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刑事年齡
經濟法與刑法的抄關系,一、刑法和經濟法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部門。二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刑事,經濟),調整方式也不同(強制,刑罰;經濟、行政)。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就是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二、這兩個法的部門也有一定的交叉,經濟領域的一些行為,如果產生嚴重的社會損害,觸犯刑律,也會為刑法所調整。刑法專門有一章是規范經濟行為的: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三、刑法與經濟法,又可以具體化為具體的法律文件,前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後者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而是有《證券法》《票據法》等構成。希望能幫到你。
㈡ 經濟法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是多少8周歲以上還是10周歲以上
我國的經濟法並沒有規定行為能力人的規定,行為能力人的相關規定是在民法總則里有明確的規定,8歲以上為限制行為能力人,8歲以下為無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2)經濟法刑事年齡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㈢ 經濟法上完全行為能力人的最低年齡是多少
最低是16 前提是有自己的獨立經濟來源
㈣ 經濟法哪一年頒布的
謝爾曼法.
謝爾曼法1890年制訂,德國的煤炭經濟法年制訂.但德國的煤炭經濟法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經濟法命名的法規.
謝爾曼法
1890年,美國國會制定的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授權聯邦政府控制、干預經濟的法案。
該法規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訂立契約、實行合並或陰謀限制貿易的行為,均屬違法,旨在壟斷州際商業和貿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壟斷或試圖壟斷、聯合或共謀犯罪。違反該法的個人或組織,將受到民事的或刑事的制裁。
該法奠定了反壟斷法的堅實基礎,至今仍然是美國反壟斷的基本准則。但是,該法對什麼是壟斷行為、什麼是限制貿易活動沒做出明確解釋,為司法解釋留下了廣泛的空間,而且這種司法解釋要受到經濟背景的深刻影響。
現代經濟法的概念 形成於20世紀初期。1906年,德國學者在《世界經濟年鑒》中使用了經濟法這一名詞,用來說明與世界經濟有關的各種法規,但並不具有嚴格的學術意義。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德國政府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加強對重要物資的控制,頒布了大量的法規。1914年8月帝國議會通過了14項戰爭經濟法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授權法》,授權參政院在戰爭期間准予"發布對於防止經濟損害所必要的措施",繼之又頒布了《關於限制契約最高價格的通知》(1915)、《確保戰時國民糧食措施令》(1916)等。戰敗後的德國,為了擺脫經濟上的困境,制定了一些重要的產業統治法和卡特爾法,如《煤炭經濟法》(1919世界上第一個以經濟法命名的法規)、《防止濫用經濟權力法令》(1923)等。這些法規,表現為行使國家權力直接干預和操縱經濟,試圖把實施社會化政策同保護私有財產制度、契約自由原則結合起來。這些法律的出現,引起了法學界的重視。一些學者認為這些法律即是經濟法;研究經濟法應是法學中的一門新的學科。
㈤ 經濟法問題: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
這兩項規定不沖突;
這不是經濟法問題,是我國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就是說,凡內達到一定年齡、容精神正常者實施犯罪行為,應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規定,不滿十四周歲是無責任能力年齡階段;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八種重大罪行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不滿十八周歲,系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從保護未成年人角度考慮,此類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見:《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㈥ 民法.經濟法.刑法.各 三個案例
甲教授應乙大學的來邀請,去乙大源學講學。 1、在路上甲向商店買了瓶水,屬於民法調整。如果甲不給錢,那麼商店可以要求甲給錢,如果甲喝了水之後要跑,商店可以把甲扣押下來,或者要求甲給錢,或者拿衣服質押等,這是民法。 2、講學完了之後,甲得到了乙大學的報酬,1萬元。甲應當繳納稅收,這是經濟法。如果甲不納稅,那麼稅務機關可以凍結與甲應當繳納的稅款額相當的存款。 3、在甲要趕回家的時候,看到了仇人丙,甲把丙殺了,那麼甲應當就殺人行為承擔刑事責任。這是屬於刑法調整。 不知道這樣可不可以···
滿意請採納
㈦ 經濟法提問啦。大家幫忙啊!!~
暈倒,沒有答案?
㈧ 刑法與經濟法有什麼關系
我是研來究法律的,
一、刑法和經濟自法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部門。二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刑事,經濟),調整方式也不同(強制,刑罰;經濟、行政)。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就是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
經濟法是國家從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對具有社會公共性的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理和調控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這兩個法的部門也有一定的交叉,經濟領域的一些行為,如果產生嚴重的社會損害,觸犯刑律,也會為刑法所調整。刑法專門有一章是規范經濟行為的:第三章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一節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 走私罪
第三節 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 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三、刑法與經濟法,又可以具體化為具體的法律文件,前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後者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而是有《證券法》《票據法》等構成。
希望能幫到你。有事可再和我聯系。
㈨ 成為經濟法關系主體的公民有什麼條件嗎比如年齡
隨著部門法劃分界限的逐漸明確以及法學學科的不斷發展,「經濟法」這一概念的法學意義已經被特定化為與民商法相並列的經濟法法律部門以及與其相對應的經濟法學科,而不再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或者與經濟相關的法,這樣的表面含義。未見發文中專門就經濟法關系主體進行劃分,但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外乎: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國家。法律關系的公民(自然人)即包括本國公民,也包括居住在一國境內或者在境內活動的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
在法律關系中的公民(自然人)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權利能力的行使時間從出生起到死亡止。但因為公民(自然人)在一生中,智力能力是生長發育成熟的過程,其行為能力即受智力能力限制,故分為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和完全行為能力人。先行的法律《民法通則》中規定的是:1、不滿10周歲(以身份證登記出生日起算)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2、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3、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據此,經濟法關系主體的公民應是完全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和限制民事行為人應由其法定代理人或法院指定代理人等代為行使權力。
㈩ 我學的是經濟法,現在我想知道經濟法與刑法的區別,誰能告訴我呢謝謝
(1)刑法所調整的是由於犯罪而引起的各種社會關系。經濟法所調整的使經濟領域中專的縱向關屬系。
(2)刑法的任務是用刑法的方法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對違反刑法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經濟法則是國家對經濟實行宏觀調控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和。
(3)刑法的強制力程度較經濟法的強制力程度嚴厲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