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在先合同法
A. 什麼是違約責任合同法規定的違約責任承租方式有哪些
違約責任是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的簡稱,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合同約定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承擔原則:
一、過錯責任
過錯責任,是指由於當事人主觀上的故意或者過失而引起的違約責任。在發生違約事實的情況下,只有當事人有過錯,才能承擔違約責任,否則,將不承擔違約責任。過錯責任原則包含下列兩個方面的內容:①違約責任由有過錯的當事人承擔。一方合同當事人有過錯的,由該方自己承擔;雙方都有過錯的,由雙方分別承擔。例如,在來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質量不合要求,要承擔違約責任。承攬人本應按合同規定對來料先行檢驗合格後,方可加工成品。但是,承攬人沒有對定作人提供的來料進行檢驗,而直接把不合格的原料製成質量次的成品。在這種情況下,承攬人也要承擔違約責任。②無過錯的違約行為,可依法減免責任(如不可抗力造成的違約)。
二、無過錯責任
這一原則是指凡違反合同的行為,除了免責的外,都必須追究違約方的違約責任。任何一方合同當事人,不管是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還是公民個人,只要因過錯違約,均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追究其違約責任。在法律面前,在合同面前,人人是平等的。
三、賠償實際損失
所謂實際損失,是指違約方因自己的違約行為而在事實上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一般情況下,實際損失,包括財物的減少、損壞、滅失和其他損失及支出的必要費用,還包括可得利益的損失。當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造成對方經濟損失時,違約方應當向對方承擔賠償責任。
四、全面履行
這里所說的全面履行,是指違約方承擔經濟責任(如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金等)後仍應按合同要求全面履行。也就是說,違約方承擔了經濟責任後並不能代替合同的履行,不能自然免除合同的法律約束力,不能免除過錯方繼續履行合同的責任。只要受害方要求繼續履行合同,除了法律另有規定外,違約方又有能力履行,違約方就必須繼續履行未完成的合同義務。
B. 履行合同一方違約在先應當承擔責任有沒有法律條款和司法解釋
這關於法律方面的問題,我建議你就是去咨詢一下一些那個律師事務所,找一下這個律師咨詢一下,或者到你們那個當地的政府部門,它裡面有那個有那個免費的就是律師律師咨詢這個有一個業務窗口,你可以去那裡去看一下。然後到時候問一下。
C. 違約在先的問題
象你說的有3種情況,詳細跟你說說,供你參考。
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分為同時履行抗辯權、先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三種。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
(一)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概念
同時履行,是指合同訂立後,在合同有效期限內,當事人雙方不分先後地履行各自的義務的行為。
同時履行抗辯權,是指在沒有規定股行順序的雙務合同中,當事人一方在當事人另一方未為對待給付以前,有權拒絕先為給付的權利。
《合同法》第「條規定:「當李人互負僅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的,應當同時履行.一方在對方履行之前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對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時,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二)同時履行抗辯權的成立要件
1.由同一雙務合同產生互負的偵務
雙務合同是產生抗辯權的基礎,單務合同中不存在抗辯權的問題。同時,當事人只有通過不履行本合同中的義務來對抗對方在本合同中的不履行,而不能用一個合同中的權利去對抗另一個合同。
2.在合同中未約定履行順序
這正是同時履行的本質.如果約定了履行順序,其抗辯權就不是同時履行抗辯權,而是後面要提到的異時履行抗辯權了。
3.當事人另一方未履行債務
只有一方未履行其義務,另一方才具有行使抗辯權的基本條件。
4.對方的對待給付是可能履行的義務
倘若對方所負債務已經沒有履行的可能性,即同時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實現時,則不發生同時履行抗辯問題,當攀人可依照法律規定解除合同。
(三)同時履行抗辯權的行使與效力
同時履行抗辯權只能由當事人行使,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適用。
同時履行抗辯權有阻卻對方請求權的效力,沒有消滅對方請求權的效力。即在對方沒有履行或提出履行前,可以拒絕履行;當對方履行或提出展行時,應當恢復履行。
二、先履行抗辯權
(一)先履行抗辯權的概念
先履行抗辯權,是指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先履行一方的履行要求。
(二)先履行抗辯權的成立要件
1.雙方基於同一雙務合同且互負債務
先屐行抗辯權存在於雙務合同,而非單務合同。先履行抗辯權的雙方債務應基於同一合同。
2.履行彼務有先後順序
債務屐行的順序可能基於法律規定,也可能基於當事人約定。如果債務沒有先後履行順序,就應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而非先股行抗辯權。
3.有義務先履行債務的一方未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約定
如果先履行一方已經適當、全面地履行俄務,則後履行一方就沒有先履行抗辯權,而應當依約履行自身義務,否則可能承擔違約責任。
(三)先履行抗辯權的行使與效力
先履行抗辯權在當事人行使時,可採取明示或採取默示。
行使先履行抗辯權,在他方未先履行義務前,可拒絕自己履行義務,並不承擔違約責任。行使先履行抗辯權沒有消除合同的效力,在先履行方適當履行後,先履行抗辯權消滅。
三、不安抗辯權
(一)不安抗辯權的概念
不安抗辯權,是指先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因後履行合同一方當事人欠缺履行債務能力或信用,而拒絕履行合同的權利。
(二)不安抗辯權的成立要件
1.雙方當事人基於同一雙務合同而互負債務。
不安抗辯權存在於雙務合同,而非單務合同。不安抗辯權的雙方偵務應基於同一合同。
2.債務履行有先後順序,且由履行順序在先的當事人行使。
如果債務履行沒有先後順序,則只能適用同時履行抗辯權。在履行債務有先後順序的情況下,先履行一方可能行使不安抗辯權,後履行一方只可能行使先履行抗辯權。3.履行順序在後的一方履行能力明顯下降,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俊務能力的情形。
不安抗辯權制度在於保護履行順序在先的當事人,但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以該當事人的憤權實現受到存在於對方當事人的現實危險威脅為條件。根據《合同法》68條規定:「應當先屐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俊務;
(3)喪失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者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
當事人沒有確切證據中止履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4.履行順序在後的當事人未提供適當擔保
履行順序在後的當事人履行能力明顯下降,可能嚴重危及履行順序在先當事人的債權。但是,如果後履行方提供適當擔保,則先履行方的債權不會受到損害,所以,就不得行使不安抗辯權。
(三)不安抗辯權行使與效力
中止履行的一方,即行使不安抗辯權的一方負有對相對人欠缺信用、欠缺履行能力的舉證責任。
當事人依照本法第68條的規定中止履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對方提供適當擔保時,應當恢復履行。中止履行後,對方在合理期限內未恢復履行能力並且未提供適當擔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滿意請採納。
D. 一方違約在先另一方是否還應該繼續履行義務
一方違約在先,另一方可以拒絕履行合同義務。
《合同法》第六十七條當事人互負債務,有先後履行順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後履行一方有權拒絕其相應的履行要求。
E. 合同法關於一方違約而另一方仍履行合同的規定
根據規定,合同一方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另一方有義務讓自己的損失最小化,違約內方對另一容方有條件去阻止自己的損失擴大而不阻止的 部分,不承擔賠償責任。在本案中,乙在得知甲違約了 ,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了,乙就應該先中止履行合同,要求甲履行合同或提供擔保。如果甲在合理期限內沒有不 履行合同,也不提供擔保。如果乙認為有必要,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強制讓甲履行合同,並承擔違約責任。也可以解除合同並要求甲承擔違約責任。而不 是 自己繼續履行合同的義務,擴大自己的損失。
F.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違約責任
雙方簽訂店面租賃合同,合同期限是10年,已做了5年不想做。雙方應當協商解決,如果內協商不成,容應當承擔違約金,可以將合同押金30萬作為違約金。這個情況不違反合同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條 當事人一方未支付價款或者報酬的,對方可以要求其支付價款或者報酬。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G. 合同法中一方違約,是不是另一方有優先權
你好,合同雙方一方違約的,未違約的一方有權要求繼續履行合同,並要求違約一方承擔相應回損失賠償答責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