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與法法官解案
律師與法官,禁止私下交流,更何況量刑等敏感問題。對於此問題,一切在法庭上內解決。
法條鏈接:容〈律師法〉 第四十條
律師在執業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四)違反規定會見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
(五)向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行賄,介紹賄賂或者指使、誘導當事人行賄,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方式影響法官、檢察官、仲裁員以及其他有關工作人員依法辦理案件;
㈡ 民事案重審的法官和原審是一個人,可以申請迴避嗎
發回重審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規定參與過本案審判工作的審判人員不得再參與該案的審判,所以你依法可申請其迴避。
㈢ 法官不按法律法規判案怎麼辦
如果對審判結果不服的話,可以在上訴期限內提出上訴。如果確有證據證實法官有違法行為的話,可以向當地法院或者監察機關反映。但是如果有誣告陷害的話,可能會涉嫌刑事犯罪。
㈣ 如何理解法官法36條中所審理的案件是指本人審理的嗎
第三十六條說的抄是"法官從人民襲法院離任後兩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法官被開除後,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沒有
所審理
的字樣
估計問的是:
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他不是指本人辦理的
是說這個這個法院的都不可以
㈤ 離婚案,我請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師,對方請社會律師,且對方認識法官怎麼辦
訴訟講證據的,你只要證據充分,就不用擔心什麼了。
㈥ 為什麼在民事訴訟中要求法官保持中立立場
法官中立,即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應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持中立的立場與態度,通常被表述為法官中立地位、法官中立原則、法官中立形象,等等。法官中立是司法公正的關鍵,要求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始終得到切實的保持和體現,因為法官作為裁判者對於司法公正起著決定性作用,法官中立不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證和前提,還常常是司法公正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尤其是社會公眾在感受、評價和確認裁判公正時,法官中立形象作為一種感性認識因素和情感因素,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審判實踐中,許多案件做到了訴訟程序合法、實體處理正確,往往就因為法官中立形象存在缺陷,致使當事人難以心服口服,得不到裁判公正的具體感受和評價,有許多當事人還因此上訴或上訪。
法官中立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1)從案件實體處理方面分析,是指裁判結果不應由與自身有利害關系的法官作出,裁判結果中不應包含法官個人利益,不應有支持或反對某一方的偏見。(2)從案件遵循司法程序方面分析,是指法官獨立無偏,嚴格按訴訟程序規定辦事,保障各方當事人享有的法律規定的訴訟權利得到平等、充分地行使,保證各方當事人不論民族、職業、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社會地位、財富狀況的差別,也不論法官個人情感的好惡,而一律享有平等的訴訟地位。(3)從法官職業角色和行為准則方面分析,是指法官在審判過程中不偏不倚,以居間裁判者身份定位,不得對任何一方當事人有偏見或袒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一次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把「法官審理案件應當保持中立」規定為法官基本的道德行為准則,並將其具體規定為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過言語、表情或者行為流露自己對裁判結果的觀點或者態度」,「法官調解案件應當依法進行,並注意言行謹慎,避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其公正性產生合理的懷疑」。
在訴訟過程中,法官中立有以下基本要求:
1、被動啟動訴訟程序。訴訟的被動性是由司法權的本質決定的,也是審判活動區別於其他活動的重要特徵。我國的三大訴訟法也都體現了這樣一種立法精神。法官中立在司法被動性上的表現就是法院和法官對於社會生活的不主動干預。然而,在審判實踐中,法院經常主動出擊,上門服務挖案源,提前介入,參與聯合辦案,等等,這些現象不僅違背司法權被動性的要求,也與法院和法官的中立地位不相符。
2、堅持法官庭前排除預斷原則。即指開庭之前法官對案情不應有任何的傾向一方的或先入為主的或自我感覺正確的思考、判斷及情感、意志支配。法官在庭前的審查案件程序,雖然有利於提前熟悉了解案情,為提高庭審質量打好基礎。但由於控辯雙方庭前起訴與答辯及雙方提供證據材料的不均衡性,法官了解案情的不全面性,容易形成先入為主的思維和判斷,這必然使法官庭前的中立客觀性受到影響和損害。在目前法官隊伍整體素質偏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訴訟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實行庭前審判法官不接觸案件材料和證據以保證法官在庭審中客觀中立的辦法尚不切現實,但在庭前准備工作的程序設計上,應當本著貫徹庭前排除預斷的原則,使負責庭前調解、庭前交換展示證據、庭前依職權查證等工作的法官與審判法官相分離。
3、庭審中保持良好的居中裁判形象。法官中立在庭審中主要體現為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利益居中裁判,這在民事、行政訴訟中十分明顯和普遍被認同。在刑事訴訟中,法官代表國家依法懲罰犯罪,但法官不代表國家行使追訴職能,也不代表國家為被告人進行辯護,因此,在刑事審判中也是居中裁判。法官在庭審中保持居中裁判形象,首先,法官要保證控辯雙方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在法庭調查、辯論、調解的各階段,在組織舉證、質證的各環節,都要保障當事人充分地行使自己的訴訟權利,有同等的機會陳述自己的主張和理由,絕不能因一方要敗訴使其行使權利的機會受到壓制、減少,也不能因一方當事人要勝訴而使其行使權利的機會得到關照、增加。北京二中院將答辯期、舉證期限、陳述和辯論時間等內容,採取雙方當事人時間對等原則,使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具體化。這種以時間對等保障權利平等的新舉措,有利於保證法官中立地位。當事人到法院打官司就是想找個說理的地方,要讓各方當事人把應說的話說完、說透,除非違反法庭紀律、影響法庭秩序、與案件無關的發言等,法官在開庭時不得隨意打斷,對那些確需制止發言的,應當隨即講明理由,並時刻注意耐心的引導,不得有任何不公正的說教訓導和不恰當的言辭。其次,法官的言行、表情要始終保持中立的形象。中立一詞,是對法官「好惡盡顯」、「感情外化」的排斥。在法庭上,有時法官對當事人的一個眼神、一種表情甚至言語聲調的高低剛柔的細微差別,都可能使當事人在心理上感到不夠嚴守中立。法官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深厚的涵養和高度的自製力。在法庭上,要做到形象莊重、態度平和,與當事人保持同等的司法距離,對案件保持超然的態度,成為名副其實的「中間人」,讓當事人始終在心理上感覺到面對的是一名代表國家利益和法律威嚴的不偏不倚的法官。第三,法官要始終以中立者的身份發表對證據、案件事實、法律適用及調解方案等的看法。不管是對證據、事實的認定分析,還是對當事人主張的評價,不管是對是非責任的區分確定,還是對法律適用的解釋說明,都要講求用事實和法律說話,多通過客觀細致地分析說理,讓當事人弄明白「為什麼是這樣」,少一些蒼白無力的直接下結論,只讓當事人知道「就是這樣」,使當事人感到是一名認真負責、講法說理的法官。特別是對一方當事人的說服教育,容易給人以與一方當事人「辯論」的感覺,應當在法庭調查、法庭辯論階段禁止,一般只能在法庭調解階段進行。
4、法官應與當事人和社會保持距離。法官與當事人、與社會保持距離,這是由法官職業的特殊性和訴訟活動的特點決定的,是法官中立地位的必然要求。法官主持下的訴訟活動結構,可以比喻為法官處於等腰三角形的頂點,要與兩個底角的當事人保持等距離,不親不疏,才能使當事人相信法官的裁判是中立、公正的。也可將訴訟活動比喻為一場競技,當事人是運動員,法官就是裁判員。法官絕不能參與到任何一方當事人的攻擊或防禦之中,就象競技比賽的裁判員,絕不能代表運動員的某一方或參與運動員同場競技一樣。(1)法官與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要保持嚴格距離。勿庸諱言,在法庭上法官要與當事人保持嚴格的等距離。同時,在法庭之外,在社會上,法官也同樣應當與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保持嚴格距離。審判法官要避免在庭前、庭外與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接觸,應當禁止單方接觸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以免產生對法官不公正的合理懷疑和影響中立形象。現實生活中,一些法官參加當事人及代理人付款的宴請、娛樂性消費,有的交往親密有加,與當事人、律師成了牌友、酒友。這樣,如果法官與當事人之間沒有了距離,就沒有了權威、沒有了中立,更沒有了公正。(2)法官與社會要保持一定距離。西方法諺說:法官不能認識任何人,神與法官不能交友。法官職業的特性要求法官具備超然性,要成為與當事人、與社會保持一定距離的「隱士」,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嚴格約束自己的業外活動。
㈦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的咨詢電話是多少
偃師法院枉法坑害吳德乾十五年
請中國的人民百姓、各媒體、網站轉發、解讀揭露偃師法院故意枉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或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偃師法院(原院長阮、現懂、徐朝陽)將自己視作法律之外之特殊公民?公開枉法判決。
吳德乾與谷松林經濟糾紛一案、偃師法院外號黑孩子交辦的案件、法院都是他的拜把兄弟、為了把吳德乾攆走、黑手操作故意枉法。僱傭沒有資質的公民李根樂審判、左小衛承辦執行。
2003偃龐民初字第48號荒唐判決、駁回原告訴求、超出原告訴訟請求范圍。徇私枉法判沒有違法過錯的吳德乾擔責任。
檢察院抗訴、申情人吳德乾不承擔48號判決超范圍責任、2005偃民再字第13號荒唐民事判決、再審不讓檢察院人員參加開庭、撤銷依據、維持超范圍判決結果故意坑害吳德乾。
執行、超出判決范圍、違反強制執行法、第250條、第二項、第四項規定。將吳德乾煤球廠全部財產、機器房子財產原地不動看管扣押15年
依法治國;偃師法院荒唐判決、荒唐執行、故意枉法坑害吳德乾十四年至今。法網恢恢、偃師法院瀆職枉法、吳德乾申訴、洛陽市中院維持、高院駁回,黨紀國法真的管不了嗎?
一、偃師法院公開枉法坑害吳德乾事實證據;
1、原告谷松林訴被告吳德乾違約不交租金、
請求;騰離土地、賠償損失、
2、反訴原告吳德乾訴、反訴被告谷松林擅自拉沙堵煤球廠門口、侵權造成損失、請求;賠償。
偃師法院審理;本院認為、原告谷松林與窯溝村第八村民組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原告谷松林未經該村民組同意、擅自將所承包的部分土地轉包給吳德乾、違反法律規定。其行為無效,因此造成的損失由其自負。原告谷松林擅自拉沙將被告吳德乾煤球廠門堵住,其行為不當,但被告吳德乾未辦理經營證照非法經營煤球廠,且改變土地用途、其收入非法、不受法律保護,故其給造成的損失之請求不予支持。
2003偃龐民初字第48號民事判決、判決如下;
一、原告谷松林與被告吳德乾之間的土地轉包行為無效、
二、限被告吳德乾於判決生效後20日內將使用的0.5畝土地交還原告使用、
三、駁回原告谷松林的(租金)其他訴訟請求、
四、駁回被告(反訴原告)吳德乾的反訴請求。
判決枉法;1、原告谷松林違法、判沒有過錯的吳德乾擔責。
2、偃師法院在欺騙、原告谷松林有第二個訴訟嗎?
3、駁回兩個原告訴訟請求,原被告之間不存在責任。
偃師法院就沒權利、判吳德乾承擔、第二條的責任。
洛撿民抗字(2004)92號民事抗訴書、2003偃龐民初字第48號判決、超出原告訴訟請求范圍、違反審判原則,判決的責任申訴人不應該承擔。
2005洛民再字第96號民事裁定書、指令偃師法院再審、再審期間、中止原判決執行。
2005偃民再字第13號判決、再審枉法、居然不讓檢察院人員摻加開庭訴訟。(程序違法)撤銷原判決第一條、維持超出原告訴求范圍的判決結果的二、三、四條。
根據審判原則規定、2005偃民再字第13號判決、超出檢察院抗訴范圍。沒有檢察院人員參加開庭訴訟。偃師法院就沒權利審判。
二、偃師法院執行枉法坑害吳德乾十五年證據;
執行2003偃龐民初字第48號判決、二、(限被告吳德乾於判決生效後20日內將使用的0.5畝土地交還原告使用)是退出土地、法律規定、派人運出交給被執行人、偃師法院原地不動看管扣押、吳德乾煤球廠機器設備十幾年、生活用品都不讓拿。2005.1.18.執行權消失、財物毀壞腐爛法院都不給吳德乾。
1、證據;2004年3月16日財產登記筆錄,證明、執行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50條第二項規定、強制執行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
根據財產登記筆錄證明;法院沒有通知被執行人的成年家屬、也沒有通知代表或主要負責人到場清點財物。
2、證據;2004年3月16日執行筆錄,證明、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50條第四條項規定、強制遷出房屋或強制退出土地、被搬出的財物,由人民法院派人運至指定處所交給被執行人。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因拒絕接收而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偃師法院沒有派人運、也沒有交給成年家屬。而是原地不動扣押看管。不經法院允許吳德乾不得在進煤球廠、剝奪吳德乾煤球廠財產的合法權利。
綜上;大膽狂妄、偃師法院審監庭郭東欣、法官規則、審判原則、法律法規、他都敢踐踏、故意枉法坑害吳德乾。國法真的拿他沒辦法嗎?
經偃師法院這樣、判決、執行。吳德乾的煤球廠機器設備房子全部財產、成原告谷松林 、荒唐判決、荒唐執行、法律公正、百姓權力在哪裡!依法維權十幾年未果、黨紀國法在哪裡?
請求、人民百姓、各媒體轉發;解讀揭露偃師法院枉法。 維護黨紀國法尊嚴、討回司法的公平公正。
此致
中國人民、各媒體、
洛陽市洛龍伊濱龐村鎮東龐村吳德乾。
聯系電話(15225575551)(13949286241)
2017年10月發帖
證據附後;原告谷松林的訴訟請求書、反訴原告吳德乾訴請求書、(2003)偃龐民初字第48號判決。(2004)洛撿民抗字92號民事抗訴書、(2005)洛民再字第76號民事裁定書、(2005)偃民再字第13號判決。(2008)豫法民申字第1140號裁定書,(2009)洛民再字第102號終審枉法判決、(2011)豫法民申字第00199號駁回通知、
㈧ 為什麼調解法官和審判法官是同一人
對於一宗案件,法院會就此成立審判庭,一般有審判長、審判員、書記員組成,如果案件當事人沒有提出法官迴避請求,這個審判庭的人員組成就是固定的,也就是從一開始調解到最終審結,都是有這個法庭進行,不會更換法官。
法官在調解中權利不大,並不能主宰調解,而同一個法官調解可以較好的掌握協商的節奏,更好的引導調解的方向,知道雙方的爭議在哪裡,也能夠知道雙方的底線,在調解不成的情況下,通過在調解中雙方的交談,在判決中能夠提高判決被雙方接受的可能性,更好的解決問題。再次,因為調解後,要結案,還是要找主審法官銷案,負責的主審法官會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防止被騙,雖然只是職責之外的事情,但還是有很多法官做了。
㈨ 調解法官和審判法官可以是同一人嗎
這個也是分情況的,也要看一下當地的法院他們的一個人員是否充足。一般來說審判的法官,他們跟調解的法官是不同的人,這樣才方便他們進行辦案,但是對於有的法院,他們的人員並不是非常的充足,比如說像那些鎮級的法院,他們的審判員和法官本來就是有限的,也就那麼一兩個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很有可能調解法官和審判法官,那麼就會是同一個人,這是一個人員限制的一個局限性問題。
再者遇到問題以後要積極的進行調解,對於一些難以調和的問題,那麼就看一下雙方是否願意做到適當的一個退讓,如果大家都不願意退讓,都不給法官面子,那麼後期消耗的時間和精力就會很多,所以我們不管法官是否跟審判法官是一個人,我們都應該要積極調解,實在調解不成的再走司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