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52條和54條區別

合同法52條和54條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1-14 11:11:20

Ⅰ 如何理解《合同法》第52條第5項的規定

《合同法》第52條第5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
1、合同無效,並內非整個合同全容部無效,僅是合同中涉及「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內容部分無效」。
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四條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規定的『強制性規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定」

Ⅱ 合同法52.53條內容

第五十二條 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 合同免責條款的無效
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Ⅲ 民法總則第147條和合同法第54條的區別

您好,民法總則相比,合同法規定的更為具體,針對的是合同。但是民法總則不僅僅版是針對合同而言權的,對於民事法律行為都可適用。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如何正確理解《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所規定的國家利益

《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回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答;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

不是指雙方同時故意簽定此地合同。

損害國家利益」,

廣義解釋:一是公權利意義上的國家利益,就是純粹的國家利益;二是國有企業的利益,因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是國家,因此才有這樣的結論;三是社會公共利益。

狹義解釋;公權利意義上的國家利益,就是純粹的國家利益;

「損害國家利益」是指合同的內容,損害國家利益。如,一方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走私貨物合同.

Ⅳ 《民法通則》第58條與《合同法》第52條的關系

1、規定范圍包含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是對所有民事行為效力的規定,《合同法》第52條是對合同效力的規定,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所以《民法通則》第58條相對《合同法》第52條的范圍更廣。

2、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民法通則》第58條和《合同法》第52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民法通則58條規定的是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合同法52條規定的是合同無效的情況,合同行為屬於民事行為的一種,因此該兩條是普通法與特別法的關系。

(5)合同法52條和54條區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 下列民事行為無效:

(1)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

(2)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

(3)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

(4)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5)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2009年8月27日,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第七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變更為第六項)

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Ⅵ 合同法51條與合同法54條的平衡

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人取得處分權,是對交易法律效力的補救。該條法律的立法本意是為了維護交易的穩定。這樣規定及保護了權利人的利益也維護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可以說,這種情況在現實中非常普遍。
但是,如果權利人不追認或者事後無處分權人沒有獲得處分權的話,就會根據具體的情況決定是否使用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這是從保護善意第三人的角度設置法律屏障。歸根結底,也是維護權利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但前提條件是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的,並且該民事行為必須公平合理,確切的說是交易的對價。

Ⅶ 民法通則59條與合同法54條的區別

很大區別的 民法調整的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合同法調整的是合同當事人之間關系 五十九條所講的民事行為 民事行為中包括簽訂合同 但簽訂合同只是民事行為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希望幫助到你

Ⅷ 民法通則58條與合同法52、54條的區別聯系

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因為脅迫,欺詐或者乘人之威締結的合同是無效的合同。而根版據合同法第權54條規定,這些合同則是可撤銷的合同。所以合同法第54條與民法通則第58條之間的區別在於前者賦予了當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這也意味著法官有了更大的自由裁量權來決定合同中哪些條款應該撤銷,哪些條款應該保留,以及哪些條款應予以變更。如果我們看一下合同法第5條、第6條以及第7條的規定,那麼我們將會更加清楚的看到在民法通則與合同法之間所存在的巨大差異。合同法第5條規定了公平原則,第6條規定了誠實信用原則,第7條則規定了公序良俗原則。這種條款我們稱之為一般條款,因為公平、誠實信用以及公序良俗這些概念在法律中並沒有非常確切的涵義,對於其涵義的確定是法官所要作的。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中是沒有這種規定的,當然合同法中的這種規定同時產生了一種危險:法官在適用這種一般條款的時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因此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法官對同一個案件的不同的裁判。

Ⅸ 合同法第52條的規定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9)合同法52條和54條區別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後,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代理人追認,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五十一條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經權利人追認或者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後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Ⅹ 民法通則59條與合同法54條有什麼不同

民法通則:
第五十九條 【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合同法: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熱點內容
仁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8-17 13:55:00 瀏覽:873
關於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7 13:54:21 瀏覽:265
經濟法的學習的過程與認識和感受 發布:2025-08-17 13:53:07 瀏覽:795
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7 13:42:59 瀏覽:985
西財法學考研 發布:2025-08-17 13:41:22 瀏覽:381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 發布:2025-08-17 13:39:56 瀏覽:726
老鍾民法mp3 發布:2025-08-17 13:35:48 瀏覽:941
勸酒行為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發布:2025-08-17 13:30:25 瀏覽:78
勞動合同法關於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7 13:29:44 瀏覽:712
公序良知行政法 發布:2025-08-17 13:29:3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