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遞延所得稅是實務還是經濟法

遞延所得稅是實務還是經濟法

發布時間: 2022-01-14 18:23:03

1. 遞延所得稅是怎麼一回事

遞延所得稅,在會計科目上分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
字面理解,遞延,就是將所得稅遞延到後期了。所以,既然是遞延,就是時間性差異。永久性差異是不會遞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來說,按稅法調整納稅申報表上有一個應交所得稅額。該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其中包含了和會計利潤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

應交所得稅確定下來了(納稅申報表匯算清繳算出數據),但是,裡面的時間性差異如何在賬面上體現呢?所以,就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兩個科目調整,將理應歸屬於以後期間的所得稅費用挪後,將應歸屬於本期的所得稅費用提前,所以,就有了分錄: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另外,可以從所得的角度考慮,我資產增加了,費用減少了,負債減少了,總凈資產理應增加。但是,稅法上不確認這種增加。如果這種增加是確實的,那麼,我就該為這種增加多交稅,就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負債。
同理,資產減少了,費用增加了,負債增加了,總資產相應就減少。可稅法不確認這種減少。但確實是減少了,稅法暫時不確認,以後也要確認,這種減少,就會讓我以後少交稅,就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2. 遞延所得稅如何理解企業實務中如何做賬,請高手詳細通俗些答,不要復制。

遞延所得稅分資產和負債,最簡單的說:資產,就是說,你現在交稅了,但這些稅你本來可以不交的,但已經交了,怎麼辦,就是等著以後年度在應該交的稅裡面扣掉,就是少交,但交了的這部分就像應收賬款一樣,屬於你的資產,所以叫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樣負債就是說,本來這些稅你要交,但你現在因為某些規定你就暫時沒交,要等到以後年度交,現在你是不是欠稅務局錢了,是不是負債啊,哪就叫遞延所得稅負債,
這個在實務中的具體做賬你要看規定,應該可以扣除多少,哪些是可以抵扣的,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3. 遞延所得稅的產生主要是由稅務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什麼差別造成的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是對應可抵扣時間性差異和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和應該交給稅務機關的稅金沒有關系。
年底先計算應交所得稅,然後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差異就是所得稅費用

4. 中級會計實務中提到了遞延所得稅,請問考試中只要提到所得稅

如果經濟法題目中出現所得稅的題目是不需要考慮遞延所得稅的。我今年5月份考的中級,是不考慮的。

5. 關於遞延所得稅負債實務題,有疑惑,也在網上搜了,但感覺不對,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對不對

第一年:賬面折舊=39.6
稅法折舊=(200-2)*5/15=66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200-39.6=160.40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200-66=134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賬面價值,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
第一年新增差異160.4-134=26.4
遞延所得稅負債金額26.4*25%=6.6
分錄:
借:所得稅 3000
貸:應交所得稅 2993.4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6.6

第二年: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60.4-39.6=120.8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134-(200-2)*4/15=81.2
第二年產生暫時性差異120.8-81.2=39.6
第二年新增差異39.6-26.4==13.2
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13.2*25%=3.3

分錄:
借:所得稅 3000
貸:應交所得稅 2996.7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3.3

第三年: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20.8-39.6=81.2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81.2-(200-2)*3/15=41.6
第三年產生暫時性差異81.2-41.6=39.6
第三年新增差異39.6-39.6=0
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為0

分錄:
借:所得稅 3000
貸:應交所得稅 3000

第四年: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81.2-39.6=41.6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41.6-(200-2)*2/15=15.2
第四年產生暫時性差異41.6-15.2=26.4
第四年新增差異26.4-39.6=-13.2
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13.2*25%=-3.3
轉回原來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3.3

分錄:
借:所得稅 300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3.3
貸:應交所得稅 3003.3

第五年: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2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2
第四年產生暫時性差異2
第四年新增差異0-26.4=-26.4
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26.4*25%=-6.6
轉回原來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6.6

分錄:
借:所得稅 3000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6.6
貸:應交所得稅 3006.6

6.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分別屬於發些科目,我該如何理解他們呢

企業應當將當期和以前期間應交未交的所得稅確認為負債,將已支付的所得稅超過應支付的部分確認為資產。存在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
除下列交易中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以外,企業應當確認所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企業對與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當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但是,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除外:

企業應當以很可能取得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由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企業對於能夠結轉以後年度的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應當以很可能獲得用來抵扣可抵扣虧損和稅款抵減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為限,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7. 關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遞延所得稅費用實務

再次糾正一樓:無論是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還是遞延所得稅負債,都不會影響所得稅的。相應還是該記資本公積。話分兩頭說:

一。公允價值上升100:(假設轉回時的稅率為25%,並非現在25%,二樓說得對) (下面分錄後括弧內是模擬稅務官的話語)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0 (資產增值暫擺在你賬上)
貸:資本公積 75 (你就公積75吧,另25是將來我給我的)
遞延所得稅負債25 (欠我國家也不能漏記賬噻)
上述分錄如果分兩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0
貸:資本公積 100
借:資本公積 25 (並非所有的遞延稅款都對應所得稅,你想純賺100喲,當然不行,沖回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二。下降100 (暫時性,不確認減值)
借:資本公積 75 (你只虧得了75,我還幫你承擔了25呢,盡管是將來的事)
遞延資產所得稅資產 25 (將來用以抵其他收入該交的稅款25嘛)
貸:可供出售金額資產 100 (你先把資產價值減下來,抵稅的事,到時候再說)

我們要注意,國家是不請自來的第三方,無論企業的盈虧,都不是企業自個兒的事,賺了A,只得到A乘(1-所得稅率),A乘所得稅率是國家的,虧了B(因為後可期可補),只虧得了B乘(1-所得稅率),國家幫你承擔了B乘所得稅率。
所以上面例子,上升100,你就公積75吧,另25是給國家准備的。資產可以在你賬上,欠國家也不能漏哈,下降100,所有者只承擔75,另25國家在將來(你真正按現在這個價處理該資產時)會讓你少交25.

從上述來看,無認如何,也是影響不了本期所得稅了。

8. 遞延所得稅是實務還是經濟法

實務和會計都有

9. 遞延所得稅誰能通俗的舉例給我解釋下啊看書老是理解不了。。謝謝

延所得稅是當合營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與會計上的利潤總額出現時間性差異時,為調整核算差異,可以賬面利潤總額計提所得稅,作為利潤總額列支,並按稅法規定計算所得稅作為應交所得稅記帳,兩者之間的差異即為遞延所得稅。

按這種核算方式,合營企業需設置「遞延所得稅」科目來進行核算,在時間差額完全自行消失以後,本科目的余額也將為零。

通俗的講,就是會計上認定的繳稅金額與稅務局認定的金額不一致,而其中暫時性的(以後稅務局就認可了)就是遞延所得稅。

(9)遞延所得稅是實務還是經濟法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按稅法調整納稅申報表上有一個應交所得稅額。該應交所得稅是按稅法中應納稅所得額計算的,其中包含了會計利潤的永久性差異和暫時性差異。

熱點內容
仁壽法院執行 發布:2025-08-17 13:55:00 瀏覽:873
關於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發布:2025-08-17 13:54:21 瀏覽:265
經濟法的學習的過程與認識和感受 發布:2025-08-17 13:53:07 瀏覽:795
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8-17 13:42:59 瀏覽:985
西財法學考研 發布:2025-08-17 13:41:22 瀏覽:381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規定 發布:2025-08-17 13:39:56 瀏覽:726
老鍾民法mp3 發布:2025-08-17 13:35:48 瀏覽:941
勸酒行為的承擔法律責任的依據 發布:2025-08-17 13:30:25 瀏覽:78
勞動合同法關於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7 13:29:44 瀏覽:712
公序良知行政法 發布:2025-08-17 13:29:3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