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對社會帶來的影響
1. 法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何指導意義
法的作用
(一)法的作用,又稱法的功能,泛指法對個人以及社會發生影響的體現。
根據行為的不同主體,法的規范作用可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作用。
一、指引作用
1、對本人行為的指引對人的行為的指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個別指引(或稱個別調整),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就具體的人和情況的指引;另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或稱規范性調整),即通過一般的規則就同類的人或情況的指引。(指引作用的對象是每個人本人的行為。)
2、確定的指引和有選擇的指引法律規范可以分為授權性和義務性兩種。這兩種規范分別代表了規范性指引的兩種指引形式。義務性規范代表確定的指引,即法律明確規定:人們應該這樣行為(如應履行合同)或不應該這樣行為(如在履行合同時不應有欺詐行為);並且一般還規定,如果違反這種規定,就應承擔某種否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不予承認、加以撤消或予以制裁等)。授權性規范代表一種有選擇的指引,即法律規定:人們可以這樣行為;而且一般還規定,如果人們這樣行為,將帶來某種肯定性的法律後果(如國家承認其有效、合法並加以
保護或獎勵等)。
確定性指引是指人們必須根據法律規范的指引而行為;有選擇的指引是指人們對法律規范所指引的行為有選擇餘地,法律容許人們自行決定是否這樣行為。
二、評價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評價作用。這里講的評價作用的對象是指他人的行為。
在評價他人行為時,總要有一定的、客觀的評價准則。法是一個重要的普遍的評價准則,即根據法來判斷某種行為是否合法。此外,作為一種評價准則,與政策、道德規范等相比,法律還具有比較明確、具體的特徵。
三、教育作用作為一種社會規范,法律還具有某種教育作用。這種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有人因違法而受到制裁,固然對一般人以至受制裁人本人有教育作用,反過來,人們的合法行為以及其法律後果也同樣對一般人的行為具有示範作用。
四、預測作用法律的預測作用,或者說,法律有可預測性的特徵,即依靠作為社會規范的法律,人們可以預先估計到他們相互之間將如何行為。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的行為,包括國家機關的行為。
五、強製作用法的另一個規范作用在於制裁、懲罰違法犯罪行為。這種規范作用的對象是違法者的行為。法的強制行為不僅在於制裁違法犯罪行為,而且還在於預防違法犯罪行為,增進社會成員的安全感。
(二)法的社會作用是指維護特定人群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
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社會作用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兩大方面:維護階級統治和執行社會公共事務。
一、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在階級對立的社會中,法的目的是維護對統治階級有利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維護統治階級的階級統治是法的社會作用的核心。
法在調整統治階級內部和統治階級及其同盟者之間的關系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執行社會公共事物的作用社會公共事物則是指與階級統治相對稱的活動,在各個階級對立的社會中,這種社會公共事物及有關法律的性質、作用和范圍是很不相同的。總的來說,執行這些活動的法律大體上有以下集中:
1、為維護人類折回基本生活條件的法律,如有關自然資源、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通訊以及基本社會秩序的法律;
2、有關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法律;
3、有關技術規范的法律,即使用設備工序、執行工藝過程和對產品、勞動、服務質量要求的法律;
4、有關一般文化事物的法律。
維護階級統治的作用和執行社會事物的作用這兩方面的法律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顧名思義,前一種法律的對象是階級統治,後一種是階級統治以外的事務。這兩種法律都是調整社會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其保護的直接對象是不同的。其次,維護階級統治的法律當然僅有利於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則是剝奪和壓迫;執行社會事務的法律,至少從客觀上說,有利於全社會而不是僅有利於統治階級一個階級。再有,執行社會公共事務作用的那些法律,即使在不同折回制度下,往往是相似的,是可以相互借鑒的。
三、關於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的性質關於法的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爭論,大體上說有一下兩種觀點:一種是,凡法都有階級性,即使是那些在客觀上對整個社會有利的、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法律,也有階級性;法的社會性與階級性是一致的,社會性是有階級性的社會性,法的階級性也是有社會性的階級性。另一種觀點是:從整體上看,法是有階級性的,但具體到各組成部分說,有的階級性強,有的階級性弱,有的彷彿很難看除它與階級的聯系。
(三)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法的社會作用有四個方面:
1、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
革;
2、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
4、保障和促進對外交往。(政治理論角度)
從法學角度出發,將當代中國法的社會作用歸納為以下六個方面。
一、維護秩序,促進建設和改革開放,實現富強、民主與文明
二、根據一定的價值准則分配利益,確認和維護社會成員的權利、義務
三、為國家機關和國家公職人員執行公務(即行使權力)的行為提供法律根據,並對他們濫用權力或不盡職責的行為實行制約
四、預防和解決社會成員之間以及他們與國家機關之間或國家機關之間的爭端
五、預防和制裁違法行為
六、為法律本身的運行與發展提供製度和程序四、正確認識社會主義法的作用近20年來,我國對法律重要性的認識逐步加深,這是經驗的總結,我們必須正確理解法律的作用,注意改正對法的作用的局限性。總之,認為法律無用,可有可無,或認為法律萬能,都是錯誤的。
2. 法律對社會的影響,作用
規范人的行為,規范團體的行為,規范國與國的行為,足使社會進步與發展。
3. 法律對社會的作用是什麼
法的作用可以分為規范作用與社會作用。這是根據法在社會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形式和內容,對法的作用的分類。從法是一種社會規范看,法具有規范作用,規范作用是法作用於社會的特殊形式;從法的本質和目的看,法又具有社會作用,社會作用是法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目的。這種對法的作用的劃分使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相區別,突出了法律調整的特點;同時,又明確了各個時期法律目的的差異。
法的規范作用可以分為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五種。法的這五種規范作用是法律必備的,任何社會的法律都具有。但是,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由於法律的性質和價值的不同,法的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是會有所不同的。
指引作用是指法對本人的行為具有引導作用。在這里,行為的主體是每個人自己。對人的行為的指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個別性指引,即通過一個具體的指示形成對具體的人的具體情況的指引;一種是規范性指引,是通過一般的規則對同類的人或行為的指引。個別指引盡管是非常重要的,但就建立和維護穩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而言,規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義。從立法技術上看,法律對人的行為的指引通常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確定的指引,即通過設置法律義務,要求人們作出或抑制一定行為,使社會成員明確自己必須從事或不得從事的行為界限。一種是不確定的指引,又稱選擇的指引,是指通過宣告法律權利,給人們一定的選擇范圍。
評價作用是指,法律作為一種行為標准,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合法與否的評判作用。這里,行為的對象是他人。在現代社會,法律已經成為評價人的行為的基本標准。
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這種作用又具體表現為示警作用和示範作用。法的教育作為對於提高公民法律意識,促使公民自覺遵守法律具有重要作用。
預測作用是指憑借法律的存在,可以預先估計到人們相互之間會如何行為。法的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之間的行為,包括公民之間、社會組織之間、國家、企事業單位之間以及它們相互之間的行為的預測。社會是由人們的交往行為構成的,社會規范的存在就意味著行為預期的存在。而行為的預期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也是社會能夠存在下去的主要原因。
強製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這里,強製作用的對象是違反者的行為。制定法律的目的是讓人們遵守,是希望法律的規定能夠轉化為社會現實。在此,法律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離開了強制性,法律就失去了權威;而加強法律的強制性,則有助於提高法律的權威。
法的社會作用是從法的本質和目的這一角度出發確定法的作用,如果說法的規范作用取決於法的特徵,那麼,法的社會作用就是由法的內容、目的決定的。法的社會作用主要涉及了三個領域和兩個方向。三個領域即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生活領域;兩個方面即政治職能(通常說的階級統治的職能)和社會職能(執行社會公共事務的職能)。
當然,盡管法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法律不是萬能的,原因在於:(1)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的,因此,法律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2)法律是社會規范之一,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以及社會條件和環境的制約;(3)法律規制和調整社會關系的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友誼關系)不適宜由法律來調整,法律就不應涉足其間;(4)法律自身條件的制約,如語言表達力的局限。在實踐活動中,法律必須結合自身特點發揮作用。
4. 巴氏滅菌法的出現對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巴氏滅菌法又稱低溫滅菌法,先將要求滅菌的物質加熱到65℃30分鍾或72℃15分鍾,隨後迅速冷卻到10℃以下。這樣既不破壞營養成分,又能殺死細菌的營養體,巴斯德發明的這種方法解決了酒質變酸的問題,拯救了法國釀酒業。現代的食品工業多採取間歇低溫滅菌法進行滅菌。可見,巴斯德的功績有多大。
5. 法律對社會的影響的議論文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和致謝。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題目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命題方式
簡明扼要,提綱挈領。 英文題名方法 ①英文題名以短語為主要形式,尤以名詞短語最常見,即題名基本上由一個或幾個名詞加上其前置和(或)後置定語構成;短語型題名要確定好中心詞,再進行前後修飾。各個詞的順序很重要,詞序不當,會導致表達不準。②一般不要用陳述句,因為題名主要起標示作用,而陳述句容易使題名具有判斷式的語義,且不夠精煉和醒目。少數情況(評述性、綜述性和駁斥性)下可以用疑問句做題名,因為疑問句有探討性語氣,易引起讀者興趣。 ③同一篇論文的英文題名與中文題名內容上應一致,但不等於說詞語要一一對應。在許多情況下,個別非實質性的詞可以省略或變動。 ④國外科技期刊一般對題名字數有所限制,有的規定題名不超過2行,每行不超過42個印刷符號和空格;有的要求題名不超過14個詞。這些規定可供我們參考。 ⑤在論文的英文題名中。凡可用可不用的冠詞均不用。
6. 法律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精彩辯護詞》
7. 法制與社會的社會影響
本刊呈送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國務院、中紀委、中央政法委、最高檢、最高法、國務院各部委辦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紀檢、監察、公、檢、法、司等部門。
本刊物新聞工作者關注生活、服務百姓、監督政府。倡導法治社會,衷心為社會各界工作人士服務。
8. 反壟斷法對社會的影響
壟斷的意義就是你手頭上有獨一無二的或是大部分的市場材料和份額,這個東西是市場必須的,你有這個優勢可以隨便跳高價格,就叫壟斷作用是取締不正當競爭,優化經濟正常合理運營。個人感覺中國移動就是壟斷,他的收費很高,只不過沒有對比你看不出來,別說聯通他們是一個鼻孔出氣的
9. 民主、法治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民主法治:和諧社會構建與發展的關鍵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利益。人民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是社會和諧與否的最終決定性因素。只有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和最終利益的社會,才具有最深刻的群眾基礎。只有在人民支持和參與的前提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建立並不斷發展。民主是和諧社會得以發展與進步的根本保證,是和諧社會的努力方向與理想目標;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斷發展的手段和途徑。法治的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減少矛盾,而且還在於可以有效地解決矛盾,使已經產生的紛爭能夠得到及時解決,使不和諧的狀態歸於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關鍵。
一方面,民主法治為和諧社會的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諧社會應當是一個誠信的社會。沒有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就沒有相互的合作,不可能形成普遍的社會認同,也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和諧社會要求社會成員之間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民主法治可以創造誠信友愛所必需的社會環境:民主的發展有利於培養人們內心的寬容、謙讓和互助友愛,法治的完善則有利於規范人們的行為,引導人們誠信友愛地相處。另一方面,民主法治為激發和諧社會的社會活力創造條件。社會活力不斷增強,是推動和諧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和關鍵因素。民主法治通過法律的形式確認和維護勞動者的創業動力、經濟利益和創造成果,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鼓勵人們創新的良好氛圍,營造平等競爭和共謀發展的社會環境,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方面的創造活力目標之實現。
發展才是硬道理。當今各種社會矛盾的解決關鍵要靠經濟的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國目前的根本任務。經濟的發展有賴於調動人民群眾的熱情和智慧,讓人民當家做主,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即法治經濟,由此可見,民主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與發展的關鍵。(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