。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對保全的責任財產無優先受償權。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費用,應由債務人和有過錯的第三人償付。
撤銷之訴的既判力,應當及於未行使撤銷權的其他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債權人敗訴的,其他債權人不得就同一行為再行訴訟,否則造成一事二理。
(2)第四章合同法答案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七十四條 因債務人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並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
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❸ 合同法題,求答案
租賃合同終止,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就終止,但是可以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
❹ 合同法含;共有幾章幾條
上篇總 論
第一章 合同法概述
第一節合同的概念和分類
第二節 合同法的概念及合同法的適用
第三節合同法的原則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
第一節合同訂立概述
第二節 要約與承諾
第三節合同的成立
第四節格式合同條款
第五節先合同義務
第六節 擔保的設立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一節合同效力概述
第二節附條件的合同和附期限的合同
第三節可追認的合同
第四節 因表見代理. 表見代表訂立的合同
第五節無效合同
第六節 可撤銷的合同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一節履行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第二節 合同的補缺與推定
第三節履行抗辯權
第四節 合同的保全
第五章 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一節合同的變更
第二節 合同的轉讓
第六章 合同權利義務的終止
第一節合同權利義務終止的概念和原因
第二節 合同的解除
第三節抵銷
第四節提存
第五節免除混同
第七章 違約責任
第一節違約責任的概念和歸責原則
第二節 違約行為及違約責任的免除
第三節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
第八章 合同的法律適用.、合同解釋及合同爭議的解決
第一節合同的法律適用
第二節 合同的解釋
第三節合同爭議的解決
下篇 分論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一節買賣合同概述
第二節 買賣雙方的權利義務
第三節標的物所有權轉移與風險負擔
第四節商品房買賣合同
第十章 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
第一節供用電、水、氣、 熱力合同概述
第二節當事人的義務及相應責任
第十一章贈與合同
第一節贈與合同概述
第二節 贈與合同的效力
第三節贈與合同的撤銷與法定解除權
第四節 特種贈與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
第一節借款合同概述
第二節 借款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三章租賃合同
第一節租賃合同概述
第二節 租賃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四章融資租賃合同
第一節融資租賃合同概述
第二節 融資租賃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五章承攬合同
第一節承攬合同概述
第二節 承攬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六章建設工程合同
第一節建設工程合同概述
第二節 建設工程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七章運輸合同
第一節運輸合同概述
第二節 客運合同
第三節貨運合同
第四節 多式聯運合同
第十八章 技術合同
第一節技術合同概述
第二節 技術開發合同
第三節技術轉讓合同
第四節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
第十九章 保管合同
第一節保管合同概述
第二節 保管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章 倉儲合同
第一節倉儲合同概述
第二節 倉儲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
第一節委託合同概述
第二節 委託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節顯名代理與非顯名代理
第四節 委託合同的終止
第二十二章 行紀合同
第一節行紀合同概述
第二節 行紀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十三章 居間合同
第一節居間合同概述
第二節 居間合同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❺ 急求答案,合同法的問題~
根據《合同法》第94條規定,若證實為劣質油,甲可基於丁的不完全履行給予其一定的寬限期,要求其在期限內提供符合質量要求的食用油,若在此期限內未能履行,甲可請求合同解除。
如果在此案中丁對甲的越權不知情(為善意相對人),合同有效,如果有證據證明丁對甲不具有物資采購權能知情,則可主張合同無效。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37條,合夥企業對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以及對外代表合夥企業權利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有權。根據《合夥企業法》第53條規定,退夥人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由於該買賣合同發生於甲退夥之前,因此,丁有權請求甲對該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可成為該公司的有限合夥人(而非普通合夥人),根據《合夥企業法》第2條規定,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第68條規定,有限合夥人不執行合夥事務,不得對外代表有限合夥企業。因此,丁作為有限合夥人可以只出資,不參與經營管理,並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
甲可主張解除合同。因為丁在向甲提出要約時,「名牌」是影響甲作出承諾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不是「名牌」油,即便質量沒有問題,也認為丁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之後的處理可參考第一題。
❻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法理分析
違約責任是指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生效合同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我國的合同法律制度規定了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主要包括承擔繼續履行合同、採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等內容,這三種違約責任形式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適用,既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適用兩個或全部責任形式。
(1)甲油料廠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是有法律依據的。因為,雙方合同約定由供銷社供應甲油料廠黃豆30噸,現黃豆只供應了10噸,所以甲油料廠有權要求繼續供貨。
(2)若合同沒有明確約定是否繼續供應黃豆,依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甲油料廠有權要求供銷社繼續供貨。《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訂立合同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履行合同獲取預定的利益,合同生效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義務,對方就無法實現權利。如果違約方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對方(受損害方)認為實現合同權利對自己是必要的,有權要求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違約方不得以承擔了對方的損失為由拒絕繼續履行合同,受損害方在此情況下,可以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強制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所以供銷社不能只賠償損失或者只支付違約金而不繼續履行合同。
重點把握哪些行為屬於違約責任;一旦對方有違約責任的形式;違約責任規則、原則的闡述;
原題鏈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ce7e60100btco.html
❼ 我想知道勞動合同法第四章的內容
勞動合同第四章的規定,已經有人回答了。
這里補充兩點:
1、如果不是嚴重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單位辭退,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金。是否嚴重違反單位規章制度,需要單位提供證據。
2、你微信恐嚇領導,和勞動糾紛有關系,但是不是勞動糾紛主管部門能解決的,這個需要另案處理。
3、單位以你威脅領導人身安全為理由,解除你的勞動關系。這個國家會支持單位的主張,不會給你任何經濟補償的。
4、如果你得到單位要辭退你之後,威脅領導,比如說「我要報復公司、告你」等等。國家會為你考慮的多一些,可以理解為你得到被炒信息後的過激行動。
總之,要看單位為什麼單方面解除你的勞動關系。然後據此來判斷合法性。
❽ 合同法案例分析 ,急求答案
海報和標價是要約,掃碼和標價不一致以掃碼為准。實際價格並未超過同類專價格,乙想免費屬拿錢不可能。但如果乙認為甲的行為對自己有誤導,可以要求退貨,如有損失,因甲店存在過錯,乙可以主張賠償。至於乙主張甲是故意欺詐,證據尚不足以得出此結論
❾ 勞動合同法 第四章 37條
《中華來人民共自和國勞動合同法》(2012修正) 第四章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