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乘人之危規定
① 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1)合同法乘人之危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② 乘人之危有什麼害處
乘人之危,落阱下石,讓受害人雪上加霜,受到更大的傷害。也敗壞了自己的道德,落個壞名聲,被世人所不齒。也讓自己親人和孩子為自己蒙羞。別人不願意跟你家交往,就會沒有或者很少朋友。以後自己遇到困難時,無人幫助。
③ 因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北京吳丁亞法律咨詢網
欲了解更多法律意見,請提供更多事實資料。
④ 哪些情況下會構成乘人之危,乘人之危有什麼法律後果
您好,根據2017年3月份最新通過的《民法總則》規定,「乘人之危」的情形已經被並入「顯失公平」之中。《民法總則》規定:「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困境、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顯失公平的構成要件有三:第一,雙務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明顯不對等,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第二,顯失公平的事實發生在合同成立之時;第三,顯失公平的原因系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己的優勢或利用對方的困境、危難、急迫、輕率、無經驗、缺乏判斷力、意志力薄弱等不利境地。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
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1121
⑤ 為什麼乘人之危合同不能屬於無效合同而歸集為可撤銷合同
乘人之危的合同
所謂乘人之危,是指行為人利用他人的為難處境或緊迫需要,強迫對方接受某種明顯不公平的條件並作出違背其真實意志的意思表示,例如,計程車司機借搶救危重病人急需租車之機,提高10倍的車價,這種即屬於乘人之危的行為。
乘人之危的合同具有如下特徵:
第一,一方乘對方危難或急迫之際逼迫對方。
第二,不法行為人所取得的利益超出了法律允許的限度。因此,乘人之危的合同也是顯失公平的。
第三,受害人出於危難或急迫而訂立了合同。因此,這類合同從根本上也違背了受害人的真實意志。
乘人之危的行為與欺詐、脅迫行為一樣,都是指一方實施不法行為,而迫使對方作出違反其真意的意思表示。因此,《合同法》第54條修改了《民法通則》的規定,將該合同納入到可撤銷的合同范圍之中,允許由受害人決定是否應撤銷該合同。如果受害人願意保持合同的效力,可提出變更合同的某些條款(如降低價格),甚至受害人認為雖然對方有乘人之危的行為但其自願接受合同條款,也可以使合同有效。如果受害人不願意保持合同的效力,可要求撤銷該合同。
而無效合同是相對於有效合同而言,凡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要件的合同,不能產生合同的法律效力,都屬於無效合同。
根據《合同法》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認定合同或者部分合同條款無效:
(1)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
注意: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的合同,屬於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合同,一般屬於可變更或撤銷的合同,只有在損害了國家利益時,才屬於無效合同。
(2)惡意串通,並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
(5)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
(6)對於造成對方人身傷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免責的合同條款。
(7)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⑥ 乘人之危簽訂的合同被撤銷,可以要求對方賠償
根據合同法規定,一方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因此趁人之危簽訂的合同,是可以委託律師到法院起訴撤銷的。
同時合同法也規定,合同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因此,受損害方在法院訴訟撤銷合同時,若因為該合同遭受損失的,也可以要求對方賠償相應的損失。如A因急需籌錢治病,不得不與B簽訂趁人之危的房屋買賣合同,A也將房屋交給了B使用,當A通過法院撤銷合同時,發現房屋受損的,可以要求B賠償相應的損失。
⑦ 《民法通則》中乘人之危的民事行為是無效民事行為;《合同法》中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
因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⑧ 合同法:
前提他們之間是借款關系,而不是交易關系,因此應當是乘人之危可撤銷的合同。
⑨ 乘人之危簽訂的合同怎麼認定
《合同法》把欺詐、脅迫、乘人之危、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作為可撤銷的原因,充分尊重當事人的意思,體現了意思自治的原則。根據《合同法》第54 條的規定,撤銷權是否行使,當事人有選擇和決定的權利,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可撤銷合同往往涉及當事人一方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問題,如果當事人自願接受這種行為的後果,放棄行使合同撤銷權或者長期不行使撤銷權,人民法院對此應該是「不告不理」,承認合同的效力。因此,合同的撤銷必須通過撤銷權人主張撤銷權來實現,否則依《民法通則》59條之反面解釋,可撤銷行為於撤銷前則屬有效。
1.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要區分為兩種情形,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無效合同;不損害國家利益的,屬於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因為合同法頒行於民法通則之後,所以合同法實際上是以特殊法的形式修改了民法通則的規定
合同法的規定相對於民法通則而言更加人性化、科學化,且在實踐中的操作性非常好。
乘人之危行為的構成不應強調被乘危人(受害人)的意思表示要素,乘人之危行為中,受害人的主 觀心理狀態只是限定此類行為范圍的一個標准,並不強調其行為是否存在意思表示瑕疵或欠缺。 乘人之危與顯失公平一樣均強調行為結果的公平性,但前者同時強調乘危行為人主觀上「因勢利 用」的不法性。從《民法通則》到《合同法》,乘人之危行為經歷了從絕對無效向相對無效的轉變.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這里的乘人之危根據《最高院民通意見》第70條的規定,乘人之危是一方當事人乘對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的行為。2. 認定乘人之危應從根據上述規定,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1) 一方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我認為在您所述案件中,A可以認定為處於急迫需要)
(2) 對方明知其處於急迫需要或緊急危難之境,而迫使其作出違背真實意思的表示。(此案中,需有證據表明B明知A處於急需手術費的情形)
(3) 一方實際作出了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即A的確同意了B的要求,由此可見,A的同意正是認定乘人之危所必需的條件,你不用因此而擔心標准很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