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與小三的合同法
A. 老公贈與小三兒的錢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回嗎
配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追回。
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除夫妻雙方約定實行分別財產制外,夫妻雙方對共同財產不分份額地共同享有所有權,對夫妻共同財產做出重要處理決定需雙方平等協商,取得一致意見,夫妻任何一方無權非因共同生活需要單獨處分夫妻共同財產。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工資、獎金和勞務報酬等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丈夫未經配偶的同意,將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給第三者的,該行為侵犯了配偶的財產權益,此外,丈夫與第三者的不正當關系有違公序良俗原則和婚姻倫理道德,具有不正當性,因此,丈夫贈與第三者財物的行為屬於無效行為,第三者應該返還相應錢款。
溫馨提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應當在知道配偶贈與「小三」財物的次日起,三年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且起訴時距離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條【日常家事代理權】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夫妻之間對一方可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一千零六十二條【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為夫妻的共同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勞務報酬;
(二)生產、經營、投資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者受贈的財產,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夫妻對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B. 男子把財產贈給小三 小三善意取得 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這個案件在2000年的司法考試中曾涉及到。按理說,只要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贈與的是男子個人的那部分合法財產,這個贈與行為是應當有效的。但若法律支持該小三的善意取得,勢必將影響整個社會忠實夫妻家庭的婚姻道德觀。按照我國法律中適用規則與原則的區別,即在法律規則適用時不利於解決社會矛盾時,就只能適用法律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因此,男子財產贈與小三,是違背了憲法中的「公序良俗」原則,其合同行為應當認定為無效。
C. 男方給小三寫的贈與財產是否有效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婚姻中,當遇到配偶將財產贈與小三,致使自己的財產權益受到損害時,應當積極收集證據,以小三侵犯夫妻共同財產來進行訴訟,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根據婚姻法規定,贈送給小三的錢款是屬於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未經對方同意便擅自做主,事後也沒有得到對方的認可,所以這樣的贈與協議無效,小三應當全部返還錢款。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D. 贈與小三的錢,可以要回來嗎
贈與小三的錢,若是以夫妻共同財產相贈,按照目前的司法實踐,一般比較大額的還是可以要回來的。主要原因是一方贈與小三的錢是以夫妻共同財產贈與的,而贈與小三的錢不屬於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或者生產經營,夫妻一方沒有處分的權利,加之贈與小三違反社會公序良俗,因而贈與無效,可以要回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條 夫妻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但是夫妻一方與相對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夫妻之間對一方可以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范圍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從以上法律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夫妻之間一方因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夫妻雙方發生效力,而贈與小三的錢,不是用於夫妻日常生活,對另一方不發生法律效力,加上贈與小三違反公序良俗原則,贈與合同無效,故一般來說以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小三的錢是可以要回來的。
E. 婚外情贈與「小三」的財產能否要求返還
對此問題德國民法典有明確規定:「配偶一方不得處分其在共同財產中的應有部分和在屬於共同財產的各個標的中的應有部分」;瑞士民法典也規定:「任何配偶一方不得處分其在共同財產中的應有部分」:美國統一婚姻財產法規定:當一方配偶對婚姻財產行使管理、處分權時,其在1年內以婚姻財產贈與第三人的禮物累計金額不得超出500美元,或者根據該配偶的經濟能力,其贈與的數額是合理的、恰當的,除非配偶雙方共同贈與第三人,超過該數額之其他贈與必須經由配偶雙方共同贈與。否則,另一方配偶有權啟動返還原物之訴或恢復財產原狀,要求損害賠償之訴。該方配偶可起訴行使贈與的配偶一方、受贈方或者雙方當事人。
F. 妻子主張撤銷丈夫贈與小三的錢有訴訟時效嗎
妻子主張撤銷丈夫贈與小三的錢,有訴訟時效,是知道贈與事實之日起一年之內。
《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