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我國財政政策的目標

經濟法我國財政政策的目標

發布時間: 2022-01-25 19:11:09

1. 論述我國宏觀經濟的四大目標及其聯系。 800字

宏觀經濟政策四大目標黨的「十六大」報告,正式提出「把促進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這與西方宏觀經濟學提出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完全一致。這種提法第一次明確地把就業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置於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視野之內。
西方經濟學把政府調節經濟的目標界定為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四大目標。但協調這四大目標是比較困難的,有時會發生矛盾。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重點考慮的宏觀經濟目標也是不一樣的。根據丁伯根法則,要實現這四個主要政策目標,政府就需要四個政策工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和匯率政策。除此之外,特殊情況下,也採取了一些特殊政策如限價政策。20世紀60—70年代,西方各國常用的政策工具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英國年度財政預算都要在各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美國國會討論預算時,總要修改與1946年就業法案不協調的內容。德國1967年的「穩定規則」提出,政府的財政政策目標是價格穩定、高就業、外部平衡、適度的經濟增長,70年代初,西方國家相繼爆發兩位數的通貨膨脹。70年代末又受第二次石油價格沖擊,人們對關於失業和通貨膨脹替代關系 ...

2. 我國目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什麼

積極的松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持續高位的兩難選擇。
政策微調: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基準利率,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到10%,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試行。

3. 怎樣從我國財政政策認識財政與經濟的關系

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在經濟增長滯緩時,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經濟建設的支出,減少稅收等措施拉動經濟增長。

4. 宏觀財政政策及其目標是什麼

宏觀經濟政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合理的配置資源,使資源得以有效的利用。。。
而這其中有包括三個主要方面:
一、實現充分就業;
二、經濟的穩定均衡增長;
三、降低通貨膨脹問題。
無論怎麼回答,都要以國家、政府的角度來看待所實施的經濟政策,因為正如我們所知宏觀經濟學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分析問題的方法採用的是總量分析法。而宏觀政策是作為政府的一種宏觀調控的手段來達到以上目標。樓主可以結合以上內容,再圍繞國民經濟來回答此問題。。。

5. 我國現行的財政政策是什麼

松的財政政策和適度放寬的穩健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2012年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松,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年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2012年國家將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希望採納

6. 我國財政政策實施手段有哪些

宏觀財政政策手段是近年來財政學(公共經濟學)的飛速發展,以廣義財政學的視角來看,實施財政政策的手段也已大大多樣化了。在當今的財政政策制訂與實施中,即使把注意力集中於對宏觀變數的影響方面,也往往可以通過比較迂迴的途徑以達到目標,而不復簡單地只有通過增加政府投資、減少平均稅率等手段直接地影響宏觀總需求。比如對於證券交易印花稅進行減稅這樣一種行為,它在具有微觀經濟含義的一面,同樣具有宏觀的含義。通過減少證券交易印花稅,就有可能進一步活躍證券市場,從而使意願投資轉化為真實投資需求的渠道得以進一步順暢,並進而增加宏觀投資總量和宏觀總需求。對於這樣一個經濟過程的全面的經濟含義,從廣義財政政策的觀點來理解就比較容易把握。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0-12-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7. 我國目前實施的什麼財政政策

一、積極財政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投融資來實現產業政策的國家經濟政策與宏觀調控手段。積極的財政政策通過財政投融資進行國家基本建設與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經濟結構,引導、推動、扶持產業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投資,增加就業,擴大內需,使本國經濟平衡可持續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是經濟穩定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的必要前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
二、我國現在的財政政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並對2017年經濟工作進行部署。其中,在財政政策方面指明了未來的政策取向,會議指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這次會議對財政政策的定調與既往的財政政策明顯不同,以往的財政政策基本上著重於促增長或保增長,並以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項目投資居多;而這次會議部署的財政政策則作了顯著調整,強調三個發力方向: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
財政政策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為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最能夠起到良好效果的宏觀經濟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根據新的經濟形勢,作出財政政策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駕護航的決議,是促改革的有力舉措。
一方面,財政政策要對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為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具體任務制定出針對性更強、支持力度更大的財政性措施。
另一方面,還需扭轉不合理的財政措施。比如,對於低效產能和過剩產能企業,要取消財政補貼等維持企業繼續運營的做法,要讓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僵屍企業」,或者環保、安全生產不達標且整改無望的企業及落後產能進行破產清算。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需要大力度的財政支持。追求創新與提升核心競爭力是一項中長期任務,在短期內是無法完成的。但目前階段需要財政政策進行支持,各個時期的政策支持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長遠通道的創新機制和創新型經濟體。
其中,培育和發展高端產業是非常重要而又非常艱難的事項,我國將積極發展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又是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的制高點。雖然這些產業需要長時期的積累才能形成,但是目前階段已經急需相關政策進行扶植,否則,就會錯過最佳的產業啟動期。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地提出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具有特別的意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之一,單獨提出這項改革是為了強調當前階段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的重要性以及進行實施的決心。企業成本高的重要因素就是高稅費負擔。為此,降低稅費將是財政政策進行調整的一項重大任務。
採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來保障民生兜底,可謂是國家對實施財政功能的一種新提法。這一提法指明了積極財政政策的另一個發力方向,即保障和加強民生建設。這次會議也指出,更好統籌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進一步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保障民生的財政政策方面表明我國的財政政策根據新常態發展階段的需要正在進行適度的轉型,表現為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這種轉型的意義在於,以積極的財政政策推進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環境治理、生態文明等民生建設。這次會議進一步說明了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的趨勢。
與此同時,我國的公共財政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最近的年財政收入增長約為10%,但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環境治理幾項財政支出增速則達到20%以上。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逐步加快以及「十三五」規劃中對社會民生與資源環境的高度重視,公共財政方面的支出需求也會進一步加大。
因此,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滿足民生需要的積極財政思路即公共財政思路,是對新的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建設需求的及時應對。

8. 歷年來我國財政政策內容

財政政策: 是政府根據一定目標,通過財政收入和支出的變化影響紅光經濟活動水平的宏觀經濟政策。就其對社會總需求所產生的影響而言,可以歸納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財政政策兩類。

國家選用的財政工具通常包括:

預算、稅收、國債、財政支出、財政補貼等。

9. 聯系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談談我國財政政策

積極的松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適度放鬆的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持續高位的兩難選擇。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松,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熱點內容
房博士律師團 發布:2025-08-15 03:54:58 瀏覽:677
參加法律碩士有什麼要求嗎 發布:2025-08-15 03:49:20 瀏覽:176
孫劍良律師 發布:2025-08-15 03:47:42 瀏覽:640
法律知識普及名言警句 發布:2025-08-15 03:39:29 瀏覽:982
上網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15 03:39:27 瀏覽:85
305刑法 發布:2025-08-15 03:36:40 瀏覽:793
安徽省法院領導 發布:2025-08-15 03:31:50 瀏覽:174
法院失責 發布:2025-08-15 03:25:58 瀏覽:490
法律知識b卷雲南 發布:2025-08-15 02:52:42 瀏覽:163
買房法律知識40年70年 發布:2025-08-15 02:52:39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