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多少年數與詐騙

婚姻法多少年數與詐騙

發布時間: 2022-02-03 19:44:13

A. 新婚姻法有沒有詐騙婚姻的規定,

新婚姻法沒有詐騙婚姻的規定,一般也不會有這類的規定,因為婚姻是雙方自願的事,一切需要自己用心去判斷,被人甚至法律也不好去評斷。

B. 婚姻法詐騙罪兩萬判幾年

您好,您的問題黃喬穩律師回答如下:
詐騙罪在刑法裡面規定

C. 婚姻法規定哪種情況屬於騙婚

虛構事實,隱瞞真實情況的,騙取女方信任,與本人結婚的,構成騙婚。

D. 利用婚姻法第24條的後果,夠不夠成詐騙罪

您好!
《婚姻法》第二十四條【繼承遺產】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刑法》第二百一十條【詐騙罪】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如能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E. 婚姻法怎麼才算構成了詐騙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並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婚姻詐騙,俗稱「婚騙」,是以婚姻為誘餌詐騙他人錢財的行為。婚姻詐騙,往往是以擇偶難的中青年或離異者為對象,以結婚為幌子,詐騙受害者錢財,然後以感情不和為由分手或尋機逃離,這種婚姻詐騙又稱「放鴿子」,是最常見的婚姻詐騙形式。
刑法沒有專門將婚姻關系規定為詐騙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作為婚姻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並非排除在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之外。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包含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及特殊主體身份,比如職務犯罪中的犯罪主體規定等等。
司法實踐中,對於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並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於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佔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採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後,行為人將財物用於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並非屬於婚姻關系成立後,「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後,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F. 婚姻詐騙罪和買賣婚姻罪的條件

刑法266條所指的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第三者[包括父母]違反婚姻自主原則,以索取物財為目的,包辦強迫他人造成的婚姻。表現形式:換親、轉親、童養媳等都是包辦買賣婚姻不同形式的表現。處理方法:對買賣婚姻的處理應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1條之規定,買賣婚姻屬於可撤銷的婚姻。
買賣婚姻的當事人可按《婚姻法》第11條之規定,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向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或人民法院要求撤銷該婚姻。
(2)對因買賣婚姻獲得的財產,應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屬於包辦、強迫、買賣婚姻所得的財物,原則上依法收繳國庫。
(3)根據我國《婚姻法》第12條規定,可撤銷婚姻,自始無效。
買賣婚姻被宣告無效後,男女屬同居關系。
法律規定,男女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總是的解釋(一)》第15條解釋,被撤銷的婚姻,男女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可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所有的除外。

G. 婚姻法結婚三次算詐騙嗎

沒有這樣的規定。結婚的次數和詐騙沒有必然的關系。

H. 婚姻詐騙怎樣規定

婚姻詐騙罪構成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並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的;2、有禁止結婚而結婚的親屬關系的;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病、婚後尚未治癒的;4、未到法定婚齡的。這是明確規定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欺詐婚姻不屬於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要成立詐騙罪,主觀方面要有非法佔有財物的故意,客觀方面要有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得對方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物。 刑法條文方面 從本身的規定看,沒有將婚姻關系規定為詐騙犯罪是否成立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作為婚姻關系中的雙方當事人並非排除在詐騙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之外。我國刑法對犯罪主體的規定包含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及特殊主體身份,比如職務犯罪中的犯罪主體規定等等。在詐騙犯罪中,將詐騙犯罪的主體進行限制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司法實踐方面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夫妻或近親屬間的故意傷害犯罪,被刑事追究的也不乏其例,只是在處理上考慮雙方的特殊關系,與在社會上作案予以區別對待。婚姻關系並非是免責條件,如果因為有婚姻關系,就把詐騙犯罪的主體要求為非婚姻關系的雙方主體,顯然違背了刑法關於詐騙罪為一般主體的規定。 准確把握處理以婚姻騙財的案件,區別不道德婚姻和婚姻詐騙犯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判斷: 第一,從犯罪故意產生的時間上看,以婚騙財的詐騙犯罪的犯罪故意往往產生在婚姻關系成立之前,具有非法佔有他人錢財的犯罪故意是認定婚姻詐騙犯罪的重要構成要件。 第二,在客觀行為上,採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了被害人的信任。通過欺騙手段獲取財物之後,行為人將財物用於個人揮霍。為了掩蓋詐騙事實,更加取得被害人的信任,行為人有時也會將騙取的錢財少量花在被害人身上,但錢財在實質上仍被行為人個人控制和支配。 第三,從騙取的財產的所有權上看,所騙取的財產是一方婚前財產或是與被害人有關系的其他人的財產,並非屬於婚姻關系成立後,「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 第四,案發後,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I. 婚姻詐騙罪的立案標准八種

婚姻詐騙罪是以借婚姻索取財物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財物數額較大,並構成犯罪的行為。詐騙犯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構成本罪的犯罪主體。

要成立詐騙罪,主觀方面要有非法佔有財物的故意,客觀方面要有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使得對方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物。

《婚姻法》第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1、重婚的;2、有禁止結婚而結婚的親屬關系的;3、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病、婚後尚未治癒的;4、未到法定婚齡的。這是明確規定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欺詐婚姻不屬於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


第四,案發後,參考被害人的態度,司法機關可以考慮是否有追訴犯罪的必要,以達到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J. 婚姻欺騙的法律規定

騙離婚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欺詐,通過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令其在根本不願意離婚的情況下被騙同意離婚。按照《婚姻法》第五十八條「一方以欺詐、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民事行為無效」的規定,騙離婚應屆無效的民事行為,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後果,這是一種絕對無效的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在任何情況下都允許提出無效主張。對這種無效離婚,不管當事人向婚姻登記機關還是向人民法院提出,它們均應有權受理。婚姻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在處理時,首先要全面調查取證,弄清事實真相,如確屬騙離婚,要對實施欺詐行為的一方給予嚴肅的批評和處理。在此基礎上,對於凡是能和好的夫妻,做好調解工作,宣布離婚無效、收回或判決離婚無效;倘若調解不能恢復夫妻關系,也不應維護原離婚協議,而應宣布其騙離婚無效,維持原婚姻關系;當事人一方堅持不願維護原婚姻關系的,由人民法院按民事訴訟程序處理。在騙離婚中,行為人故意進行欺騙行為騙取離婚而與他人再婚的,應按重婚處理;其再婚關系因騙離婚的無效而當然無效,婚姻登記管理機關還應依據《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申請婚姻登記的當事人弄虛作假、騙取婚姻登記的,婚姻登記管理機關應當撤銷婚姻登記,對離婚的當事人宣布其解除婚姻關系無效並收回離婚證,並對當事人處以200元以下的罰款」的規定對當事人處以罰款。

熱點內容
晉州法院網 發布:2025-07-29 01:52:52 瀏覽:671
職業道德的重點是解決什麼問題 發布:2025-07-29 01:38:28 瀏覽:744
肇慶法律援助律師 發布:2025-07-29 01:38:23 瀏覽:482
國有資產損失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9 01:32:52 瀏覽:594
法的社會控制理論 發布:2025-07-29 01:14:05 瀏覽:609
勞動法上一個夜班休息 發布:2025-07-29 01:14:04 瀏覽:417
南大考研法學群 發布:2025-07-29 01:12:34 瀏覽:925
法院案件駁回 發布:2025-07-29 01:08:03 瀏覽:634
離婚後財產分割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9 01:06:39 瀏覽:687
2013新旅行社條例 發布:2025-07-29 01:06:27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