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的舉證責任分配

合同法的舉證責任分配

發布時間: 2022-01-14 19:40:27

『壹』 合同訂立舉證責任有哪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規定,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貳』 勞動合同糾紛舉證責任是怎麼劃分的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專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屬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上述規定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仲裁庭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在仲裁委員會指定的期限內提供有關證據。當事人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仲裁委員會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仲裁委員會認為有必要的,也可以決定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予以收集。
仲裁委員會依法調查取證時,有關組織和個人應當協助配合。
爭議處理中涉及證據形式、證據提交、證據交換、證據質證、證據認定等事項,本規則未規定的,參照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叄』 合同糾紛的舉證責任有什麼區別

1.合同訂立

合同訂立,即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協商一致的過程,在法律上表現為要約與承諾。當訂約雙方分處異地或異國,通過信件、電報、電傳達成協議時,要約與承諾的階段性表現得最為明顯,雙方也容易對要約、承諾是否已到達,是否被撤回等問題發生爭議。一般來說,此類爭議的舉證責任分配如下:

(1)要約是否附保留條件發生爭執時的舉證責任。

要約與要約邀請的界限是相當清楚的,不容易混淆和發生爭執,但實踐中有時會對要約是否附保留條件發生爭執。發生這類爭執時,應由被告對附有保留條件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因為提議中包括訂立該合同最基本條款的事實是構成要約的事實,該事實應由主張要約的原告負舉證責任。存在保留條件的事實是妨礙要約成立的事實,應由否認要約的被告負舉證責任。

(2)要約、承諾是否撤回發生爭執時的舉證責任。

要約或承諾發出後,行為人有權將它們撤回,但撤回的通知必須同時或先於要約或承諾到達對方。當撤回與否發生爭執時,應由主張已將要約或承諾撤回的一方負舉證責任,他不僅要證明發出撤回通知的事實,而且應證明該通知同時或先於要約或承諾到達。他可以通過證明以比要約或承諾更為快捷的方式發出撤回通知來證明這一問題。

(3)承諾是否在要約有效期限內到達發生爭執時的舉證責任。

承諾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到達要約人,是構成承諾的必要條件。對此發生爭執時,主張合同已成立的原告應對他在要約有效期內發出承諾的事實負舉證責任。該事實被證明後,被告主張未收到承諾或承諾遲到時,則應對所主張的事實負舉證責任。因為承諾的信件、電報發出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夠在合理期限內送達受件人,遺失、誤送等意外情況極為罕見。相對於郵件在合理期限內送達來說,遺失、誤送等屬例外情形,故原告無須就不存在例外情形負舉證責任。

(4)合同是否成立發生爭議的舉證責任。

一般來說,在原告根據合同請求被告履行義務的訴訟中,如果被告否認雙方曾訂立合同,應由原告對產生合同權利義務關系的事實,即與被告訂立合同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2.合同生效的舉證責任

如果被告承認與原告訂立合同的事實,但主張該合同為無效合同,此時的爭議便集中在合同有效的構成要件上。如原告主張訂立合同時雙方皆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被告則主張一方無行為能力。原告主張合同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被告則主張原告訂約時有欺詐、脅迫等行為。由於導致合同無效的諸事實屬妨礙合同權利義務產生的事實,故按照舉證責任分擔的原則,主張合同有效的原告對此不負舉證責任,應由主張存在這類事實的被告負舉證責任。具體而言:

(1)關於合同的變更權和撤銷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對於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因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訂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撤銷或者變更。以重大誤解為由撤銷或者變更合同時,當事人就以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表意人因誤解作出了意思表示;誤解是合同當事人自己的誤解;表意人無主觀上的故意;誤解必須是重大的而非輕微的。以顯失公平為由撤銷或者變更合同時,當事人負舉證責任的要件事實有:該合同為有償合同,或者是雙務合同;合同內容明顯背離公平原則;該不公平系一方利用優勢或對方沒有經驗所致。以乘人之危為由撤銷或者變更合同時,當事人就以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一方當事人陷入危難處境,迫切需要某種救助;有乘人之危的行為,即有利用他人危難處境使之接受不利條件的行為;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故意;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內容對自己嚴重不利。

(2)關於合同無效宣告請求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合同無效的事由有五項:「(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以欺詐為由請求宣告合同無效的,當事人就以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欺詐方具有欺詐的故意;欺詐方實施了欺詐行為,故意告知虛假情況(如把贗品說成是真跡,把劣質品說成是優等品等),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如有義務以行為或語言告知產品的瑕疵卻不向對方履行告知義務);相對人因欺詐而陷入錯誤;受欺詐人因錯誤而作出意思表示。以脅迫為由請求宣告合同無效的,當事人負舉證責任的要件事實有:有實施壓力的脅迫行為,如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之行為;脅迫行為須是非法的;有脅迫的故意;相對人因脅迫而產生恐懼,因恐懼而訂立了合同。

以惡意串通為由請求宣告合同無效的,當事人就以下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行為人的意思表示欠缺效果意思,即表示行為與內心真實意思不一致;非真意表示系與相對人通謀實施;行為人有主觀上的惡意,即明知或應知其行為會造成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損害,而故意為之。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是一種內容違法的虛假行為,又稱偽裝行為。當事人以行為虛假為由請求宣告合同無效的,應當證明的要件事實是:行為人故意表現出來的形式或故意實施的行為並非其真正要達到的目的,而只是藉助合法的合同外表達到非法的目的。

以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為由請求宣告合同無效的,應當就訂約目的、合同內容和形式違反民法中的強行性規范或者其他部門法中的禁止性規范等事實負舉證責任。比如證明對方通過訂立合同,從事詐騙、行賄受賄等觸犯刑律的行為,或者有偷稅、漏稅、逃匯、套匯等違反稅收征管、外匯管理的情形。
3.債權人撤銷權和債權人代位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債權人撤銷權發生爭議時,債權人慾行使其撤銷權,撤銷債務人所實施的行為,必須以證據證明下列要件事實:

(1)債務人實施了一定的處分財產的行為,如放棄其到期債權或者無償轉讓財產,或者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

(2)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

(3)債務人處分財產的行為已經或將要對債權人造成損害。以上要件事實,債權人須提供證據證明。對於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行為的撤銷,債權人還必須同時證明受讓人行為時的主觀惡意。受讓人的惡意,雖一般要求由債權人舉證,但債權人能證明債務人有害於債權的事實,依當時具體情形應為受讓人所能知曉的,可推定受讓人為惡意。不過,這里的推定為事實推定,由法官依據個案情形酌定。

債權人代位權發生爭議時,債權人慾行使其代位權(合同法第73條),代替債務人向第三債務人主張權利,必須就下列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有合法的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對第三債務人有到期債權存在;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對第三債務人的權利;債務人怠於行使權利的行為有害於債權人的債權。

4.合同解除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1)約定解除爭議的舉證責任。

協議解除是以第二個合同解除第一個合同。當事人對於協議解除合同有爭議的,主張協議解除的一方應就達成解除合同協議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當事人就約定解除權發生爭議的,應由主張行使約定解除權的一方舉證證明解除權的約定之事實。

(2)法定解除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合同成立後,未履行或未履行完畢之前,當事人直接依據法律規定的解除條件,通過行使法定解除權而使合同效力消滅的行為。法定解除的事由,主要是因不可抗力、預期違約、遲延履行以及其他致使合同履行成為不必要、不可能的違約行為(合同法第95條)。當事人行使法定解除權時,應證明具有下述情形之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5.抵銷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1)法定抵銷權爭議的舉證責任

在訴訟上主張法定抵銷權時,必須就下列要件事實負舉證責任:當事人雙方互負債務,互享債權;抵銷的債務必須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當事人雙方的債權均屆清償期。對方當事人可以以雙方債務均為按照合同性質或者依照法律規定不得抵銷的債務(例如不作為債務、提供勞務的債務以及以智慧成果為給付標的的債權、勞動報酬、撫恤金等債權、因侵權行為所負的債務、強制執行時被執行人及其所供養人的生活必需品和生活必需費用)為由否認其法定抵銷權的存在。但必須就其否認的事實負舉證責任。

(2)合意抵銷爭議的舉證責任

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雙方協商一致,也可以抵銷(合同法第100條)。主張合意抵銷者,應就達成抵銷協議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二)合同權利變更或消滅時的舉證責任分配

就他人所主張的合同權利,認為有阻礙、變更或消滅權利的事實的,由主張權利人的相對人負責證明。合同法規定合同權利受到阻礙、變更或消滅的情形主要有:要約不得撤銷的抗辯事由,要約失效的事由,格式條款無效的事由,合同無效的情形,合同中的免責條款無效的事由,撤銷權消滅的事由,債權人代位權的例外,債權人撤銷權的除斥期間,合同的變更,雙務合同中的先履行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不安抗辯權等等。在訴訟中,一方當事人可以上述事由進行抗辯,但必須以證據證明合同權利受到阻礙、變更或消滅的事實。

『肆』 保險合同糾紛案件中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大原則有幾個,請參考:
1.誰主張誰舉證
2.格式條款的免責部分由保險公司已經盡到了說明義務
3.證明保險事故發生,由客戶在能力范圍內舉證
4.拒賠理由,包括自殺等,由保險公司舉證
其他舉證責任問題可以提問,也可到我的公號「理賠汪有干貨」了解

『伍』 關於合同法302條之規定舉證義務的疑問

關於承運合同人身損害糾紛舉證責任問題

旅客舉證責任:傷亡事實,以及與承版運權人承運合同關系,以及傷亡時間發生在於承運人履行承運合同過程中;

承運人舉證責任:旅客傷亡跟本次事故有因果性,以及傷亡是由於受害人故意、重大過失造成。

因此,對於你提的兩個問題中第二個問題回答如下:事故與傷亡因果性舉證在於承運人,適用合同法302條規定。
對於你提的「有人說法院不易光靠合同法302條判決對方負責人,說的對不對?
」回答如下:任何法條的適用都要符合適用此法條的條件,如果旅客無法證明傷亡事實、承運合同關系、傷亡時間發生於承運合同履行過程中其中任何一個,法院是無法直接適用合同法302條的,因為適用的前提不存在。

還有一點,只要具有適用法條的條件,法院一定要適用,否則就是違法裁判,「這里不使用302條規定的舉證義務在運輸公司身上的規定」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陸』 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

誰主張誰舉證,但是一些特殊的侵權問題是舉證責任倒置的,請看下列主要的特殊情形
另外,合同違約是舉證責任倒置的,也就是你主張對方違約,對方要證明自己沒有違約才不承擔責任、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條 下列侵權訴訟?按照以下規定承擔舉證責任:

(一)因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由製造同樣產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其產品製造方法不同於專利方法承擔舉證責任;

(二)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四)建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以及建築物上的擱置物、懸掛物發生倒塌、脫落、墜落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對其無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五)飼養動物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動物飼養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過錯或者第三人有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六)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

(七)因共同危險行為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實施危險行為的人就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八)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

有關法律對侵權訴訟的舉證責任有特殊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條 在合同糾紛案件中,主張合同關系成立並生效的一方當事人對合同訂立和生效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主張合同關系變更、解除、終止、撤銷的一方當事人對引起合同關系變動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對合同是否履行發生爭議的,由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對代理權發生爭議的,由主張有代理權一方當事人承擔舉證責任。

第六條 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第七條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第八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柒』 合同保管人的舉證責任分擔

倉儲合同保管人的舉證責任分擔方式:應當由保管人承擔其是否已全面、妥善的履行保管義務的舉證責任。因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保管人對倉儲物負有妥善保管的義務,如存在倉儲物滅失的情況,理應由其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二條
保管人發現入庫倉儲物有變質或者其他損壞的,應當及時通知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
第九百一十三條
保管人發現入庫倉儲物有變質或者其他損壞,危及其他倉儲物的安全和正常保管的,應當催告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作出必要的處置。因情況緊急,保管人可以作出必要的處置;但是,事後應當將該情況及時通知存貨人或者倉單持有人。

熱點內容
試論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修改 發布:2025-07-18 03:46:49 瀏覽:557
勞動法社會保障制度 發布:2025-07-18 03:37:21 瀏覽:531
裴蓁律師個人簡歷 發布:2025-07-18 03:18:10 瀏覽:456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包括 發布:2025-07-18 03:12:41 瀏覽:925
唐律婚姻法 發布:2025-07-18 03:08:35 瀏覽: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鄉村醫生 發布:2025-07-18 03:01:20 瀏覽:853
婚姻法對財產分割 發布:2025-07-18 02:56:32 瀏覽:338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真實案例 發布:2025-07-18 02:55:55 瀏覽:737
罰款屬於什麼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8 02:35:26 瀏覽:404
刑法對銀商 發布:2025-07-18 02:35:25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