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約定罰款金額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
A. 損失賠償可否約定上限如在合同中約定賠償金額不得高於合同總金額,這樣的約定是否有效謝謝各位指教。
1、損失賠償可以約定上限,這是在自由處理自己的權利,法律規定義務一定要履行,權利可以放棄。
2、合同中約定賠償金額不得高於合同總金額,這種約定違約金是合同簽訂雙方在自由處分自己的權利,自願達成的協議,而且沒有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有效。
B. 合同 違約金約定金額是否有法律限制
合同的違約責任金額規定、
當事人自行在合同中約定數額或者計算方法,違約金沒有明確的上限或者下限,如果過高,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少,過低予以增加,過高一般是指超過損失的百分之三十,過低也可比照這個標准
法律規定
《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四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照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通過反訴或者抗辯的方式,請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調整違約金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八條,當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請求人民法院增加違約金的,增加後的違約金數以不超過實際損失的金額為限,增加違約金以後,當事人又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
C. 違約金最多不能超過合同總標的的多少
違約金的數額雙方是可以協商確定的,但是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不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也就是說,違約金由當事雙方協定。
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九條規定,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
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也就是說雙方協商的違約金,不可以超越百分之三十,否則合同無效。
(3)合同法約定罰款金額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擴展閱讀:
尤其是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
約定違約金的,可以要求違約方支付違約金。有定金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後發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違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網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
D. 違約金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百分之多少
違約金不得超過合同總額的百分之三十。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合同法》第114條第2款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適當減少。
(4)合同法約定罰款金額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擴展閱讀
約定違約金具有如下特徵:
(1)違約金的數額是雙方預先確定的。
(2)違約金是—種違約後的補救措施。
(3)違約金的支付是獨立於履行行為之外的給付。換言之,只要當事人無特別約定,支付違約金的行為不能替代履行合同,當事人不得在支付違約金後而免除履行主債務的義務.
違約金適用的一般原則性規定:
(1)合同對違約金有具體約定的按約定,對違約金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沒有約定處理。
(2)違約金的計算依據是合同總價。
(3)約定違約金數額一般以不超過合同未履行部分的價金總額為限。
E. 違約金最多佔合同金額的多少如果合同中規定的違約金超過了合同金額的最高上限,這個合同是否還有效
違約金最多可占合同金額的20%;合同是雙方的意思表示,如果在簽訂合同時,雙方就合同中違約金的規定沒有異議,那麼合同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即合同有效,同時法律亦規定,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F. 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定金數額不應當超過合同總額的()。
定金數額不應當超過合同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但這不是由合同法規定的,而是由擔保法版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權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八十九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九十條 定金應當以書面形式約定。當事人在定金合同中應當約定交付定金的期限。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
第九十一條 定金的數額由當事人約定,但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百分之二十。
(6)合同法約定罰款金額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後,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條當事人既約定違約金,又約定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
G. 違約金不能超過合同金額的百分之多少
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視為過高。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第五百八十五條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過高為由請求減少的,應當以違約金超過造成的損失30%為標准適當減少;當事人以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為由請求增加的,應當以違約造成的損失確定違約金數額。
H. 工程合同違約金的約定標准不能超過合同價的百分幾
建築工程合同未約定違約金不,能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但是可以要求對方當事人賠償自己的損失。
關於建設工程合同違約金的法律規定。我國《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條關於「因施工人的原因致使建設工程質量不符合約定的,發包人有權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內無償修理或者返工、改建。經過修理或者返工、改建後,造成逾期交付的,施工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的規定,明確規定施工人因逾期交付而承擔違約責任,這里的違約責任包括賠償發包人因逾期交付受到的損失、按照約定向發包人支付違約金、減少價款、執行定金罰則等。
建設工程合同違約金沒有具體法律標准。法定違約金是指由法律直接規定的違約金。在建設工程上,由於違約的種類繁多,客觀上為以法律方式制定違約金標准帶來困難,事實上目前我國亦無相關具體的法律標准。在務實中,通常違約金合同有概括性和具體性之分,概括性違約金合同指當事人對違約行為不做具體區分,概括性違約指的是一旦有違約行為就應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具體性違約指的是當事人針對不同的違約行為可以約定不同的違約金數額。本案屬概括性違約金合同,規定只要違約就要向對方支付法定違約金,既沒有約定具體違約金數額,也沒有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的計算辦法,約定存在瑕疵,屬違約金約定不明。
對建設工程違約金約定不明的實踐處理。可援引《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關於「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於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後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之規定,明確規定了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所造成的損失即為違約損失,違約金數額一般以給損失方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為限,同時損失方負有舉證義務,以證明對方有違約行為以及因對方違約給自己所帶來的實際損失數額。
I. 合同法里有違約金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的規定嗎
違約金是否能超過實際損失的30%,還要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版事人的過錯權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進行確定。
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二十九條當事人主張約定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予以適當減少的,人民法院應當以實際損失為基礎,兼顧合同的履行情況、當事人的過錯程度以及預期利益等綜合因素,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予以衡量,並作出裁決。
當事人約定的違約金超過造成損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認定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