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經濟法無財產無人格

經濟法無財產無人格

發布時間: 2022-02-09 13:38:59

『壹』 關於經濟法的,謝謝解答,感激不盡

問題1.抵押合同部分有效。第二層抵押合同有效,第一層抵押合同無效。根據《物權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以建築物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登記。抵押權自登記時設立。」。第一層因為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所以無效。
2.理由不成立。法院在方方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情況下,可以拍賣方方公司旗下的財產來抵債。但因為第三層銀行沒有抵押,故銀行沒有優先受嘗權。
3.「將全部三層商鋪的拍賣款按債權比例分配給債權人」主張成立,「不足部分由方圓公司的股東甲乙丙負責清償」不成立。理由:第三層因為銀行沒有優先受嘗權,故所得款項應由債權人依比例分配。公司的股東只以出資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不能要求股東承擔無限責任。

『貳』 無財產即無人格,一切人格以財產為基礎。如何定義

首先,它揭示了民事主體財產的整個狀況,將自然人擁有的個別財產以及承擔的具體義務抽象概括為一個法律上的整體單位,從而使構成一個當事人之「財產」的積極財產和消極財產相互之間結合嚴密、協調一致。

它表現了一種對於民事主體財產的獨特的觀察角度:當我們觀察民事主體的財產狀況時,我們能夠看到其擁有的財產,也能看到其負擔的債務,但其擁有的財產和負擔的債務之間的連接點在哪裡?如何才能以一種明確妥帖的方式表達一個當事人有關財產的整體實際狀況?廣義財產恰恰解決了這一問題。

其次,它解釋了債務清償的一般擔保現象及概括繼承。廣義財產理論對於1804年《法國民法典》的闡釋所作的重要貢獻之一是:就債務清償問題,該法典第2092條規定:「凡本人負債者,應以現有的及將來取得的動產及不動產履行其清償義務。」

此規定應當被理解為:債務人的財產由其擁有的一切所構成,其全部積極財產(包括「現有財產」即債務產生時債務人享有所有權的財產,以及「未來財產」即債務人在債務發生後取得的財產)必須用於擔保其全部消極財產(即債務人負擔的全部債務)。

這樣,廣義財產理論不僅揭示了《法國民法典》所規定的債的一般擔保之構成的機理,而且通過其概括性,揭示了一種所謂「物的替代」的現象,即主體之一項具體的財產隨時可能被另一項具體的財產所替代,解釋了普通債權的一般擔保隨債務人財產的變化而變化的內在原因。

與此同時,《法國民法典》第732條規定:「法律在規定遺產繼承時,不考慮財產的性質與來源。」對於這一規定,應當解釋為:無論何種財產,均屬遺產范圍,均依同樣程序轉移(此規定與法國古代法中每一種財產都包含一種轉移的不同規則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導致了繼承不得為部分繼承之原則的確定。

而上述有關「全部財產抵償全部債務」及「概括繼承」兩項原則的理論闡釋,在整個近代和現代民法的歷史發展中,自始至終保持著其經典意義。

而最為重要的是,廣義財產理論揭示了財產與人格的內在聯系。

(2)經濟法無財產無人格擴展閱讀:

具體而言,廣義財產理論確定了四條基本原則:

(1)唯有民事主體可以擁有廣義財產。無人享有的廣義財產是不可能存在的;

(2)一切民事主體均有其廣義財產。即使當事人一無所有,即使其債務超過財產甚至於只有債務,其亦擁有廣義財產。例如,嬰兒一旦出生,即已有廣義財產(其享有要求其父母撫養的權利);無產者(le prolétaire)亦如此。「由於缺乏勞動能力,其要求生活費的債權也可構成完全的無財產者(have-not)之不可減少的財產……歸根結底,無產者的廣義財產表現為一項對抗社會的債權。」[11]實質上,廣義財產為一種可以完全被「空置」的「范圍」,它可以表現為獲得權利的資格即主體資格。正是基於這一點,廣義財產表現了它與人格的緊密聯系;

(3)任何人均只有一項廣義財產。如同人格之不可分割,廣義財產也具有不可分割性:一個人可以將其某些財產用於某種目的(如商業經營),將另外的財產用於另外的目的(如個人消費),但其廣義財產只有一項。

(4)廣義財產與主體的人格同生共滅。廣義財產在生者之間不可讓與,僅其包含的某些因素(特定的財產)可以成為有償轉讓或無償轉讓的標的。

『叄』 經濟法的基本功能和任務

作為獨立法律部門的經濟法不但應當有其獨特的調整對象,而且也應當有自己獨立的作用范圍。經濟法的作用首先在於彌補民法公平觀念之不足。公平原則是民法的最高准則,它既體現了民法的任務、性質和特徵,也反映了民法的追求目的,是民事立法的宗旨、執法的准繩和行為人守法的基本指南。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公平原則是民法的活的靈魂。不僅如此,公平原則又與一切具體的民法原則不同,它具有對一切市民社會普遍適用的效力,且貫穿於整個民法的立法、執法和守法過程的始終。在公平原則與其他民法基本原則的關繫上,公平原則既是其他原則的高位原則,對其他民法基本原則起到指導作用,同時公平原則又可具體化為平等原則、自由原則、自願原則和禁止權利濫用原則,並以這些原則作為其實現方式。但民法公平強調的是個體公平、條件公平和形式公平。這種公平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對於市民社會觀念的確立、社會的進步、人性的解放、人格的尊重等許多方面都發揮了其他任何法律部門都難以比擬的重大作用。不僅如此,作為私法代表的民法是以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為己任的法律規范,它所作用的社會生活的范圍決定了它只能是私人利益的維護法,它承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都是「經濟人」,承認市場主體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即是說民法只是從市場規則角度對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只要市場主體沿著民法預先制定的行為規則去追求自身利益最愛貓撲.愛生活對於追求的結果就予以承認並加以保護,至於由此所產生的諸如人類生存危機、社會不公等問題,民法通常無能為力。民法所追求的平等也是社會條件的平等,對此列寧曾指出:「社會主義者說平等,一向是指社會的平等,指社會地位的平等,決不是指個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平等。」由此可見,民法所倡導的公平、平等的價值理念僅局限於經濟個體之間的公平和平等,它僅僅是形式上的公平和機會上的平等,而不能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去追求實質的公平和平等。民法只能是個人利益的本位法和個人權利的維護法,如果硬要牽強附會地將民法建立在社會公共利益基礎上去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那隻能是削足適履,是民法的異化。傳統的民法既然難以擔當起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那麼這一任務就只能由作為社會法的經濟法來承擔。與民法相比,經濟法強調的是社會公平、結果公平和實質公平,謀求的是社會的穩定發展,追求的是社會的整體公共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並不是個人利益的簡單相加,而是能讓全體社會成員受益的整體利益,它既超越於個人利益之上,但又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與個體利益之間是一種既統一又有矛盾的關系。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彼此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因而從整體上協調市場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以推動社會發展已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經濟法的存在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廣闊的作用空間。
其次是彌補商法效益觀念之不足。按照一般理解,商法所調整的主要是商人及其行為。而商人作為市場主體,又以追求利潤作為自己一切行為的主要目的和存在的唯一依據,是不折不扣的經濟人。所謂經濟人,按照古典經濟學家穆勒的觀點就是會計算、有創造性、能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⑤並且還應當是具有理性的人。所謂理性的人或人的理性是指經濟人能夠通過成本——收益或趨利避害原則對其面臨的一切機會和目標及實現目標的手段進行分析比較和優化選擇。馬克思指出:「人們扮演的經濟角色不過是經濟關系的人格化,人們是作為這種關系的承擔者而彼此對立著。」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就其本質而言,都是政治動物。」但同樣應當強調的是,在作為政治動物的同時市場主體又是作為經濟動物即經濟人而存在的。政治人和經濟人雖然具有不同的功能,但卻有相同的價值行為准則,即無論是作為經濟人還是作為政治人,都無時不在既定約束條件下以最小代價去獲取最大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政治人無非是活動在政治領域內的經濟人。作為經濟人,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商法的主要作用就在於將經濟人的這種逐利行為合法化、規范化,並為商人的營利行為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但商法中的效益側重於對個體效益的張揚和保護,注重的是個人意識的尊重。其主要原因在於,商法中的效益原則是以經濟自由主義為基礎的,商法上的效益原則、自由原則或意思自治原則不過是經濟自由原則的法律體現。而經濟自由主義又是現代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基石。古典重農學派認為,人類社會和物質世界一樣,都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就是自然秩序。人身自由和私有財產是自然秩序所規定的人類的基本權利,是天賦人權的基本內容。自然秩序的實質在於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的統一,而這種統一隻能在自由經濟體制下才能得以實現。作為古典經濟學思想集大成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將這種經濟自由主義思想進行了發揮和完善,將個人主義作為「天賦自由經濟制度」的基礎。認為個人是其本人利益的最好明斷者,明智的做法就是讓每一個個人在經濟活動領域中自主地抉擇自己的道路。在這種一切聽其自然的社會中,其規律性力量是由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調控的。自由放任意味著經濟領域是一種只服從於自身規律運動和變化的獨立經濟體系,它獨立於作為政治領域的國家之外,且政治國家不應干涉經濟領域的活動。社會利益是在個人追逐私利的狀態下實現的,個人的逐利過程同時也可以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但這種效益至上和意思自治通常僅局限於個人,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利益、個人意思自治與社會的意思自治發生沖突時,商法首先選擇的是尊重個人的利益和意思自治。換言之,當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發生沖突時,商法側重於尊重個人的意思自治和保護個人利益,而不能站在社會整體利益的高度對個人利益進行限制,對個人意思自治予以充分集中。因此,協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實現社會效益和社會整體利益追求的目的只能由作為社會法的經濟法來承擔。
最後是彌補行政法國家利益至上觀念之不足。行政法是關於行政主體的行政管理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其調整對象是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和其他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公民之間的關系即行政關系。嚴格意義上的行政法是近代民主政治的產物,它以國家權力的有效劃分、國家機關的嚴格分工作為條件。行政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大體上包括幾方面的內容:關於行政組織的法律規范;關於行政行為的法律規范;關於行政法制監督的法律規范。行政法的主要特點是:內容極其廣泛,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公安、民政、科技、衛生、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因其內容與社會生活關系十分密切,而社會生活經常發生變化,因此行政法規范常有變動;沒有一部統一、完整、系統的行政法典,而由分散的一系列法律文件組成;法律文件數量特別多,在各個法律部門中居於首位;立法是多元的,不同國家機關的行政立法,其性質和效力均有所不同。行政法之所以無力擔負起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主要原因在於行政法主要體現的是國家意志,而在階級社會中,國家意志又主要體現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因此國家有時雖然能兼顧整個社會的公共利益,但從根本上說主要維護的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而不能從社會公共利益出發維護被統治階級的利益。即是說,以國家利益為本位的行政法既難以同時兼顧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也不能把社會利益作為主要或唯一的價值追求。行政法主要調整和保護的是國家的政治生活,現代行政法的立足點應是限制國家的行政權力,即如何將國家的管理行為限制在合理范圍內,制定行政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因此國家的一切只能包括其經濟行政職能也應以實現這一目標為其存在目的。也就是說,行政法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將行政機關的行為限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政法律規范也主要表現為限權性規范。因此,從其作用領域和存在目的來看,行政法並不負有克服市場調節機制缺陷及維護市場條件的職能,也無力擔負起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與行政法不同,經濟法調整和保護的是市民社會生活即社會的經濟生活,是市民社會的保護法;其立足點在於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而干預社會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

『肆』 辨析:無財產即無人格

財產是財產,人格是人格,沒有財產也可以有人格,但是沒有財產,無法體現出人格。

『伍』 經濟法有關問題

一、經濟法的概念:
經濟法是調整國家宏觀調控經濟活動中形成的經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經濟法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含義:經濟法屬於法的范疇,屬於國內法的體系,但他不同於國內法體系中的其他法的部門。
二、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是特定的經濟關系,不是一切經濟關系,更不是經濟關系以外的其他社會關系。財產贈予關系、財產繼承關系雖然是經濟關系,但是不屬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經濟法律關系、人身關系等不是經濟關系,更不屬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范圍。
三、經濟法的地位:
經濟法是獨立的法的部門,因為他的調整對象有特定的范圍,他只調整在國家協調本國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而且其調整對象同其他部門法的調整對象是可以分開的。
經濟法是一個重要的法的部門,它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2、引導、推進和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3、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4、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
四、經濟法的體系:
經濟法的體系是由多層次的、門類齊全的經濟法部門組成的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通常認為經濟法的體系應採取如下的結構:
1、企業組織管理法;
2、市場管理法
3、宏觀調控法
4、社會保障法。
第一章.競爭法

競爭法是由三個法律所組成的:《反不正當競爭法》、《拍賣法》、《招標投標法》。三者相比較,《反不正當競爭法》更重要一點。(2004年司法考試中後兩者沒有出現考題,而《反不正當競爭法》出了一個三分的題)

『陸』 經濟法問題

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區別.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首先就企業財產承擔不夠的部分有個人獨資企業的業主就其財產無限陪償.個人財產與家庭財產不可分的,則留足家庭日常費用後就家庭財產無限承擔.還不夠只能作為自然債權羅.
分支機構的責任應當由總公司承擔,分公司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財產,人格等)
「承擔」民事責任的例子如一個成年人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將人家一貴重物品故意破壞為了發泄之類),這時存在承擔民事責任的問題.因侵權導致民事責任產生.進而有承擔問題.

『柒』 經濟法達人進,答好50分謝謝!

合夥企業法規定應該至少有一個普通合夥人,是因為假如沒有普通合夥人,那就不叫合夥企業了,而是有限責任公司了,這是由合夥企業的性質決定的。

普通合夥人以其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有限責任合夥人以其出資對外承擔責任。至於利益分配問題,可以由合夥協議約定。如果合夥協議沒有約定,法律規定按各合夥人的出資比例分配利潤,承擔責任。

另外,法律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合夥企業的人合性質較強,也就是說它是基於合夥人之間的相互信任而建立的,不像有限責任公司,一般資合性較強。

『捌』 無財產即無人格,這句話如何判斷,人格若從法律的視角來解釋,又該如何解釋

人格怎麼可能判斷,人家心裡想的什麼別人有怎麼知道,一個人今天酗酒賭博,可能明天覺悟了就不再酗酒賭博了,還有個時間問題,時間能改變一切,沒聽說過平時吊兒郎當的人因為搶救火災里的人被燒傷了,而一個平時衣冠楚楚老實巴交的人突然拔槍朝人群射擊製造槍擊案,法律想要判斷一個人的人格只不過看其履歷,看其有沒有前科,看其什麼學歷什麼大學畢業的,都做過什麼工作,再從朋友同事那裡詢問其平時的為人,這些都不準確的,沒財產沒人格,普通人不會去堅守什麼原則,普通人沒錢,被生活所迫會養成各種惡習各種丑惡心理會做出惡行,個人認為沒錢沒人格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人人都這樣的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理解

『玖』 民法上無財產即無人格是對是錯

錯!人格是身份利益,無關財產

『拾』 經濟法的「法人人格之否定」案例分析!請分析給出具體理由!

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債權債務,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承擔債權債務。
即使是100%,也就是一人有限責任公司,也是以其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不能分清者限外)。

熱點內容
根據勞動法第十四條規定有下列 發布:2025-07-26 10:00:21 瀏覽:415
合同法選擇題及解析 發布:2025-07-26 09:59:38 瀏覽:111
始興律師 發布:2025-07-26 09:58:50 瀏覽:111
深圳員工支付條例 發布:2025-07-26 09:58:03 瀏覽:34
楊雪法學 發布:2025-07-26 09:57:59 瀏覽:725
經濟法中級串講 發布:2025-07-26 09:52:55 瀏覽:137
民法典專題講座內容 發布:2025-07-26 09:52:07 瀏覽:573
永福法院秦 發布:2025-07-26 09:47:38 瀏覽:999
法學院的課程 發布:2025-07-26 09:27:08 瀏覽:858
作為證人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7-26 09:26:34 瀏覽:158