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觀察法
Ⅰ 跪求2010年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的大綱解析和真題以及2011年的大綱解析及大綱
這是2011年最新全國社會工作考研大綱:
參考書目
《社會工作原理》參考書
1,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或採用吳增基、吳鵬森、蘇振芳:《現代社會學》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社會工作實務》參考書
3,許莉婭:《個案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劉夢:《小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徐永祥:《社區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6,風笑天:《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全國MSW考試指導范圍(定稿)
全國MSW考試專業課考試包括社會工作原理、社會工作實務兩門。考試指導范圍如下:
壹 考試科目:社會工作原理
社會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會工作基礎知識及社會學基礎知識兩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部分:社會工作基礎知識
了解社會工作的產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設;了解社會工作的社會功能,把握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基本價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點及其本質;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包括價值理念、理論基礎、過程模式等。
一、社會工作概述
1.社會工作的涵義與性質
2.社會工作的產生與發展
3.社會工作的對象與服務領域
4.社會工作的功能
二、社會工作的價值基礎
1.社會福利思想
2.社會福利制度
3.社會工作的價值與價值體系
4.社會工作的專業倫理
三、社會工作的理論
1.社會工作理論的涵義及地位
2.社會工作的基礎理論
3.社會工作的實踐理論
四、人的發展與社會環境
1.人的發展、社會環境及其關系
2.兒童發展與社會環境
3.青少年發展與社會環境
4.成人發展與社會環境
5.老人發展與社會環境
五、社會工作過程
1.社會工作過程的基本要素
2.社會工作的一般過程
3.社會工作者的角色
六、社會工作教育
1.社會工作教育與訓練的意義
2.社會工作教育與專業化
3.社會工作本土化
第二部分:社會學基礎知識
要求考生了解社會學的研究對象與基本功能,掌握社會學基本概念與理論,掌握社會學觀察社會現象、分析社會問題的視角與方法。
一、社會學的對象與功能
1.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2.社會學的功能
二、社會
1.社會及其構成
2.文化的類型與功能
三、人的社會化
1.人的社會化的涵義及意義
2.人的社會化的過程與內容
3.社會角色
四、社會互動
1.社會互動的涵義及類型
2.社會互動的理論
五、社會群體
1.社會群體的涵義及類型
2.初級社會群體
3.社會群體的變遷
六、社會組織
1.社會組織的特徵與類型
2.社會組織的結構
3.社會組織管理
七、社會制度
1.社會制度的概念與類型
2.社會制度的功能
八、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1.社會分層的概念與功能
2.社會分層理論
3.社會流動
九、社區
1.社區的概念與要素
2.城市社區與農村社區
3.城市化
十、社會變遷與社會現代化
1.社會變遷的涵義與類型
2.社會現代化的涵義與內容
3.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特徵
十一、社會問題
1.社會問題的涵義及特點
2.社會問題的類型與成因
3.當前我國的主要社會問題
十二、越軌與社會控制
1.越軌行為及其類型
2.社會控制的概念與類型
3.社會控制體系
貳 考試科目:社會工作實務
社會工作實務部分包括社會工作實務方法及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兩方面的知識。
第一部分:社會工作實務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了解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實務方法的涵義與適用范圍,了解實務方法的各種工作模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的內容基本理論與方法。
一、個案工作
1.個案工作的涵義與特點
2.個案工作的理論與主要模式
3.個案工作的原則和技巧
4.個案管理�
二、小組工作�
1.小組工作的涵義與特點
2.小組工作的理論和主要模式
3.小組工作的發展階段
4.小組工作的原則與技巧
三、社區工作�
1.社區工作的涵義與特點
2.社區工作的主要模式�
3.社區工作的技巧�
4.我國的社區工作�
四、社會行政�
1.社會行政的涵義與功能�
2.社會行政的內容
3.社會服務評估�
五、社會政策
1.社會政策的含義與類型
2.社會政策的基本理論
3.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
4.我國的主要社會政策
第二部分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要求考生了解社會調查研究的科學過程,了解具體的調查設計與實施方法,了解資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寫調查報告的要求。
一、社會調查研究的主要過程與內容�
1.調查研究的主要階段�
2.研究的單位與研究內容�
二、測量�
1.測量的水平�
2.概念的操作化�
3.信度與效度�
三、抽樣�
1.概率抽樣
2.非概率抽樣
四、定量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實驗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點
2.訪談法
3.焦點小組
4.觀察法
六、變數的統計描述與分析
1.描述頻數分布
2.分布趨勢
3.列聯表
七、撰寫研究報告
1.研究報告的類型與結構
2.研究報告的寫作
Ⅱ 評估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績效有哪些指標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目標、原則、主體、內容、方法和程序。
本標准適用於財政性資金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評估。其他資金購買或委託實施的社會工作服務
項目評估可參照使用。
2 術語和定義
2.1
社會工作服務social work service
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運用專業方法為有需要的服務對象(個人、家庭、
社區、組織等)提供困難救助、矛盾調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關系調適和資源協調等方
面的專業性服務,以協助服務對象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提升服務對象適應環境的能力。
2.2
社會工作服務項目social work service program
為滿足特定服務對象的需求,在一定時間內,運用一定的資源,按照預定的服務目標、服務內容和
服務要求所設計、實施的社會工作服務任務。
3 評估目標
3.1 評估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專業服務效果及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
3.2 總結社會工作服務經驗,提煉社會工作服務技巧,提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
3.3 作為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結項的依據以及為項目購買方確定項目執行方繼續承擔相關社會工作服務
項目的資質提供依據。
4 評估原則
4.1 客觀性原則
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准確反映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投入、運作、產出以及成效方面的實際情況。
4.2 專業性原則
注重考察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論、方法和技巧在服務項目中的運用。
4.3 系統性原則
通過層次化結構對指標體系進行結構化分類,確定各類評估指標的權重,全面、綜合地反映服務項
目的整體情況。
4.4 可操作性原則
評估方法符合項目實際,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易於操作。
5 評估主體
5.1 評估組織者
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評估組織者一般為購買方,負責確定評估方式和評估執行方,落實評估經費,
統籌評估相關事宜。
5.2 評估執行方
評估組織者直接組建的專業評估團隊或受委託的專業評估機構組建的專業評估團隊。
評估團隊應具備以下條件:
——不少於5 人的單數組成;
——取得中、高級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受過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且具有3
年以上相關社會工作實務經驗的人員不低於30%;
——不少於1 名熟悉社會組織財務工作、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財會人員。
6 評估內容
6.1 項目方案
項目方案的評估應包括:
——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策劃是否專業、規范;
——服務計劃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可操作性,是否有效回應服務對象需求和項目目標要求;
——服務對象界定是否符合項目基本要求;
——對需求的調查分析是否准確,需求分析報告結構是否完整,是否能根據需求合理界定項目服務
的覆蓋范圍和目標指向;
——預算方案是否體現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公益導向性的原則。
6.2 項目實施
6.2.1專業人員配備與使用
在項目實施中,是否能夠按照項目方案中的計劃配備相應的社會工作及相關專業人員,並在項目實
施中發揮相應作用。在人員使用過程中,是否能夠做到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團隊協作。
6.2.2物資配置
在項目實施中,使用的場地、設備、服務設施及相關物資是否能夠滿足項目運行需求。
6.2.3專業服務價值理念運用
在項目實施中,能否真正體現社會工作者「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價值觀和「平等、尊重、接納、
保密」等專業原則。
6.2.4專業服務理論運用
在項目實施中,是否正確依據社會工作專業相關理論。
6.2.5專業服務方法運用
在項目實施中,是否恰當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和技巧。
6.3 項目管理
6.3.1項目行政管理
是否制定和執行了項目人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物資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
6.3.2專業規范性管理
是否制定和執行了完善的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規范和程序;是否全面、原始、真實保存項目服務檔案;
是否制定了服務對象權益保障制度。
6.3.3項目進度管理
項目團隊是否根據服務方案制定了總體工作計劃和階段性工作安排;是否制定了服務進度管理制
度,並合理安排工作進度。
6.3.4服務質量體系與督導
是否建立了服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是否建立專業督導和培訓機制;是否建立意見反饋與投訴處理
機制;是否提出持續改進機制。
6.3.5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
項目執行機構是否對其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估,是否制定了項目應急預案。
6.3.6項目資金管理
項目資金使用是否符合預算執行方案和財務管理制度。
6.4 項目成效
6.4.1目標實現程度
評估內容包括:
——合同規定的服務目標達成情況;
——合同規定的服務數量完成情況;
——合同規定的服務對象改善情況;
——合同規定的服務組織及其專業團隊從項目實施中得到成長發展的情況。
6.4.2滿意度
評估服務對象、購買方、項目執行方對社會工作服務過程與成效的滿意度。
6.4.3社會效益
對項目的影響力、可持續性、可推廣性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
——社會反響:獎懲情況、宣傳報道、研究成果;
——決策影響:對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建議被相關部門採納;
——資源整合:組織參與、社會捐贈、志願者參與。
7 評估方法
7.1 資料分析法
資料分析法應包括以下內容:
——組織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組織的基本信息(如組織章程)、與項目有關的組織制度文本(如
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和組織日常工作記錄(如董事會或理事會會議記錄);
——項目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項目計劃(如項目標書、項目服務方案)、項目服務檔案(如服
務記錄)、項目人員檔案(如項目人員、志願者檔案)、項目財務信息(如項目預算、決算表)及與
項目相關的各類管理制度檔案(如項目行政管理、專業規范性管理、項目進度管理、服務質量控制、
風險管理);
——其他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項目測評工具(如服務滿意度問卷)、項目各類統計文本(如服
務滿意度調查結果統計)和項目各類工作報告(如項目中期報告、總結報告)。
7.2 觀察法
觀察法應包括下列內容:
——為了解項目的具體服務過程,評估人員應對每個項目的日常服務或活動過程進行現場觀察。觀
察內容包括:服務環境、服務內容、服務方法以及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性體現和規范,服務人員與
服務對象的互動等;
——對於已經結束的服務項目,評估人員可通過觀察該組織與評估項目同類的日常服務和活動,從
側面了解項目的服務過程。
7.3 問卷法
問卷法應包括下列內容:
——在項目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可利用問卷調查收集項目服務對象滿意率和項目服務成效等信
息;
——依據項目總體目標和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及抽樣樣本;
——在問卷調查結束後,評估人員應對問卷回收情況、問卷填寫完整性和內容真實性進行質量復核。
7.4 訪談法
7.4.1與項目的服務對象及開展項目服務的相關人員,就服務滿意率、服務成效以及對項目服務的具
體意見進行訪談。
7.4.2與項目執行方的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就以下內容進行訪談:
——向執行方的負責人了解在項目運作過程中,有關項目監管、資源整合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運作
該項目給組織帶來的影響以及項目運作中遇到的困難;
——向執行方項目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了解項目的實際運作情況,包括項目體現社會工作專業價值
觀、理論和方法的情況,項目完成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管理制度及落實情況。
7.4.3與項目購買方代表就項目運作情況的滿意度進行訪談。
8 評估程序
8.1 制定評估方案
8.1.1起草方案
評估執行方應根據評估組織方的要求,起草詳細的評估方案。
8.1.2方案內容
評估方案內容應包括:
——目標任務;
——基本方法;
——進度安排;
——人員安排;
——經費預算;
——風險控制。
8.1.3方案確認
評估執行方應將評估方案交評估組織方確認,雙方確認同意後簽訂委託評估協議書(見附錄A)。
8.2 組織人員
評估執行方應根據評估方案,組建評估團隊,針對項目開展評估培訓。
8.3 發送通知
評估執行方應至少提前30 個工作日,書面告知被評估方評估的具體要求、評估標准、操作細則及
安排。
8.4 實施評估
被評估方應根椐評估要求提交自評報告。評估執行方在收到自評報告和相關材料後及時組織評估。
評估實施過程中,被評估方應根據評估需要,及時向評估執行方提供項目相關的各類資料。
8.5 出具報告
8.5.1報告內容
評估報告內容應至少包括:
——評估開展情況;
——項目及執行基本情況;
——評估結論及建議。
8.5.2評估結果反饋
評估執行方撰寫完成評估報告後,應以評估報告(初稿)的形式,就初步評估結果與被評估方進行
溝通,征詢被評估方意見。
評估執行方出具正式評估報告並送達評估委託方。
9 評估報告運用
9.1 項目購買方
9.1.1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購買方是否繼續委託或中斷委託項目的決策依據;
9.1.2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購買方與項目執行方協商對未來項目方案、項目實施、項目管理等方面改
善的參考依據;
9.1.3評估報告宜作為優秀項目評比、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參考依據。
9.2 項目執行方
9.2.1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執行方向項目購買方申請新項目或申請項目延續的參考依據;
9.2.2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執行方對項目經驗的總結和對項目進一步改進的參考依據。
Ⅲ 有誰知道這幾道社區社會工作試題的答案么
C,A,A,C,C,B,D,A,C,D,A,D,C,B,A,C,D,C,A.A.B.D.D.C.
OK
Ⅳ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
神馬
Ⅳ 什麼是引入社會質本建設
近年來,「社會資本」的概念已經成為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的新熱點,引起了社會學,經濟學和政治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研究者的興趣,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在社會學領域里,學者們紛紛就社會資本的概念內涵、表現形式、作用和功效、測量以及如何構建社會資本等內容進行研究和探討,形成了關於社會資本理論闡述及社會資本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的運用的豐富研究成果。在對過往的研究進行簡要回顧與分析的基礎上,筆者提出自己的社會資本理論框架,分別對社會資本的概念、基本形式、特徵及其核心維度進行簡要論述,這個理論作為本文的統帥性指導理論,將直接決定本研究整個過程中的行動取向。在本研究中筆者試圖將社會工作知識引入到社會資本的建設中,即如何運用社會工作的理論和實務工作方法構建社區內兒童社會資本。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和方法,和該地的兒童及家長一起展開構建該小區內兒童社會資本的行動研究,在行動中通過參與式觀察、對兒童及家長的深度訪談及研究者自身的反思,探討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者在建設社會資本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及這些作用實現的途徑,並簡要評估其有效性。本文選擇質性研究中的行動研究方法,採取參與式觀察法、深度訪談法等收集並分析資料,行動過程中主要採用了社會工作的小組工作方法,並使用了社會工作及心理學的相關理論。這種研究範式及研究視角是筆者試圖挑戰過往研究的關鍵之處。之所以選用這樣的範式和視角,理論上是為了嘗試將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更好地運用於社會學領域,實現二者的最佳結合,實踐上,是為了證明社會工作不論是作為一種專業還是一種職業,在當今中國的社區建設中,是迫切需要的。
Ⅵ 437社會工作實務是統考還是自主命題理是統考嗎
一、考試基本要求及適用范圍概述
本《社會工作實務》考試大綱適用於鄭州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入
學考試。《社會工作實務》包括社會工作實務方法及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兩方面的
知識。社會工作實務方法部分要求考生了解社會工作實務的意義,了解個案工作、
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等實務方法的涵義與適用范圍,了解實務方法的各種工作模
式及工作技巧,了解社會行政、社會政策及社會工作實務的內容、基本理論與方
法。社會調查研究方法部分要求考生了解社會調查研究的科學過程,了解具體的
調查設計與實施方法,了解資料分析的方法及撰寫調查報告的要求。
二、考試形式
碩士研究生入學《社會工作實務》考試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 180 分鍾,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
試卷結構(題型):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
三、考試內容
第一部分:社會工作實務方法
(一)個案工作
1.個案工作的涵義與特點
命題學院(蓋章):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考試科目代碼及名稱: 437 社會工作實務
2.個案工作的理論與主要模式
3.個案工作的過程、原則和技巧
4.
1.小組工作的涵義、特點與功能
2.小組工作的理論和主要模式
3.小組工作的發展階段和過程
4.小組工作的原則與技巧
1.社區工作的涵義、特點與目標
2.
3.
4.
1.
2.社會行政的內容
3.
(五)社會政策
1.社會政策的概念與類型
2.社會政策的要素與基本理論
3.社會政策的制定、實施與評估變動
4.我國的主要社會政策
(六)兒童社會工作
1.兒童社會工作的概念、特徵及其功能
2.兒童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七)青少年社會工作
1.青少年社會工作的概念
2.青少年社會福利的基本內容
3.青少年社會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八)老年社會工作
1.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方法
2.老年社會工作的實務
(九)殘疾人社會工作
1.殘疾人社會工作的概念與內容
2.殘疾人社會工作的理論、模式和方法
3.中國的殘疾人社會工作
(十)家庭社會工作
1.家庭社會工作的概念、特點和任務
2.家庭社會工作的理論
3.家庭社會工作的方法
(十一)醫務社會工作
1.醫務社會工作及相關概念
2.醫務社會工作的主要理論
3.醫務社會工作的介入領域與實務方法
(十二)反貧困與社會工作
1.貧困的基本概念
2.反貧困的國際經驗
3.中國的反貧困與社會工作發展
第二部分: 社會調查研究方法
1.
2.
(二)測量
1.測量的水平
2.概念的操作化
3.信度與效度
(三)抽樣
1.概率抽樣
2.非概率抽樣
(四)定量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實驗法
(五)定性研究方法
1.定性研究方法的特點
2.訪談法
3.焦點小組
4.觀察法
(六)變數的統計描述與分析
1.描述頻數分布
2.分布趨勢
3.列聯表
(七)撰寫研究報告
1.研究報告的類型與結構
2.研究報告的寫作
四、考試要求
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社會工作實務》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80
分鍾,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試卷務必書寫清楚、符號和西文字母運用得當。答
案必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試題紙上無效。
五、主要參考教材(參考書目)
1.《社會工作概論》(2014年10月第三版),王思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社會政策概論》(2014年10月第三版),關信平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社會研究方法》(2013年8月第四版)
Ⅶ 我想知道考研中的"社會工作碩士"所需的331社會工作原理,和437社會工作實務兩本書是哪個出版社出的
是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社工考試大綱:
全國MSW考試專業課考試。(社會工作原理、社會工作實務)考試指導范圍。壹 考試科目:社會工作原理。社會工作原理部分包括社會工作基礎知識及社會學基礎知識兩個方面的知識。
第一部分:社會工作基礎知識。
了解社會工作的產生背景及其基本假設;了解社會工作的社會功能,把握社會工作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的基本價值取向和思路;理解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特點及其本質;掌握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包括價值理念、理論基礎、過程模式等。
(7)社會工作觀察法擴展閱讀:
為落實黨中央的戰略部署,滿足和諧社會建設對高層次社會工作人才的需求,借鑒國際上專業學位設置的通行做法,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專業學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設置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
在國際上,在社會科學領域,社會工作早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和專業,它同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具有同等的學科地位,並已形成比較成熟和完備的社會工作專業教育體系。
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不但招收大量的社會工作本科生,而且都設有社會工作碩士專業學位來培養實務導向的社會工作高層次人才。
Ⅷ 社區社會工作單選
1 d
2 b
3 c
4 d
5 a
6 c
Ⅸ 幼兒心理學追蹤觀察法的特點是什麼
(一)自然觀察法具有目的性 與日常觀察只是簡單反射式的感覺不同,自然觀察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與研究。它要求達到:①詳細描述所觀察的現象;②確定某個現象得以發展的條件;③科學地分析和說明現象及其發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系和關系等。為此,在觀察之前,應根據科研任務,制定好計劃,包括確定觀察對象、觀察條件、觀察范圍和觀察方法,以保證觀察有目的地進行。
(二)自然觀察法具有選擇性 科學的觀察並不是無選擇地將所有現象和事實盡收眼底,而是從大量客觀事實中,選擇觀察的典型對象,選擇典型條件、時間、地點,獲得典型事物的現象和過程。但是必須保證都是在自然狀態下的現象和事物。
(三)自然觀察法具有研究性 就是運用各種手段紀錄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並保存下來,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提出觀察的結論與報告。
Ⅹ 今生使命是服務他人完成使命會怎樣
1范圍本標准規定了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績效評估目標、原則、主體、內容、方法和程序。本標准適用於財政性資金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評估。其他資金購買或委託實施的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評估可參照使用。2術語和定義2.1社會工作服務socialworkservice社會工作專業人員遵循社會工作專業價值理念,運用專業方法為有需要的服務對象(個人、家庭、社區、組織等)提供困難救助、矛盾調處、人文關懷、心理疏導、行為矯治、關系調適和資源協調等方面的專業性服務,以協助服務對象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提升服務對象適應環境的能力。2.2社會工作服務項目socialworkserviceprogram為滿足特定服務對象的需求,在一定時間內,運用一定的資源,按照預定的服務目標、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所設計、實施的社會工作服務任務。3評估目標3.1評估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專業服務效果及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3.2總結社會工作服務經驗,提煉社會工作服務技巧,提升社會工作服務水平。3.3作為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結項的依據以及為項目購買方確定項目執行方繼續承擔相關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資質提供依據。4評估原則4.1客觀性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准確反映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在投入、運作、產出以及成效方面的實際情況。4.2專業性原則注重考察社會工作的專業價值、理論、方法和技巧在服務項目中的運用。4.3系統性原則通過層次化結構對指標體系進行結構化分類,確定各類評估指標的權重,全面、綜合地反映服務項目的整體情況。4.4可操作性原則評估方法符合項目實際,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易於操作。5評估主體5.1評估組織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評估組織者一般為購買方,負責確定評估方式和評估執行方,落實評估經費,統籌評估相關事宜。5.2評估執行方評估組織者直接組建的專業評估團隊或受委託的專業評估機構組建的專業評估團隊。評估團隊應具備以下條件:——不少於5人的單數組成;——取得中、高級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受過碩士研究生及以上社會工作專業教育,且具有3年以上相關社會工作實務經驗的人員不低於30%;——不少於1名熟悉社會組織財務工作、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財會人員。6評估內容6.1項目方案項目方案的評估應包括:——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策劃是否專業、規范;——服務計劃是否具有邏輯性和可操作性,是否有效回應服務對象需求和項目目標要求;——服務對象界定是否符合項目基本要求;——對需求的調查分析是否准確,需求分析報告結構是否完整,是否能根據需求合理界定項目服務的覆蓋范圍和目標指向;——預算方案是否體現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公益導向性的原則。6.2項目實施6.2.1專業人員配備與使用在項目實施中,是否能夠按照項目方案中的計劃配備相應的社會工作及相關專業人員,並在項目實施中發揮相應作用。在人員使用過程中,是否能夠做到分工明確、優勢互補、團隊協作。6.2.2物資配置在項目實施中,使用的場地、設備、服務設施及相關物資是否能夠滿足項目運行需求。6.2.3專業服務價值理念運用在項目實施中,能否真正體現社會工作者「以人為本、助人自助」的價值觀和「平等、尊重、接納、保密」等專業原則。6.2.4專業服務理論運用在項目實施中,是否正確依據社會工作專業相關理論。6.2.5專業服務方法運用在項目實施中,是否恰當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和技巧。6.3項目管理6.3.1項目行政管理是否制定和執行了項目人事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物資管理制度及保密制度。6.3.2專業規范性管理是否制定和執行了完善的社會工作專業服務規范和程序;是否全面、原始、真實保存項目服務檔案;是否制定了服務對象權益保障制度。6.3.3項目進度管理項目團隊是否根據服務方案制定了總體工作計劃和階段性工作安排;是否制定了服務進度管理制度,並合理安排工作進度。6.3.4服務質量體系與督導是否建立了服務質量評估指標體系;是否建立專業督導和培訓機制;是否建立意見反饋與投訴處理機制;是否提出持續改進機制。6.3.5風險管理與應急預案項目執行機構是否對其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進行預估,是否制定了項目應急預案。6.3.6項目資金管理項目資金使用是否符合預算執行方案和財務管理制度。6.4項目成效6.4.1目標實現程度評估內容包括:——合同規定的服務目標達成情況;——合同規定的服務數量完成情況;——合同規定的服務對象改善情況;——合同規定的服務組織及其專業團隊從項目實施中得到成長發展的情況。6.4.2滿意度評估服務對象、購買方、項目執行方對社會工作服務過程與成效的滿意度。6.4.3社會效益對項目的影響力、可持續性、可推廣性進行評估。評估內容包括:——社會反響:獎懲情況、宣傳報道、研究成果;——決策影響:對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思考與建議被相關部門採納;——資源整合:組織參與、社會捐贈、志願者參與。7評估方法7.1資料分析法資料分析法應包括以下內容:——組織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組織的基本信息(如組織章程)、與項目有關的組織制度文本(如項目財務管理制度)和組織日常工作記錄(如董事會或理事會會議記錄);——項目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項目計劃(如項目標書、項目服務方案)、項目服務檔案(如服務記錄)、項目人員檔案(如項目人員、志願者檔案)、項目財務信息(如項目預算、決算表)及與項目相關的各類管理制度檔案(如項目行政管理、專業規范性管理、項目進度管理、服務質量控制、風險管理);——其他資料分析,包括但不限於項目測評工具(如服務滿意度問卷)、項目各類統計文本(如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統計)和項目各類工作報告(如項目中期報告、總結報告)。7.2觀察法觀察法應包括下列內容:——為了解項目的具體服務過程,評估人員應對每個項目的日常服務或活動過程進行現場觀察。觀察內容包括:服務環境、服務內容、服務方法以及服務的社會工作專業性體現和規范,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互動等;——對於已經結束的服務項目,評估人員可通過觀察該組織與評估項目同類的日常服務和活動,從側面了解項目的服務過程。7.3問卷法問卷法應包括下列內容:——在項目評估過程中,評估人員可利用問卷調查收集項目服務對象滿意率和項目服務成效等信息;——依據項目總體目標和服務對象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調查問卷及抽樣樣本;——在問卷調查結束後,評估人員應對問卷回收情況、問卷填寫完整性和內容真實性進行質量復核。7.4訪談法7.4.1與項目的服務對象及開展項目服務的相關人員,就服務滿意率、服務成效以及對項目服務的具體意見進行訪談。7.4.2與項目執行方的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就以下內容進行訪談:——向執行方的負責人了解在項目運作過程中,有關項目監管、資源整合方面所採取的措施,運作該項目給組織帶來的影響以及項目運作中遇到的困難;——向執行方項目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了解項目的實際運作情況,包括項目體現社會工作專業價值觀、理論和方法的情況,項目完成情況,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項目管理制度及落實情況。7.4.3與項目購買方代表就項目運作情況的滿意度進行訪談。8評估程序8.1制定評估方案8.1.1起草方案評估執行方應根據評估組織方的要求,起草詳細的評估方案。8.1.2方案內容評估方案內容應包括:——目標任務;——基本方法;——進度安排;——人員安排;——經費預算;——風險控制。8.1.3方案確認評估執行方應將評估方案交評估組織方確認,雙方確認同意後簽訂委託評估協議書(見附錄A)。8.2組織人員評估執行方應根據評估方案,組建評估團隊,針對項目開展評估培訓。8.3發送通知評估執行方應至少提前30個工作日,書面告知被評估方評估的具體要求、評估標准、操作細則及安排。8.4實施評估被評估方應根椐評估要求提交自評報告。評估執行方在收到自評報告和相關材料後及時組織評估。評估實施過程中,被評估方應根據評估需要,及時向評估執行方提供項目相關的各類資料。8.5出具報告8.5.1報告內容評估報告內容應至少包括:——評估開展情況;——項目及執行基本情況;——評估結論及建議。8.5.2評估結果反饋評估執行方撰寫完成評估報告後,應以評估報告(初稿)的形式,就初步評估結果與被評估方進行溝通,征詢被評估方意見。評估執行方出具正式評估報告並送達評估委託方。9評估報告運用9.1項目購買方9.1.1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購買方是否繼續委託或中斷委託項目的決策依據;9.1.2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購買方與項目執行方協商對未來項目方案、項目實施、項目管理等方面改善的參考依據;9.1.3評估報告宜作為優秀項目評比、資金投入等方面的參考依據。9.2項目執行方9.2.1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執行方向項目購買方申請新項目或申請項目延續的參考依據;9.2.2評估報告應作為項目執行方對項目經驗的總結和對項目進一步改進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