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課程思政育人
㈠ 經濟法是一門什麼樣的課程
經濟法學的概念 經濟法學是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對此,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 法學是研究法及其發展規律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社會現象的學科。法學屬於社會科學的范疇,是社會科學體系中的一門學科。它與政治經濟學、經濟學、軍事學、社會學、文學、史學等同屬於社會科學體系的其他學科,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的社會現象不同。法學是以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 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它與法理學、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刑法學等同屬於法學體系的其他學科,也是有共性,有個性。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別,是各自研究對象的特殊性。 第二,經濟法學以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 毛澤東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可見,我們要在正確認識經濟法學是一門法學學科的同時,必須明確它的研究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從而搞清楚經濟法學不同於法學的其他分支學科的特殊本質,將經濟法學同其他事物區分開來。 我們認為,經濟法學的研究對象是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這就是說,經濟法學不僅研究經濟法,而且研究經濟法的發展規律;不僅研究經濟法的現狀,而且研究經濟法的歷史發展;不僅研究靜態的經濟法,而且研究動態的經濟法。 經濟法學的地位 經濟法學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學在法學體系中所處的位置。所謂法學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法學分支學科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一般認為,可以根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學分別劃分為:國內法學和國際法學、理論法學和應用法學、獨立學科和邊緣學科、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等等。在第一次劃分結束以後,根據實踐的需要,還可以繼續進行劃分。例如,可以將國內法學劃分為經濟法學、民法學、行政法學等;將國際法學劃分為國際公關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 那麼,經濟法學在法律體系中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呢?這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回答: 第一,經濟法學是一門國內法學。 國內法學是相對於國際法學而言的。國際法學,是指研究國際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國內法學,是指研究國內法學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人們平時所說的經濟法,實際上是相對於國際經濟法而言的國內經濟法。所以,研究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的法學學科,屬於國內法學的范疇。 第二,經濟法學是一門應用法學。 應用法學是相對於理論法學而言的。理論法學,是指研究法的共同問題和法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法學學科。經濟法學同社會實踐具有緊密聯系,實用價值很大,因而是一門應用法學。當然,它也有自己的理論和理論價值。 第三,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學科。 獨立學科是相對於邊緣學科而言的。邊緣學科,是指研究對象跨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學科的研究對象的學科。獨立學科,是指具有特定研究對象的學科。作為經濟法學研究對象的經濟法及其發展規律,不僅具有一定的范圍,而且同其他法學學科的研究對象是可以分開的。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獨立的法學學科。 第四,經濟法學是一門新興學科。 新興學科是相對於傳統學科而言的。傳統學科,是指歷史悠久的學科。新興學科,是指新近興起的學科。經濟法學與民法學等傳統學科相比,它問世的時間要晚得很多。經濟法學是一門在現代社會應運而生的年輕學科,是一門新興的法學學科;同時,它也是一門迅猛發展中的學科,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學科。 第五,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學科。 判斷一門學科是否重要?其重要程度如何?不決定於該學科和其他學科學者的主管願望,而決定於它實際發揮作用的狀況。在現代社會中,經濟法學對於加強經濟法制建設,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所以,經濟法學是一門重要的法學學科。
㈡ 會計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充分關注學生的體驗價值,實現思政教育效果的內化
找准恰當的融合點後,不能只靠老師去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做,更重要的讓學生參與其中,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有機會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比如情景教學法,安排學生課前觀看《華爾街》、《大空頭》等電影,就不同角色在電影中的行為選擇在課堂上討論,闡述自己如果是某角色會做如何選擇以及選擇的理由;比如各類財務造假案例、審計案例,讓學生代入不同的角色角度,思考相關行為的動機是什麼,如果自己處於那個位置,會做出什麼選擇,理由是什麼。比如就實務相關的熱點問題展開辯論,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實務具體問題的真實想法,比如是否支持「996」是愛崗敬業的表現、如何看待社_中的「關系」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簡單地作價值判斷,而是要做好充分准備對於學生不同的看法進行啟發並引導,不要設置明知實際存在但禁止學生討論的限制,否則學生會覺得所謂討論不過是流於形式。課程評價方式也可以更靈活,比如課前就某一問題發表問卷,收集學生的觀點,課後就同一問題發表問卷,比較學生觀點的變化;某些課程思政的教學甚至可以不設置結果的評價,只要求學生參與,但課程要留有餘韻,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專業課程建設角度,要避免各自為戰,課程與課程之間就同一主題,可以設計安排不同深度的教學活動,避免重復,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專業精神、三觀塑造等的持續正面影響。
錦綉·下旬2020年10期
㈢ 實訓課程教案里的課程思政寫什麼
理論對實踐的指導經驗,尊重科學,強調實踐,尊重知識,培養創新意識。
㈣ 經濟法 都學什麼
在法學專業中學習16門基本課程和若干門專業選修,基本課程里就有經濟法學和國際版法學權,當然還包括民法刑法憲法之類的,在某些專業性大學中,如天外的法學專業,會分國際法經濟法,但他們也要學習法學專業的16門基礎課程,只是在學習中稍有側重而已
題主,我看你提的問題很有內涵,將來必成大器。
在下有個小小的請求,如果你認可我的答案,
選「最佳答案」即可,謝謝~
㈤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
一、做好數學「課程思政」,要深度挖掘這門課程的「思政元素」。
1、從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嚴謹態度。
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曠課,提前到課堂,就是教育學生履行契約。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認真聽課,就是要求學生尊重他人的付出,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抄作業的習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要分析抄的原因,針對性的交流,讓其重新寫作業。對於不改的,作業成績零分記錄。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有嚴謹的態度。職業院校數學教育素質目標:(1)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從而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素養和思維嚴謹、工作求實的作風;(3)培養學生優良的道德品質、堅強的意志品格,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思想意識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我們的數學教學始終圍繞著這個目標進行。
2、從教學內容進行思政教育,崇尚理性精神。
數學教師更應當深度理解「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深入挖掘每個數學符號中及各教學環節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認真做好每堂教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把「課程思政」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努力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我們在挖掘教材函數的內容的時候,利用函數的圖像讓學生直觀看到線條的變化,通過分析曲線的上升與下降,周期的變化特點,引導學生完善自我邏輯思維,教育學生我們的學習也是需要過程的,需要我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持續學習,理性探究才能達到量變到質變。
3、從課程內容的背景進行思政教育,提升數學審美。
把數學文化與「課程思政」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講每一章的導入時,先介紹知識的產生背景,介紹一些數學文化故事。例如我國古代南北朝數學家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的真值比歐洲要早一千多年。他不僅在數學界出名,還是偉大的天文學家。通過這些介紹,學生不僅深刻理解無理數的概念,也認識到我們祖先的聰明智慧,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勵學生發奮學習,積極向上,勇於創新。數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它提示了一種思維的方法和模式及思維合理的標准,給人類思想解放打開了道路,它的思維方法可以直接起到幫助思考其他非數學問題,達到優化思考的目的。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思維的運用之美,必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
4、從學生的學習中進行思政教育,養正家國情懷。
有的學生做題沒有過程,只有結果,在應付差事。通過保質保量完成作業教育學生對待數學要嚴謹,有理有據。用生活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做人做事的態度,做什麼事都要嚴謹認真,促進行為思政教育。例如法官不取證直接給犯人判刑,大夫不問病因直接開葯,宇宙飛船不經無數次實驗上天等。有的學生對待個人的利益看的重一些,我就通過分析元素,子集,真子集的關系來教育學生個體和集體的關系,引導學生愛國,傳遞正能量等,把養正家國情懷做到實處。
二、課程思政的幾點意見
1、「課程思政」是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能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面目出現,否則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抗,就會成為另一種「思政課程」。 所以,數學課程思政一定要結合課程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特點,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合於課程教育內容之中,起到無形地育人作用。
2、數學課程思政的內容絕不僅僅是傳統思政課程的內容,而應該包含諸如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世界傳統文化等豐富廣泛的內容。數學其實是哲學的一部分。
3、數學「課程思政」,不僅轉變教育觀念,也要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第一責任人。教師有育德意識和育德能力,才能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價值的引領,對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意識。
㈥ 《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經濟法》面向有志於從事政府經濟管理、大型企業或金融機構管理以及司專法領域相屬關工作的人士,就經濟法總論、規劃和產業法、財政稅收法、金融法、競爭法和消法等領域進行理論與制度講解,為學習者了解經濟法理論、知曉經濟法律制度並運用於具體經濟社會實踐奠定基礎。
㈦ 經濟法有哪些課程
經濟法學專業及其研究方向 (公司法與企業法、金融法、合同法、國內經濟法、國版際經濟法、國際法、稅法權、房地產法、破產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研究方向)
我認識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在職研這邊的咨詢老師,你如果還有什麼不清楚的話,可以直接加下她99 21 109 47詳細咨詢下。希望可以幫到你。呵呵
㈧ 如何做好課程思政
思想政治課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提高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強烈的愛國情感、較強的法制觀念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主要渠道 我們的教育在於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在這些素質中德育是關鍵。一個人有德無才固然不可取,但有才無德則更為可怕,對社會的危害也就更大。有些學生沒有遠大的理想,對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金錢觀比較模糊。還有些學生學習不求上進,思想上不求進取,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幫助他們澄清思想,提高知識,明辨是非,提高認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政治覺悟,使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熱愛生活和積極向上的情操。
2. 思想政治課是增強愛國主義熱情的重要途徑 愛國主義教育是推進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永恆課題。從小學到大學,愛國主義教育不斷深入。一個人無論是在內地還是在國外,熱愛自己的祖國是衡量其思想政治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准。政治課教學始終以愛國主義教育帶動思想品德教育,它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感到祖國的可愛,增強其強烈的愛國感情,從而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
3. 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法制觀念的最好陣地 學生作為祖國未來建設的生力軍,也是增強自身的法制觀念和對法律的理解,成為遵法守法和維護法律的模範。思想政治課教學通過向學生講授《憲法》、《民法》、《刑法》、《勞動法》、《經濟合同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常識,明確法律的強制性,明白什麼是違法行為及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在吸取西方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和經驗的同時,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識和文化也侵入到我國,對公民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也必然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學生真正按法律要求去做,從小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使其真正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
思想政治課雖然重要,但抽象理論比較多,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1)教學手段要多樣化。在傳統和常規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憑借語言傳授知識,這種單一授課法容易使學生厭倦,出現上課走神,甚至睡覺的現象。所以,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多樣手段,使學生處於一種興奮的狀態,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收到好的結果。例如講《關於勞動力商品使用價值的特殊性》時,利用圖片數學,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形象直觀的畫面對比分析,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易於理解和掌握,而且,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也容易接受。
(2)要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感到了需要才願學,感到迫切需要才認真學、主動學,才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所以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在講課中使他們的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逐步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人際關系」、「友誼和愛情」都是學生平時思考的熱點,怎樣建立起崇高的友誼,如何擺正愛情在人生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是同學們在面臨和即將面臨的問題。在講課中,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及名人故事,與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友誼觀和愛情觀。正因為教師的分析貼近生活,貼近現實,學生感到學了有用,所以願意學。
(3)要與學生增強感情。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師生感情好了,學生喜愛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願意學老師傳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教師要常在課後和學生聊天,使學生無所顧忌地談自己,把自己在上學時學習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講給他們,希望他們以後加以借鑒,老師對學生敞開心扉,學生把老師當成知心朋友,這樣的授課,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